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喘敷贴"穴位敷贴预防冷哮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中药"喘敷贴"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43例冷哮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比例为1∶1。治疗组采取穴位贴敷方法,对照组贴敷安慰剂,疗程均为32d。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嗜酸性粒细胞以及血IgA,评价"喘敷贴"预防哮喘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嗜酸性粒细胞及血IgA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喘敷贴"三伏天穴位贴敷可显著减轻和控制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引痰方穴位贴敷涌泉穴对哮喘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从70只雌性BALB/c小鼠中随机选取12只设为正常对照组,其余作为造模组。造模组小鼠采用卵清蛋白(OVA)诱导法构建哮喘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8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凡士林穴位贴敷组、引痰方穴位贴敷组和布地奈德雾化组,每组12只。连续治疗2周后,显微镜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肺组织匀浆液中白细胞介素(IL)-17、IL-11、IL-13、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和凡士林穴位贴敷组小鼠BALF中炎症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1),肺组织匀浆液中IL-17、IL-11、IL-13、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肺组织可见明显炎症损伤;与模型对照组和凡士林穴位贴敷组比较,引痰方穴位贴敷组和布地奈德雾化组小鼠BALF中炎症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显著下降(P<0.01),肺组织匀浆液中IL-17、IL-11、IL-13、TNF-α含量...  相似文献   

3.
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炎症细胞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白介素-4(IL-4)及γ干扰素(IFN-γ)等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用胡椒、白芥子、细辛、白芷、半枫荷、姜油、姜汁等,对照组用姜汁配红米、黑米、玉米等,分别制成药饼敷贴穴位。两组均选用大椎、肾俞、肺俞、脾俞(第1组穴)和天突、膻中、气海、关元、足三里(第2组穴)穴位交替进行治疗,每周敷贴2次,共贴8次。观察治疗前后EOS计数,IL-4、IFN-γ水平及肺功能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EOS计数显著性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EOS计数变化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FEV1值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4、IFN-γ水平有显著性改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间IL-4、IFN-γ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治疗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可能通过调节体内细胞免疫反应抑制嗜酸性粒细胞介导的气道炎症性反应,从而减少哮喘复发频次。  相似文献   

4.
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对哮喘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疗法对哮喘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用Wistar大鼠33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及穴位贴药组:模型组以卵蛋白致敏并诱发哮喘模型,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同时背部给予空白对照药物敷贴;地塞米松组在哮喘大鼠雾化后予以腹腔注射1 mg/kg地塞米松,同时在背部备皮予以空白对照药物敷贴;穴位贴药组在哮喘大鼠雾化后予以腹腔注射1 mg/kg的生理盐水,同时在背部备皮予以治疗药物敷贴,穴位取大椎、肺俞、脾俞、肾俞穴.疗程结束24 h内取各组大鼠肺组织观察其炎症情况,并取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比较各组大鼠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比较,肺组织中可见嗜酸性粒细胞(EOS)、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增加(P<0.01).地塞米松组与模型组比较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显著降低(P<0.05或P<0.01).穴位贴药组对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也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但对于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无显著抑制作用(P>0.05).模型组大鼠外周血IL-4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1),而IFN-γ含量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地塞米松组及穴位贴药组中大鼠外周血IL-4含量较模型组降低(P<0.01),但地塞米松组大鼠外周血IFN-γ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穴位贴药组大鼠外周血IFN-γ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哮喘的作用可能与其能抑制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降低外周血IL-4含量,升高IFN-γ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牛磺酸对哮喘豚鼠气道炎症疗效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哮喘豚鼠气道内嗜酸粒细胞浸润和牛磺酸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卵蛋白腹腔注射法复制哮喘豚鼠模型 ,分 3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牛磺酸和地塞米松治疗 ,比较治疗后支气管肺组织嗜酸粒细胞浸润。结果 :3组豚鼠肺实质内嗜酸粒细胞数 (个 /HP)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与地塞米松组差异非常显著 (P<0 0 1) ;支气管粘膜下嗜酸粒细胞数 (个 /mm2 )哮喘组与牛磺酸组差异显著 (P <0 .0 5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粒细胞数哮喘组与牛磺酸组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牛磺酸能有效抑制哮喘豚鼠的气道炎症 ,可能对气道重塑起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穴位敷贴对哮喘豚鼠外周血及支气管组织EOS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对哮喘气道炎症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哮喘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穴位敷贴治疗组、地塞米松治疗组,每组10只。哮喘模型制备采用10%卵蛋白生理盐水1mL腹腔内注射,2周后每天用1%的卵蛋白溶液超声喷雾,连续用药7d。采用光镜、血细胞自动计数方法,检测哮喘豚鼠支气管组织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及外周血EOS水平。结果模型组豚鼠外周血及支气管组织EOS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穴位敷贴组和地塞米松组外周血及支气管组织EOS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地塞米松组和穴位敷贴组之间外周血E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支气管组织EOS浸润地塞米松组低于穴位敷贴组(P<0.01)。结论穴位敷贴能降低外周血EOS水平及支气管组织EOS浸润程度,具有确切的抗哮喘气道EOS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对哮喘大鼠嗜酸粒细胞及肺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参考Palmans方法建立哮喘大鼠模型,观察予穴位贴敷治疗后大鼠全血白细胞数量和嗜酸粒细胞值以及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全血白细胞和嗜酸粒细胞较正常组明显增加,各治疗组大鼠全血白细胞和嗜酸粒细胞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穴位贴敷可有效改善哮喘大鼠肺泡上皮细胞结构.结论 穴位贴敷可以减少大鼠全血白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数量,减轻哮喘大鼠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及肺泡上皮细胞坏死,从而发挥治疗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联合大青龙汤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外寒内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外寒内热证轻—中度慢性持续期哮喘患儿105例,随机分为敷贴联合大青龙汤组、大青龙汤组、孟鲁司特钠组各35例,分别给予穴位敷贴联合大青龙汤、大青龙汤、孟鲁司特钠治疗,疗程均为4周,随访12周。观察3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变化及随访12周末哮喘控制水平、哮喘急性发作次数、病程长短等。【结果】(1)治疗后4周末及16周末,3组的症候积分均显著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末,敷贴联合大青龙汤组的症候积分减少优于大青龙汤组(P0.05),与孟鲁司特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6周末(即随访12周末),敷贴联合大青龙汤组的症候积分减少优于大青龙汤组及孟鲁司特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敷贴联合大青龙汤组的临床控制水平优于大青龙汤组及孟鲁司特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与大青龙汤组、孟鲁司特钠组比较,敷贴联合大青龙汤组的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最少、病程最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贴敷联合内服大青龙汤能够减轻小儿支气管哮喘外寒内热证的临床症状,提高哮喘控制水平,减少急性发作次数,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9.
穴位敷贴对变态反应性鼻炎小鼠鼻粘膜病理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对变态反应性鼻炎模型小鼠鼻粘膜病理学变化的影响。【方法】60只BALB/c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穴位敷贴组、激素组和阴性对照组。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均以卵白蛋白进行致敏。于小鼠初次致敏第15天,穴位敷贴组小鼠以药饼(由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苍耳子等组成)敷贴背部大椎穴,激素组小鼠在卵白蛋白滴鼻前1 h腹腔注射0.1 g/L地塞米松0.5 mL/只,阴性对照组小鼠用纸团代替药物进行穴位敷贴背部大椎穴,并于卵白蛋白滴鼻前1 h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0.5 mL/只,每日1次。连续治疗4周后处死小鼠取鼻粘膜,用体积分数为4%的多聚甲醛固定。常规制作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鼻粘膜病理变化,并计数嗜酸性粒细胞(EOS)、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EOS和嗜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P<0.05或P<0.01);穴位敷贴组小鼠鼻粘膜EOS浸润减轻,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也减轻,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OS浸润在变态反应性鼻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穴位敷贴治疗主要通过减轻小鼠鼻粘膜EOS浸润,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采用以区组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敷贴组和西替利嗪组。穴位敷贴组应用中药粉压制成药饼敷贴于患者穴位处进行治疗;西替利嗪组单纯接受口服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与体征,治疗后的鼻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穴位敷贴组总有效率为77.8%,西替利嗪组总有效率为78.6%,两组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转阴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方法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也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贴敷时间和接触性皮炎对哮喘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91例穴位贴敷治疗的缓解期哮喘患者,依照4 h、8 h穴位贴敷后是否诱发接触性皮炎,分为A组(4 h有接触性皮炎)24例、B组(4 h无接触性皮炎)25例、C组(8 h有接触性皮炎)22例、D组(8 h无接触性皮炎)20例,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哮喘发作次数改变、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和成人哮喘生活质量问卷(asthma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AQLQ)评分的差异性。结果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A、C、D组哮喘发作次数均显著减少,ACT评分、AQLQ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治疗前后哮喘发作次数差值、ACT评分差值、AQLQ评分差值较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时间和接触性皮炎均影响哮喘的防治效果,穴位贴敷4 h出现接触性皮炎者疗效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的疗法与预后。方法:CVA患儿79倒随机分成A组(吸入糖皮质激素组).B组(口服氨茶碱和扑尔敏组)、C组(口服沙丁胺醇和酮替芬组)、D组(对照组)。A组予丙酸倍氯米松定量气雾剂吸入,每次100μg,每日2次。B组给予氨茶碱片每次4-5mg/kg,每日3次;扑尔敏每天0.35mg/kg,分3-4次。C组给予沙丁胺醇,每次0.1m/kg,每日2-3次,咳嗽消失后2周停药,酮替芬<3岁每次0.5mg,≥3岁每次1mg,每日均为2次。D组给予止咳、祛痰、抗感染等治疗。各组疗程均为6个月。随访时间半年至4年7个月。结果:用药2周有效率A、B、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明显优于D组(P<0.01)。CVA复发率A组(20%)低于B组(45%),但两者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能与样本小有关,A组与C组及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CVA转化为哮喘发生率A组低于B组及C组(P<0.05),明显低于D组(P<0.01)。B组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副作用发生率A、B、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吸入糖皮质激素、口服氨茶碱和扑尔敏、口服沙丁胺醇和酮替芬对控制CVA对咳嗽症状均有较好疗效,但对预防CVA复发、CVA转化为哮喘,吸入糖皮质激素疗效优于氨茶碱和扑尔敏、沙丁胺醇和酮替芬。  相似文献   

13.
中药止哮平喘方抗哮喘豚鼠模型气道炎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中药止哮平喘方(主要由法半夏、瓜蒌皮、薤白、白芍、柴胡、黄芩、麻黄、枳壳、射干、甘草等中药组成)对哮喘豚鼠模型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复制卵蛋白致敏哮喘模型,观察支气管及肺的病理学改变;测量全血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血细胞计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CD_4~+、CD_8~+T细胞的含量。[结果]病理研究显示哮喘模型组豚鼠气道周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嗜酸性粒细胞(EOS)和淋巴细胞为主。哮喘模型组全血及BALF中炎性细胞数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中药大剂量组和西药对照组炎性细胞数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哮喘模型组CD_4~+T细胞高于正常组(P<0.05);中药大剂量组和西药对照组CD_4~+ T细胞均有下降(与哮喘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 中药止哮平喘方能降低气道及外用血炎性细胞的数量,具有抗气道炎症的作用;降低CD_4~+细胞数量,相对增加CD_8~+ T细胞,使CD_4~+/CD_8~+恢复正常状态,从而起到调节其紊乱的免疫功能状态的作用,这可能是止哮平喘方抗气道炎症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4.
射麻止喘液对哮喘模型大鼠环核苷酸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进一步探讨治疗哮喘的临床有效方剂射麻止喘液 (射干、麻黄、椒目等 )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大鼠哮喘模型 ,设立大鼠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 ,用放射免疫法对各组肺组织的环磷酸腺苷 (cAMP)、环磷酸鸟苷 (cGMP)含量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治疗后西药组和中药组的cAMP、cAMP cGMP均较模型组提高 ,cGMP降低 (P <0 .0 5 ) ,但中药组与西药组间的cAMP cGMP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提示射麻止喘液可能通过调节cAMP cGMP的失衡 ,从而抑制炎症细胞浸润 ,取得平喘的良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季节性发作。方法 对 4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 ,在夏季哮喘发作的间歇期于定喘、肺俞、天突穴位进行中药敷贴 ,足三里穴位注射黄芪针剂 ,每疗程 3个月。并统计用药前后一年的发病率。结果 用药前的发病率为 10 0 % ,其中发作 1次的发病率为 3 3 .49%、2次为 3 2 .5 6% ,3次为 13 .95 % ;用药后的发病率分别为 2 7.91%、2 0 .93 %、4.65 %、2 .3 3 % (P分别 <0 .0 1,0 .0 1,0 .0 1、>0 .0 5 ) ,且发作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中药敷贴、穴位注射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哮喘患儿血浆中及哮喘豚鼠模型肺组织中神经激肽B (NKB)含量变化规律 ,探讨NKB与小儿哮喘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酶联免疫方法测定 35例不同程度哮喘患儿血浆NKB在哮喘急性发作期及症状缓解期的含量变化 ;在豚鼠哮喘模型上对不同哮喘状态豚鼠肺组织中的NKB含量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 :( 1)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浆NKB含量较其自身症状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高 (P <0 .0 1) ;症状缓解期血浆NKB含量仍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 2 )病情加重 ,患儿血浆NKB含量随之增高 ,与哮喘病情呈显著正相关。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期较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浆NKB含量显著增高 (P <0 .0 5 ) ;重度哮喘与轻、中度哮喘缓解期比较 ,血浆NKB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 3)哮喘豚鼠肺组织中NKB含量较正常豚鼠显著增高 (P <0 .0 1) ,反复诱喘豚鼠肺组织中NKB含量显著高于诱喘 1次豚鼠 (P <0 .0 1)。结论 :NKB在哮喘患儿血浆及哮喘豚鼠肺组织中的含量变化规律一致 ,与哮喘病情呈显著正相关。提示NKB参与小儿哮喘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生存质量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来自于作者单位的两家医院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用胡椒、白芥子、细辛、白芷、半枫荷、姜油、姜汁等,对照组用姜汁配红米、黑米、玉米等,分别制成药饼敷贴穴位。两组均选用大稚、肾俞、肺俞、脾俞(第1组穴)和天突、膻中、气海、关元、足三里(第2组穴)穴位交替进行治疗,每周敷贴2次,共贴8次。观察治疗前后AQLQ表(包括日常活动、哮喘症状和环境影响)和日夜间症状记录表评定患者生存质量和临床症候的变化;测定治疗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及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FVC)的百分比(FEV1/FVC)。结果:①治疗组AQLQ总分、日常活动及环境影响评分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AQLQ表中各部分评分值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②治疗组在治疗后日、夜间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在治疗后日、夜间症状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两组FEV1%及FEV1/FVC比值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减少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预防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中药“喘敷贴”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143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贴敷组(治疗组)75例和安慰剂组(对照组)68例。治疗组于三伏天采取穴位贴敷方法,同期对照组贴敷安慰剂,治疗32d为1个疗程。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发作次数来评价“喘敷贴”预防哮喘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94.67%,发作次数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则分别为52.94%、44.12%,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喘敷贴”三伏天穴位贴敷可显著减轻和控制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19.
代温灸膏天灸对哮喘儿童肺通气功能的调整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天灸疗法对哮喘儿童肺通气功能的调整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案,以代温炙膏在农历三伏天贴敷哮喘儿童的定喘、肺俞、脾俞、肾俞四对穴位,连续观察3年天灸周期,在治疗前后对主要症状、体征和最大呼气流速(PEF)%预测值和PEF变异率进行观察。【结果】第1年天灸后两组的症状、体征、PEF%预测值和PEF变异率积分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第2、第3年天灸后积分均数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PEF%预测值显著升高(P<0.05),PEF变异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初步提示天灸疗法防治儿童哮喘的作用是缓慢和持久的,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温肺逐痰、健脾补肾使肺气升降逐渐恢复正常,从而降低患儿气道的高反应性和提高患儿的肺通气功能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穴位贴敷联合孟鲁司特钠用于临床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18年1月~2019年4月诊治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儿。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组给予穴位贴敷+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两组患儿均在治疗45天后比较其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时监测患者的各种不良反应,分析其安全性。结果在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方面,观察组缓解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很好,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