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制清热解毒口服液,观察该制剂对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2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临床应用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为93%。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可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病毒合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取板蓝根、金银花、茵陈、大青叶、绵马贯众、连翘和甘草,煎煮提取并制备抗病毒合剂,并对处方中板蓝根、金银花、连翘、绵马贯众和大青叶进行鉴别。结果制剂质量稳定,鉴别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论该制备工艺及质控方法合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中药复方制剂养肝明目合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方法:用水蒸汽蒸馏法和水煎煮浓缩制备养肝明目合剂,以薄层色谱法对该处方中的妇女贞子、白芍进行鉴别作为制控标准。结果:该制备工艺简单,可重复性强,质量稳定。制控方法简便可操作性强。结论:中药复方制剂养肝明目合剂的制备工艺简单,质量控制方法可靠,可作为制控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通腑合剂和建立质量控制标准,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槟榔,生大黄等通过蒸馏,煎煮,浓缩的方法制成合剂,建立质控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制备的合剂质量可靠,疗效确切。结论:通腑合剂有行气通腑之作用,实为排气,排便之良药。  相似文献   

5.
大蒜合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国梁 《海峡药学》2000,12(1):21-22
大蒜合剂是我院古老而具有传统特色的口服止咳剂型。我们吸取前人对大蒜合剂的制作经验,制备成纯天然药物,气味芳香,色泽呈金黄色,味甜便于入口的大蒜合剂。该药主治咳嗽、百口咳及泻痢等症。现将处方及制备工艺介绍如下。1 处方 大蒜汁     200ml冰醋酸11.6ml单糖浆加至1000ml2 制备方法2.1 提取大蒜汁 先取大蒜去皮,拣去杂质,称重,放入搅碎机内碾成大蒜泥,然后压榨大蒜,连续压榨3次,第一次不加蒸馏水,第二次和第三次加少量蒸馏水,压榨出大蒜汁的体积与所称重量等数。收集大蒜汁放入大缸中,加入含量为1%医用乙醇,不能搅拌,密闭静…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金桔清热合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按处方工艺制备,建立质量控制方法.结果 黄芩、连翘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斑点.结论 该制备工艺可行、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清热解毒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方中的大青叶、黄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中秦皮乙素的含量。采用Lichrospher C18色谱柱(4.6×250mm,5μm),流速:1.0mL.min-1,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27∶73∶0.4),检测波长:353nm。结果 TLC法鉴别色谱特征斑点明显。秦皮乙素在浓度0.0005080~0.06096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5.6%,RSD为1.8%(n=6)。结论 本文建立的TLC和HPLC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清热解毒合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复方缬草合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方缬草合剂 (VBC合剂 )主要用于治疗头痛、失眠、神经衰弱、精神抑郁。由安钠咖、溴化钠、溴化钾、溴化铵及缬草酊等成分组成 ,为提高产品质量 ,特用薄层层析法对缬草酊中乙酸龙脑酯进行定性鉴别 ,并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银量法对安钠咖和总溴进行测定。方法简便 ,结果可靠。1 实验部分1 1 仪器与试药 pHS 2型酸度计 (上海雷磁仪器厂 ) ;UV 30 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日本岛津分公司 ) ;75 3WBI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上海光学仪器厂 )。硅胶G96 0型薄层板 (自制 ) ;安钠咖 (河北省医药公司分装 ,批号 870 112 ) ;缬草…  相似文献   

9.
脑心通合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脑心通合剂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理气祛痰之功效,适应于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我院自1999年以来,用中药脑心通合剂治疗本病11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介绍香砂木苓合剂的制备方法,质量控制、主治功能、用法用量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复方白术健脾合剂,建立质量控制方法,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确定处方组成,拟定生产工艺流程,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其中有效成分进行鉴别,并通过长期试验考察其稳定性。结果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分离度好,专属性强,稳定性试验考察结果表明,法制剂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该制剂生产工艺流程合理,质量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12.
蔡青  李健和  曹俊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8):123-124,127
目的:根据临床需要配制小儿复方甘草合剂,并进行质量控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小儿复方甘草合剂中愈创木酚甘油醚的含量。结果:建立的分析方法不受辅料干扰。愈创木酚甘油醚的线性范围为10~60μg/ml,回归方程为:A=0.0125C-7.667×10-3,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35%,RSD为1.12%(n=9)。结论:小儿复方甘草合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控制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乙酰半胱氨酸胶囊,并进行其质量控制标准的初步研究.方法:制备乙酰半胱氨酸胶囊,测定溶出度,以氧化还原滴定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标准.结果:乙酰半胱氨酸溶出度限度为80%;以氧化还原滴定法进行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1.4%;以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9.3%,RSD为0.6%.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可行,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拟定清感胶囊的处方组成、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方法薄荷、防风、荆芥需要提取挥发油,然后与黄芩、金银花、连翘、牛蒡子一起煎煮两遍,浓缩煎煮液。桔梗、白芷和甘草粉碎成细粉,与煎煮液混匀后,干燥,粉碎,制成颗粒,喷挥发油,填充胶囊。结果该生产工艺科学、合理,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能有效控制产品的质量。结论控制黄芩苷的含量能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15.
水溶性基质奥硝唑栓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奥硝唑栓剂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标准。方法以PEG400,PEG6000为基质,熔融法制备奥硝唑栓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本品为淡黄色鱼雷型栓剂;重量差异及熔变时限符合药典要求;含量测定方法方便、准确、精密度好。结论所得制剂工艺简便易行,质量可控,有望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芦荟烧伤膏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制备芦荟烧伤膏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芦荟凝胶冻干粉为原料制备烧伤膏,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芦荟烧伤膏中多糖含量.结果:芦荟烧伤膏中的多糖平均回收率为99.7%,RSD为1.4%.结论:该制剂工艺简便易行,其质量控制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近视康合剂质量的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原儿茶醛和芍药苷进行定性鉴别,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4.6 mm× 200 mm,5 μm)为固定相,以甲醇-1%冰醋酸(15∶8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1 nm,测定原儿茶醛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专属性强,原儿茶醛在6.20~62.00 μg/mL浓度范围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6.74%,HSD=3.5%(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具有实用性,可作为近视康合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美洛昔康片,并测定美洛昔康片的含量和溶出度。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溶出度作为指标,对处方中碱化剂、黏合剂和崩解剂进行筛选,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美洛昔康片的含量和溶出度。结果美洛昔康片的最佳处方是每片含柠檬酸钠20mg,聚维酮K30 18mg,交联聚维酮12mg。美洛昔康线测定性范围为1.96~19.6μg.mL-1,回收率为99.84%,RSD为0.81%。自制片溶出度能在45min内能达到75%以上,与对照片莫比克相比,两者溶出相似。结论美洛昔康片工艺可行,且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9.
复方地塞米松乳膏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复方地塞米松乳膏并制订其质量可控方法.方法以地塞米松磷酸钠为主药制备乳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结果地塞米松磷酸钠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6·0~90μg?ml-1(r=0·9999,n=5),平均回收率为100·75%(RSD=0·70%,n=9).结论复方地塞米松乳膏制备方法简便,性质稳定,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To prepare tinidazole suppository and establish quality control method. METHODThe suppository were prepared by using PEG-400 and PEG-6000. The tinidazole content in suppository were determined by UV-spectrophometry at 317nm. RESULTSThe tinidaz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