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代冬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4,(36):5031-5032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者中断,以致相应的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常见急危重症,常因并发心源性休克、左心衰竭等合并症死亡。要想有效地救治心肌梗死患者,提高心肌梗死的治愈率,必须做好护理工作,护理工作质量好坏是抢救治疗心肌梗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早期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雪松  夏勇 《当代医学》2011,17(7):117-118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堵塞从而引起心肌缺血或梗死的心脏病,因此又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在临床上分为慢性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性狭窄导致心肌缺血,临床表现为一定运动量下诱发心绞痛;而ACS则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急性狭窄或闭塞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心源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又分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2类。ACS的病理生理机制更复杂,主要是在有或无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或梗阻病变的基础上,由于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堵塞血管所致。临床上部分患者冠状动脉并无严重狭窄,发病前亦无明显症状,但也可以突发ACS,例如近一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既往无任何冠心病史而突发。  相似文献   

3.
李敏惠  葛伟  郝丽阳 《吉林医学》2008,29(16):1377-1377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的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临床上常表现为严重而持久的胸部闷痛(部分患者无疼痛),常并发心力衰竭、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性期护理和康复期的护理,是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的重要措施。现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马雅霞 《吉林医学》2009,30(7):657-658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大多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本研究为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以阐明溶栓疗效及溶栓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朱小玉  钟雪云  陈运贤 《广东医学》2005,26(11):1586-1588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的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的心肌缺血性坏死。目前,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手段,如:药物溶栓治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虽能一定程度上恢复再灌注,挽  相似文献   

6.
张艳玲 《吉林医学》2007,28(18):2022-2023
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是心内科的急重症.因此,心肌梗死的抢救、治疗、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李娟宜  金风华 《吉林医学》2010,31(32):5857-5858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临床上常表现为严重而持久的胸部闷痛(部分患者可无疼痛),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因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或持续痉挛造成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损伤和坏死,临床上产生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  相似文献   

9.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大多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发生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通常原因为在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糜烂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血管持续、完全闭塞[1]。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瑞替普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疗效肯定,使用方便。现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以期探讨瑞替普酶在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梗死(AMI)是心肌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1].  相似文献   

11.
王雨 《当代医学》2009,15(32):62-62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持续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心脏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急性心肌梗死绝大多数与冠状动脉硬化有关,其他少见原因有:冠状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或梅毒性主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开口,冠状动脉夹层,冠状动脉炎,冠状动脉先天畸形和心脏挫伤等。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阶段性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临床上常表现为严重而持久的胸部闷痛(部分病人无疼痛),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病死率高,严重危害病人的生命。因此,观察病情,做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危重症社区现场急救系列讲座--急性心肌梗死的基本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庚 《中国全科医学》2006,9(5):432-432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简称急性心梗,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严重类型之一,它指冠状动脉的某分支在短时间内发生闭塞,造成持久和严重的心肌缺血,导致相应区域的心肌发生急性坏死,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综合征。由于患者已经发生心肌坏死,故目前多数人使用“心肌梗死”一词取代过去的“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已有病变的冠状动脉发生冠状动脉血流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心肌长时间和严重缺血所引起的部分心肌缺血坏死.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对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止痛、药物治疗.结果 血管再通率为76.9%(40/52)5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无死亡病例.结论 常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好,使用方便,相对安全,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大多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以往AMI诊断主要依靠胸痛、心电图改变和心肌酶谱改变,文献上曾以系列测定CPK桵B作为发病24小时内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金指标。  相似文献   

16.
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特别是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病情严重,进展快,病死率高,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AMI临床表现为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的持续痉挛或狭窄、阻塞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坏死而危及患者生命的急症.多发生在院前,病情严重,约有60%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死亡患者发生在起病几小时之内.早期积极有效的院前救治,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过程中至关重要,对患者的预后也起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爱红 《当代医学》2009,15(9):115-116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AMI为内科常见急症,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心肌梗死(MI)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AMI为内科常见急症,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好发于45岁以上中老年人,故不少人对它“谈虎色变”。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治疗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该病的病死率已明显减少,以下是对2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