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冷冻术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冷冻术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80例高危型HPV 感染合并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进行冷冻治疗,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通过杂交捕获二代(HCⅡ)方法分别定量检测宫颈HPV-DNA的含量,同时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结果 不同CIN分级患者术前HPV含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检测宫颈高危型HPV,92例转为阴性,转阴率为51.1%(92/180);术后6个月,147例转为阴性,转阴率为81.67%(147/180);33例仍为阳性,这些阳性者3个月(术后9个月)后再次复查HPV,19例转为阴性;14例HPV负荷量未降反而上升,占7.7%(14/180),其中7例再次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CIN未升级,行二次冷冻术,术后3个月复查HPV,均转为阴性.其他7例病理结果CIN级别上升,行宫颈Leep术,术后3个月检测宫颈高危型HPV,5例转为阴性,2例术后6个月转为阴性.结论 冷冻术可以有效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同时可以明显降低宫颈HPV负荷量和宫颈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电圈切除术(LEEP)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疗价值,观察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否消失以此评估该治疗方法对CIN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对112例组织学证实CIN患者行宫颈电圈环行切除术,治疗后3个月随诊时再次行TCT检查及检测高危型HPV。结果CINⅠ组HPV转阴率为72.5%(29/40),病变残留(切缘阳性)率为5%(2/40);CINⅡ组HPV转阴率为37.5%(6/16),病变残留率为37%(6/16)。CINⅢ组HPV转阴率为43.7%(7/16),病变残留率为25%(4/16)。三组患者的病变残留与HPV持续阳性成正比。CINⅠ组治疗后HPV阴转率及病灶彻底切除率均高于CINⅡ、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INⅡ组与CIN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高危型HPV感染率与CIN程度成正比,在CINⅡ、Ⅲ中高于CINⅠ。②LEEP不仅可以有效地治疗CINⅠ,而且可以使其伴行的HPV感染消失,③LEEP治疗CINⅡ、Ⅲ加大宫颈组织的切除范围和深度。④LEEP治疗后残留病变和HPV持续阳性密切相关。⑤TCT和HPV检测不仅可以评价宫颈疾病治疗效果而且可以作为CIN治疗后踪随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冷冻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及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冷冻治疗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2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11月~2008年3月在我院门诊检查并冷冻治疗的CIN2、高危型HPV(+)的CIN1或慢性宫颈炎、CINI合并慢性宫颈炎患者共35例.术后3个月评价高危型HPV感染转阴率及CIN治愈率等.术中、术后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冷冻治疗后高危型HPV DNA转阴率为55.9%,HPV DNA含量明显下降(P<0.05).CIN患者有27例(90%)治愈.冷冻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糜烂)、湿疣的有效率分别为100%、87.5%;治疗后白带多的症状明显改善(P<0.01).术中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术后主要反应为阴道排液.结论:冷冻治疗CIN1~2及高危型HPV感染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筛查发现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高危型HPV感染的人群并进行有效的防治、随访。方法:收集门诊接诊的患者3953例,行宫颈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其中892例同时进行高危型HPV-DNA检测;宫颈CINⅠ以上的同时行阴道镜多点活检,根据细胞学及病理学诊断宫颈病变及病变程度,针对不同的病变程度进行治疗、随访。结果:宫颈癌及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同时合并高危型HPV感染26例,感染率达100%,CINⅠ98例,其中96例合并高危型HPV感染;ASCUS126例,其中合并高危HPV感染87例,单纯高危型HPV感染10例。术后6个月回访HPV感染4例,ASCUS1例,CINⅠ1例;术后12个月回访,CIN已消退,未见异常,HPV全部转阴。结论:定期的TCT配合HPV-DNA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治疗起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前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161例CIN伴高危型HPV阳性患者行LEEP术治疗,术后6个月再次检测HR-HPV,同时行阴道镜检查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结论: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病变的术前HR-HPV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HRHPV总转阴率为70.19%(113/161),不同级别CIN术后HPV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HPV清除率与年龄和病变程度无相关性。结论:LEEP治疗CIN疗效确切,同时可显著消除HR-HPV感染。HR-HPV检测不仅可以评估CIN治疗效果,还可以作为CIN术后随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HPV)持续感染与宫颈病变级别的关系及治疗前后的清除状况。方法:选取本院门诊因宫颈炎就诊并经检测的13种高危型HPV-DNA(H-HPV-DNA)阳性患者102例。随访并统计未经临床干预下HPV在距首次阳性6、12、18及24个月的清除率、病毒负荷量、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检查结果,根据宫颈病变决定是否临床治疗,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24个月,与首次HPV检测结果比较,102例中有12例HPV转阴性(6个月转阴性2例,12个月转阴性2例,18个月转阴性8例),HPV负荷量下降19例,无明显上升59例,在临床未干预情况下有90例TCT均阴性,12例是同一患者治疗前后,随访至12个月时6例HPV负荷呈上升趋势,TCT及病理结果均呈阳性。其中HPV负荷上升明显患者中行宫颈微波6例,H-HPV在术后3个月就下降明显、TCT阴性,术后12个月HPV、TCT均为阴性;6例曾宫颈上皮瘤样病变(CIN)Ⅰ级的患者未经治疗在18个月后才随访到第2次,TCT阳性、活检病理为CINⅡ级1例和CINⅠ级5例、HPV病毒负荷量上升,行宫颈电环切(LEEP)术,术后3个月HPV下降明显、TCT阴性,术后6个月5例HPV阴性、TCT阴性。结论:H-HPV持续阳性患者应定期随访,随访应TCT联合HPV,HPV感染后自身有一定的清除率,HPV阳性患者CIN应行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 (rhIL-2)联合贞芪扶正胶囊和保妇康栓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级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59例CINⅠ级合并高危型HP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5例与观察组38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贞芪扶正胶囊口服和保妇康栓阴道上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rhIL-2治疗。治疗4个月后复查两组患者HPV定量及阴道镜及宫颈活检,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4个月后,观察组宫颈HPV转阴率、HPV治疗总有效率及宫颈病变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rhIL-2联合贞芪扶正胶囊和保妇康栓治疗CINⅠ级合并高危型HPV感染患者疗效优于仅使用贞芪扶正胶囊和保妇康栓治疗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电圈环切术(LEEP)治疗宫颈病变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4月至2011年10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门诊对宫颈病变伴高危HPV感染患者206例行LEEP治疗,切除宫颈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观察治疗后高危型HPV-DNA转阴率、宫颈液基细胞学变化、宫颈病变消退及宫颈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206例宫颈病变伴高危型HPV患者经LEEP治疗后HPV转阴167例(81.07%)。161例宫颈慢性炎症患者治疗有效160例(99.38%);在45例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患者中,27例CINⅠ患者全部转为宫颈慢性炎症,18例CINⅡ中有17例转为宫颈慢性炎症,1例转为CINⅠ,CIN总治愈率达97.78%。结论 LEEP是治疗宫颈病变伴高危HPV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INⅢ患者宫颈锥切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7年1月~2021年6月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患者37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宫颈锥切术治疗,观察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宫颈HPV感染情况及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79例CINⅢ患者宫颈锥切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HPV的转阴率分别为64.64%、85.49%、89.71%、91.82%;宫颈锥切术后12个月、24个月HPV的转阴率分别为85.49%、91.82%。HPV多重感染、HPV16或HPV18感染、HPV载量>500 RLU/CO是宫颈锥切术后12个月HPV持续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HPV载量>500 RLU/CO是宫颈锥切术后24个月HPV持续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年龄>45岁均非宫颈锥切术后12个月或24个月HPV持续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PV多重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术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6、18清除的近期效果并分析对HPV16、18持续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就诊于柳州市人民医院妇科,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确诊为CINⅡ/Ⅲ的患者167例。均对其检测HPV16、18 DNA并行宫颈LEEP治疗。术后6个月检测HPV16、18 DNA及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进行随访。结果:术前感染HPV16、18感染率为77.95%。术后6个月复测HPV16、18感染率为7.87%。术后6个月随访,HPV16、18持续阳性、TCT异常及LEEP后切缘阳性的43例患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变残存率为9.30%。结论:①宫颈LEEP对清除女性生殖道HPV16、18感染有一定作用。②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多产次及切缘阳性是高级别CIN经LEEP治疗后HPV16、18持续感染的影响因素。③切缘阳性是高级别CIN经宫颈LEEP治疗后病变残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EB病毒(EBV)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对130例CIN(CIN1 50例,CIN2 40例,CIN3 40例)、子宫颈癌10例、子宫颈湿疣样病变10例、子宫颈正常黏膜10例的HPV(高危型16/18、低危型6/11)和EBV进行检测.结果:HPV16/18在CIN1、CIN2、CIN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4.0%、37.5%和62.5%,子宫颈癌为8/10,子宫颈湿疣样病变为10/10,子宫颈正常黏膜为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6/11在CIN1、CIN 2、CIN3的表达率分别是36.0%、52.5%和70.0%,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是6/10,子宫颈湿疣样病变9/10,子宫颈正常黏膜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16/18和HPV6/11在CIN1、CIN2、CIN3中联合表达率分别为26.0%、22.5%和50.0%,子宫颈癌为6/10,子宫颈湿疣样病变为7/10,子宫颈正常黏膜为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BV在CIN1、CIN2、CIN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24.0%、12.5%和22.5%,子宫颈癌为3/10,子宫颈湿疣样病变为0/10,子宫颈正常黏膜为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感染是引起CIN的主要致病因子,临床上往往是多种亚型混合感染.EB病毒在CIN和子宫颈癌表达的意义仍有争议.  相似文献   

12.
张芳  王桂芝  秦文华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552-1553
目的了解平顶山矿务局妇女宫颈病变及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发生率,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平顶山矿务局妇女病普查共8338例,对其进行宫颈细胞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细胞学检查结果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及以上病变的共计204例,对其均进行HPV导流杂交技术检测,发现上皮内瘤变的患者86例均行阴道镜检查并活检,病理确诊。结果低危型HPV感染47例,高危型HPV感染为82例,75例未查见HPV感染。宫颈上皮内瘤变及以上病变的86例,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47例(40例为低危型HPV感染,高危型HPV感染率4例,3例未见HPV感染),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18例,均为高危型HPV感染,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11例,均为高危型HPV感染,宫颈原位癌6例,均为高危型HPV感染,早期浸润癌为4例,均为高危型HPV感染。结论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是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 HPV)检测对宫颈液基细胞学诊断为不能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ASC-US)和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 LSIL)的分流管理作用.方法:对940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US或LSIL的患者采用二代杂交捕获(hybird capture Ⅱ, HC-Ⅱ)方法检测高危型HPV DNA,并在阴道镜指导下进行宫颈活检.结果:940例中,ASC-US 497例,LSIL 443例.行宫颈活检病理诊断,慢性宫颈炎417例,宫颈湿疣31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CIN)1级124例,CIN2 级65例,CIN3级或宫颈浸润癌19例.在宫颈细胞学异常的ASC-US和LSIL组中,高危型HPV阳性率分别是59.6%和84.9%.在ASC-US和LSIL组HPV阴性时CIN2级及其以上病变(CIN2级,CIN3级或宫颈浸润癌)检出率为0.5%和6.0%,HPV阳性时检出率是8.8%和14.1%,HPV阳性时CIN2级及其以上病变检出率高于HPV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ASC-US组中,高危型HPV检测对CIN2级及其以上病变的阴性预测值达99.5%;当高危型HPV DNA检测结果在1~9.99时,CIN2级及其以上病变仅占1.6%;在10以上时,CIN2级及其以上病变占10.7%.结论:宫颈细胞学为ASC-US的患者如果高危型HPV阳性,检出CIN2级及其以上病变的概率增加,并且高危型HPV检测的阴性预测值高,在ASC-US患者中,随着HPV载量增高,检出CIN2级及其以上病变的概率随之增高.高危型HPV检测和病毒载量有助于ASC-US的分流管理,而对LSIL无分流管理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E6/E7蛋白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宫颈疾病患者70例,行宫颈病理学检查及新柏氏液基细胞学(TCT)检测,比较高危型HPV E6/E7 mRNA与HPV DNA分型检测宫颈癌病变及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患者高级别宫颈癌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高危型HPV E6/E7 mRNA检测与HPV DNA分型检测宫颈病变总检出率分别为60.0%(42/70)、67.1%(47/70);两种方法检测慢性宫颈炎及CINⅠ、CINⅡ~Ⅲ、宫颈癌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病变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HPV E6/E7 mRNA检测的特异度明显高于HPV DNA分型检测(P<0.05);ASC-US患者高危型HPV E6/E7 mRNA检测的特异度明显高于HPV DNA分型检测(P<0.05)。结论:与HPV DNA分型检测方法相比,高危型HPV E6/E7 mRNA检测对预测宫颈病变特异度更强,特别是对TCT检测为ASC-US患者的分流意义更为明确。  相似文献   

15.
16/18型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病变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毅  杨甦庆 《重庆医学》2004,33(8):1151-1152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用两种方法采集60例宫颈病变患者和48例对照的宫颈分泌物,以FQ-PCR定量检测16/18型HPV,结合临床病理诊断分析两者间的关系.结果 CIN患者其HPV阳性率为66.7%,宫颈炎患者中HPV的阳性率为18.5%,对照组的HPV无1例阳性.结论 HPV感染与宫颈的多种病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CIN2)临床价值及术后随访途径。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宫颈门诊,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诊断≥CIN2患者113例,均行宫颈LEEP治疗,切除术后标本均送病理学检查,并利用HPV及阴道镜进行术后随访。结果 LEEP术前术后病理结果一致者54例,级别下降者34例,级别上升者25例。其中级别上升者有8例为宫颈早期浸润癌,术前高危型HPV感染102例,其中单独感染68例,复合感染34例。术后6个月HPV转阴率85.29%、12月转阴率9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者,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术+宫颈管搔刮发现病变残留占40%。结论 LEEP治疗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安全经济有效,但由于宫颈病变的多灶性,术后可采用高危型HPV监测联合阴道镜下活检+宫颈管搔刮术,以尽早发现病变残留和(或)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余姚地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分布及宫颈疾病发病情况。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08年12月在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就诊的7 199例宫颈疾病患者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联合宫颈疾病“三阶梯程序”诊断。结果7199例患者HPV感染2 443例,感染率33.94%(2443/7199),高危型HPV亚型分布依次为HPV-16,58,18,33,31;感染高峰年龄为21~30岁;农民、自由职业者、低文化水平者为高危人群。确诊慢性宫颈炎6 944例,占96.46%(6944/7199);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06例,占2.86%(206/7199);宫颈癌49例,占0.68%(49/7 199)。慢性宫颈炎与CIN之间HPV感染率及亚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级别CIN的HPV感染率及HPV-16亚型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IN的发病年龄集中在31-50岁,以31-40岁为最高峰;性生活年限≥16年者,CINⅢ发病率高于CINⅠ、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本院就诊患者高危型HPV亚型分布依次为HPV-16,58,18,33,31;随着宫颈疾病的加重,HPV感染率提高,以HPV-16亚型致病力最强;从HPV感染至CIN病变的潜伏期约为10年。  相似文献   

18.
高危型HPV检测在判断CIN疗效及随访监测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金兰 《河北医学》2010,16(4):394-397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在判断宫颈癌前病变即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治疗效果及随访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1-01至2007-06-30在我院诊治的术前均检测HPV(+)的CIN患者198例,分别进行宫颈电环锥切术(LEEP)或宫颈冷刀锥切术,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Hybird Cap-ture-2,HC2)技术,对其术前及术后6、12个月均行宫颈高危型HPV(HR-HPV)检测,观察其治疗前后HR-HPV负荷量变化及转阴率的情况。结果:198例CIN患者术前HPV平均负荷量为367.9,术后6个月、12个月HPV平均负荷量分别为14.2、3.6,故CIN患者行宫颈锥切术治疗后HPV平均负荷量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1;术后6个月、12个月HPV转阴率分别为82.3%、91.4%,术后HPV持续阳性率为8.6%,其中2例重新诊断为宫颈原位癌。结论:HR-HPV检测可有效地判断CIN疗效及随访监测其预后的指标,宫颈锥切术后HPV持续阳性患者为复发的高危人群,应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Ⅱ)与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eal-time PCR)在检测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高危亚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6月我院妇产科行液基细胞薄层涂片技术进行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检查,检查结果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患者100例,分别采用real-time PCR与HCⅡ检测HPV高危亚型,比较两者的检测结果。对检测HPV阳性的样本或HPV阴性但液基细胞薄层涂片技术(LCT)≥LSIL的妇女采用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验证两种HPV检测的参考标准。结果:共取病理68例。病理结果证实该人群中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5例,CINⅡ级11例,CINⅠ级19例,慢性宫颈炎和鳞状上皮化生33例。该100例患者HCⅡ和real-time PCR检测高危型HPV的阳性率分别为63.0%和71.0%,二者总符合率为82.3%;HCⅡ检测手段对高危宫颈病变患者进行高危HPV筛查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79.3%、88.2%、91.2%、10.1%、99.7%、8.9和0.327;real-time PCR以上各指标分别为100.0%、92.5%、86.7%、8.6%、100.0%、8.7和0。结论:Real-time PCR与HCⅡ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高危型HPV有较好的相关性;但real-time PCR检测高危型HPV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死亡相关蛋白激酶Ⅰ(DAPKⅠ)和β视黄酸受体(RARβ)甲基化情况及其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取宫颈炎患者48例、宫颈轻中度鳞状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Ⅱ)患者14例,重度鳞状上皮内瘤变(CINⅢ)14例,宫颈浸润性鳞癌(ICC)患者28例,采集其宫颈脱落细胞,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DAPKⅠ、RARβ甲基化情况,用HPV分型检测法检测高危型HPV感染情况。结果:在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和ICC组中DAPKⅠ甲基化率分别为2.08%、14.28%、50.00%、60.71%,RARβ甲基化率分别为4.55%、7.69%、42.86%、53.57%,高危型HPV感染率为33.33%,50%,71.43%和89.29%。DAPKⅠ、RARβ甲基化与高危型HPV感染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8和0.46。结论:DAPKⅠ、RARβ甲基化是宫颈癌发生的早期事件,DAPKⅠ、RARβ甲基化与高危型HPV感染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