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务权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5,36(6):577-579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8只SD大鼠分成生理盐水组和依达拉奉高剂量组(1 mg)及低剂量组(0.5 mg),每组再各分为1 h,6 h及24 h组,每组12只。采用线栓法制造大鼠大脑中动脉再灌注模型,将依达拉奉生理盐水溶液于造模后1,6,24 h注入大鼠股静脉中,1周后断头取脑,组织做病理切片并计算梗死体积。结果:依达拉奉高剂量组(1 mg)、依达拉奉低剂量组(0.5 mg)、对照组坏死体积依次明显减少。结论: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S组及±达拉奉组,制备SD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达拉奉组在造模后即刻和12h分别给予±达拉奉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和NS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比较3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SOD、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NS组与±达拉奉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74±0.56)、(1.38±0.22)分均明显升高(P<0.05),而与NS组比较,±达拉奉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则明显下降(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NS组与±达拉奉组SOD活性分别为(113.29±7.61)、(144.93±10.48)U/mL明显下降(P<0.05),而与NS组相比较,±达拉奉组SOD活性明显增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NS组与±达拉奉组MDA水平分别为(3.71±1.24)、(2.25±0.98)nmol/mL明显升高(P<0.05),而与NS组相比较,±达拉奉组MDA水平明显下降。结论±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SD大鼠MCAO模型,梗死2h后再灌注,并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NS)组.依达拉奉低剂量组及依达拉奉高剂量组,再灌注24h后检测各组脑组织SOD、MDA浓度.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NS组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有显著性差异;与NS组相比,依达拉奉低剂量与高剂量组SOD活性增高、MDA含量降低,且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相比有量著性差异.结论 依述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依达拉奉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局灶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插线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对照观察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依达拉奉治疗组脑梗死范围、脑含水量、神经功能评分、病理组织学改变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依达拉奉治疗组以上各项指标均较MCAO对照组有显著性的改善.结论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试验通过观察依达拉奉对Bcl-2的影响,探讨它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 雌、雄性大鼠共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盐水对照组及依达拉奉用药组,对照组及用药组再进一步分为6h、24h、48h,根据Koizumi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的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假手术组几乎无Bcl-2蛋白的表达,盐水组Bcl-2蛋白表达6h开始升高,于24h达到高峰并于48h开始下降.6h时,用药组Bcl-2蛋白表达较盐水组减少,但差异不明显(P>0.05);24h时,用药组较盐水组明显减少(P<0.01);48h时,用药组Bcl-2蛋白表达较盐水组减少,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可抑制Bcl-2激活,达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和脂质过氧化的保护作用。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TUNEL法检测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依达拉奉干预后海马CA1区原位凋亡情况,用试剂盒检测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凋亡随时间延长而增加,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增高,依达拉奉干预能显著减轻海马神经元凋亡,降低MDA含量和NOS活性。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依达拉奉能通过清除自由基而减轻细胞凋亡及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保护剂依达拉奉的药物后处理是否对急性心肌缺血溶栓后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与对照组对比,并分析其可能机制,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方法:选取2009~2013年度于漯河市召陵区人民医院住院急性心肌梗死行溶栓患者。将160例有溶栓适应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内选择性尿激酶溶栓治疗,并分为观察组( n=82)和对照组( n=78)。观察组在溶栓前以及治疗后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滴注,1天2次。共14天。对照组用等量安慰药静脉滴注。全部组别进行心电及血流动力学监测,心脏彩超测定缺血的梗死的心肌范围。冠脉CT测定血管再通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依达拉奉组患者疼痛及再灌注心律失常明显减少。心肌室壁运动障碍面积显著减少,(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依达拉奉组冠脉CT结果相比血管再通率1.7倍,(P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缺血的心肌,在再灌注前注射依达拉奉进行药物后处理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效清除氧自由基、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激的能力是二者的共同机制;溶栓前以及治疗给药的保护效果显著,依达拉奉可能是一种新的心血管临床药物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SD大鼠MCAO模型,梗死2h后再灌注,并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组及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组(联合组),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浓度、病理变化及大脑缺血面积并比较。结果 (1)依达拉奉组与联合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且联合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依达拉奉组(P均<0.01)。(2)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依达拉奉组与联合组S0D活性增高、MDA含量降低(P<0.01),且联合组与依达拉奉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3)模型组、依达拉奉组及联合组病理学检查均较假手术组差,但联合组好于依达拉奉组好于模型组(P<0.01)。(4)模型组、依达拉奉组及联合组脑缺血面积较假手术组增大,而联合组<依达拉奉组<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较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肝脏缺血再管注后损伤后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B组)、依达拉奉干预组(c组),每组18只。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为阻断肝门30min,分别测定再灌注后2h、4h、6h肝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黄嘌呤氧化酶(X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与A组比较,C组各时间点均可见ALT、AST、XOD明显增高,SOD降低(P〈005),而与B组比较,在C组再灌注后2、4、6h,ALT、AST、XOD值明显降低,SOD升高(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够减弱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依达拉奉对兔脑短暂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兔短暂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兔大脑中动脉阻塞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化染色测定细胞色素C(CytC)和Bcl-2蛋白的表达,并测量各组脑梗死体积.结果 依达拉奉显著抑制CytC的释放和上调bd-2蛋白表达.结论 依达拉奉对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CytC的释放和上调bel-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和甘露醇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CPB心脏手术后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甘露醇组、依达拉奉联合甘露醇组(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同时分别于术前及主动脉开放后2、4、12和24 h时测定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含量.结果 CPB术后各组血CK-MB、cTnI、MDA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依达拉奉组、甘露醇组及联合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血CK-MB、cTnI、MDA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或0.01);各组患者血SOD水平在开放主动脉后均较术前下降,依达拉奉组、甘露醇组及联合组在术后各时点的血SOD下降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依达拉奉和甘露醇均可以提高心肌细胞血SOD活性,减少血MDA的产生,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效的保护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12.
依达拉奉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通过建立兔在体肺热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依达拉奉对兔实验性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兔肺原位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进行研究。24只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① 对照组(C组, n=8),开胸后不阻断肺门,静脉缓慢推注生理盐水5ml/kg; ② 缺血再灌注组(I/R组, n=8),左肺接受60min的缺血,然后接受60min再灌注,于缺血前5min静脉缓慢推注生理盐水5ml/kg;③ 依达拉奉干预组(E组, n=8),于缺血前5min静脉缓慢推注依达拉奉10mg/kg(5ml/kg),左肺接受60min的缺血,然后接受60min再灌注。120min实验结束时,留取各组动物血液标本,测定血浆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肺通透性指数;留取肺组织标本,测定肺组织湿、干重量,计算干/湿重比(D/ W)及行肺组织病理检查。结果:I/R组血浆丙二醛含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WBC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C组及E组(P<0.01),E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I/R组血浆SOD活性、血清蛋白含量及肺组织干/湿重比(D/W)较C组及E组显著降低(P<0.05),E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通透指数I/R组明显高于E组与C组(P<0.01),E组显著高于C组(P<0.05);肺组织病理显示,E组肺泡内出血、炎性细胞浸润、渗出及间质水肿均较I/R组为轻。结论:依达拉奉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对兔肺原位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丹参磷脂浸膏(DSLZ)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丹参酮ⅡA组和低、中、高剂量DSLZ组(5.0、10.0、20.0 mg·kg-1,以丹参酮ⅡA计),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2 h后检测大鼠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检测大鼠脑梗死面积百分比,HE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测大鼠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升高(P<0.05),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增大(P<0.05),脑组织中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和NO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DSLZ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梗死面积百分比明显缩小,脑组织中 SOD活性明显升高, MDA及NO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 P<0.01)。HE染色,模型组大鼠神经细胞胞膜不清,细胞出现肿胀、变形、坏死,细胞间质水肿,细胞间隙增大;高剂量DSLZ组大鼠神经细胞核仁清晰,间质轻微水肿。结论:DSLZ可减轻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自由基损伤、抑制NO神经毒性有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必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和细胞色素C(Cyt C)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和血必净组,每组27只。采用线栓法栓塞大脑中动脉3 h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 6、12和24 h采用TUNEL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脑皮层中Cyt C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TUNEL法检测,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和血必净组各时间点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P<0.01);与尼莫地平组比较,24 h时血必净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数减少(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6~24 h模型组大鼠大脑皮层中Cyt C蛋白相对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或P<0.01);6~24 h尼莫地平组和血必净组大鼠大脑皮层中Cyt C蛋白相对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24 h时血必净组大鼠大脑皮层中Cyt C蛋白相对表达水平较尼莫地平组降低(P<0.01)。结论:血必净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有抗凋亡作用,其抗凋亡效应与抑制Cyt C蛋白表达有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灵芝多糖(GLP)进行硫酸酯化分子修饰,观察灵芝多糖硫酸酯(GLP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硫酸酯化修饰GLP,得到GLPS;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GLP组(40mg·kg-1·d-1)、GLPS组(40 mg·kg-1·d-1)和尼莫地平组(1 mg·kg-1·d-1),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组织含水量,检测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匀浆中核因子kappa 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LP和GLPS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1),脑组织含水量减少(P<0.05或P<0.01),SOD活性升高(P<0.05或P<0.01),MDA水平降低(P<0.05或P<0.01),NF-κB、TNF-α、IL-1和IL-6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且GLPS组变化较GLP组明显(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与模型组比较,GLP组和GLPS组大鼠脑组织中p-Akt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GLPS组大鼠脑组织中HSP-70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而GLP组HSP-70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效果不明显。结论:硫酸酯化修饰可以明显改善GL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控HSP70/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再灌注后继发的炎症反应,从而发挥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IL-6/STAT3/miR-21在松树皮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的神经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 将120只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14 d及28 d模型组、14 d及28 d治疗组,每组20只,采取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治疗组在处死前7 d给予松树皮提取物原花青素灌胃治疗,对照组和假手术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检测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差异及海马组织病理学改变、白介素6、STAT3、p-STAT3蛋白、miR-21的表达水平。结果 同时间节点治疗组小鼠比模型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强;治疗组尼氏体排列紊乱,其中一部分细胞形态不规则,胞质着色相对较浅,但比模型组好;28 d模型组IL-6表达水平低于14 d模型组,同时间点治疗组海马组织中的IL-6较模型组明显减少;海马组织中STAT3总蛋白含量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间点治疗组p-STAT3含量低于模型组;海马组织中miR-21在14、28 d治疗组的表达低于同时间点模型组,且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结论 松树皮提取物原花青素能通过有效抑制IL-6,显著降低STAT3磷酸化水平,最终降低miR-21表达,从而发挥减轻小鼠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依达拉奉组和两药联用组,每组10只,其中缺血再灌注后1d和7d各5只。首先制备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指数(AI),免疫组化法观察小鼠大脑皮质神经元Bcl、Bax-2和C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依达拉奉组、两药联用组小鼠脑神经细胞AI值均明显降低(P<0.05),Bcl-2/Bax比值明显升高(P<0.05),C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其中又以两药联用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两药联用能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降低促凋亡基因Caspase-3的表达,协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依达拉奉药物后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进行药物后处理是否具有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垫扎球囊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给予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45 min,再灌注180 min.所有动物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1)假手术组;(2)心肌缺血再灌注组;(3)心肌缺血后处理组;(4)动脉给药1组(依达拉奉3 mg/kg主动脉根部给药);(5)动脉给药2组(依达拉奉10 mg/kg主动脉根部给药);(6)静脉给药组(依达拉奉10 mg/kg右股静脉给药).于再灌注3 h末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一氧化氮(NO)水平,采用伊文思蓝和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的方法确定梗死以及缺血的心肌范围.结果 后处理组、动脉给药1组、动脉给药2组的心肌梗死范围比缺血再灌注组(17.2±5.7)%分别减少了54%(8.5±2.4)%、42%(9.9±3.9)%、45%(9.3±4.0)%,CK-MB水平分别降低了59%、55%、58%(P<0.01),MDA、NO的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SOD活力增加(均P<0.05).静脉给药组(12.8±5.9)%比缺血再灌注组心肌梗死范围减少了25%,CK-MB水平降低了42%,MDA水平降低,SOD活力增加(P<0.05);而NO减少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急性缺血的心肌,在再灌注前注射依达拉奉进行药物后处理可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强度与缺血后处理接近,均具有清除活性氧、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激的能力;主动脉根部注射途径可能是一种更加有效的药物后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作用于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后,对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κB)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芬太尼干预组(F组),丙泊酚干预组(P组),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干预组(F+P组).对大鼠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测大鼠肺组织湿/干(W/D)值;对大鼠肺组织进行大体形态学及HE染色后镜下病理学观察,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肺组织NF-κB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I/R组比较,F组、P组以及F+P组大鼠肺组织核因子-κB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动脉血PaO2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肺组织W/D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R组肺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间质水肿并有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腔内可见炎性细胞渗出.假手术组(S组)、芬太尼干预组(F组),丙泊酚干预组(P组),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干预组(F+P组)在肺泡结构较完整性,减轻肺间质及肺泡腔渗出、水肿肺组织保护方面均较I/R组明显减轻.结论 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干预可显著减轻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是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能降低大鼠肺组织NF-κB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