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目的 评价繁昌县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终期效果。 方法 方法 收集2004-2014年繁昌县血防资料, 分析 血吸虫病流行状况, 评价防治效果。 结果 结果 2004-2014年全县共治疗血吸虫病人1 938人次, 扩大化疗64 256人次; 治疗 病畜12头次, 扩大化疗2 745头次; 累计开展药物灭螺7 758.1 hm2 , 环境改造灭螺36.0 hm2 ; 所有重点村落实了传染源控 制措施。至2014年, 人群血吸虫感染率降至0.27%; 急性血吸虫感染发病率和耕牛感染率降为0; 钉螺面积下降至 103.20 hm2 ; 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密度呈总体下降趋势。 结论 结论 实施以人畜筛查化疗、 控制钉螺、 健康教育及传染源控制 为主的综合性血防策略效果显著, 全县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2.
高淳县血吸虫病疫情回升及控制策略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高淳县血吸虫病疫情回升原因及评价控制策略效果。方法采用常规法进行钉螺调查和人畜血吸虫感染调查;采用哨鼠法进行水体感染性调查;实施药物灭螺、人畜化疗和健康教育措施,观察钉螺面积及人畜感染率变化。结果 1999-2007年共调查钉螺面积11 596. 96hm2;1999年春季发现钉螺面积39. 22 hmz,2000年发现感染性钉螺面积6. 70 Mr2,至2005年春季钉螺面积达100. 52 hrr12,钉螺均分布于水阳江沿线1999-2007年开展药物灭螺1 044. 39 hm2,灭螺覆盖率由63. 84%提高到790. 62%,钉螺面积降至011999-2006年同步开展人畜查治,居民感染率由5. 92%T降至O;家畜感染率由1.12%下降至O;疫水测定哨鼠感染率最高达79. 17%,2004-2006年趋于下降。结论高淳县水阳江流域受长江洪涝灾害影响,血吸虫病疫情出现严重回升,实施查灭钉螺、查治病人病畜为主的防治策略后,疫情稳步下降,重新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效果中期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江苏省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防治策略和效果。方法采取以控制钉螺、人畜筛查化疗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实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纵向观察、评价防治效果。结果2003--2007年全省灭螺覆盖率和人畜化疗比率逐年增加,钉螺面积、感染性钉螺面积及人畜血吸虫感染率逐年下降。灭螺覆盖率与感染性钉螺面积、感染性钉螺环境数、人群感染率、家畜感染率及急性血吸虫病发生率均呈显著负相关(r与感染螺面积=-0.897,P=0.039;r与歙螺环境=-0.937,P=0.019;r与人群感染率=-0.913,P=0.031;r与家畜感染率=-0.991,P=0.001;r与急性血吸虫病=-0.894,P=0.041);人、畜化疗比率与感染性钉螺面积均呈显著负相关(r人化疗比率=-0.965,P=0.008;r畜化疗比率=-0.921,P=0.027);经费增加与人、畜感染率呈显著负相关(r经费和人感染率=-0.897,P=0.039;r经费和畜感染率=-0.971,P=0.006)。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人、畜感染率与急性血吸虫病发生率及灭螺覆盖率间均有直线关系。结论以控制钉螺、人畜筛查化疗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效果显著;灭螺和化疗是预防控制血吸虫病最直接有效的措施;防治经费的稳定增加是有效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4.
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措施实施效果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 探索大山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方法 选择四川省普格县特兹乡为试点,调查当地血吸虫病的流行特点.实施兴建厕所(沼气池)、管理人畜粪便、人畜扩大化疗和健康教育为主,辅以易感环境药物灭螺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结果 特兹乡试点初期人群感染率为14.45%,牛是当地的主要传染源,梯田是感染的主要场所.2005-2008年特兹乡新建厕所418座,畜圈128户,沼气池267户;累计化疗13 465人次,家畜化疗7 652头次;累计反复灭螺406万m2;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健康教育,覆盖全乡人群;农林水等部门综合治理消灭钉螺.经过4年综合防治,人群感染率从14.45%下降到0.88%;家畜感染率从12.89%下降到0.54%;钉螺面积和钉螺密度均明显下降,连续两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血防知识知晓率达85%.结论 在大山区实施以兴建厕所和人畜扩大化疗为主的传染源控制的综合措施是可行和科学的.  相似文献   

5.
仁寿县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实施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在仁寿县的实施效果。方法收集仁寿县2004-2009年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及防治工作量、指标数据等。结果 2004-2009年仁寿县累计兴建沼气池22450口,卫生厕所12509座;人群化疗719567人次,家畜化疗21766头次;反复灭螺7604.21ha;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健康教育,覆盖率100%;农林水牧等部门综合治理控制疫情。经过6年综合防治,仁寿县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从0.38%降至0.01%,家畜血吸虫感染率从0.19%降至0%;急性血吸虫病从11例降为0例;实有钉螺面积从7880800m2降至824620m2,感染性钉螺从24只降至0只;血防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结论在仁寿县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切实可行,成效显著,值得继续施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百色市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终期效果,为血吸虫病消除后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分析百色市实施血防中长期规划期间(2004-2015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数据。结果 截至2015年底,规划实施期间累计血清学筛查常住人口10 244人次,阳性649人次;粪检查病2 158人次;流动人口筛查2 683人次;查螺面积150.04 hm2,累计灭螺面积2.03 hm2。未检出血吸虫病病人以及感染性钉螺。结论 百色市实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效果理想,达到了消除血吸虫病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析安徽马鞍山市辖区近年来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评估到2015年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目标风险。方法 009~2013年期间,通过免疫学和病原学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人畜病情监测;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开展螺情监测;同时,通过人畜化疗和钉螺控制措施开展血吸虫病防控工作。结果2009~2013年,人群治疗及扩大化疗2 060人次,采用IHA法共筛查20 622人次,血检阳性率平均为3.75%,处于徘徊稳定状态;kato法粪检查病1 526人次,均未查出阳性。5年间家畜扩大化疗279头次,家畜查病231头次,均未查出阳性。2009~2013年,开展药物灭螺611.3 hm2,环境改造灭螺10.7 hm2,开展螺情监测3 152 hm2,均未查获感染性钉螺;活螺密度从2009年0.205只/0.11m2下降到2013年的0.007 5只/0.11m2,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有螺面积比2009年下降44.1%。结论2009年以来,马鞍山市辖区血吸虫病疫情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5年间均未查出病人、病畜和感染性钉螺,活螺密度和有螺面积逐年下降,距离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目标差距逐渐缩小。目前主要障碍仍然是辖区尚有较大面积的钉螺分布环境。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金湖县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防治效果,探讨防治策略和防治措施。 方法  收集金湖县1970~2013年血吸虫病防治资料,对不同年代和不同时期血吸虫病情、螺情以及所采取的防治策略、防治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金湖县1970 年起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属血吸虫病轻度流行区。历经传播控制、传播阻断、巩固监测等不同防治阶段,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有效控制了血吸虫病的流行,1997 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现已连续23年未发现本地感染的粪阳病人、病畜。至2013年底,累计查螺面积278 407.07hm2,发现有螺面积3 420.98hm2。环境改造灭螺面积60.96hm2,药物灭螺和巩固性灭螺面积8 820.94hm2 ,有螺面积下降了99.64%。累计查病503 265 人次,发现血吸虫病人1 785例,查畜41 114头次,发现病畜397 头。治疗血吸虫病人2 795人次,病畜468头次。 结论  金湖县已有效控制了血吸虫病的传播,但钉螺复现和新发现螺区时有发生,而且存在输入性传染源,极易引起血吸虫病重新传播流行,应加强本地监测和巩固工作。  相似文献   

9.
2013年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13年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和近年来变化趋势,为血吸虫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安徽省2013年"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血吸虫病防治统计数据和2004年以来的血防年报表数据,分析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结果截至2013年底,全省推算血吸虫病人19 816例,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报告,尚存晚期血吸虫病患者6 199例;现有钉螺面积27 396h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34.5hm2,复现钉螺面积8.6hm2;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数41 949头,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为0.31%;全省共有9个县(市、区)、76个乡(镇)、191个村(居委会)新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个乡(镇)、14个村(居委会)新达到传播阻断标准。2008~2013年全省人群血吸虫感染率、耕牛血吸虫感染率、感染性钉螺面积、急性血吸虫病发病率均呈现下降趋势,钉螺面积在2.73亿m2~3.10亿m2间波动。结论全省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钉螺的分布状况仍不容乐观。为实现2015年前全省达到传播控制血吸虫病的目标,仍需加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云南省楚雄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疫情趋势,评估防治效果。方法收集楚雄市1994-2012年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分析人畜病情和螺情的变化,比较逐年血吸虫病疫情指标变化趋势。结果楚雄市1993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后,无新感染血吸虫病患者、病畜和感染性钉螺发现,活螺密度明显下降,分别由1994年的0.69只/0.1m2降至2012年0.0075只/0.1m2;但钉螺面积回升,有螺面积在2.45~28.04hm2,最严重时出现在2004年和2005年,2012年仍有钉螺面积6.17hm2。结论楚雄市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后病情稳定,但螺情形势严峻,今后应加大外来传染源监测和钉螺控制力度,以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1.
我国“十二五”期间血吸虫病防治策略与工作重点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围绕我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的目标,分析了我国“十二五”期间血吸虫病预防控制的战略意义与作用,并针对不同地区的流行类型和流行程度,提出了近阶段血吸虫病的防治策略和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   总被引:30,自引:13,他引:17  
本文通报了2008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至2008年底,全国估计血吸虫病人412927例,报告急性病例57例,其中1例为境外输入的曼氏血吸虫病例,与2007年相比分别下降了19.97%和32.53%。全年共救治晚期血吸虫病人21222例,比2007年增加了15.04%。全国现有钉螺面积372263.11hm^2,其中新增钉螺面积1197.89hm^2,均在历史无螺区内发现。全国流行地区现有耕牛存栏数1468669头,较2007年减少了1.86%,耕牛感染率(1.34%)较2007年(2.12%)下降了36.79%,但耕牛仍是疫区血吸虫病传播的主要传染源。以湖沼型流行区为主的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5省以及以山丘型流行区为主的云南省均达到疫情控制标准,四川省达到了传播控制标准,基本实现了《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制定的中期目标。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在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史上占据了特殊地位,不但是我国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也是在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不同阶段出成绩、出经验的省份之一。近年来,湖南省高度重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坚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持续推进家畜传染源控制、人群传染源控制、钉螺控制及血防机构能力建设"四大工程",取得了显著血防效益,实现了防治与科研结合、科研为现场服务的理念,从防治实践中创造了一批血防模式,为我国血吸虫病防治提供了"湖南经验"。今后仍需贯彻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原则,坚持科学防治、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继续强化以"以传染源控制为主、钉螺控制并重"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保障经费投入、提高防治队伍能力建设,积极探索医防结合新模式,早日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经过近70年的积极努力,我国血吸虫病防控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当前,我国血吸虫病防控工作一方面要解决向消除血吸虫病进程迈进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要为全球血吸虫病消除工作贡献“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为全球卫生安全服务。本文分析了全球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及防控工作面临的挑战,阐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血吸虫病防控合作的基础,剖析了我国血吸虫病防控经验与技术输出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下血吸虫病防控南南合作方式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围绕血吸虫病防治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工作, 总结了我国血防项目工作中的3种主要管理模式, 以及在国家法规、 国家规划、 国家标准和规范3个层面指导下的系统管理机制。通过灭螺工程的实例分析, 指出开展科学评估、 确保每项防治工作的质量是当前我国血防管理模式中值得探讨的问题之一。提出认真抓好血防项目管理的每个环节, 科学制定各项防治工作的操作规程, 规范防治专业人员工作流程, 是血防工作绩效考核的前提, 也是保证各项防治措施实施质量、发挥其应有防治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首次对全省血防健教工作进行中期系统评价。采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结果表明:四川省在执行世行贷款血防项目健康教育策略中,目标人群血防知识知晓率和卫生行为正确率与基线调查时相比,都有一定幅度的提高,说明我省采取的方法是有效的,健教策略收到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了毛泽东主席《七律二首·送瘟神》发表60周年来,对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及我国所取得的巨大防治成就。《七律二首·送瘟神》的发表,推动了我国血吸虫病防治机制的建立,而当年的“余江血防精神”,在今天仍将是我国从控制走向消除血吸虫病的血防工作源动力。我们纪念《七律二首·送瘟神》发表60周年,就是要不忘伟人的初心,不忘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以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余江血防精神”,坚持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因地制宜原则,加速全面推进我国消除血吸虫病进程,为实现健康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作出我们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我国血吸虫病综合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可提高流行区居民参与血防工作的依从性,有效避免或减少人群血吸虫感染。近年来,我国血吸虫病综合防控成效显著,已实现了传播控制目标,正向传播阻断乃至消除目标迈进。本文就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我国血吸虫病防控中的作用及当前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在消除阶段推进血吸虫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