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奇特的眼病     
人的眼病千奇百怪,有的似动物眼,如猫眼症、牛眼病、熊眼、雀(蒙)眼、虫眼;还有的人眼睛上有病表现为脖子歪……下面做以介绍: 一、猫眼症:(医学上称视网膜母细胞瘤) 本病多见五岁以内小孩,为先天遗传性眼病,偶见成人。双眼发生率占25%。分四期,眼内期不易发现;第二期瘤长入玻璃体内,小黑眼  相似文献   

2.
人的眼病千奇百怪,有些人的眼病像动物眼睛,因此给这些眼病命名成动物眼,如猫眼、牛眼、雀眼、熊眼、虫眼等。为使读者明白,做一简单介绍:猫眼症(医学称视网膜母细胞瘤)多见于5岁之内的先天性眼病,有家族遗传性,偶见成人。双眼发生率占25%。此病分四期:眼内期不易发现;第二期瘤长入玻璃体后,黑眼仁呈黄色光反射(尤以晚上用手电筒照射时更明显),状如猫眼而得名;第三期恶性瘤细胞转移眶内;四期通过视神经转移至颅内及周身。进展至三四期时,病人很快以死亡告终。只有第二期摘掉眼球,方能保住生命。  相似文献   

3.
王振平 《家庭医学》2006,(17):23-23
人的眼病千奇百怪,有些人的眼病像动物眼睛,因此给这些眼病命名成动物眼,如猫眼、牛眼、雀眼、熊眼、虫眼等。为使读者明白,做一简单介绍: 猫眼症(医学称视网膜母细胞瘤)多见于5岁之内的先天性眼病,有家族遗传性,偶见成人。双眼发生率占25%。此病分四期:眼内期不易发现;第二期瘤长入玻璃体后,黑眼仁呈黄色光反射(尤以晚上用手电筒照射时更明显),状如猫眼而得名;第三期恶性瘤细胞转移眶内;四期通过视神经转移至颅内及周身。进展至三四期时,病人很快以死亡告终。只有第二期摘掉眼球,方能保住生命。  相似文献   

4.
斜视大人有,儿童更多见。斜视分为内斜(俗称斗鸡眼);外斜(俗称斜白眼)。斜视病,多数是屈光不正引起的。如果是单眼性外斜,同时有瞳孔黄光反射,俗称“猫眼”,则是眼睛恶性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危险信号。但是这个危险信号,往往被家长所忽视,有时医务人员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其原因是患儿另一只眼睛视力正常,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病眼内的瘤细胞首先  相似文献   

5.
<正>儿童白瞳症,顾名思义,是用光线照射患儿瞳孔,瞳孔区呈白色、黄白色或粉白色反光。正常情况下当我们用光线照射瞳孔时,瞳孔是没有反光的。而当瞳孔至视网膜之间有白色物,如晶状体混浊、渗出、机化、肿瘤或脉络膜缺失时,瞳孔区则反射出白光。儿童白瞳症是疾病在眼部的一种表现,可由多种疾病引起,白瞳症的病因很多,根据相关报告,病因包括:视网膜母细胞瘤、永存性原始玻璃体增生症、Coats病、眼部弓蛔虫病、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脉络膜缺损、玻璃体出血、家族性渗出性玻璃  相似文献   

6.
马岩  朱刚  鞠善德  孙伟光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7):2718-2719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 RB)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形态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22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片及预后。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病年在婴幼儿,临床上以白瞳就诊13例(61.9%),其次是眼球突出、斜视和视力下降就诊,多以单眼发病;病理形态分为分化型和未分化型。结论:视网膜母细胞瘤应早发现、早就诊、早治疗,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高危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的术后辅助化疗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后辅助化疗护理对高危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5~2007年202名需化疗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患者,在心理、化疗用药、留置针、饮食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综合护理经验。结果19例患者因化疗的副作用发热、血色素低而影响一个以上的化疗周期,有1例因两次用药1天后发生腹泻停止化疗。无发生药物外渗和静脉留置针感染。结论对有复发和转移高危因素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给以术后辅助化疗和相应护理,多数患者可耐受化疗的副作用,可提高其生存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正>1963年,Lele等报道1例智力障碍和生长迟缓的患者且伴有视网膜母细胞瘤,该症是由于D组某染色体长臂部分缺失引起的。随后,又有100多例相同病症的报道,证实缺失的染色体为13号染色体[1]。这些病例的表型多变,但有一些畸形可用来鉴别此症。短臂或长臂部分缺失的13号环状染色体的患者也有相似的症状。以下为我室在2009年5月检出1例13q-综合征患者。  相似文献   

9.
专家答疑     
视网膜母细胞瘤需摘除眼球吗河南滑县读者刘某来信说:我的孙女今年4岁,近2个月来发现她右眼看东西时不能固定,且视力差,可见瞳孔区有黄红色反光,曾去过几家医院检查未能确诊。最近去市级医院检查后诊断右眼视网膜母细胞瘤,建议作眼球摘除。请问这种眼病可以不摘眼球吗?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0.
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所致的疾病,具有先天性、终生性和家族性,病种繁多,发病率高等特点。目前已发现的遗传病超过3000种,估计每100个新生儿中约有3—10个患有各种程度不同的遗传病。目前已知的遗传病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单基因遗传病。这类的特点是,一种病由一对基因决定,约有3360多种,如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症、成骨不全症、牛皮癣、高胆固醇血症、多囊肾、神经纤维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腓肌萎缩症、软骨发育不全、多指、并指、上睑  相似文献   

11.
《自我保健》2014,(6):21-21
TIPS:视网膜母细胞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宝宝,由于婴幼儿表达能力有限,故需依赖爸妈来早期发现这种疾病。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通讯员 杜世伟、章士平)6月11日,武警总医院举办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与成果推广重点项目启动会,并以《超选眼动脉介入灌注化疗治疗眼内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研究》为题作了会议报告,进一步推进了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研究及北京市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协作平台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3)在新生儿眼底筛查中的临床价值,并对患儿预后情况进行随访。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RetCam3 眼底筛查的15 750例新生儿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接受筛查,检出眼底病变5 196例(32.99%),其中视网膜出血(retinal hemorrhage,RH)4 312例(27.38%)、视网膜白点症312例、视网膜色素沉着186例、足月新生儿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样改变132例、视网膜血管异常64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56例、脉络膜缺损40例、视网膜黄染27例、视神经发育异常17例、玻璃体出血14例、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ersistent hyperplastic primary vitreous,PHPV)12 例、视网膜膜前出血10例、黄斑缺损6例、白化病眼底改变4例、牵牛花综合征合并PHPV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1例、色素失禁症(incontinentia pigmenti,IP)1例、杯/盘比大1例。结论 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可及时发现新生儿眼底病,为临床实时、有效的指导和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初诊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不同临床分期、单双眼间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14例初诊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眼患儿79例、双眼患儿35例,临床分期E期59只眼、非E期(A~D期)90只眼。检测患儿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和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总T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抑制性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与临床分期、单双眼受累均无显著关系(P0.05)。与临床非E期比较,视网膜母细胞瘤单眼、双眼患儿E期CD4+/CD8+比值均明显减小(均P0.05);两个年龄组视网膜母细胞瘤双眼患儿E期辅助性T淋巴细胞数目明显少于非E期(P=0.039、0.047)。相同临床分期≥3岁单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E期CD~4+/CD8~+比值明显小于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P=0.025)。结论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具有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与发病、病情进展有关;监测其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可以评估患儿免疫功能及疾病状态,为临床防治视网膜母细胞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猫,一到黑暗的夜晚,两眼就会进发出闪亮的黄光来,目光灼灼,实在有些可怕。要是入的眼睛也出现象猫眼那样的情况,这就告诉你发光的眼睛里已长了恶性肿瘤。即所谓的“猫儿眼”,在医学上称为“视网膜母细胞瘤”,为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发病率占眼内肿瘤的首位。此病患者大多是年幼儿童,从新生儿至七、八岁都有,约3/4发病于4岁以内的幼儿,成人患者极少。约15%具有先天性和家属遗传性  相似文献   

16.
刘薇 《家庭育儿》2013,(4):89-89
视网膜母细胞瘤俗称“眼癌”,堪称是婴幼儿时期眼内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同时它也是治愈率最高的癌症之一。随着龙龙不幸遭遇视网膜母细胞瘤,使得这一鲜为人知的疾病在短时间内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母亲们的关注,那么这种病到底是怎么得的。有什么样的危害呢?  相似文献   

17.
经常会有患问肿瘤会不会遗传,能不能进行预防。对于这个问题很难简单地下结论,大量医学实践发现,遗传因素在癌症的发生过程中确实起到一定作用。与遗传关系最密切的癌症是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这种患的兄弟姐妹中,往往有一半是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另外,乳腺癌、胃癌、食管癌也与遗传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该病好发于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仅次于白血病,并且百分之百都是恶性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的年龄较小,不能准确描述病情,因此临床中,常见延误治疗的患儿。如果发病后没有进行及时治疗,一两年内孩子很有可能死亡。该病早期的症状表现为患儿眼睛如同"猫眼",即瞳孔区呈黄白色,眼珠看起来像玻璃球或水晶球一样,在昏暗的光线下,眼球会明显呈白色反光,还会引起斜视、对眼等。随着肿瘤增长,眼压升高,患儿将出现眼痛、眼红、恶心、呕吐等症状。眼底检查可发现玻璃体浑浊,以及大小不一的黄色或白色隆起的结节。如果孩子头痛、结膜充血、角膜浑浊,肿瘤很可能沿着视神经向颅内发展蔓延或通过血液循环出现转移。  相似文献   

19.
门诊来了一对夫妇,抱着两岁左右的小女孩。只见这孩子胖呼呼,两只大眼睛水汪汪的。我细细一看,右眼瞳孔散大,有金黄色反光。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发现右眼玻璃体内有黄白色凹凸不平的肿物。嘱其做了眼部CT,诊断为右眼球内占位病变。我当即告诉他们,孩子得的是视网膜母细胞瘤。这对夫妇愣了一下,急切地问:“啥叫视网膜母细胞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绝大多数见于3岁以下儿童,偶见于成年人,与家庭遗传有关,有认为染色体第13号长臂缺失所致,占眼肿瘤的首位。临床症状随肿瘤发展时期而不同,习惯上分为眼内期、青光眼期、眼外蔓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眼底病变筛查中应用RetCam Portable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1400例新生儿,眼底筛查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采用RetCam Portable对入选新生儿进行眼底病筛查。结果:1400例新生儿共检出眼底异常236例(16.86%)。病变类型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7.07%)、视网膜出血(8.29%)、视网膜母细胞瘤(0.07%)、视网膜渗出(0.86%)、家族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0.14%)、牵牛花综合症(0.07%)、视网膜劈裂(0.07%)。结论:RetCam Portable可及时发现新生儿眼底病,为临床指导及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