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23例的术式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23例,其中Roux-Y囊肿-空肠吻合8例;囊肿切除,Roux-Y肝总管-空肠吻合15例。结果:20例获得随访,Roux-Y囊肿-空肠吻合随访6例,仅2例无症状,另4例反复发作腹痛,发热或黄疸,其中1例再手术,囊肿切除,Roux-Y肝总管-空肠吻合随访14例。仅1例有腹痛,余13例无症状,结论:Roux-Y肝总管-空肠吻合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2.
王睿 《中国医药导报》2008,5(26):173-174
目的:探讨I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对切除囊肿行空肠间置胆肠吻合手术治疗的I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21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后早期发生2例吻合口胆汁漏,均经保守治疗漏口愈合;1年内2例发生吻合口狭窄,并发肝内胆管结石,再次手术取石并扩大吻合口治愈。一次手术治愈率90.5%(19/21)。本组无反流性胆管炎及胆管癌发生。结论:应用胆总管囊肿切除后行空肠间置的胆肠吻合术治疗I型胆总管囊肿,并尽量扩大吻合口,为可行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患儿采用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加矩形瓣(简称Ⅰ式)和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十二指肠吻合加十二指肠粘膜乳头成形术(简称Ⅱ式)。对两种手术方式进行术中及术后的比较和随访。结果:本组26例中行Ⅰ式手术20例,Ⅱ式手术6例,均达到治愈,无1例出现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Ⅰ式手术方式较Ⅱ式手术的防返流效果好,临床中应首选Ⅰ式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沂蒙山区4所市直医院24 年间收治的先天性胆管囊肿54 例。结果 经 B 超检查的确诊率为96 .3 % , C T 检查的确诊率为100 % 。54 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囊肿十二指肠吻合2 例中1 例再次手术;囊肿部分切除、囊肿空肠 Roux - en - Y 吻合8 例中再次手术1 例;44 例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 Roux - en - Y 吻合( 综合性方法) 术后均无临床不适,无逆行感染。结论 对怀疑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病人,应行 B超、 C T 等检查。一旦确诊,应及早手术,并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手术以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 Roux -en - Y( 综合性方法) 吻合为好。  相似文献   

5.
Ⅰ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98例外科治疗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外科治疗Ⅰ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经验。方法:对我科1977年1月至1996年3月所收治的98例Ⅰ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外科治疗方法,尤其对复杂和巨大囊肿进行合理的手术处理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例中有95例行手术治疗,主要手术方式:囊肿完全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49例,囊肿大部切除、胆总管横断、胆管空肠吻合21例,囊肿大部切除、胆管空肠吻合19例,囊肿大部切除、胆管间置空肠十二指肠吻合4例,胃次全切除2例。结论: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病人的手术治疗应重视首次手术选用合理的术式,尽可能切除胆总管囊肿,困难时可大部切除,同时应避免下段残留囊腔过大,并行高位大口胆管空肠吻合。  相似文献   

6.
应用胆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胆石复发,胆总管囊性扩张12例。近期疗效满意,现就胆肠吻合术式选择,抚返流以及防治胆肠吻合口瘘等进行初步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把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36-75岁,平均48岁。病程3-32年,平均11年。初次手术8例,再次手术4例。肝胆管结石6例,胆石复发4例,胆总管囊性扩张2例,平均住院时间14天。1.2手术方法:2例胆总管十H指肠测量吻合术;4例胆总营空肠端侧R0x-Y吻合术(其中1例加用‘丫’管支撑胆场吻合口外引流);6例肝外胆管空肠侧R0x-Y吻合术。1.3并发症和预后:本组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Ⅰ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977—2002年8月收治的40例患者。癌变3例,手术治疗38例,2例未行手术自动出院。主要手术方式:囊肿完全切除、肝总管空肠端侧吻合33例;囊肿大部分切除、肝总管空肠端侧吻合9例;囊肿部分切除、胆总管横断、胆总管空肠端侧吻合2例;胆总管囊肿切开,T管引流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二次手术11例。结果:2例术后出现不完全肠梗阻,1例T管引流口出现化脓性感染,1例癌变患者术后因胆瘘死亡,其余患者均顺利恢复,无手术并发症。随访:1例癌变者术后6个月死于肝转移;5例失访,2例正在随访之中,其余患者术后随访0.5—9年,恢复良好,症状消失,无腹痛、黄疸及胆道感染征象。结论:腹痛、黄疸和腹部包块是行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最常见的症状。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的手术治疗应重视首次手术选用合理的术式,首选术式为囊肿完全切除、肝总管空肠吻合术。对于二次手术的患者,我们遵循这样的原因:首选囊肿切除,如果手术有困难,可行囊肿部分或大部分切除;实在困难、无法切除的。至少要求做到胆总管横断,行胆肠端例吻合。B型超声为诊断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首选检查法。CT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有很好的定性定位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s,PPC)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和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PPC手术治疗的方式、效果及并发症。结果外科手术治疗PPC的例数占同期治疗的80.5%(29/36)。手术方式包括:外引流术6例(4例恢复良好,1例术后发生ARDS,1例发生伤口感染);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18例(17例恢复良好,1例术后发生腹痛);假性囊肿切除5例(2例恢复良好,2例术后发生胰漏,1例发生出血)。结论外科手术仍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一个重要手段,囊肿空肠Roux-en-Y是外科手术方式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率及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病例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情况以及该术式对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和术后并发症。结果56例中术后6例出现胆道感染,占10.7%,平均随访时间为36.8mo。分为胆总管囊肿组、肿瘤组、胆石病组和胆道损伤或狭窄组,除胆总管囊肿组外,其余三组术后肝功能都显著优于术前肝功能。术后并发出血1例,腹腔感染4例,黄疸1例,肺部感染3例,尿路感染1例,应激性溃疡出血1例,败血症1例,切口感染1例,不完全性小肠梗阻1例。对比同期12例既往行胆道空肠吻合术,术后出现胆道感染症状而于我院再次手术的病例,均发现原胆肠吻合口狭窄(9例)以及吻合口以上胆管狭窄(3例)。结论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能显著改善病人的肝功能;该术式并发症较低;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率较低;胆道感染的发生与吻合口及吻合口以上胆管的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后再手术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1981年到1999年收治的112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中再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2例中再手术11例。早期再手术4例,为胆总管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后2-4d发生切口裂开、吻合口瘘、辅助外引流不畅等。远期因吻合口狭窄和盲袢综合征再手术各1例,单纯囊肿引流术后返流性胆道感染再手术5例(其中4例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胆肠Roux-Y吻合术,另1例因胆总管穿孔引流术后腹腔广泛粘连作了囊肿空肠Roux-Y式吻合术),5例均于术中胆管空肠袢加做套叠瓣,全部获得治愈。结论:胆肠对等吻合、缝合严密和通畅引流可减少早期再手术;胆道返流、吻合口狭窄和盲袢存在是远期再手术的主要原因。囊肿切除、胆肠Roux-Y吻合套叠瓣成形术可有效预防术后逆行性胆道感染。  相似文献   

11.
报道17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病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100%,间歇性黄疸355%,腹块118%,无1例有上述典型三联症诊断主要依靠B超、PTC及ERCP手术方式主要为:囊肿部份切除空肠Roux-Y吻合,囊肿切除空肠Roux-Y吻合,前者并发症达40%,癌变率占10%;后者近远期疗效满意结果表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手术治疗应尽可能切除胆总管囊肿;困难者可大部切除,但应避免残留囊腔过大,保证内引流口在囊肿最低位,减少胆汁潴留及反复感染,才能降低结石和癌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管扩张症的分型,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79-1999年共收治45例胆管扩张症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按Todani分型:I型占80%(36/45),Ⅱ型占2.2%(1/45),Ⅲ型占4.4%(2/45),Ⅳ型占2.2%(1/45),Ⅴ型占11.2(5/45),以上腹痛为主,占80%(36/45),黄疸占15.56%(25/45),腹部包块占5.8%(26/45),同时出现上述症状仅11例,其中35例经B超检查确诊,30例经CT,ERCP等检查确诊,5例术中获得确诊,45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采用内引流术,并发症主要为胆道感染,出血,再发结石,癌变等,除癌变2例死亡外,均存活。结论:胆管扩张症往往无典型腹痛,黄疸,腹块三联征,诊断不易,有时还需B超,CT,MRI,ERCP等辅助检查帮助确诊分型,手术方式应采用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吻合的最佳术式。方法我院从1980.4~2000.3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58例,男24例(41.38%),女34例(58.62%),年龄3个月~13岁,平均5.9岁。病史平均1-8年。根据“腹痛、黄疸、腹部包块”等病史、体征和B超、CT、X线及实验室检查作出诊断。本组小儿均经手术治疗。其中囊肿切除36例(组Ⅰ),总肝管空肠端端Roux-en-y式吻合16例(组Ia),端侧吻合、胆道置管引流20例(组玷),囊肿同空肠Roux-en-y式吻合22例(组Ⅱ)。结果组Ⅱ死亡1例,并发症率组Ⅱ50%、组Ia25%、组Ib5%,远期治愈率为98.28%。结论手术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唯-有效的方法,因残留囊肿癌变率达2.5%,故现今多主张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吻合胆道重建。作者认为肝总管空肠端侧吻合、胆道引流术简便、容易掌握、安全及并发症少,直于采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本科1985年-1998年外科治疗的18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均为Ⅰ型,年龄10月-75岁,平均245岁,男:4例,女14例,小儿组临床表现以腹部包块并黄疸为多见(6例10例),成人组以腹痛并黄疸多见(6例/8例)。辅助检查准确率,B超为13/14例,PTC为9例/10例,ERCP为4例/6例,CT为6例/6例,手术方法:囊肿外引流3例,以后均行囊肿切除、胆肠吻合;囊-肠内引流6例,有3例再行囊肿切除,胆-肠吻合;囊肿切除、胆-肠吻合16例,其中行肝总管-空肠Roux-en-y端侧斜吻合并空肠盲祥皮下埋藏12例。结果:1例32岁男性病人术前因腹痛而行CT检查,示胆总管囊肿癌变侵及门静脉,行囊肿及部分门静脉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半年发生右肝转移不治而死;1例囊肿-十二指肠吻合术后5年发生囊肿癌变广泛转移死亡;3例囊肿-十二指肠吻合术后频发胆管炎、结石,吻合口狭窄而再行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1例肝总管-空肠吻合口狭窄;12例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端侧斜吻合并空肠盲袢皮下埋藏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钡餐显示输胆袢无反流。结论:对临床上出现的上腹痛,不适、黄疸,包块者均应行B超检查,PTC、ERCP可以很好显示病变类型;CT有助于囊肿癌变的诊断,对病情危重不能耐受复杂手术者,可先行腹部小切口囊肿最低位T管外引流,择期行根治性手术;囊肿-空肠或十二指肠吻合有诸多的并发症,再手术率高且并发症多,囊肿有恶变的可能,因此,该术式应摈弃;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端侧斜吻合并空肠盲袢皮下埋藏术为根治性手术,剪去了肝总管下端11点-2点位1.0cm-1.5cm长的胆管壁成舌形与空肠吻合后吻合口不易狭窄。术后效果好,且皮下5.0cm空肠盲袢可作日后胆道镜检查及治疗的方便通道,输胆袢小儿为20cm-30cm,成人为45cm-60cm。该术式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合理的手术术式。方法:回顾我院1986-2000年收治的52例小儿先天性胆管囊肿的手术术式和疗效。结果:囊肿46例采用囊肿切除术,肝总管空肠Roux-Y型吻合的患儿均痊愈出院,随访8月至6年,未见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发生,囊肿内引流术的患儿再手术率为80%。结论: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应为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外科治疗I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经验;方法:对我科1977年1月至1996年3月所收治的98例I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外科治疗方法,尤其在复杂和巨大囊肿进行合理的手术处理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例中有95例手术治疗,主要手术方式;囊肿完全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49例,囊肿大部切除,胆总管横断,胆管空肠吻合21例,囊肿大部切除,胆管空肠吻合19例,囊肿大部切除,胆管间置空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支气管肺癌切除、气管隆凸重建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右全肺切除隆凸切除,气管左主支气管吻合1例;右全肺切除,气管下段侧壁切除1例;右肺上叶切除,右中、下叶支气管与隆凸吻合3例;隆凸切除,左右支气管远侧断端相邻两边间断缝合,周边与气管断端吻合3例;右全肺切除,右半隆凸切除4例;左肺上叶袖式切除8例;右肺上叶袖式切除,气管隆凸膜部部分切除1例;左全肺切除及左半隆突切除3例;左主支气管袖式切除,中段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左侧颈部吻合1例。左肺上叶袖式切除6例。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并发肺不张4例,术后6个月,1a、3a、5a及1例生存11a以上生存率,分别为96.8%(30/31);96.7%(29/30),93.5%(29/31),55.2%(16/29),51.6%(16/31),68%(11/6),9%(1/11),3.2%(1/31)。结论:应重视术前检查,严格掌握适应症,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及麻醉方法,强调术后呼吸的管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马路  李成继  彭学锋 《吉林医学》2008,29(11):923-924
目的:探讨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理想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手术方式与其疗效的关系。结果:单纯Heller肌层切开术15例,Heller手术附加Belsey MarkⅣ胃底折叠术i7例,自行设计的改良Heller手术附加胃底折叠术34例。全组随访3年以上,失访3例按无效计算,疗效优、良者占91.2%(60/66)。单纯Heller手术病例术后复发3例,占20.0%(3/15),发生反流性食管炎4例,占26.7%(4/15);Heller手术附加Belsey MarkⅣ胃底折叠术发生反流性食管炎2例,占11.8%(2/17),膈裂孔疝1例,占5.9%(1/17);而改良Heller手术附加胃底折叠术无复发及反流。全组无手术死亡及其他并发症。结论:改良式Heller手术加胃底折叠术式方法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报告小儿组(<18岁)胆总管囊肿23例,其中男7例,女16例,Todani分型:Ⅰ型21例(91.3%),Ⅱ型2例(8.7%),17例得到随访的病人中囊肿外引流术3例,囊肿内引流术7例,囊肿切除术7例,复发6例,再手术5例。并就各术式的治疗效果、术后复发再手术的原因、术式选择的原则以及胆总管巨大囊肿下段残留的过大囊腔的特殊处理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139例壶腹周围癌诊治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壶腹周围癌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以及影响手术切除率的因素。方法:对139例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胰头癌109例,壶腹部癌30例。B超、CT、CT血管造影(CTA)、核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经皮肝胆管造影术(PTC)和内窥镜逆行胆总管胰腺造影术(ERCP)检查分别为136、76、73、19、1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3例,胆囊空肠吻合术20例,胆囊十二指肠吻合术3例,胃空肠吻合术19例,胆囊造瘘术4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4例,胆总管空肠吻合术21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18例,剖腹探查术7例。结果:壶腹周围癌患者行B超、CT/CTA、MRI/MRCP、PTC和ERCP检查,术前临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1.6%(111/136)、89.3%(68/76)、93.2%(68/73)、68.4%(13/19)、83.2%(15/17),术前评价肿瘤切除准确性分别为71.9%(41/57)、84.8%(38/46)、94.3%(32/35)、63.6%(7/11)、66.7%(8/12)。总手术切除率为30.9%(43/139),胰头癌与壶腹部癌手术切除率分别为23.9%(26/109)与56.7%(17/30),根治性手术死亡率为9.3%(4/43),手术并发症率37.2%(17/43)。结论:腹部非特异性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可提高壶腹周围癌的早期诊断率;术前准确评估手术可切除性,制订合适的手术方案,以提高壶腹周围癌的手术切除率,降低手术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