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类固醇性青光眼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防治疗.方法 对24例(41眼)类固醇性青光眼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局部应用类固醇17例(70.8%),全身用类固醇7例(29.2%).13眼停用类固醇后眼压得到控制;20眼给予局部和全身使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后眼压得到控制;8眼眼压未得到控制者行手术治疗.结论 滥用类固醇药物是发生类固醇性青光眼的重要原因,应合理应用类固醇激素,避免医源性青光眼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我院近三年收治类固醇性青光眼12例(20只眼)。强调要防止滥用皮质类固醇的药物,对必须使用者应严密观察眼压、眼底。  相似文献   

3.
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陈璐 《国际眼科杂志》2004,4(2):282-284
目的:探讨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的临床特征及防治方法。方法:资料完整的40例68眼患者的病史、皮质类固醇使用情况、临床特征及诊治过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68眼)患者,男26例(65%),<40岁31例(78%),大多数患者连续使用浓度较高的地塞米松复合制剂,临床表现类似开角型青光眼,半数以上双眼视盘及视野改变不一致。随访6mo~5a,停用皮质类固醇眼药,眼压恢复正常42眼(62%),依赖降眼压眼药控制眼压7眼(10%),抗青光眼手术后眼压恢复正常19眼(28%)。治疗后视力提高52眼(76%),视野改善45眼(66%)。结论: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多发生于男青年,临床表现类似开角型青光眼。皮质类固醇升眼压作用与所用激素的种类、浓度和剂量有关。临床应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应密切监控眼压。确诊后早期治疗,视功能改变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4.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抗瘢痕形成药物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抢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滤过泡瘢痕形成,为保持青光眼滤过术的效果,许多作在滤过术后应用抗瘢痕形成的药物,从而提高了青光眼滤过术的成功率。一些抗瘢痕形成的药物如皮质 类固醇、抗代谢药物、胶原交联抑制剂、抗凝血药物、前列腺素抑制剂等已用于青光眼滤过术的实验及临床研究,但应用这些药物的同时,常伴有一些副作用及并发症,有的药物还具有严重的毒性作用。因而正确的评价及合理使用这些药物,寻找吸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皮质类固醇引起的青光眼的临床特徵及诊治原则。方法 对31例43眼患者病史,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38眼)临床表现为开角型青光眼,28例(40眼)在停用激素和采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3例(3眼)最终施行抗青光眼手术治疗。结论 临床连用皮质类固醇药物时应随访眼压、眼底。  相似文献   

6.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抗瘢痕形成药物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滤过泡瘢痕形成,为保持青光眼滤过术的效果,许多作者在滤过术后应用抗瘢痕形成的药物,从而提高了青光眼滤过术的成功率。一些抗瘢痕形成的药物如皮质类固醇、抗代谢药物、胶原交联抑制剂、抗凝血药物、前列腺素抑制剂等已用于青光眼滤过术的实验及临床研究,但应用这些药物的同时,常伴有一些副作用及并发症,有的药物还具有严重的毒性作用。因而正确的评价及合理使用这些药物,寻找吸收完全、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的药物,仍是当代青光眼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50例临床分析广东汕头大学医学院眼科徐珊琪,唐慧明,陈伟奇皮质类固醇青光眼也称激素性青光眼,是全身或局部使用激素药物持续时间较长所产生的一种开角型青光眼。由于目前激素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使本病发生率有所上升,本文报告50例89眼均为...  相似文献   

8.
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50例临床分析广东汕头大学医学院眼科徐珊琪,唐慧明,陈伟奇皮质类固醇青光眼也称激素性青光眼,是全身或局部使用激素药物持续时间较长所产生的一种开角型青光眼。由于目前激素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使本病发病率有所上升,本文报告50例89眼均为...  相似文献   

9.
皮质类固醇诱发的高眼压和青光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评价皮质类固醇引起的高眼压和/或青光眼的临床原因和处理原则,对资料完整的17例30只眼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和/或青光眼作了系统分析,包括其原发病、使用皮质类固醇的药剂类型,方式,持续时间,出现眼压升高症状的时间,确诊为青光眼的时间,视功能损害以及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10.
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在人群中多发于激素中、高度反应者 ,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关系密切。临床分急性和慢性两种 ,以慢性多见。无论全身或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制剂均可引起 (常见于局部应用者 )。早期停用 ,有自愈倾向。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发病机制复杂 ,本文主要从流行病学、遗传学、组织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综述 ,其中对人眼小梁组织和细胞的实验研究有较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1.
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皮质类固醇引起的青光眼的临床特征及诊治原则,方法:对31例43眼患病史,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38眼)临床表现为开角型青光眼,28例(40眼)在停用激素和采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3例(3眼)最终施行抗青少眼手术治疗,结论:临床运用皮质类固醇药物时应随访眼压,眼底。  相似文献   

12.
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在人群中多发于激素中、高度反应者,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关系密切,临床分急性和慢性两种,以慢性多见。坎论全身或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制剂均可引起(党风于局部应用者)。早期停用,有自愈倾向。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发病机制复杂。本文主要从流行病学、遗传学、组织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综述,其中对人眼小梁组织和细胞的实验研究有较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与皮质类固醇相关的高眼压症、青光眼发病的相关因素与治疗效果。方法对临床11例19眼与皮质类固醇相关的高眼压病人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讨论。结果8例13眼诊断为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症,停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后经治疗眼压控制正常,观察1~9年未发现青光眼性视盘、视野损害。3例6眼最后确诊为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施行手术治疗。结论皮质类固醇所引起的眼压升高,局部用药较全身用药多见,是可逆性的,停用后经治疗可好转或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4.
1.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发生率2.获得性的类型[Akingbehin AO:Br J Ophthalmol 66 (8):536 1982(英文)] 皮质类固醇引起闭角型青光眼的报告很少,本文研究该病的发生率。作者选择了二组患者:第一组:闭角型青光眼48眼,虹膜周边切除术后至少半年,其中6眼需用抗青光眼药物方能控制眼压,皮质类固醇激发试验前半年内所用药物不变;第二组:有发生闭角型青光眼危险的31眼(其对侧眼为闭角型青光眼),行预防性周边虹膜切除术至少半年,术后经过顺利,前房角开放,无周边虹膜前粘连及房角过多色素沉着,晶体无囊膜假性剥脱,视乳头、视野、眼压、C值、Po/C均正常,未口服醋氮酰胺。皮质类固醇升压试验步骤:试验前作详细眼部检查、测眼压、眼压描记后滴0.1%地塞米松,4次/日,共6周。每周在同一时间测眼压和眼压描记。滴药后眼压升高大于5mmHg者为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治疗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有效药物.方法 我院近2年全身及局部应用抗排斥反应药物的方法治疗角膜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成功者34例(48眼),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总结药物治疗的经验.结果 48眼成功病例均为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者.其中21眼配合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27眼局部滴用环胞霉素A滴眼液;4眼应用FKS06滴眼液.全部病例角膜植片恢复透明或半透明.46眼视力恢复至排斥反应发生前水平.结论 在诸多的抗排斥反应药物中,皮质类固醇仍然是首选及非常有效的药物.尤以局部应用为抗排斥反应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后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corticosteroidocularhypertension)及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corticosteroidglaucoma)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用美国VISX20/20准分子激光系统,对PRK术后1590只眼滴用皮质类固醇(0.1%氟米龙)眼液4~6个月,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观察眼压变化,对于高眼压者给予治疗。结果本组1590只眼中43只眼发生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或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发生率为2.7%。经停用皮质类固醇眼液,滴用0.5%噻吗心安(或0.5%盐酸左布诺洛尔)眼液,必要时口服醋氮酰胺或行小梁切除术等,眼压均降至正常。结论PRK术后滴用皮质类固醇眼液可发生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及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个别患者视功能损害严重。对此,应停用皮质类固醇眼液,滴用β受体阻滞剂眼液或和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等;对视功能严重损害、停用降眼压药后眼压仍较高的患眼应行小梁切除术,经治疗眼压均可降至正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验证受体结合试验检测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特异性,从受体水平探索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治疗的新途径。方法用Ru38486,通过受体的竞争抑制试验,检测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患者、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GR的半数抑制量(IC50)和平衡抑制常数(KI),并将检测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患者、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GR的IC50分别为(224.30±18.79)nmol/L和(195.99±16.08)nmol/L,KI分别为(44.56±5.10)nmol/L和(37. 88±2.79)nmol/L,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5);两组样本的竞争抑制曲线为“S”形。结论受体结合试验检测的GR为糖皮质激素(GC)特异性受体,从受体的竞争性角度证明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GR的结合位点高于正常人,GR特性检测可能成为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客观标准,GR拮抗剂可望发展成为治疗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和其他类型青光眼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们发现应用皮质类固醇可引起眼内压升高并导致激素性青光眼。为了探讨皮质类固醇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关系,60年代开始,以Becker和Armaly等为代表作了一系列局部皮质类固醇升压试验,至1968年Leveae等提出血浆皮质醇抑制试验,于70年代,Bigger等又提出淋巴细胞转化抑制试验。从而形成了三种类型皮质类固醇试验。在国外,对皮质类固醇试验与POAG的关系有两种不同见解;在国  相似文献   

19.
Becker等(1963)就注意到有些正常眼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后眼压升高,在开角型青光眼的亲属中更为常见。由于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有潜在的升高眼压的作用,这就限制了其广泛和长期应用。用一种具有抗炎和降眼压作用的类固醇以取代皮质类固醇是令人感兴趣的研究。氟甲龙(21-脱氧-9-氟-6-甲基强的松龙)(Fluorometholone,FML)系一种具有抗炎作用的激素,其某些结构与黄体酮类似。黄体酮无抗炎活性,但可降低眼压。FML的孕酮活性与黄体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发展,Epi-LASIK因其优越的视觉质量和较轻的上皮下浑浊正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但因术后用药时间长,仍可能出现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等并发症。我院自2007年3月开展Epi—LASIK手术至2008年4月共行Epi—LASIK手术1300余例,发生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