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水飞蓟宾对球囊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及重构的影响 ,探讨其防治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可能性。方法 将实验兔造成髂动脉球囊损伤 ,术前 3d开始分别使用小剂量 ( 2 0mg·kg-1·d-1)及大剂量 ( 40mg·kg-1·d-1)水飞蓟宾 ,服药至术后 2 8d处死 ,取病变血管染色 ,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内膜及中膜厚度、血管腔面积、平均动脉面积 (外弹力膜内横截面积 ,EEL)的变化。结果 小剂量水飞蓟宾对血管腔面积、血管内膜及中膜厚度、平均动脉面积无明显影响 ;大剂量水飞蓟宾可使血管腔面积扩大、平均动脉面积明显增加、血管内膜厚度减少。结论 水飞蓟宾能抑制血管内膜增生及血管重构 ,有可能用于防治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  相似文献   

2.
平滑肌细胞凋亡对血管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管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的机制。方法:采用电镜、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三磷酸脱氧尿嘧啶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及新生内膜面积的变化。结果:球囊损伤后血管壁增生,球囊损伤后第3天,血管中层出现凋亡的平滑肌细胞(SMC);损伤后第7天,新生内膜形成内膜面积的变化。结果:球囊损伤后血管壁增生,球囊损伤后第3天,血管中层出现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实验性内膜损伤后的增生性改变,探索制作适合于介入性治疗的具有高度狭窄病变的动物模型。方法:21头贵州小型猪分高血脂球囊组、正常血脂球囊组和钽丝支架组,通过球囊扩张和钽丝支架移置法损伤其髂动脉。结果:12周后病理检查显示:三组管腔狭窄率≥Ⅲ级者分别为46.9%、20.8%和42.9%,前两组间比较,P<0.05;球囊损伤后共有4例发生急性血管闭塞,而钽丝支架组无1例。新生内膜组织主要由增生的平滑肌细胞组成。结论:(1)两种方法均可产生严重程度的内膜增生病变,球囊损伤后易出现急性血管闭塞;(2)病变与人类典型动脉粥样硬化(AS)构成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血管内放射抑制猪髂动脉球囊损伤后狭窄形成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小型家猪13头,分为对照组7头及实验组6头 。对照组左侧髂动脉先行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随后行球囊扩张成形术,最后置入置源管。实验组在上述处理基础上,通过置源管送入^192Ir高剂量后装源取20Gy对受损髂动脉行放射治疗。术后第3天、第10天及第28天各处死2头,取损伤的髂动脉分别行苏木精-伊红及Masson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形态学及组织学变化。结果:对经球囊损伤后的猪髂动脉进行血管内放射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未见并发症发生。实验组在不同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较均可见新生内膜面积及厚度减少、血管腔面积及外弹力膜包绕面积增加现象;新生内膜中胶原含量有增生受抑现象。结论:在球囊扩张成形术后即刻应用血管内^192Ir 20Gy放射治疗,第3天起明显抑制新生内膜形成,第10天时新生内膜抑制达到高峰,血管发生有意义的正性重塑,到28天时血管正性重塑更加明显,从而达到有效抑制动脉损伤后狭窄形成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实验性内膜损伤后的增生性改变,探索制作适合于介入性治疗的具有高度狭窄病变的动物模型。方法:21头贵州小型猪分高血脂球囊组、正常血脂球囊组和钽线支架 ,通过球囊扩张和钽丝支架称置法损伤其髂动脉,结果:12周后病理检查显示,三组管腔狭窄率≥Ⅲ级者分别为46.9%、20.8%和42.9%,前两组间比较,P〈0.05;球囊损伤后共有4例发生急性血管闭塞,而钽丝支架组无1例,新生内膜组织主要由增生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血管成形术后动脉修复过程中内膜增生与重塑间的关系,定量分析了致粥样硬化猪髂动脉在单侧球囊血管成形术后内膜增生及内、中膜和血管的横截面积的时相性变化。经HE和弹力纤维染色的切片在显微镜下进行组织形态学测量。球囊血管成形术往往撕裂内膜斑块和中膜,内弹力膜断裂。管腔被扩张后暂时增大(与对照比较,1天和3天时的管腔相对面积分别为对照的269.6%±95.1%和199.5%±42.0%),8天后回到原基础水平(管腔面积为对照的120.6%±32.7%)。随内膜增生,管腔缩小(30天时,管腔面积为对照的55.4%±25.7%)。血管的增大阻止了管腔的进一步缩小(90天时,血管横截面积、内膜面积和管腔面积分别为对照的133.4%±21.1%、421.1%±130.8%和106.4%±25.0%)。决定血管成形术后血管管胜大小的因素包括:斑块破裂、内膜和中膜损伤、内弹力膜断裂、弹力纤维弹性回缩、内膜增厚和血管重塑。  相似文献   

7.
苯那普利对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髂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再狭窄的预防,将28只兔随机分为苯那普利组和对照组,行右髂动脉内膜球囊剥脱术。术后30天处死动物,作病理形态学检查及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表明,苯那普利组损伤血管内膜厚度小于对照组,而管腔面积大于对照组(P均<0.001)。治疗组血管壁细胞增殖期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01)。提示,苯那普利能抑制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减轻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兔髂动脉球囊损伤模型,观察钠氢交换(NHE)抑制剂(Amiloride)对血管狭窄的干预作用。方法:3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干预组(12只)、对照组(10只)及假术组(10只);建立兔髂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干预组于术前3d予Amiloride[5mg(kg·d)]、对照组以相同剂量NS腹腔注射,至术后28d取材;取髂动脉行苏木精伊红染色、αactin免疫组化染色、Masson三色染色,观察血管管腔、中膜与内膜面积变化、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ECM)变化情况。结果: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4周出现明显管腔狭窄,新生内膜生长,平滑肌层增生;干预组、对照组、假术组髂动脉管腔面积各为(0.91±0.23)mm2、(0.68±0.19)mm2、(1.08±0.17)mm2,F=7.631,P<0.01;新生内膜面积各为(0.27±0.15)mm2、(0.67±0.24)mm2、(0.05±0.03)mm2,F=36.974,P<0.01;内膜中膜面积比各为1.21±0.24、1.39±0.26、0.15±0.08,F=7.562,P<0.01;经Amiloride干预后管腔面积明显增大,内膜面积显著下降,内膜中膜面积比下降。干预组与对照组内膜比较,αactin染色阳性面积减小[(4164.15±1788.37)μm2vs.(16328.31±6220.27)μm2,P<0.01];Masson染色绿色面积下降[(8910.62±7041.62)μm2vs(333558.76±7290.17)μm2,P<0.01],提示干预组内膜平滑肌增生及ECM增生均减轻。结论:Amiloride可抑制球囊损伤兔髂动脉所致血管管腔缩小、内膜增生、分泌ECM,减轻血管狭窄,提示其可能在预防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术后血管再狭窄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选用家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观察放射性^32P液体球囊血管内放射治疗对损伤后新生内膜过度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健康家兔40只制作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随机分成4组:10、20和40GY放射剂量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后3、7、14、28和56天处死动物,取颈动脉标本HE染色、原位标记凋亡细胞(TUNEL)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应用光学显微镜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切片进行图像分析.计算动脉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率、PCNA阳性率、内膜和中膜厚度及面积、残余管腔面积。结果:球囊损伤后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开始增殖.并向内膜下迁移,其凋亡率和PCNA细胞阳性率均在伤后7天达到高峰。各治疗组各时间段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1).PCNA细胞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1),20GY和40GY组相似,但都优于10GY组(P〈0.01);伤后28天始血管内膜和中膜增厚.面积增加,残余管腔面积缩小,各治疗组伤后28天始血管内膜、中膜增厚面积增加和残余管腔面积缩小明显改善(P〈0.01),20GY和40GY组相似,但都优于10GY组(P〈0.01)。结论:放射性^32P液体球囊血管内放射治疗可以明显抑制球囊损伤后动脉血管壁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减少新生内膜过度增生.预防管腔狭窄。  相似文献   

10.
血管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及血管重塑对再狭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在血管再狭窄形成过程中内膜增生及血管重塑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再狭窄的动物模型,经形态学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观测术后不同时间点血管壁各成分的变化. 结果:血管损伤后3 d血管内腔面可见增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损伤后7 d新生内膜形成并继续增厚,损伤后28 d新生内膜厚度及面积达最大,损伤后35 d较损伤后28 d缩小(P<0.01). 损伤后各时间点中膜厚度无明显变化,但损伤后35 d的中膜面积较损伤后28 d及对照未损伤侧缩小(P<0.05). 管腔面积于损伤后前3 d略增大,损伤后7 d出现管腔面积减少,至损伤后28~35 d管腔面积明显小于对照未损伤侧(P<0.01). 外弹力膜内横截面积在损伤后3~7 d略增大,损伤后14 d最大,损伤后35 d较损伤后28 d及对照未损伤侧明显缩小(P<0.01). 结论:内膜增生与血管重塑是再狭窄形成的主要病理机制,血管再狭窄的形成是内膜增生与血管重塑的平衡所决定的,两者共同导致管腔狭窄.  相似文献   

11.
研究兔髂动脉内皮剥脱时血管壁细胞的反应特点和c-myc基因的表达规律。用标准血管成形导管髂动脉球囊损伤13只家兔的右髂总动脉后,分别于3、7、40d处死动物,用透射电镜观察术后3d平滑肌细胞(SMC)超微结构的变化,光镜观察术后血管壁细胞的反应特点和c-myc蛋白表达规律,同时对术后40d动物行血管造影。结果发现:术后3d兔髂总动脉中层SMC由收缩型转变为分泌型,并向内膜下迁移,可见管腔内有血栓形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凋亡机制及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对VSMC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三磷酸脱氧尿嘧啶缺口末端标记法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球囊务内皮后VSMC凋亡及bcl-1,ba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球囊损伤后血管壁增生,血管中膜和内膜出现的细胞凋亡较少,Tet可明显促进VSMC凋亡,降低球囊损伤后内膜及中膜厚度,增加管腔面积(P<0.05),促进bax蛋白的表达,抑制bcl-2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bax,bcl-2参与了球囊损伤内皮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调节,Tet可能通过对bax,bcl-2基因表达的调节,增加VSMC细胞凋亡,防止血管再狭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颜氏益心方对实验性球囊损伤后大鼠颈总动脉血管内膜的影响.方法 利用SD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法造成颈动脉狭窄,观察颜氏益心方对颈动脉狭窄血管内膜厚度及管腔面积的影响.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管腔面积明显缩小(P<0.05),内膜显著增生(P<0.05);与模型组比较,益心方低、高剂量组管腔面积及内膜增生程度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 颜氏益心方可改善球囊损伤后大鼠颈动脉血管内膜的厚度及管腔面积,从而抑制其内膜增生,减少其再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损伤与血管平滑肌线粒体钙转运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腹主动脉球囊内皮剥脱模型,用同位素标记。结果:内皮损伤可致VSMC增生、内膜增厚。线粒体摄钙功能在内皮剥脱后3-d和10d时明显增强;线粒体摄钙初速率和最大摄钙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结论:内皮剥脱后VSMC增生过程中线粒体摄钙功能发生了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维拉帕米对兔血管成形术后管壁增生的影响。方法用球囊拉伤动脉内膜加高脂饲养的方法建立兔髂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20只模型兔进行球囊血管扩张术。动物随机分为治疗组(n=10)和对照组(n=10)。治疗组动物于术前1周至术后4周接受维拉帕米(40mg·kg-1·d-1)治疗。术后4周处死动物,分离血管,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血管平滑肌中DNA含量。结果治疗组血管壁细胞增殖周期中增殖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维拉帕米能抑制球囊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壁增生反应  相似文献   

16.
Irbesartan对内皮剥脱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新的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拮抗剂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大鼠髂动脉球囊内皮剥脱术后VSMC过度增生模型,采用^3H-TdR和^3H-Leu掺入,。免疫组化染以检测VSMC中增殖细胞核抗遥表达及图象分析血管壁形态学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沙唑嗪对高血脂兔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狭窄的影响及其与血脂、血清一氧化氮、血管内膜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关系.方法23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其中正常对照组5只,球囊损伤组9只,多沙唑嗪组9只.正常对照组用普通饲料喂养,不予任何方式处理.另两组用1%胆固醇高脂饲料喂养制造高血脂兔模型并行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血管内超声(IVUS)观察血管内放射(IR)对猪受损髂动脉形态学改变的影响,在体情况下探讨IR治疗对管腔重构的作用。方法:对中国小型猪髂动脉进行血管造影及IVUS检查后行球囊扩张损伤术。实验组通过置源管将高剂量铱—192(^192Ir)后装源对受损髂动脉施予总量为20Gy的IR治疗,而损伤对照组仅在受损髂动脉置入假源。动脉损伤后第28天时再次进行血管造影和IVUS检查。通过IVUS测量血管外弹力膜(EEM)横截面积、管腔横截面积检查、管腔最大径和最小径以及面积狭窄率和直径狭窄率。结果:IVUS检查发现,与损伤前相比,动脉损伤后28天时EEM与管腔横截面积以及管腔最小径均明显缩小(P〈0.05),表明动脉受损后28天时发生明显负性重构(血管回缩),导致了管腔明显狭窄;20GyIR后,管腔横截面积与管腔最小径均较损伤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EEM横截面积也较对照组有所增加(但末达到统计学意义),总量为20GyIR治疗使管腔狭窄显著减轻。结论:IUVS检查证实:负性重构是猪髂动脉球囊损伤后狭窄形成的重要原因;20GyIR可明显减轻动脉内膜损伤后狭窄形成,IR防治受损动脉狭窄形成的原因可能与改善血管负性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19.
Medtronic导管建立动脉损伤模型及对内膜增生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Medtronic球囊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并观察损伤血管内膜的增生情况.方法:取35只雄性SD大鼠行左颈总动脉球囊内膜剥脱术建立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分别于术后即刻、3、7、14、21、28和56 d各取5只大鼠颈动脉损伤段和对侧正常动脉行病理切片及HE染色,观察内膜增生,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内膜中膜的面积比值(I/M).结果:球囊损伤使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剥脱和新生内膜增生.管腔狭窄.损伤后7 d内膜开始增生,内膜面积0.129±0.010mm2(P<0.01),14~28 d增生最明显(P<0.01),28~56 d增生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损伤后I/M比值逐渐增大,28 d时I/M比值是7 d时的6.5倍(P<0.01),为14 d的1.7倍(P<0.01),56 d与28 d比较I/M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Medtronic球囊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简便、有效,可动态观察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防治兔髂动脉狭窄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Zhang M  Zhou A  Zhu G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10):749-752
目的从基因治疗方面探讨解决经皮血管成型术和其他血管再塑引起的血管内膜损伤,血管狭窄途径。方法构建了pcDNA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真核表达载体,通过多聚赖氨酸基因球囊法,将VEGF基因定位导入球囊拉伤的兔髂动脉内壁,应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电磁血流量仪,扫描电镜和光镜等方法检测VEGF基因作用效果。结果VEGF基因组球囊拉伤血管2周时内膜有大量VEGFmRNA和蛋白表达,内膜内皮化范围明显大于空载质粒对照组,内膜与中膜面积之比小于对照组,血流量明显改善。结论血管内导入VEGF基因,可促进内皮细胞增生,加速损伤内膜的修复,抑制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的增生,防治血管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