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形成与膀胱癌的发病及生物学行为之间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72例膀胱癌组织和21例正常膀胱组织中bFGF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结果 膀胱癌组织中bF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均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而且两者与肿瘤病理分级分期密切相关。肿瘤复发者的bFGF表达和MVD均显著高于无复发者。bFGF表达和MVD均显著高于无复发者;bFGF强阳性表达者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原发性肝癌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原发性肝癌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29例肝癌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肝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82.8%,转移组VEGF阳性表达例数以及MVD显著多于元转移组(P〈0.01);肿瘤包膜不完整和无包膜组VEGF阳性表达例数显著多于包膜完整组(P〈0.01);而且VEGF表达强度与MVD间关系密切;但肿瘤直径≥5  相似文献   

3.
胰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胰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与微血管生成、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胰腺癌组织中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的VEGF表达阳性率63.3%(19/30);VEGF阳性者MVD显著高于阴性者(P〈0.05);Ⅲ~Ⅳ期组VEGF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组(P〈0.05);VEGF表达及MVD与病理分级无关。结论 胰腺癌组织  相似文献   

4.
探讨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抗第Ⅷ因子相 关抗原抗体,抗VEGE抗体行免疫组化ISAB法,对93例原发性胃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 因子(VEGF)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伴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胃癌组织中MVD、VEGF指数明显高于不伴有淋巴结 转移组(P<0.01),而与其它临床病理学指标无关。结论:提示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 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微血管密度高的胃癌可能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在恶性淋巴瘤(ML)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29例恶性淋巴瘤(ML)、20例转移癌淋巴结和17例慢性淋巴结炎中VEGF表达和MVD计数。结果:ML组和转移癌淋巴结组的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4%和75%,显著高于慢性淋巴结炎组(P<0.005),ML和转移癌淋巴结组MVD分别为40.61±14.72、37.95±17.04,显著高于慢性淋巴结炎组28.13±16.02(P<0.05)。结论:VEGF表达和MVD在良恶性淋巴结病变中均有差异性,可作为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病变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对 35 例乳癌石蜡切片分别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 E G F)和抗八因子相关抗原(Ⅷ F R Ag)单抗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以探讨 V E G F 的表达水平、微血管密度( M V D)及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腋窝淋巴结有转移者 V E G F 阳性率和 M V D 分别为 7778% 和 9382±2176,无转移者为1768% 和 4350±1103,二者呈正相关。 V E G F 表达和 M V D 不仅可作为乳癌预后指标,而且通过抑制 V E G F 表达和抗血管生成治疗可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对选择其他疗法亦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LSAB法对65例浸润性导管癌术后根治标本,进行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的测定。结果:65例乳腺癌的 MVD为(47.6±22.4)个,VEGF总阳性率为 80.00%;VEGF、MVD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率 88.89%(32/36),MVD(56.6±20.5),均明显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VEGF的阳性率 68.96%(20/29),MVD(31.3±18.9).差异有显著性(P<0.05);VEGF和 MVD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具有显著的正相关(r=8.213,P<0.05)。结论:VEGF与乳腺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VEGF表达的增高及 MVD的增加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可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56例胃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及定位。结果:56例中18例VEGF-C染色阳性,阳性率32%,阳性物质主要位于肿瘤细胞胞浆内,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低分化胃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胃癌。结论:VEGFC的表达与胃癌肿瘤细胞的淋巴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姜浩  许顺 《中华医学杂志》1999,79(8):596-598
目的 研究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FI)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D),细胞增殖活性(PI)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对53例手术标本进行预测,进行单参数分析和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 肺癌组织中VEGF高表达,VEGF表达阳性肿瘤中,MD和PI明显增高(P〈0.05和P〈0.01),FI和MD,PI显著正相关(P〈0.01)。MD和PI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探讨食管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KDR)、血管生成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50例人食管癌组织VEGF、Flt、KDR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分析VEGF、Flt、KDR和MVD及其与食管癌组织学分型、浸润深度、生长方式、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VEGF及Flt、KDR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者,VEGF、Flt、KDR及MVD与食管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并最终决定患者的预后。而与组织学分型、生长方式无关。因此认为:VEGF、Flt、KDR与食管癌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对其生长和浸润转移起促进作用,VEGF、Flt、KDR可以作为反映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胃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104例胃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结果EGF、EGFR及EGF与EGFR同步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5.6%、42.3%和30.8%,阳性者多为进展期、分化不良型、BorrmannIII、IV型、硬癌型、侵犯浆膜和胃周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病人;EGF阳性病人术后1、3、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尤以EGF及其受体同步表达者预后最差,均于4年内死亡。提示EGF和EGFR可作为胃癌生物学恶性程度的一个标志和估价病人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用抗VEGF单抗SLAB免疫组化法研究胃癌手术标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41例中起着总阳性率56.1%。淋巴转移阳性组高于阴性组,浆侵犯组高于未侵犯组,且按TNM分期,VEGF阳性率有逐级增高的趋势。说明VEGF可能与胃癌浸润与转移密切相关,术后抗血管形成治疗对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超家族成员(bFGF和K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喉粘膜上皮与间质相互作用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观察bFGF,KGF及VEGF在喉部正常粘膜(N)和炎症(IF)中的分布.结果:bFGF和KGF的转录仅在N及IF的间质中出现,阳性反应位于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此外巨噬细胞也见阳性反应,上皮细胞均未见阳性表达.而VEGF不仅在上皮细胞中表达,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及慢性炎性细胞亦表达VEGF.在IF中,bFGF,KGF及VEGF的阳性率和反应程度较N均有所提高.结论:bFGF,KGF和VEGF通过自分泌或(和)旁分泌途径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及间质中的血管形成,在上皮与间充质细胞的交互作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管内生长因子(VEGF)在贲门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4例贲门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并对血管进行八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化染色计数。结果 74例贲门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62.5%(40/64)。高水平的VEGF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性生长、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其它器官转移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VEGF表达阳性肿瘤的MVC明显高于阴性者(P〈0.05)。而且随着VEGF表达强度的增强,癌组织内血管密度明显增加。结论 VEGF与贲门癌的生长、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是贲门癌主要的新生血管诱导因子之一,可促进贲门癌的血管生成,对贲门癌组织中VEGF的检测将可能成为贲门癌预后的一个有用指标,以用于识别高危转移和不良预后者。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人胃癌组织中的分布和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VEGF在固体肿瘤生长,进展,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为通过阻断VEGF与其受体KDR的作用治疗肿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50例人胃癌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定位与分布进行研究。结果:50%的胃癌组织表达VEGF,阳性物质主要位于肿瘤细胞胞膜及胞浆,KDR染色阳性物质主要位于癌组织及癌组织旁的血管内皮细胞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视网膜增殖膜细胞的表达及其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研究PDGF和bFGF在20例视网膜前膜和1例视网膜下膜(视网膜脱离术后继发)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15/21(71.4%)例标本对抗PDGF抗体呈阳性反应,14/21(66.7%)例对抗bFGF呈阳性反应;②Eales病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引起的血管增殖性前膜(≥61个细胞/视野,1000×)较PVR引起的非血管增殖性前膜(31~60个细胞/视野)内细胞密度高,黄斑前膜(≤30个细胞/视野)最低。结论:PDGF和bFGF在PVR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VR膜上增殖细胞可产生bFGF,它是导致严重PVR时玻璃体内bFGF含量异常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王宇  张轶斌 《铁道医学》1997,25(2):74-75
目的 通过检测胃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胃癌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测定了70例胃切除标本组织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其中包括正常胃粘膜标本18例,胃癌52例,结果 正常胃粘膜组织无EGFR表达,肿瘤组织有23例(44.23%)呈阳性;肿瘤组织,EGFR阳性率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为65.39%,显著高于无转移者(23.08%);弥漫性胃癌组织EGFR阳  相似文献   

18.
VEGF,bFGF及PCNA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肿瘤增殖和血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关细胞因子在调控宫颈襄增殖及其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其组织形态学定量分析方法,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宫颈癌中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①肿瘤细胞增殖与VEGF的表达呈正向关系,而与bFGF的表达无关;②VEGF,bFGF的表达分别与微血管密度有正相关性,而当VEGF和bFGF共同表达时,微血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胃癌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测定了70例胃切除标本组织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其中包括正常胃粘膜标本18例,胃癌52例。结果正常胃粘膜组织无EGFR表达,肿瘤组织有23例(44.23%)呈阳性;在肿瘤组织,EGFR阳性率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为65.39%,显著高于无转移者(23.08%);弥漫性胃癌组织EGFR阳性率为66.67%,高于肠型(25%)。胃癌组织EGFR表达阳性者其生存率也显著低于阴性组。结论胃癌组织EGFR的监测可以作为了解肿瘤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0.
骨肉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与肿瘤预后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李军  范清宇  张伟  张惠中  裘秀春  尚磊 《医学争鸣》1999,20(12):1065-1067
目的:研究骨肉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69例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CD34,VEGF(JH121?mAb对其组织切片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将上述资料与患者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肉瘤VEGF表达与MVD相关(P〈0.05)。骨肉瘤VEGF表达、MVD同临床肿瘤大小、边界微小病灶、Enneking外科分期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