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CD44V6在肝门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附1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13例肝门部胆管癌的CD44V6表达,结果显示CD44V6在正常胆管组织无表达,在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且仅与病理分化有关(P<0.05),提示CD44V6可能在肝门部胆管癌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朱林生  王勇  常桂芝 《河北医药》2011,33(19):2936-2938
目的 探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CD44v6、MMP-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45例肝外胆管癌标本及10例非癌胆总管标本.胆管癌患者术前均未接受任何抗肿瘤治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肝外胆管癌手术切除标本及10例非肿瘤胆总管标本中CD44v6及MMP-2的表达情况.观察CD44v6及MMP-2的表达与胆管癌各临...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药实践》2015,(9):714-715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CD44v6,MMP-2的表达意义,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入院的肝外胆管癌患者49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相同时间段就诊的胆总管疾病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CD44v6,MMP-2的表达水平。分析两组CD44v6,MMP-2的表达水平与疾病诊断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CD44v6阳性率77.6%,MMP-2阳性率83.7%,对照组CD44v6阳性率4.1%,MMP-2阳性率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组织中CD44v6,MMP-2的表述与TNM分期的相关情况:CD44v6总阳性率Ⅰ期33.3%,Ⅱ期75.0%,Ⅲ期90.5%,Ⅳ期92.9%;MMP-2总阳性率Ⅰ期50.0%,Ⅱ期87.5%,Ⅲ期90.5%,Ⅳ期9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外胆管癌组织中CD44v6,MMP-2的表达强度有助于临床的诊断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研究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在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26例肝门部胆管癌与癌旁及5例正常胆管组织中N-cadherin表达差异。Western blot对比N-cadherin在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与癌旁中差异。结果 免疫组化示26例肝门部胆管癌癌组织中有14例N-cadherin表达阳性,癌旁组织中6例阳性(P<0.05)。正常胆管阳性表达0例。N-cadherin在低分化癌组阳性表达率高于中、高分化癌组。 Western blot示N-cadherin在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0.88±0.12vs0.43±0.09,P<0.05)。结论 Ncadherin可能参与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CD44拼接变异体6(CD44 splice variant 6,CD44v6)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口腔鳞癌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CD44v6的表达,并根据患者的病理特征分析CD44v6的表达情况,探讨CD44v6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口腔鳞癌组织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为68.00%,显著高于正常粘膜组织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20.00%);CD44v6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对邻近组织的浸润深浅程度和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和肿瘤的原发部位无关。结论 CD44v6的表达上调可能在口腔鳞癌的浸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Ezrin和CD44v6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20例癌旁组织中Ezrin和CD44v6的表达水平,并分析CD44v6和Ezri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Ezrin和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CD44v6、Ezrin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阳性面积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CD44v6和Ezrin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有相关性(P<0.05),CD44v6和Ezrin的表达水平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Ezrin和CD44v6都呈高表达,两者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RhoC与CD44v6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水平及7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倒HCC中RhoC与CD44v6的表达。结果RhoC、CD44v6在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RhoC和CD44v6在HCC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肿瘤结节数、是否有淋巴转移、是否伴有门静脉侵犯有关(均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甲胎蛋白表达水平、有无乙肝病毒感染无关(均P〉0.05)。RhoC和CD44v6阴性表达者无瘤生存时间均明显较RhoC和CD44v6阳性者长,RhoC与cD44v6在HCC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RhoC与CD44v6的表达可作为肝癌侵袭转移潜能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粘附分子(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IHC)染色技术检测101例非小细胞肺癌及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CD44v6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正常肺组织中CD44v6阳性率均在15%,经χ2检验,CD44v6在NSCLC组织和良性病变组织中,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CD44v6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CD44v6表达水平与NSCLC的TNM分期呈正相关,而与NSCLC组织分化程度无关,与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CD44v6与原发灶大小无关,CD44v6的阳性表达与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1)。结论:CD44v6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预示NSCLC具有较强的侵袭和转移能力,CD44v6可作为预测NSCL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情况及临床预后的生物学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桩蛋白和CD44v6在食管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和癌旁组织中桩蛋白和CD44v6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正常食管上皮组织和食管鳞癌手术切除标本的癌组织,癌旁1、3和5 cm组织中桩蛋白和CD44v6表达水平.结果 癌组织和癌旁1 cm组织中桩蛋白和CD44v6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组织 (P<0.01),癌组织和癌旁1 cm组织中桩蛋白和CD44v6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距离原发癌组织越远,桩蛋白和CD44v6阳性表达率呈减少趋势;桩蛋白和CD44v6表达两者无相关性.结论 桩蛋白和CD44v6在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呈高表达,提示其在食管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MP9和CD44v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大肠腺癌术后是否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28例大肠腺癌组织中MMP9和CD44v6的表达。结果 128例大肠腺癌中MMP9、CD44v6表达的阳性标记与大肠腺癌分级、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结论 MMP9和CD44v6联合表达与大肠腺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检测MMP9和CD44v6表达可作为判断大肠腺癌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CD44v6与E-钙黏附素(E-cad)在早期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免疫组织化学法对21例正常宫颈上皮、63例无淋巴结转移宫颈鳞癌、23例有淋巴结转移宫颈鳞癌标本中CD44v6、E-cad的mRNA和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宫颈鳞癌组织中CD44v6mRNA的表达高,而在正常宫颈几乎不表达;E-cad的mRNA在正常宫颈组织表达高而在宫颈鳞癌表达低,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蛋白在宫颈鳞癌表达增高而E-cad蛋白表达降低,且在有转移和无转移的宫颈鳞癌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D44v6和E-cad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CD44v6、E-cad通过改变早期宫颈鳞癌细胞的黏附力而分别发挥了促进和抑制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作用,可作为评估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CD44v6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44v6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肝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检测69例肝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①CD44v6主要定位于癌细胞的胞膜,部分胞质同时出现阳性表达;CD44v6在69例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9.4%(41/69);②在发生转移的肝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为76.3%(29/38),高于无转移的肝癌组织中CD44v6(38.7%,12/31)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CD44v6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AFP水平、有无HBV感染、肿瘤分化、性别及年龄等均无相关性,但和肿瘤侵袭转移的发生有相关性(P<0.005).结论 CD44v6的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其阳性表达对预测肝癌是否发生转移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D44v6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是否成为预防和治疗胰腺癌的新靶点。方法:采用RT—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2例胰腺癌及正常胰腺组织中CD44v6的表达。结果:CD44v6在胰腺癌中过表达或高表达,表达的阳性率为86.6%.在正常胰腺组织中低表达或无表达,表达的阳性率为22.7%。结论:CD44v6的表达与胰腺癌有密切的关系,对胰腺癌等恶性肿瘤发病机理以及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胰腺癌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CD44v6、MMP一2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峰 《河北医药》2012,34(6):808-810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CD44v6、MMP-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2例乳腺浸润性癌中VEGF、CD44v6、MMP-2的表达情况,并与正常乳腺组织进行比较。结果VEGF在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3/45)和90.2%(83/92),且VEGF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3/5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CD44v6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4/45)和85.9%(79/92),而且CD44v6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1/5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MMP-2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2/45)、87.0%%(80/92),而且MMP-2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2/5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VEGF与CD44v6、MMP-2的表达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VEGF、CD44v6、MMP-2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它们可能在乳腺癌的远处转移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雷  杜媛鲲  张雷  平育敏  孟宪利  何明 《天津医药》2007,35(10):742-744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和癌旁组织中Paxillin和CD44v6的表达水平与食管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食管上皮组织和食管原发癌组织及癌旁组织Paxillin和CD44v6表达水平.结果癌组织和癌旁1 cm组织中Paxillin和CD44v6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组织(P<0.01);距离原发癌组织越远,Paxillin和CD44v6阳性表达率呈减少趋势;Paxillin和CD44v6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axillin和CD44v6在食管癌的恶性转化和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邵建富  王敬瑄  郑宝军  冯俊伟 《河北医药》2012,34(22):3370-3372
目的探讨正常胃组织、良性病变组织和胃癌组织中CD44v6和ICAM-1的表达水平,并观察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尤其是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78例胃癌组织、30例胃良性病变组织、30例正常胃组织中CD44v6和ICAM-1的表达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尤其是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和ICAM-1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胃良性病变及正常胃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CD44v6阳性率在低分化组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P<0.05),CD44v6和ICAM-1在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T3、T4组明显高于T1、T2组(P<0.05),在Ⅲ、Ⅳ期组明显高于Ⅰ、Ⅱ期组(P<0.05)。联合检测CD44v6和ICAM-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可明显提高检测胃癌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P<0.05)。结论 CD44v6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ICAM-1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综合分析上述两指标,能明显提高检测胃癌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准确的判断胃癌的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含人/鼠嵌合粘附分子CD44拼接变异体6(chimeric human and mouse CD44 splice variant 6,h/mCD44v6)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mCD44v6,并进行表达。方法通过PCR扩增h/mCD44v6的全基因cDNA,将扩增的cDNA克隆至PGM-Teasy,测序后插入pcD-NA3.1(+)真核表达质粒,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mCD44v6,经限制内切酶酶切分析及测序鉴定后,用脂质体转染B16细胞,通过RT-PCR扩增出B16/pcDNA3.1(+)-h/mCD44v6细胞株中h/mCD44v6全段基因cDNA。结果经4轮PCR,成功扩增出h/mCD44v6的cD-NA全长基因,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mCD44v6,通过RT-PCR方法证实该质粒能在B16真核细胞中正确表达;建立了稳定的细胞株B16/pcDNA3.1(+)-h/mCD44v6。结论成功克隆和构建了h/mCD44v6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mCD44v6,为进一步研究h/mCD44v6的新功能和免疫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谷化平  尚培中  倪灿荣 《华北国防医药》2002,14(4):237-239,I002
目的:探讨CD44v6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催化信号放大系统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7例早期胃癌、21例中期胃癌和57例晚期胃癌组织进行CD44v6 mRNA及其蛋白检测。结果:在胃癌中,CD44v6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3%和82.1%。CD44v6 mRNA及其蛋白表达阳性率在晚期胃癌明显高于早、中期胃癌(P<0.05)。CD44v6 mRNA表达及其蛋白表达均与胃癌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CD44v6 mRNA及其蛋白表达可反映胃癌分化不良或晚期阶段,可作为预测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