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应用自体颞肌筋膜包裹筛骨垂直板修补鼻中隔穿孔的手术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鼻中隔穿孔患者分成两组,40例对照组患者和40例实验组患者分别给予传统方式和鼻内镜下应用自体颞肌筋膜包裹筛骨垂直板修补治疗。结果在一次手术成功率方面,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黏膜修复时间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鼻中隔穿孔患者进行治疗时,鼻内镜下应用自体颞肌筋膜包裹筛骨垂直板修补治疗具有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中鼻甲气化CT所见与临床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鼻甲气化CT表现及其与临床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20例患者副鼻窦CT冠状扫描图像及临床资料,从中找出中鼻甲气化患者进行分析。结果176例患者示有中鼻甲气化,占21.46%;其中广泛性气化36例,球部气化31例,垂直板气化109例。CT表现:中鼻甲气化膨大呈骨性环状,形似茄形、球形、柱状,内为气体密度;151例合并鼻窦炎、鼻息肉。结论副鼻窦CT冠状扫描不仅能显示鼻窦炎症,而且能显示中鼻甲气化某些变异,从中分析出两者关系,为指导临床行鼻内窥镜手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鼻内镜下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晨  刘收厚  刘志标 《河北医药》2010,32(24):3460-346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切除的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鼻腔或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37例,包括鼻腔肿瘤28例,鼻窦肿瘤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鼻内镜进行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追踪随访并统计分析,对手术方法及处理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能彻底切除肿瘤,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2~36个月,总复发率为10.8%,恶变率为2.7%,治愈率89.2%,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鼻内镜下切除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有确切疗效,其创伤小,术后复发率低,非常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但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方法的选择,才能获得最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镜下黏软骨(骨)膜辩移位加筛骨垂直板修补中等以上鼻中隔穿孔的效果。方法自一侧鼻腔底部作一黏骨膜瓣以鼻中隔穿孔下缘为蒂经穿孔处翻向对侧,于黏骨膜下嵌入式植入一块略大于穿孔的筛骨垂直板支架封闭穿孔,自另一侧鼻腔顶部作一黏软骨膜瓣以鼻中隔穿孔上缘为蒂经穿孔处翻向对侧,井缝舍固定。结果7例患者鼻中隔穿孔均1次修补成功,随访6—12个月,未再出现穿孔。结论鼻内镜下双侧黏软骨(骨)膜瓣移位加筛骨垂直板是治疗鼻中隔穿孔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经口鼻蝶窦径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口鼻蝶窦径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经口鼻蝶窦径路切除垂体腺瘤 2 0例 (肿瘤直径 >2 0mm)。手术沿唇下横切口 ,切除筛骨垂直板 ,进入蝶窦。修正牵开器正好指向蝶窦前壁与下壁转折处。据影像学显示 ,进一步确定中线及鞍底开窗位置和大小。用吸引器及不同的刮匙切除肿瘤 ,最后切除鞍上肿瘤。同时对肿瘤切除和手术定位技巧进行观察和总结。结果 所有病例手术定位准确、手术顺利。治愈 11例 (5 5 % )、好转 7例 (35 % )、无效 2例 (10 % )。无局部感染、死亡和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口鼻蝶窦径路切除垂体腺瘤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庞伟 《天津医药》2015,43(6):656-658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应用自体颞肌筋膜包裹筛骨垂直板修补鼻中隔穿孔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50 例鼻中隔穿孔患者的资料, 其中传统术式组 30 例, 三明治式组 20 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鼻内镜及鼻窦 CT 检查, 并行鼻腔冲洗治疗改善鼻腔黏膜状况。传统术式组行鼻中隔穿孔前切口, 分离中隔黏膜移位修补穿孔; 三明治式组行耳后颞肌附着处皮肤切口切取 2 倍以上穿孔直径的颞肌筋膜, 行鼻中隔前端切口, 分离鼻中隔黏软骨膜至穿孔四周, 并在穿孔四周制作新鲜创面, 以颞肌筋膜包裹自体筛骨垂直板形成硬性支撑 “三明治” 式修补物嵌插入黏软骨膜下封闭鼻中隔穿孔; 术后均予抗感染及鼻腔保湿治疗。记录术后症状恢复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 三明治式组术中的出血量(mL: 3.6±1.2 vs 13.4±2.9)、 手术时间(min: 25.2±6.3 vs 46.5±10.3)、 损伤黏膜范围(mm2: 10.2±3.2 vs20.5±5.3) 及术后黏膜修复时间 (d: 19.5±3.9 vs 30.2±3.1) 均小于传统术式组 (P<0.05); 三明治式组的修补成功率高于传统术式组(90.00% vs 46.67%, χ2 =9.780, P<0.01); 随访 6 个月~1 年, 均未见穿孔复发。结论鼻内镜下应用颞肌筋膜包裹自体筛骨垂直板, 形成硬性支撑 “三明治” 式修补物封闭修补鼻中隔穿孔, 可以恢复正常解剖结构的鼻中隔, 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手术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对2002年6月~2007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1例患者和同期行鼻侧切开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所有患者系Ⅰ期和Ⅱ期病例。结果在鼻内镜下治疗的11例患者中,10例一次性手术完全切除,1例15个月复发再手术治愈。在鼻侧切开术下治疗的11例患者中1例恶变,6例一次性手术完全切除,2例术后发现残留,予以微波处理,2例分别手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复发,均再手术治愈。所有病例均随访3年,均未再复发。结论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具有视野清晰、损伤小、面部无瘢痕、患者康复快,术后换药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5例患者均完整切除肿瘤,症状消失,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本组患者术后经病理诊断均为内翻性乳头状瘤。于术后6个月内按鼻内镜常规要求换药,并定期复查。全部患者随访1~4年,其中6例在随访期第3年复发,均为侵犯上颌窦肿瘤,再次手术后未有复发。2例在第4年复发,手术切除病理报告为肿瘤恶变,行鼻侧切开术切除肿瘤,术后配合放疗,目前患者状况较好。结论鼻内镜下切除肿瘤创伤小,并发症少,可同时处理鼻腔及鼻窦的其他病变,术后随访简单易行。单纯采用鼻内镜手术时,要选择好适合病例,对病变范围广泛,手术难度大,鼻内镜下联合其他方法治疗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窦肿瘤对眼眶侵犯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以及术后效果。方法结合63例侵犯眼眶的鼻窦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性质、治疗方法和手术入路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通过病理检查确诊恶性鼻窦肿瘤17例,良性鼻窦肿瘤46例。其中患者首诊眼科43例,大多数症状为眼球突出。眼球突出是鼻窦肿瘤侵犯眼眶的重要指标。单纯眼眶入路手术29例,联合耳鼻喉科手术34例,均一次性手术切除肿瘤。术后随访,良性肿瘤患者均治愈。无复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经综合治疗,1~3年无复发。结论鼻窦肿瘤易侵犯眼眶。单纯的囊性肿瘤可经眼眶入路手术切除(该院多采用鼻侧切开或加框缘切开法),实体性肿瘤需联合鼻窦手术入路,恶性肿瘤术后需进行综合治疗.对于术后临床效果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喉内窥镜监视系统下鼻窦钻治疗会厌囊肿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对47例会厌囊肿进行鼻窦钻切除手术治疗。结果全部47例患者均一次性切除会厌囊肿,无术后出血,无会厌瘢痕畸形,无进食呛咳,术后随诊1年至18月均无复发。结论该方法切除会厌囊肿定位准确,手术切除范围详尽、彻底,全部手术过程在咽喉黏膜表面麻醉下即可完成,降低了手术危险性及手术费用,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经验。方法对5年来经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肿瘤切除后行游离椎板复位固定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椎管内肿瘤48例,肿瘤在显微镜下全切除47例,1例因肿瘤与神经根粘连紧密,在神经根处残留少许肿瘤包膜。所有患者术前神经系统症状得到改善。术后随访均行X线检查,显示回植椎板与椎体骨性融合良好。结论应用半椎板入路和椎板复位固定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即可以满意的切除肿瘤,又有利于维护术后脊柱稳定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鼻内镜切除鼻窦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选择20例鼻腔鼻窦良性肿瘤患者,另选20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40例患者均采用经鼻内镜切除术治疗,观察2种疾病的治疗效果。结果 20例鼻窦良性肿瘤患者中1次手术完全切除18例,2次完全切除1例,2次大部分切除1例,随访均未复发。20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中恶变3例;1次手术完全切除15例,术后发现残留2例,后经治疗随访均未复发。结论内镜手术具有视野清晰、面部无瘢痕、损伤小的优点,经鼻内镜切除术对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与标准外进路相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窦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本院诊治的12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均在鼻内镜引导下,进行恶性肿瘤病灶切除术,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鼻窦恶性肿瘤患者,均在鼻内镜下切除恶性肿瘤病灶,平均随访12个月,3例复发(25.0%),9例无复发(75.0%)。结论鼻内镜下切除鼻窦恶性肿瘤术野清晰,损伤小、恢复快,有利于满足患者的美观需求。  相似文献   

14.
李智  贾艳萍  王钟岩  王勇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9):2915-2916
鼻中隔矫正是基本和常见的鼻部手术,但由于解剖的关系,在传统的手术中对于梨骨及筛骨垂直板的处理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且容易造成鼻中隔穿孔。我科从2003年3月~2006年3月应用鼻内镜进行的鼻中隔矫正术134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本院收治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0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鼻漏和无复视、斜视及其它并发症。术后随访4个月~1年,65例治愈,5例肿瘤复发。经再次鼻内镜手术后又随访12月以上,未复发。结论鼻内窥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治疗具有损伤小、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无面部瘢痕;病变切除彻底、术后复发率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经尿道气化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浅表性膀胱肿瘤经尿道气化电切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气化电报对浅表性膀胱肿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加气化(TUVBT)合并有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先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加气化(TUVBT),切除膀胱肿瘤后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切除前列腺。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膀胱穿孔和电切综合征发生,去除肿瘤效果满意,操作简便,且肿瘤复发时可重复,手术安全性高。结论 TUVBT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切除范围与术后中鼻甲漂移粘连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91例(447侧)鼻窦内窥镜手术术后中鼻甲漂移粘连27例(35侧)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切除范围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发生中鼻甲漂移粘连发生率为7.83%,开放筛窦,切除鼻丘气房内侧壁后中鼻甲基板下部漂移粘连发生率较高(P<0.01).结论注意控制手术范围,术中注意保留中鼻甲支架是防止中鼻甲漂移粘连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及麻醉方式的选择.方法 20004年1月~2007年3月我科收治的局限于鼻腔及鼻窦的内翻性乳头状瘤8例患者采用局麻加控制性降压麻醉、鼻内镜下手术切除.结果 8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均彻底切除肿瘤.鼻内镜随访1~3.5年,1例(12.5%)术后复发,鼻内镜再次切除随访1年以上未再复发,余7例未见复发.结论 控制性降压配合局麻、鼻内镜下切除局限鼻腔及鼻窦的内翻性乳头状瘤达到有效、安全的治疗目的 ,同时能减低和控制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鼻窦囊肿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对23例鼻窦囊肿进行分析。采用鼻内镜手术。结果:术后随访1年以上。3例复发,其余病例均治愈出院,治愈率87%。所有手术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经鼻内镜手术切除鼻窦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全椎板切除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康复护理。方法对19例行全椎板切除、椎管扩大成形、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黄韧带骨化症患者,有针对性地做好术前心理护理、适应性训练,术后严密观察并及时进行康复训练指导。结果本组19例患者术后症状得到缓解,在及时正确的康复训练下,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黄韧带骨化症患者病程长,手术护理难度较大,术前有效的护理干预及术后的康复护理指导,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