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1 毫秒
1.
正常人的小肠为3~5m,有人认为,切除小肠70%或更多才会出现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1],但如果剩余肠道合并有其他疾病,如克隆病或缺血,其代偿能力将降低,因此出现SBS时切除小肠的长度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2.
李勇  周霞 《腹部外科》2003,16(5):287-287
短肠综合症 (shortbowelsyndromeSBS)指医源性切除小肠超过 75 %或剩余小肠长度小于 6 0~ 1 0 0cm ,无法满足消化吸收功能的吸收不良综合征。本例术中切除小肠仅 80cm ,但由于术中将近端空肠约 6 0cm与回肠末端短路吻合 ,使大段的剩余小肠功能废用出现SBS的表现。经综合治疗治愈。临床资料 :病人 ,女性 ,6 3岁。有阑尾切除及胆囊切除史 ,行直肠癌Mile’s手术 ,术后放疗出现不完全肠梗阻 ,重度营养不良。转我院手术探查 ,发现小肠结肠紧密成角粘连 ,切除小肠约 80cm ,保留近端距屈氏韧带 6 0cm ,与回肠末端吻合。远端小肠严重粘连 ,为免…  相似文献   

3.
短肠综合征(SBS)引起的一系列代谢障碍和器官功能障碍严重程度主要决定于以下6个方面:(1)切除小肠的长度,更确切地说是小肠吸收表面积被切除的比例.(2)切除空肠还是切除回肠.(3)是否切除特殊功能部位段小肠,导致某种特殊功能障碍(如胆汁酸吸收不良或胃肠道激素合成功能受损).(4)是否保留回盲瓣.(5)残余肠段的连续性.(6)残余肠道是否继续发生病变.通常小肠切除75%以上,机体除表现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外,还将出现明显的肝肾等器官功能损害,即为危重的短肠病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胰岛素对SD短肠大鼠蛋白质代谢及其残存肠道代偿功能的影响.方法:切除32只SD雄性大鼠85%以上小肠,制成短肠综合征(SBS)模型,将其随机分为短肠综合征组(SBS,n=8)、低剂量胰岛素组(LINS,n=8)、中剂量胰岛素组(MINS,n=8)和高剂量胰岛素组(HINS,n=8).术后第3~14天每天2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每次LINS组为1 U/kg,MINS组2 U/kg,HINS组4 U/kg,SBS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第15天检测血浆蛋白及测量肠代偿功能指标及肠上皮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各胰岛素组大鼠体重比SBS组明显增加,血浆蛋白和肠代谢指标明显增加.与LINS组比较,MINS、HINS组大鼠体重均明显增加;空、回肠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增加(P<0.05);呈现正氮平衡,血浆蛋白增加,空、回肠粘膜DNA和蛋白质明显增加;肠黏膜细胞增殖明显增加(P<0.05).MINS与HINS组间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适当增加胰岛素剂量能明显促进短肠综合征大鼠蛋白质合成和肠道代偿作用,其作用是非剂量依赖型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的早产猪短肠综合征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将32头早产猪按随机号码表法分成空肠回肠吻合组、空肠结肠吻合组、假手术组及空白对照组4组,每组8头小猪。空肠回肠吻合组:切除75%的小肠,保留近端空肠(占总小肠长度的10%)和远端回肠(占总小肠长度的15%),并行空肠回肠吻合;空肠结肠吻合组:切除75%的小肠,包括远端空肠(占总小肠长度的25%)、全部回肠(占总小肠长度的50%)、回盲瓣和回盲瓣以远5 cm的结肠,保留近端空肠(占总小肠长度的25%),行空肠结肠吻合;假手术组:在距回盲瓣以近25 cm处行回肠完全横断并重新吻合;空白对照组:未行手术。比较4组小猪的术后第1次排便时间、腹泻时间、PN时间、小肠长度、小肠重量、结肠重量、空肠绒毛高度和陷窝深度以及回肠绒毛高度和陷窝深度。结果与假手术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空肠回肠吻合组及空肠结肠吻合组术后21 d的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及陷窝深度均较长(P0.050),显示了充足的肠适应的解剖学证据;但空肠结肠吻合组术后依赖PN时间较空肠回肠吻合组长(P0.050),且术后21 d时,空肠结肠吻合组的小肠长度、重量以及结肠的重量均较空肠回肠吻合组低(P0.050),提示空肠结肠吻合组小肠的肠适应能力较空肠回肠吻合组低。结论空肠回肠吻合和空肠结肠吻合法建立早产猪短肠综合征模型有着不同的肠适应程度和生长情况,可用于短肠综合征的实验研究,其中以空肠回肠吻合法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手术后短肠综合征(SBS)病人再手术,降低SBS再手术率。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收治的短肠综合征病人198例,其中因肠道原因而再次手术治疗病人76例(男59例,女17例),年龄5~62(37.98±13.75)岁,残存小肠长度0~150(72.53±41.83)cm。结果 76例SBS接受再次手术124(1.63±0.4)例次,再次手术以肠造口还纳(43例次)、腹腔感染引流(28例次)及病变肠袢切除吻合(肠梗阻13例次、肠瘘12例次,蛋白质丢失病7例次、肠穿孔/肠坏死5例次)为主。SBS病人因肠道原因再手术率为38.4%。结论 SBS病人因肠道原因再手术率较高,选择合理的首次手术方式,有助于降低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7.
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小肠有效吸收面积不足,在常规饮食时,肠道吸收功能不足以满足机体对能量、水电解质和微量营养素的需求,从而出现腹泻、营养不良、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微量元素缺乏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SBS临床表现不一,可因残留小肠长度、有无保留回盲部等因素而表现多样化。目前随着营养支持等医疗技术的进步,SBS病人生存率明显提高,存活时间显著延长,但其相应的一些顽固性并发症也逐步体现出来,如肝功能损害、严重的骨质疏松等。肠道被称之为"第二大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逐步展现出肠道菌群的强大功能。肠道菌群与多种疾病相关,其代谢产物可作用于远处其他器官而发挥其重要的生理作用。SBS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有独特的特点,这可能是原发病(如克罗恩病等)相关病理生理改变的结果,亦可能是肠切除后自身适应性改变,反之,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也可作用于剩余肠道而影响肠适应。该文对近年来SBS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改变和对肠适应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初步探讨肠道菌群及其相关代谢产物在SBS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外科手术切除小肠的70%以上,或切除小肠的50%和回盲瓣后,导致了腹泻、脂肪痢、营养不良,严重者甚至死亡,即谓“短肠综合征”。在新生儿,小肠切除后剩留小肠短于75cm者,即为小肠广泛切除。肠系膜上动脉或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内疝、粘连性肠梗阻、腹部损伤等,都可导致小肠广泛切除。而肠闭锁、肠扭转、脐膨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腹裂及广泛的无神经节细胞症等,则是导致新生儿小肠广泛切除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活体部分小肠移植在治疗短肠综合征合并肠瘘中的临床经验.方法 1例短肠综合征合并肠瘘患者接受其子的150 cm 回肠,供肠动、静脉分别与受体的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受体残余空肠与供体回肠近端行端端吻合,受体结肠与供肠远端行端侧吻合,供肠远端造瘘作为观察窗,术后给予免疫抑制等治疗. 结果患者小肠移植术后恢复顺利,肠道功能恢复,血管吻合口通畅,正常生活110 d后因心脏意外死亡.结论 短肠综合征合并肠瘘患者实施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是可行的,植入肠管的血管植入技术对小肠移植成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Thom.  JS  马优钢 《国际外科学杂志》1989,16(5):277-279
概论短肠综合征是指残存的功能肠段短于4时,临床特点有营养不良、体重减轻、脂肪痢和酸性腹泻。它常发生在广泛的肠切除后,或由连续多次的肠切除引起。此外,较长部分的肠段功能损害如放射性肠炎也可产生类似的临床综合征。短肠综合征的病因学:婴儿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空回肠闭锁和中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