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梅  廖德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5):1908-1909
<正>直肠癌是大肠黏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是消化道仅次于胃癌、食道癌的一种恶性肿瘤。结肠造口是直肠癌根治手术的基本方法。我科自2005-2012年共实施直肠癌造口根治术82例,现将护理经验及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Miles手术前后实施精神护理和肠道护理对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手术前后对患者的精神和倡导方面进行周到的护理干预。结果 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大大提高,降低了并发症发病率,患者满意程度提高。结论 对直肠癌患者在手术前后实施精神护理和肠道准备可有效帮助患者提高恢复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方琦  丁瑛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0):4251-4252
<正>肠造口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常见的外科治疗手段。是用人为的方法将肠腔与体外直接相通,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肠造口手术。肠造口由于改变了粪便的正常出口,从隐蔽的会阴部移置到腹部,且不能随意控  相似文献   

4.
总结74例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肠造口围手术期护理,认为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肠造口患者,根据术前不同病情、不同术式、不同的心理状况和社会状况,宜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度过围手术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低位直肠癌术后肠造瘘口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2例老年低位直肠癌肠造瘘口患者进行观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营养饮食护理,术后作好造瘘口并发症的护理,并进行护理知识宣教、健康教育指导。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肿瘤均获得根治性切除。有1例造瘘口局部坏疽,经保守治疗痊愈;2例造瘘口周围皮炎;2例发生吻合口轻度狭窄,经扩肛处理后均好转。结论:术前进行心理疏导,增强患者信心;术后加强吻合口的观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6.
7.
武香玲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4):193-193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需肠造口术病人53例,女20例,男33例。结肠癌患者27例,直肠癌患者23例,外伤患者3例。年龄22~68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人文关怀护理对直肠癌结肠造瘘口围手术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结肠造瘘口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两组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前者45例给予常规护理,后者55例给予人文关怀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提高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直肠癌结肠造瘘口围术期予以人文关怀护理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且有效减少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更好地促进老年人直肠癌造瘘术后的康复。方法 认真做好患者的术前、术后的评估及护理。结果 使患者能接受永久性乙状结肠造瘘术的手术治疗方式,术后能主动参与造瘘的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及对症处理。结论 正确的评估与有效的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直肠是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闻的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消化道癌的第二位,而且发病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到目前为止,外科手术仍是治疗的首选方法.现将我院2008年1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60例,现将直肠癌术后结肠造瘘护理,是目前护士和病人都感到烦恼的事在工作中.我们采用多种方式护理,稍有所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直肠癌milles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方法:术前护理(营养护理、心理护理、肠道准备),术后护理(心理护理、造瘘口护理)。通过以上有系统化的护理之后,患者术后自我感觉良好,并能接受人工肛门对自我形象的改变,对目后的生活充满信心,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老年期(大于60岁)大肠癌患者亦相应地增加。随着围手术期管理的进步以及手术安全性的提高,使手术年龄的限制也逐渐放宽,接受手术的高龄患者呈增多趋势。低位直肠癌需要进行永久性乙状结肠造瘘术,因此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婴幼儿肠造口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婴幼儿肠造口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肠造口患儿临床护理资料,术前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提高手术耐受力,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护,加强造口管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热量的供应并给予合理喂养,同时给予健康教育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结果:30例患儿均未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体格生长发育正常。结论:开展健康宣教和相关知识的认知是提高肠造口患儿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于淑坤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4):3150-3150
2008年1月-2009年1月针对40例直肠癌造瘘术造瘘口护理方法进行改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王永珍  李彩梅 《吉林医学》2012,33(24):5340-5341
目的:探讨有关直肠癌患者在结肠造口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68例直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30例结肠造口患者未发生因护理不当而致的并发症,98%患者掌握造口护理,无死亡病例。结论:责任到人,加强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及时巡视,全面指导,家属参与,强化康复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对直肠癌结肠造瘘口围手术期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4例直肠癌结肠造瘘口围手术期患者,使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与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焦虑情况。结果观察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评分结果(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P0.05)。结论临床中给予直肠癌结肠造瘘口围手术期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对接受结肠造瘘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接受结肠造瘘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直肠癌手术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对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的满意度、术后并发症例数、术后住院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有2例出现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的9例,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满意度达到94.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对接受结肠造瘘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刘兰芝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1):2768-2770
目的总结直肠癌结肠造瘘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6例直肠癌结肠造瘘术患者进行观察,术前给予肠道准备、健康教育及心理支持,术后做好造瘘1:2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患者及家属对造瘘1:2血运、更换清洗护理造口袋的方法全面了解,术后3例吻合口出血,5例吻合口轻度狭窄,经积极处理,均恢复良好。结论对结肠造瘘口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可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达到相互沟通,对临床护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直肠癌miles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直肠癌临床患者病例46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miles术治疗,并辅以腹腔镜.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拔除尿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取腹腔镜辅助下miles术对直肠癌患者治疗的效果比较理想,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直肠造瘘围手术期的护理心得和方法。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常规护理合并护理干预)和对照组25例(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价总分(8.92±1.26)显著高于对照组(5.29±0.92),并发症发生率8.00(2/25)也明显低于对照组28.00%(7/25),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对直肠造瘘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进行研究,能够有效改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