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男,64岁。主因肝区不适1个月,并放射至肩背部,无发热、恶心、哎吐、食欲减退而就诊。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腹部未见异常,未及明显肿块。  相似文献   

2.
李书良 《临床荟萃》2012,27(9):825-828
肝内胆管囊腺癌是一种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临床少见。因本病缺乏典型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临床医师对此病认识不足,容易延误诊断。本文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该病诊治特点进行总结,旨在增加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之间的MRI表现差异,以提高对两种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4例囊腺瘤及10例囊腺癌患者的MRI表现,包括肿瘤部位、大小、瘤周胆管扩张,囊壁结节和强化方式等征象,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4例囊腺瘤中单囊型5例,多囊型19例,多囊型病灶内有分隔,分隔菲薄且均匀;囊壁平均厚度(1.7±0.5)mm,伴瘤周胆管轻度扩张8例;增强后囊壁及囊隔中度强化5例,轻度强化19例。10例囊腺癌中单囊型6例,多囊型4例;10例均见囊壁不同程度增厚,平均厚度(2.2±0.7)mm;9例病灶囊壁见菜花状结节,伴瘤周胆管扩张8例;增强后囊壁中度强化8例,轻度强化2例。结论 囊腺瘤和囊腺癌的分房、大小,瘤周胆管扩张,囊壁厚度,囊壁结节和强化方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I扫描及结合MRCP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肝内胆管囊腺瘤与囊腺癌术前无创鉴别诊断十分困难,本文目的在于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瘤与囊腺癌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5例囊腺癌和24例肝内胆管囊腺瘤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症状、症状持续时间、肿瘤标记物、影像学特点等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囊腺癌男10例,女5例,年龄(57.93±14.39)岁;囊腺瘤男4例,女20例,年龄(43.75±12.51)岁,性别与年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为0.002);症状有无、病程长短以及CA199、CEA对比分析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囊腺癌组有14例位于肝左叶,囊腺瘤组有16例位于肝左叶(P=0.115)。肿瘤最大径分别为(7.38±3.98)cm、(10.21±7.82)cm(P=0.293)。囊腺癌组合并胆管扩张的有5例(5/11),而囊腺瘤组只有1例(1/21)合并胆管扩张(P=0.011)。其他影像学特点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偏大的男性,病灶合并邻近胆管扩张有助于诊断肝内囊腺癌,CA199、CEA以及临床表现、其他影像学特点对鉴别诊断帮助不大。  相似文献   

5.
肝内胆管乳头状囊腺癌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肿瘤,国内外仅有少数病例报告。我院从1985年至今共见4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及超声对本病的诊断率,结合文献报道如下。本组4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均为成年男性,年龄在43~59岁,3例在体检...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总结肝内胆管囊腺瘤(癌)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分析其特征及良恶性鉴别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肝内胆管囊腺瘤和5例肝内胆管囊腺癌患者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表现.所有患者肿瘤均为单发.结果 5个肝内胆管囊腺瘤病灶常规超声均表现为囊性或囊实混合且囊/实比例>1,而5个肝内胆管囊腺癌病灶中仅有1个表现为囊性或囊实混合且囊/实比例>1;5个肝内胆管囊腺瘤病灶全部为多房性,而5个肝内胆管囊腺癌病灶中仅有1个病灶为多房性;5个肝内胆管囊腺癌病灶中有4个为实性较多或囊壁见实性结节且结节直径多大于1.0cm,5个肝内胆管囊腺瘤病灶仅有1个出现壁结节,但直径<1.0 cm.常规超声检查时,肝内胆管囊腺瘤较肝内胆管囊腺癌更易表现为囊性或囊实混合且囊/实比例>1、多房性、实性成分增多或囊壁、分隔上有实性结节且直径大于1.0 cm(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均=0.048).5个肝内胆管囊腺瘤病灶中,3个病灶超声造影动脉期囊壁、分隔或壁上结节表现为高增强,2个病灶表现为等增强,延迟期5个病灶增强部分全部消退为低增强;5个肝内胆管囊腺癌病灶中,3个病灶超声造影动脉期囊壁、分隔或实性部分高增强,2个病灶等增强,延迟期5个病灶增强部分全部消退为低增强.肝内胆管囊腺瘤和肝内胆管囊腺癌在超声造影动脉期及延迟期的增强模式上均无明显差异(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1.00).5例肝内胆管囊腺瘤患者有4例超声造影诊断正确,而5例肝内胆管囊腺癌患者超声造影均未得到正确诊断.结论 肝内胆管囊腺瘤(癌)常规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超声造影能反映囊壁、分隔、实性部分、分隔或壁上结节的血供状态,可作为常规超声检查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1例初诊为肝囊肿,后续治疗中发现巨大肝囊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肝囊肿与肝囊腺癌间的关系及肝囊腺癌的诊治。方法:分析上海瑞金医院1例初诊为肝囊肿的肝囊腺癌病例及1986年至2013年间文献报道的共42例肝囊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肝囊腺癌的诊治和鉴别。结果:初诊为"肝囊肿",最后确诊为"肝囊腺癌"的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为腹痛或腹部不适、腹部肿块和腹胀。较常出现水平增高的肿瘤指标为糖类抗原19-9(CA19-9)、CA125和癌胚抗原(CEA)。影像学检查显示为多囊分隔、囊壁乳头状结节伴钙化等特征时则高度提示为囊腺癌。结论:易与单纯性肝囊肿混淆的肝囊腺癌可借助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进行早期诊断。对于确诊为肝囊腺癌的患者,在肿瘤无远处转移的情况下,以手术切除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照分析肝内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的螺旋CT表现与病理结果,旨在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肝内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病例的病理资料及螺旋CT表现,其中囊腺癌3例,囊腺瘤5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8例均行CT平扫及动脉期、门静脉、延时期三期增强扫描。结果:8例患者的病灶均呈薄壁囊性肿物,圆形、类圆形分叶状或趋于分叶状,外缘光滑7例,1例伴发感染而外缘模糊。3例囊腺癌中,囊内出血1例,囊液密度均匀2例;多房伴分隔2例;伴细小囊壁钙化1例,粗大壁结节3例。5例囊腺瘤中,多囊伴分隔4例,分隔菲薄均匀;囊液密度均匀5例;伴细小壁结节3例;增强后病灶囊壁、分隔及壁结节均呈持续强化改变。病理上,大体所见与影像学所见相似,为类圆形、边界清楚囊性病灶;镜下,囊壁内衬单层上皮,上皮下为致密纤细的梭形间质细胞增生,肿瘤间质血管较少。结论:肝内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的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平扫和动态增强能较好地反映其病理学特点,有助于该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56岁,因反复上腹疼痛伴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15年,再次复发1个月入院.1991年因"反复上腹痛"在外院诊断为"胆囊结石,胆囊炎",并行胆囊切除术,术后恢复好.但术后不久出现右上腹部反复疼痛,并时伴皮肤及巩膜黄染.2年后再行"肝左外叶切除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术后诊断为"肝内胆管黏液腺癌,肝内外胆管结石,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吸虫病".术后约2年,又出现反复的上腹痛,为持续性胀痛,同时伴黄疸.近1个月来腹痛再发,性质同前,伴明显的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同时小便呈浓茶样改变,大便颜色呈白陶土样改变,伴皮肤搔痒.今在我院就诊后收住院.体格检查:患者消瘦,全身皮肤及巩膜重度黄染,腹软,可见两陈旧性手术疤痕,剑突下及右肋缘下压痛,无反跳痛,肝区轻微叩痛,双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AFP及肝炎九项阴性.  相似文献   

11.
患者 ,男 ,49岁。腹部包块 3月伴腹胀、腹痛、皮肤巩膜黄染来诊。超声检查 :肝门部探及一个大小约 1 0 cm× 1 1 cm×2 0 cm无回声团块 ,仔细观察此团块与肝内胆管及胆总管相通 ,肝内胆管显示扩张 ,囊性团块内有絮点状及片块状的较强回声粘附于囊壁 ,在其内下端、胆总管处还探及结石。胆囊隐约可见 ,位于囊性肿块前方。其内未见结石。肝门未见肿大淋巴结 (图 1、2 )。胰腺大小及声像图正常。超声诊断 :胆总管囊肿伴感染 ,胆总管内结石致胆道梗阻。图 1 囊肿与肝内胆管相通图 2 囊肿与胆总管相通手术所见 :包块呈囊性 ,囊肿巨大约 30 cm× …  相似文献   

12.
患儿男 ,7岁。因右上腹复发疼痛 ,轻度尿黄来诊。CT检查提示肝总管结石梗阻致肝内胆管囊性扩张、胆囊结石。彩超检查提示胆囊结石 1.1cm× 0 .7cm,胆囊颈部结石 0 .6 cm× 0 .5 cm,肝内胆管先天性囊样扩张 (宽 2 .3cm,见图 1)。术后证实为先天性胆管囊样扩张合并胆囊结石。讨论 :肝总管与胆囊颈部结石 ,在 CT检查横断切面中有相似点 ,尤其在先天性胆管囊样扩张时易有误解。而 B超在观察胆囊颈与肝、胆总管时可以寻找长轴切面 ,借此方位的关系更能明确胆总管与胆囊颈部结石情况 ,易于作出鉴别诊断图 1 先天性肝胆管囊样扩张声像图彩超诊断…  相似文献   

13.
多囊肝合并肝内胆管细胞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5 3岁。半年前感上腹不适 ,伴恶心、厌食、体重减轻、低热。外院曾数次B超检查诊断“多囊肝”、急性胆囊炎伴胆道感染。反复抗感染治疗无效 ,症状渐重而入院。查体 :头颈及胸部未发现异常 ,腹部检查 :右上腹膨隆 ,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 6肋间 ,下界于脐上约 2cm处 ,边界较清 ,质韧 ,表面欠光滑 ,肝区触痛明显 ,脾肋下刚及。超声所见 :左右肝显著增大 ,被膜不光滑 ,肝内管状系统受压 ,分布不清 ,肝实质内布满大小不等无回声区 ,有的壁不规整 ,有的内透声差 ,最大者 8cm× 9cm。于右肝囊肿间可见粗线状高回声 ,呈放射状分布 …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活检及细胞学检查对肝内胆管囊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在B超引导下定位穿刺,对15例临床怀疑肝囊性腺癌针吸活检标本进行组织学、细胞学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本组女性9例,男性6例;年龄34~79岁,平均56.8岁。15例细针穿刺组织学证实,8例为乳头状型,4例为腺管型,2例为腺鳞状细胞型,1例为嗜酸细胞型;细胞学涂片14例(+),1例(-)。免疫组化15例肿瘤细胞keratin及EMA均(+)。结论 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的组织学及细胞学对诊断肝内胆管囊腺癌具有可行性,而且是一种简便、易行、快速、安全、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如何提高肝内管结石的诊治水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内胆管结石在我国发病率较高 ,占胆石病的16 .1% ,在西南及沿海地区达 30 %~ 4 0 % [1,2 ] ,因此 ,如何提高肝内胆管结石诊治水平是临床外科面临着重要课题。1 肝内胆管结石的严重性和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病程长、痛苦大、无自愈趋向的难治性良性疾病 ,尤其是反复发作的胆管炎可导致胆管狭窄、频发感染 ,伤及肝脏 ,累及胰腺、肾脏 ,当成为晚期胆道疾病时 ,它比处理某些恶性病变还要棘手。胆管结石常伴反复发作的胆管炎 ,结石与炎症互为因果 ,病程越长对肝脏的损害越严重 ;长期反复发生急性、慢性胆管炎 ,胆管壁纤…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38岁.右上腹轻微胀痛不适半月余。体格检查:心肺腹无异常。生化检验:肝功、血常规正常,CA50 816.8U/ml,CA199〉500U/ml。有乙肝史,内蒙古旅游时有进食不洁史。CT示:肝门区巨大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斑片状钙化,诊断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可能大。超声检查示:肝内巨大无回声区,形态欠规则,囊壁稍厚,囊内透声尚可,可见斑块样物突起,肝内胆管未见扩张(图1)。超声诊断为肝囊性占位病变:肝包虫病?术后病理示:肝内胆管囊腺瘤:  相似文献   

18.
以肝段切除为主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9.
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癌误诊1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患者因其发病率低 ,不为临床医师重视、不易早期诊断等原因 ,容易造成误诊而延误治疗。本文就该类 19例的临床误诊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7例 ,女 12例。年龄 35~ 76岁 ,平均 5 8岁。反复发作的胆石症病史 4~ 48a,平均 16 a。手术史 (含最后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