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烧伤早期全身应用巴曲酶对改善Ⅱ度烧伤创面修复的作用。方法 烧伤面积10%~30%的住院患者随机分成用药组(n=12)和对照组(n=10)。用药组伤后24h内10BU东菱克栓酶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h连续3d。测定用药前后纤维蛋白原(Fg)、纤溶酶原(Plg)、血浆纤维蛋白降解D二聚体(D-Di)及抗凝血酶Ⅲ(AT-Ⅲa)等指标;对创面摄像并应用图像分析软件定量分析深Ⅱ度创面脱痂和浅Ⅱ度创面上皮化面积。结果 用药组24、48、72h及伤后7d浅Ⅱ度创面上皮化大于对照组,而深Ⅱ度创面溶痂快于对照组。用药组Fg、Plg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D-Di、AT-Ⅲ显著升高。结论 中小面积烧伤后早期应用巴曲酶能促进浅Ⅱ度创面的愈合及深Ⅱ度创面的溶痂。  相似文献   

2.
类肝素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组织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类肝素减轻深Ⅱ度烫伤创面组织水肿的作用。方法 制成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烧伤对照组,创面分别应用类肝素软膏和基质软膏。采用称重法,测得组织含水量,池解各组织水肿的情况。结果 应用类肝素的烫伤创面及邻近烫伤创面的组织含水量在伤后24h显著低于正常组和应用基底软膏的烧伤对照组。结论 类肝素具有明显减轻烫伤后组织水肿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4.
曹和平 《上海医学》2000,23(5):310-311
我院急诊科自 1997年 6月~ 1999年 5月分别对 145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采用巴曲酶 (DF 5 2 1)和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随机对照治疗观察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一 )入选标准 有突然起病史、神经系统检查有偏瘫、头颅CT除外脑出血、为首次发病、无严重并发症 ,从发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为 3d。(二 )排除标准  80岁以上老年人、有严重意识障碍、近 3个月内有出血史或手术史及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少于 6 0× 10 9/L。(三 )分组方法 按患者就诊日期随机 ;双数者入治疗组 (巴曲酶组 )、单数者入对照组 (低分子右旋糖苷加…  相似文献   

5.
EGF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鼠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对大鼠深Ⅱ度汤伤创面成纤维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透射电镜观察成纤维细胞的形态,HE染色观察肉芽组织范围以了解成纤维细胞的功能变化。结果:应用EGF组和对照组大鼠分别于用药后第3,6d有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的增加,后又迅速恢复近正常水平,电镜下可见用药组大成纤维细胞明显增生迹象,两组大鼠在肉芽组织范围及肉眼观察创面愈合天数上无明显不同。结论:按临床常规用药方法,EGF可在一定时相内增加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但对创面愈合并未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直流电刺激兔颈内动脉民局部血栓动物模型,分3组用药:生理盐水组、巴曲酶经静脉用药、巴曲酶经动脉用药组,以DSA监测血栓溶解情况。结果:巴曲酶动脉组再通率66.7%,明显高于巴曲酶静且(12.5%),生理盐水动脉组皆无再通。说明巴曲酶有溶栓作用,经劝脉用药效果显著优于经静脉用药的再通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烧伤油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制备深Ⅱ度大鼠背部皮肤圆形创面,直径2.5cm,共3个,行同体对照实验.分别外用烧伤油,磺胺嘧啶锌软膏和基质软膏,1次/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留取不同时相的创面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创面羟脯氨酸含量检测,ELISA法测定创面Ⅰ/Ⅲ型胶原比例和流式细胞仪测定创面真皮成纤维细胞周期.结果:外用烧伤油使创面肿胀和渗出减轻,无感染迹象及创面愈合时间缩短.病理形态学观察发现烧伤油组创面的局部组织炎症反应较轻,愈后表皮各层分化良好.羟脯氨酸和Ⅰ/Ⅲ型胶原测定显示烧伤油能促进创面胶原增生,减轻瘢痕增生.创面真皮成纤维细胞周期提示烧伤油能促进真皮成纤维细胞增殖.结论:中药烧伤油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具有保护和促进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蜂蜜、蜂胶对深Ⅱ度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蜂蜜、蜂胶外用对深Ⅱ度烫伤模型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YLS-5Q台式超级控温烫伤仪制备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观察蜂蜜、蜂胶外用对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观察创面皮肤组织学变化,检测大鼠血清中羟脯氨酸(HY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蜂蜜、蜂胶外用能显著提高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率(P〈0.01);能显著提高大鼠血清中SOD、HYP含量(P〈0.01或P〈0.05)。[结论]蜂蜜、蜂胶外用具有明显的促进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深Ⅱ度烫伤创面bFGF受体表达的改变,探讨糖尿病难愈创面形成和发展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成糖尿病大鼠模型,8周后经80℃ 5 s制成糖尿病合并30%深Ⅱ度烫伤动物模型,同时将对照组的正常SD大鼠30%深Ⅱ度烫伤,分别于伤后1、3、5、7、14和21 d取背部的创面组织。同时各设1组非烫伤组,脱毛后直接取大鼠背部的正常皮肤标本,作为O时相点。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计算机图像扫描分析技术和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  相似文献   

10.
阮永队  钟唯德 《重庆医学》2000,29(6):565-566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最常见的急症之一[1 ] ,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 ,死亡率相当高 ,我们于 1998年 3月 1999年 6月我院对收治消化性溃疡出血病人 84例 ,病人进行对照研究 ,使用常规止血药与巴曲酶 (立止血 )及奥美拉唑 (洛赛克 )的疗效观察 ,总结出更好的内科治疗方法 ,提高非手术疗法治愈率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84例病人均为我院收治急性起病的病人 ,其中巴曲酶一奥美拉唑联合观察组 (以下简称观察组 )病人 5 0例 ,男 35例 ;女 15例 ;年龄 2 1~ 81岁 ,平均 46 .5岁 ,其中胃溃疡 (Gu) 7例 ,十二指肠溃疡 (Du) 39…  相似文献   

11.
巴曲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45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映明  蔡秋霞 《上海医学》1995,18(8):467-468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矾冰纳米乳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 140只SD大鼠,制成深Ⅱ度烫伤模型,随机分为7组,即空白对照组、基质组、阳性对照组、矾冰纳米乳低、中、高剂量组及矾冰液组.采用相应药物局部涂抹,2次/d,0.2 mL/次,连续给药21 d.每天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于第7、14及21天计算创面愈合率,第7天取创面组织测定皮肤羟脯氨酸含量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验.结果 矾冰纳米乳各剂量组、烫疮油、矾冰液组创面于19~25d基本愈合,而空白对照组、基质组创面于23~27 d基本愈合;矾冰纳米乳低剂量、烫疮油组、矾冰液组及中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P<0.05;P<0.01),创面愈合百分率明显提高(P<0.05;P<0.01);各实验组羟脯氨酸含量在烫伤后7d高于空白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创面组织病理形态学结果 提示矾冰纳米乳具有明显的促进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结论 矾冰纳米乳可明显提高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3.
巴曲酶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Chen XF  Lin WD  Lu SL  Wang MJ  Ge K  Niu YW  Liu Y  Rong L  Xie T  Liao ZJ  Liu ZM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6):1812-1816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合并深二度烫伤创面中成纤维细胞(FB)主要生物学功能及其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该变化与DM创面愈合延迟的病理关系。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各组分别于烫伤前及伤后3、7、14、21α采集创面皮肤组织标本。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创面真皮组织中FB的增值周期;采用氯胺T氧化法测定创面组织羟脯氨酸(OHP)含量;应用ELISA技术检测Ⅰ/Ⅲ胶原比例;SP免疫组化法检测α-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FB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DM大鼠烫伤前处于G0/G1期细胞较低(DM组66%±5%,正常组82%±10,P〈0.01),烫伤后各时相点处于G0/G1期细胞比例高于正常大鼠(烫伤后3d,DM组70%±4%,正常组42%±13%,P〈0.01),S期细胞低于正常大鼠(P〈0.05,P〈0.01);DM大鼠皮肤组织单位面积OHP含量,烫伤前(DM组0.72μg/cm^2±0.06μg/cm^2,正常组1.42μg/cm^2±0.28μg/cm^2,P〈0.01)和烫伤后均低于正常大鼠(均P〈0.01),且伤后7、14和21d,创面Ⅰ/Ⅲ胶原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烫伤后7d,DM组为5.54%±0.47%,正常组为4.01%±0.32%,P〈0.01);DM组n—SMA的表达延迟,上升缓慢,且伤后各时相点的峰值均低于正常组;伤后DM组真皮层成纤维细胞的内质网扩张,高尔基复合体欠发达,微管微丝缺乏,且胞浆中溶酶体明显增多。结论DM创面修复延迟可能与FB增殖异常、胶原合成能力减弱、α—SMA表达不足以及FB超微结构改变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中神经肽P物质(SP)表达及变化规律。方法8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每组42只。糖尿病组腹腔内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无菌柠檬酸缓冲液腹腔注射。所有大鼠麻醉后背部制成直径2cm的深Ⅱ度烫伤创面。分别于烫伤前及烫伤后的不同时相采集创面组织标本,测算创面愈合率,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创面SP染色阳性区域面积,ELISA法创面组织中SP表达变化。结果烫伤后第7天起,糖尿病组各时相点的创面愈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各时相点创面SP染色阳性区域面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以烫伤后7d时尤为显著,为(1350.93&#177;99.28)μm^2vs(1715.86&#177;103.41)μm^2(P〈0.01);糖尿病组各时相创面组织中SP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以烫伤后7d时最为显著,为(114.04&#177;9.96)vs(143.39&#177;8.94)(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创面组织中SP表达明显减少,可能是其创面难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中神经肽P物质(SP)表达及变化规律.方法 8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每组42只.糖尿病组腹腔内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无菌柠檬酸缓冲液腹腔注射.所有大鼠麻醉后背部制成直径2 cm的深Ⅱ度烫伤创面.分别于烫伤前及烫伤后的不同时相采集创面组织标本,测算创面愈合率,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创面SP染色阳性区域面积,ELISA法创面组织中SP表达变化.结果 烫伤后第7天起,糖尿病组各时相点的创面愈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各时相点创面SP染色阳性区域面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以烫伤后7 d时尤为显著,为(1 350.93±99.28)μm2 vs(1 715.86±103.41)μm2(P<0.01);糖尿病组各时相创面组织中SP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以烫伤后7 d时最为显著,为(114.04±9.96)vs(143.39±8.94)(P<0.01).结论 糖尿病大鼠创面组织中SP表达明显减少,可能是其创面难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深Ⅱ度烫伤的愈合机理,采用80℃6s和15s水烫SD大鼠皮肤制备致深⒓度烫伤的动物模型,定期光镜观察创面自然愈合的情况。结果表明6s烫伤组的局部微循环障碍程度较轻,烫后7d真皮深部残留毛囊上皮增生并覆盖创面,烫后14d创面已基本愈合。15s伤组的局部微循环障碍明显,烫后7d创面进行性加深,由深Ⅱ度向Ⅲ度度为,烫后14d痂下脓肿形成,创面未能愈合。结果提示,微循环障碍程度与致伤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中药成膜剂对大鼠浅Ⅱ度烫伤创面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药成膜剂对大鼠浅Ⅱ度烫伤创面的治疗作用 ,评价其疗效及创面抑菌作用。方法 :SD大鼠制成背部 2 0 %浅Ⅱ度烫伤创面 ,外用中药成膜剂 ,以磺胺嘧啶银及生理盐水为对照。观察创面分泌物、创周炎症反应、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细菌培养和体重变化。结果 :中药成膜剂组的Ⅱ度烫伤创面干燥结痂时间较磺胺嘧啶银及生理盐水为早 ,创面愈合时间与磺胺嘧啶银无显著性差异 ,但明显短于生理盐水组 (P <0 0 5 )。结论 :中药成膜剂能加快Ⅱ度烫伤创面干燥结痂 ,减轻创面炎症反应 ,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大鼠深二度烫伤创面血管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糖尿病大鼠深二度烫伤模型,研究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化现象及其与创面愈合的关系。方法60只清洁级SD大鼠,随即分为正常组(对照组,n=30)和以链脲霉素(STZ)诱导的速发型糖尿病组(糖尿病组,n=30)。制备占总体表面积(TBSA)20%的深二度烫伤模型,分别取伤后1、3、7、10、14、21 d创面皮肤组织样本,行组织学观察并计算创面愈合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创面组织的血管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创面组织中CD31抗原表达,以了解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改变。结果伤后14 d,糖尿病组大鼠创面愈合较对照组显著延迟,为(31.5±1.0)%vs(59.4±4.2)%(P<0.01)。伤后1、3、7、14、21 d,糖尿病组新生血管化荧光密度值分别为1±0.1、7±0.8、12±1.4、15±2.1和17±1.8,对照组分别为8.5±0.5、35±1.5、60±3.0、72±3.4和72±3.4。各时间点糖尿病组创面血管化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各时间点两组创面组织中CD31抗原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但糖尿病组大鼠仅少量血管内皮细胞周边有代表血管化的蓝色荧光微球。结论糖尿病深二度烫伤难愈创面存在血供不良特征,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跃与血管化低下的分离现象,其本质是新生血管形成障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糖尿病大鼠深二度烫伤模型,研究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化现象及其与创面愈合的关系.方法 60只清洁级SD大鼠,随即分为正常组(对照组,n=30)和以链脲霉素(STZ)诱导的速发型糖尿病组(糖尿病组,n=30).制备占总体表面积(TBSA)20%的深二度烫伤模型,分别取伤后1、3、7、10、14、21 d创面皮肤组织样本,行组织学观察并计算创面愈合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创面组织的血管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创面组织中CD31抗原表达,以了解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改变.结果 伤后14 d,糖尿病组大鼠创面愈合较对照组显著延迟,为(31.5±1.0)% vs(59.4±4.2)%(P<0.01).伤后1、3、7、14、21 d,糖尿病组新生血管化荧光密度值分别为1±0.1、7±0.8、12±1.4、15±2.1和17±1.8,对照组分别为8.5±0.5、35±1.5、60±3.0、72±3.4和72±3.4.各时间点糖尿病组创面血管化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各时间点两组创面组织中CD31抗原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但糖尿病组大鼠仅少量血管内皮细胞周边有代表血管化的蓝色荧光微球.结论 糖尿病深二度烫伤难愈创面存在血供不良特征,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跃与血管化低下的分离现象,其本质是新生血管形成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