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体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C-反应蛋白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诊断糖尿病及相关疾病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辅助依据。方法对2009—2010年在我院住院的102名病人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C-反应蛋白(CRP)检测。根据测定的结果分成两组,A组38例(同时具备HbA1c<6.1%、FPG<6.1 mmol/L、2hPG<7.8 mmol/L),B组64例(HbA1c、FPG、2hPG任1项大于或等于以上值),分别对A、B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与其他3项指标作直线相关性检验分析。结果相关性检验分析显示B组(异常组)HbA1c与FPG、2hPG呈显著性正相相关关系(HbA1c与FPG:r=0.748,HbA1c与2hPG:r=0.766,皆为P<0.01),而与CRP也存在平行升高趋势(HbA1c与CRP:r=0.469,P<0.05);在A组(正常组)中HbA1c与2hPG存在平行升高趋势(r=0.276,P<0.05),而与FPG、CRP不表现出相关性关系。结论糖尿病患者中HbA1c与FPG、CRP、2hPG存在正相相关关系。同时检测患者的HbA1c、2hPG、FPG、CRP,能够为糖尿病诊断及其病情的控制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感染患者的初诊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27例肺结核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状态及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将其分为单纯活动性肺结核(ATB)组(n=241)、2型糖尿病合并活动性肺结核(DM-ATB)组(n=266)、单纯潜伏性肺结核(LTBI)组(n=220)、2型糖尿病合并潜伏性肺结核(DM-LTBI)组(n=100)。根据初诊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数值将205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分为A组(HbA1c<7%,血糖控制达标单纯活动性肺结核,n=28)、B组(HbA1c≥7%,血糖控制未达标单纯活动性肺结核,n=120)、C组(HbA1c<7%,血糖控制达标潜伏性肺结核,n=14)、D组(HbA1c≥7%,血糖控制未达标潜伏性肺结核,n=43)。分别比较DM-ATB组、ATB组、DM-LTBI组、LTBI组与A组、B组、C组、D组患者的人口学基本特征、肺结核相关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DM-ATB组患者咳嗽、咯血比例均高于ATB组,胸痛、其他症状比例均低于AT...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尿酸(UA)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275例糖尿病住院病人,分为糖尿病肾病组(n=72)和糖尿病肾功能正常组(n=203),检测血清UA、三酰甘油(TG)和胆固醇(TC),分析UA水平变化与肾功能及血糖(GLU)和血脂的关系,同时以8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糖尿病肾功能正常组血UA水平(234.6±69.4)μmol/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94.4±60.3)μmol/L,(t=6.739,P<0.001);糖尿病肾病组UA水平(367.1±121.4)μmol/L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4.714,P<0.001)。203例糖尿病肾功能正常组中UA降低者44例(21.7%),UA升高者1例(0.5%);72例糖尿病肾病组UA降低者1例(1.4%),UA升高者16例(22.2%),两组间UA异常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102例糖尿病伴有TG升高者UA水平为(299.7±96.4)μmol/L,173例糖尿病TG正常者UA水平为(251.6±104.2)μmol/L,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754,P<0.001)。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UA与GLU呈明显负相关(r=-0.3111,P<0.01),与TG呈明显正相关(r=0.2691,P<0.01),与TC无明显相关性(r=0.1067,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有低UA血症和高UA血症两种表现型,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正常时,血UA水平降低,当糖尿病并发肾病时,血UA水平明显升高。检测血清UA对帮助判断糖尿病病情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糖、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在武警广西总队医院进行诊治的100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10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bA1c水平,分析HbA1c与血糖、血脂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TG、TC和LDL-C、HbA1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TG、TC和LDL-C与HbA1c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86、0.327、0.456、0.520、0.428,P<0.05),HDL-C与HbA1c水平呈负相关(r值为-0.107,P<0.05)。结论血糖、血脂及HbA1c水平可作为中老年2型糖尿病的有效诊断指标,且HbA1c水平与血糖、血脂水平间存在相关性,结合三项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诊断更具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糖尿病抑郁患者的情绪变化及与血清皮质醇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4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其中187例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3个月,153例给予口服降糖药治疗,对入选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抑郁测定以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皮质醇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治疗期间空腹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4.4~8.0 mmol/L之间。结果胰岛素治疗前合并抑郁情绪及无抑郁情绪的糖尿病患者皮质醇水平分别为:(276.1±23.4)、(141.1±19.9)μg/L(P<0.01);胰岛素治疗后合并抑郁患者抑郁指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分别为(0.51±0.13)、(0.68±0.21)(P<0.01),皮质醇水平明显降低为(162.4±17.3)μg/L(P<0.01)。治疗前抑郁指数与皮质醇呈显著正相关(r=0.674,P<0.01);胰岛素组治疗后抑郁指数下降与皮质醇下降呈正相关(r=0.525,P<0.05)。而口服降糖药组治疗前后抑郁指数及皮质醇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胰岛素治疗后T2DM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善与皮质醇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T_DM)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HIS数据库中,采用回顾性分析体检报告的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且诊断为T_DM者,共计589人。根据HbA1c水平分为HbA1c≤6.1%组110例,6.1%7.0%组265例,比较3组间HbA1c水平与其他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方差分析结果显示,T_DM患者中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及NLR在3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HbA1c与FPG、TG、中性粒细胞计数和NLR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PG(OR=1.760,95%可信区间1.434~2.161)与NLR(OR=1.270,95%可信区间1.015~1.589)是HbA1c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T_DM患者中,NLR与血糖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IGM)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肾脏微血管病变所致的肾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检测并对比46例单纯EH患者[平均年龄(77.1±5.6)岁]与36例合并2型糖尿病(T2DM)EH患者[平均年龄(79.3±5.9)岁]之间的血糖、血脂参数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 C)、尿微量白蛋白(UM)浓度差异,同时分析血糖参数、血清Hcy、Cys C及UM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单纯EH患者相比,合并T2DM的EH患者的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尿酸及纤维蛋白原等代谢参数均显著高于单纯EH患者(P<0.05),而且血清Hcy分别为(16.35±2.86)μmol/L与(12.59±2.37)μmo/L,P<0.01;Cys C浓度(1.40±0.30)mg/L与(1.02±0.16)mg/L,P<0.01及UM水平(3 3.0 8±1 0.5 5)mg/L与(19.40±5.22)mg/L,P<0.01,也均显著增高;相关分析显示,在合并T2DM的EH患者中,血清Hcy浓度分别与FBG(r=0.645,P<0.01)、Hb A1c(r=0.652,P<0.01)正相关,UM也分别与FPG(r=0.387,P<0.05)、Hb A1c(r=0.635,P<0.01)正相关;而且,血清Hcy与Cys C浓度(r=0.841,P<0.01)、血清Hcy浓度与UM水平(r=0.655,P<0.01)、血清Cys C浓度与UM水平之间(r=0.479,P<0.01)均显著正相关。结论 IGM加重EH患者肾脏微血管病变,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改善其血糖代谢可有助于延缓肾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并进展至肾功能不全阶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缺乏程度与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9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肺部感染分成两组,其中,A组(n=44)为未感染患者,B组(n=45)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观察两组病原菌分布类型、生化指标及维生素D含量。结果在病原菌方面,B组主要为革兰氏菌,革兰氏阴性菌占比高达57.8%,革兰氏阳性占比33.3%,而真菌仅为8.9%。生化指标方面,B组患者血钙、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P<0.05),而25羟维生素D_3[25-(OH)D]含量要远低于A组(P<0.05)。B组维生素D严重缺乏者高达75.6%(34/45),而A组为45.5%(2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水平与合并肺部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缺乏为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低剂量链脲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模型中,血清TNF-á及PPARγ的表达变化及其在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发生中的作用.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NC组,n=15)喂以基础饲料,糖尿病造模组(DM组,n=15)喂以高脂高热量饲料,5周后给予DM组一次性腹腔注射STZ(30 mg/kg),1周后测血糖,以空腹血糖>11.1 mmol/L,并出现多饮、多尿等症状为成模标准.成模大鼠共15只,继续喂以高脂饮食.17周末处死所有大鼠,收集标本,记录体重、肝重,测定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等生化指标,放免法测定血清TNF-á、胰岛素浓度(FIN),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免疫组化法测肝脏和脂肪组织PPARγ的表达.结果:注射STZ后1周(实验第6周),DM组FBG显著高于NC组[(15.48±4.47)vs(5.93±0.58)mmol/L,P<0.01],实验期间定期监测血糖,DM组均显著高于NC组.至实验结束时, DM组FBG[(22.57±3.23)vs(7.11±1.44)mmol/L,P<0.01]、TG[(0.89±0.29)vs(0.58±0.17)mmol/L, P<0.01]、HbA1c[(12.49±1.96)vs(8.36±0.84),P<0.01]、GSP[(57.29±4.14)vs(13.43±2.7),P<0.01]较NC组均显著升高.DM组ISI较NC组下降明显[(-5.46±0.61)vs (-4.81±0.75),P<0.05]且Homa-IR较NC组升高[8.26(7.67,9.62) vs(7.07±4.98),P<0.05].DM组TNF-á较NC组明显升高[(1.365±0.133)vs(1.233±0.159)ìg/L,P<0.05].脂肪组织PPARγ[4 750.70(3 346.63,10 390.63)vs 9 986.85(6 599.68,14 655.60),P<0.01]、肝脏PPARγ[11 131.7(5 723.1,18 979.4)vs 48 782.1(21 576.7,108 829.5),P<0.01]均明显低于NC组.结论:TNF-á及PPARγ是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中的关键性因子,TNF-á增高及PPARγ表达减弱在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胰岛素抵抗、脂类代谢紊乱、血糖稳态失衡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收缩压水平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行冠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并行PCI治疗的ACS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7 6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降压治疗后收缩压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n=938,收缩压<120 mmHg)、B组(n=1 471,收缩压120~130 mmHg)、C组(n=5 262,收缩压>130 mmHg)。比较各组一般资料及临床终点,分析3组不同收缩压水平对MACCE的影响。结果 3组女性、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肌酐清除率<60 ml/(min·1.73 m~2)的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净临床不良事件(NACE)、MACCE、全因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PCI术后收缩压<120 mmHg对心脑血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民航飞行员糖化血红蛋白Alc(glycated hemoglobin Alc,HbAlc)水平及其在筛查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及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中的应用。方法151例参加例行体检的民航飞行员纳入本次研究,同时选取96例普通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脂代谢指标、肝肾功能指标与HbAlc,所得结果用于统计分析。根据飞行员的不同HbAlc及FPG水平,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民航飞行员HbAlC水平与普通人群相比无显著差异;民航飞行员IFG组与T2DM组的HbAlc较正常组均显著增高(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FPG、γ-谷氨酰转肽酶、谷丙转氨酶、血清肌酐水平是HbAle的独立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HbAlc在5.6%与6.2%时分别是IFG与T2DM诊断与筛查的最佳临界值。结论民航飞行员中,HbAlc可作为IFG及T2DM筛查、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估的重要指标。对于服用降糖药物的民航飞行员,飞行体检时除了将FPG作为常规监测项目外,应考虑将HbAlc作为糖代谢状况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ABCA1基因启动子区-477C/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冠心病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法(PCR-RFLP)检测96例冠心病患者和100例正常人的ABCA1基因启动子区-477位点基因型,比较基因型在冠心病组与正常人组间、冠心病组中不同病变亚组之间分布的差异性及3种基因型与冠心病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与正常人组比较,3种基因型CC、CT、TT分布频率差异具有显著性。TT基因型、T等位基因在冠心病组中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冠心病组中,急性冠脉综合征组TT基因型、T等位基因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P〈0.01),多支病变组TT基因型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TT基因型血浆I-IDL-C水平明显低于CC基因型(P〈0.01)。结论ABCAl基因启动子区-477C/TSNP可显著影响中国冠心病者血浆HDL-C水平,而且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与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并发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含量将T2DM患者分成血糖控制良好组(HbA1C≤6.5%,n=62)和血糖控制不佳组(HbA1C〉6.5%,n=41),分别对其脂蛋白(a)[LP(a)]、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常规血脂项目进行检测。结果:血糖控制不佳组,其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P(a)、hs-CRP、Hcy均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P〈0.01或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血糖控制良好组(P〈0.01)。结论:T2DM患者HbA1C水平越高,血糖控制越差,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越高,因此,控制好血糖对预防或延缓T2DM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孟春 《武警医学》2013,24(3):224-225
 目的 探讨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三者联合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0例临床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测定, 另选80例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 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糖尿病组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均呈正相关, 3组结果相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 糖化血清蛋白三者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Ⅱ型糖尿病, 判断治疗效果, 对控制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行胃转流术后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探讨胃转流术治疗T2DM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09年8月-2010年4月间收治的30例T2DM患者作为T2DM组,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T2DM患者行胃转流手术前及手术后1、3、6个月时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外周血单核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的变化,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ABCA1的变化与血脂、糖代谢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取2型糖尿病组及对照组(各40例)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利用抗原、特异性一抗及PE荧光标记的二抗间的相互反应,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刺激前后ABCA1的表达变化,同时在空腹情况下检测血脂及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ABCA1表达变化与年龄、血脂水平和糖代谢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即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的水平及外周血单核细胞ABCA1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ox-LDL刺激24h后,2型糖尿病组ABCA1的变化量(刺激后表达量/初始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ABCA1的变化量(P<0.01),但最终表达量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ox-LDL刺激后2型糖尿病组AB-CA1的改变量与HDL-C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受损的胆固醇逆转运及血脂谱,具有诱发动脉粥样硬化(AS)和冠心病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那格列奈与阿卡波糖在初发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及依存性。方法 50例初发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双盲分为两组,进行为期12周临床观察,分别比较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4周、12周相比,两组空腹血糖水平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12周相比,餐后2h血糖(2hFPG)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2周后相比,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那格列奈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阿卡波糖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那格列奈(120mg,3次/日)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肯定,与阿卡波糖(50mg,3~4次/日)降低餐后2小时血糖(2hFPG)、HbA1c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少,依存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于晓红  于志宏 《武警医学》2011,22(3):195-198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替米沙坦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方法 48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非肥胖组和肥胖组.每位患者每天空腹口服80 mg替米沙坦,共24周.测定治疗前后BMI、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胰岛素、血糖、血脂、血压、肝功能、肾功能、血管紧张素Ⅱ,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替米沙坦治疗前,与非肥胖组相比,肥胖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空腹胰岛素值(fasting insulin,FINS)、HOMA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和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肥胖组替米沙坦治疗后,SBP、FINS、HOMA-IR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ANGⅡ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组替米沙坦治疗后,SBP、DBP、TG、TC、FPG、FINS、HOMA-IR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能够有效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明显改善其糖、脂代谢状态,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