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治疗肝门胆管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治疗无法手术的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接受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所致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管造影后,进行外引流和(或)内外引流、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等治疗。临床观察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和生存时间。结果全部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手术成功,成功率100%,根据Bismuth分型,其中Ⅰ型30例,Ⅱ型30例,Ⅲ型26例,Ⅳ型17例。留置支架39例,共47枚,引流管64例。治疗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由(386±162)μmol/L降至(161±11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总胆红素较术前明显好转76例,改善15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88.3%。术前合并感染17例,术后控制13例;术后并发胆道感染15例,胸部感染2例,13例出现一过性血清淀粉酶升高,8例血性引流液,1例胆道出血,1例幽门梗阻,30d内死亡9例。全组生存中位时间186d,1、3、6和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9.9%、75.3%、59.6%和16.9%。Ⅰ型、Ⅱ型明显较Ⅲ型、Ⅳ型预后好。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可明显缓解黄疸,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为肿瘤进一步治疗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5岁,因右上腹持续疼痛伴发热,皮肤巩膜黄染1周而入院。入院后B超提示肝内、外胆管及胆囊内多发结石,并胆管扩张,管壁增厚,胆囊增大,胆汁淤积。查白细胞15.9×109/L;胆红素197μm ol/L。次日下午在DSA下行经皮肝穿胆管造影术(PTCD),以右侧腋中线肋隔角下2cm处作为穿刺点,用PTCD套管针平T11椎体下缘水平穿刺,刺中肝右胆管,抽出5m L浓臭胆汁,用稀释的对比剂15m L胆管造影示肝内胆管扩张呈枯树枝状,部分胆管呈“串珠状”狭窄,胆囊管及胆囊显影良好,胆总管上段扩张呈横断性阻塞,似有结石影,对比剂不能排入十二指肠内。造影后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经皮肝穿刺引流术在治疗肝脓肿的临床应用效果。材料与方法:对6例经CT检查,发现肝脏巨大液化性病灶,结合临床诊断为肝脓肿,用PTCD套管针,Seldinger技术局部穿刺引流,抗生素灌洗引流管。结果:1例患者病理证实为肝癌,其余5例肝脓肿全部达到临床痊愈。结论:本方法治疗肝脓肿具有并发症少,病死率低的优点,对年老体弱者也适用,可缩短住院时间,是考虑怍为治疗肝脓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6.
肝脓肿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开肝脏引流,近年来应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的技术已引起临床重视。我院从1983年11月开始,在B超和X线电视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4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临床观察。方法:5例在影像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本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46~68岁。均进行CT及临床确诊。结果:成功为5例患者在影像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总有效率100%。结论: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方法直接、安全、简便、有效,是目前治疗肝脓肿最有发展前景、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9.
10.
我院自1989~1990年共施胆囊切除术600例,其中3例术后并发肝下脓肿,占总病例数的0.5%。我们对3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导管引流(Percutaneous Catheter Dainage简称PCD)进行了诊治,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本组男2例,女1例;年龄32~54岁。3例病人均有发烧、上腹部疼痛,体温37.6℃~39.0℃,血象WBC明显增高,病程最短10天,最长4个月。脓腔最小5.0×4.0cm,最大6.7×4.0cm。 相似文献
11.
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 ,晚期往往已失掉了其他治疗机会 ,为了减轻痛苦 ,延缓生命 ,探索减轻黄疸的新途径 ,我院自 2 0 0 0年以来 ,在超声引导和监视下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 (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 16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 0 0 11~ 2 0 0 2 0 3本院 ,门诊患者 7例 ,住院患者 9例 ,年龄 41~ 75岁 ,平均 5 8岁。其中男 5例 ,女 11例。 16例中 ,胰头癌 5例 ,胆管癌 4例 ,壶腹周围癌 3例 ,肝门部肝癌 2例 ,胆囊癌 2例 ,均已失去或放弃其他治疗机会。1.2 设备与方法 采用日本EUB 5 2 5型彩… 相似文献
12.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及支架置入治疗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道梗阻是指良性或恶性病变所致的梗阻性黄疸,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肝功能衰竭和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外科手术创伤大,且大部分病人失去手术机会.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及支架置入治疗梗阻性黄疸作为介入放射学的一项新技术,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展以来,我们先后对32例梗阻性黄疸病人进行了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胆瘘为罕见病。可并发于肝脓肿或胸腹部创伤。既往的治疗方法是胸腹腔同时施行手术,以矫治洩漏入呼吸道的胆汁。我院最近遇到1例肝右叶巨大脓肿溃破并弥漫性腹膜炎,后经切开引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胃引流(PTCGD)治疗顽固性胆道梗阻黄疸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健康杂种家猪20只,行胆总管结扎,建立梗阻性黄疸动物模型.动物于术后14 d随机分成两组:①PTCGD组(A组,n=10):行PTCGD,置入内引流管.②对照组(B组,n=10):在胆总管结扎后不予治疗.两组在不同时间段内观察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变化,比较2组间及内引流前后差异,观察肝脏病理学和影像学改变.结果 A组技术成功率为100%,行PTCGD后肝内胆管扩张明显减轻,肝功能显著改善,病理表现显示肝组织明显修复好转.B组动物分别死于胆总管结扎术后23~32 d,TBIL、DBIL、ALT在胆总管结扎后持续升高,并且随梗阻时间延长逐步加重,胆管造影显示肝内外胆管重度扩张,病理显示肝小叶出现大片状坏死,小叶间胆管胆汁淤滞,扩张明显,肝细胞崩解.结论 PTCGD是梗阻性黄疸动物模型,特别是常规介入放射学技术不能成功的顽固性胆道梗阻又一较为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1937年Huard等报道了经皮肝穿刺肝内扩张胆管,注入造影剂行诊断性胆道造影.15年后,Carter等首次报道用水溶性造影剂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1952年Leger等报道一例恶性肿瘤致肝外阻塞行PTC,并接着作术前胆汁外引流.在操作时用细针穿刺可减少并发症,并提高PTC诊断的可靠性. 近年来进一步改进经皮肝穿刺胆汁引流 相似文献
18.
王开科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1990,(1)
我院自1983年以来为8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在无电视X线导向控制条件下,经过一次性穿刺成功后同时完成胆道造影及外引流PTC及PTCD,收到良好效果。本文从典型病例报告出发,总结基层医院在缺乏现代化导向、定位设备情况下,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提高检查安全性的经验。 例1,男,65岁。黄疸,上腹胀痛,间断发热3月。肝弥漫性肿大(肋下5cm),未触及胆囊肿块,II40u,GPT80u,B超提示总管下端结石。PTC显示胆总管下端结石梗阻,PTCD一天后因套管管理不善脱出,手术取出结石后病人康复。 例2,女,56岁。无痛性黄疸,食欲不振,体重下降3月。肝肋缘下4cm,胆囊不肿大,腹水 相似文献
20.
作者对462例病人施行510次CT导向经皮肝活检。260次病变是恶性的(191次转移性、69次原发性);250次是良性的(49次血管瘤、44次脓肿、33次灶性结节性增生〈FNH〉,14次灶性狭窄,110次其它病变)。40例施行了第二次活检,4例作了第3次。在510次活检中5次细胞学材料无诊断性(1%)。258次恶性肿瘤中的242次诊断正确,敏感性为94%,转移性和原发性肿瘤间无明显差异。在247次非恶性病例中229次明确地排除了恶性病变,特异性93%。有14次假阴性(全部恶性病变的5%),18例假阳性(全部良性病变的7%),2次不明确和5次无诊断性,肝穿刺活检总的精确性为92%(471/510)。全部活检的71%(36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