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HDAg与HBsAg/HBcAg在丁型肝炎病人肝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HDAg、HBsAg和HBcAg在丁型肝炎病人肝组织中表达及关系 ,探讨HDV致病机理。应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及连续切片技术 ,检测 79例丁型肝炎病人肝组织HDAg、HBsAg和HBcAg表达 ,以 5 2例乙型肝炎作对照。丁型肝炎HBsAg、HBcAg检出率 (81%、71% )较乙型肝炎 (94%、92 % )低 (P <0 0 5或 0 0 1)。HDAg以肝细胞核表达为主 ,HBsAg以肝细胞浆表达为主 ,HDAg和HBsAg表达强度及阳性细胞分布呈一致性 ,均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和病理损害程度相关 (P <0 0 1)。HBcAg以肝细胞核表达为主 ,HBcAg阳性细胞明显少于HDAg阳性细胞。HDV感染可抑制HBV抗原表达 ;在HDV致病机制中既有HDV的直接细胞毒性作用 ,也有HBV和HDV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Fas在丁型肝炎致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丁型肝炎病人肝组织Fas和HDAg表达及关系,了解Fas在丁型肝炎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单、双标记技术,检测48例丁型肝炎病人肝组织Fas、HDAg表达,以54例乙型肝炎病人肝组织Fas表达作参照。结果 Fas和HDAa表达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种抗原的分布和表达强度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和病理损害程度相关。结论 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可诱导肝细胞表达Fas,Fas及其所介导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直接免疫酶法在103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发现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Ag)阳性者13例(12. 6%)。这13例患者肝组织中 HBcAg 均阳性,且其免疫酶染色形态学均表现为浆型或核浆型,说明肝组织中 HBV 复制促成 HDV 重叠感染并加重原有肝损害。同时利用角蛋白和Ⅴ型胶原的免疫酶染色观察 HDAg 阳性慢活肝组织中碎屑状坏死和其附近肝细胞索中毛细管样胆小管上皮细胞明显增生,从而间接证明毛细管样胆小管上皮细胞增生参与了 HDAg 阳性慢活肝迅速进行到肝硬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观察了丁型肝炎病人肝组织HDAg、HBsAg、HBcAg及HBVDNA表达,了解HDV和HBV的作用和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双标记及原位杂交技术,栓测48例丁型肝炎病 肝组织HDAg、HBsAg、HBcAg和HBVDNA表达,以52例乙型肝炎作疾病对照。结果,丁型肝炎HBsAg、HBcAg、HBVDNA检测率分别为83%、67%、21%,对照组为94%、92%、44%两组HBcAg、HBVDNAg 相似文献
6.
丁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Fas/FasL和肝细胞凋亡表达 总被引:1,自引:10,他引:1
目的探讨Fas/FasL及肝细胞凋亡在丁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和TUNEL技术,检测79例丁肝患者肝组织HDAg,Fas/FasL表达,以及肝细胞凋亡,以54例乙型肝炎作对照.结果Fas以肝细胞浆表达为主,HDAg以核浆型表达为主,二抗原表达及分布有相关性.FasL主要表达在浸润淋巴细胞浆、肝细胞核,与HDAg表达及分布不全一致.HDAg,Fas/FasL和肝细胞凋亡在各型肝炎中的表达强度有显著性差别意义.结论HDV感染可诱导肝细胞Fas/FasL表达,增强Fas/FasL途径介导的肝细胞凋亡,这一机制在丁型肝炎发病机制中可能有一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丁型肝炎病人肝组织Fas/FasL和HDAg表达,了解Fas/FasL在丁型肝炎致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单、双标记技术,检测48例丁型肝炎病人肝组织Fas、FasL和HDAg表达,以54例乙型肝炎作疾病对照。结果 Fas以肝细胞浆表达为主,HDAg以肝细胞核和胞浆表达为主,二抗原表达及分布呈一致性。FasL主要表达在浸润淋巴细胞浆、肝细胞核,与HDAg表达及分布不全一致,丁型肝炎组Fas、FasL检出率及表达强度较对照组高,三成分在各型肝炎中的表达强度有显著性差别意义。结论 Fas、FasL和HDAg均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和病理损害相关,HDV感染可诱导肝细胞大量表达Fas,CTL通过Fas/FasL途径介导的肝细胞凋亡与HDV致病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HDAg和HBsAg/HBcAg在丁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表达及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检测79例丁型肝炎患者肝组织HDAg、HBsAg和HBcAg表达,以52例乙型肝炎作对照。结果 丁型肝炎HBsAg、HBcAg检出率(81%、71%)较乙型肝炎(94%、92%)低(P<0.05或0.01)。HDAg以肝细胞核表达为主,HBsAg以肝细胞浆表达为主,HDAg和HBsAg表达强度及阳性细胞分布呈一致性,且均与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和病理损害程度相关(P<0.01)。HBcAg以肝细胞核表达为主,阳性细胞主要呈单个细胞或点状分布,且HBcAg阳性细胞明显少于HDAg阳性细胞。结论 HDV感染会抑制HBV病毒抗原(HBcAg)表达;HDV致病机制中既有HDV的直接细胞毒性作用,也有HBV和HDV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丁型肝炎患者肝组织HDAg与HBsAg/HBcAg和HBV DNA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丁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HDAg与HBsAg,HBcAg和HBV DNA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及连续切片技术和原位杂交,检测了79例丁型肝炎患者肝组织HDAg,HBsAg,HBcAg和HBVDNA表达,以52例乙型肝炎作对照.结果丁型肝炎HBsAg,HBcAg检出率为81%,71%,乙型肝炎为94%,9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HDAg以肝细胞核表达为主,其次是胞质表达,HBsAg以肝细胞浆表达为主,HDAg和HBsAg表达强度及阳性细胞分布呈一致性,两种抗原的表达程度与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和病理损害相关(P<0.01).HBcAg以以肝细胞核表达为主,阳性细胞主要呈单个细胞或点状分布,且HBcAg阳性细胞明显少于HDAg阳性细胞.HDAg表达强度与HBV DNA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HDV感染会抑制HBV DNA复制或病毒抗原表达;在HDV致病机制中HDV的直接细胞毒性可能起主要作用,也有HBV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Fas及Fas配体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乙型肝炎肝组织中Fas及Fas配体(FasL)表达和分布的相互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以兔抗-Fas及兔抗-FasL多克隆抗体,对60例急性轻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活动性肝硬化患者石蜡包埋肝组织中的Fas及FasL进行了检测。Fas及FasL的检出率分别为76.7%(46/60)及70.0%(42/60),Fas于肝细胞胞浆内表达,FasL多在肝组织中浸润的淋巴细胞胞浆内表达(34/42,80.9%),也见于肝细胞胞浆中(25/42,59.5%)。FasL阳性淋巴细胞主要分布于汇管区,肝小叶内很少见,FasL阳性肝细胞的分布类同Fas阳性肝细胞;在急性轻型肝炎,阳性细胞多在小叶内弥散分布,在慢性活动性肝炎和活动性肝硬化则更多集聚于碎屑样坏死灶和假小叶的周边。免疫组化双标记染色显示,Fas及FasL可在同一或不同肝细胞胞浆内表达,但多分布于同一区域。本研究在正常肝组织中未查见FasL的表达,提示在病理状态下,肝细胞才出现FasL的表达。Fas及FasL在肝组织中的分布表明,Fas-FasL系统在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FasL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Fas配体(FasL)的表达与分布及其与Fas抗原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技术,以免抗-FasL及兔抗一Fas多克隆抗体,对46例慢性肝炎及活动性肝硬化患者石蜡包埋肝组织中的FasL及Fas进行了检测。结果Fas及FasL的检出率分别为71.7%(33/46)及65.2%(30/46),Fas于肝细胞胞浆内表达;FasL多在肝组织中浸润的淋巴细胞胞浆内表达(23/30,7ti,7%),也见于肝细胞浆中(20/30,66.7%)。FasL阳性淋巴细胞主要分布于汇管区,肝小叫内很少见,FasL阳性肝细胞的分布类同Fas阳性肝细胞:即多集聚于碎屑样坏死灶和假小叶的周边。免疫组化双标记染色显示Fas及FasL可在同一或不同肝细胞胞浆内表达,但多分布于同一区域。结论病毒性肝炎肝组织中FasL的分布与Fas抗原密切相关,Fas/FasL系统在肝细胞损伤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肝细胞内FasL表达的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抗凋亡基因bcl-2蛋白与Fas抗原在病毒性肝炎肝组织中表达和分布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技术,以bcl-2癌蛋白单克隆抗体、抗-HBs单克隆抗体及抗-Fas多克隆抗体,检测87例急、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bcl-2、Fas及HBsAg的表达和分布。结果62例(71.3%)肝细胞中检出bcl-2癌蛋白,阳性物质主要表达于肝细胞胞浆内,少数位于核膜。在急性轻型肝炎,阳性细胞于小叶内弥散分布;在慢性肝炎则多聚集在碎屑样坏死周围。Fas抗原的检出率为75.9%(66/87),其阳性细胞的分布类同bcl-2阳性肝细胞,但不如后者广泛。bcl-2/Fas双标记染色显示较多的肝细胞有两种抗原的双表达。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组织中bcl-2的表达和分布与Fas抗原密切相关,bcl-2原癌基因可能具有抑制Fas介导肝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细胞凋亡与Fas抗原和病毒表达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病毒性肝炎肝细胞凋亡及其与病毒和Fas抗原表达的关系,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一组慢性乙、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细胞凋亡状况,并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病毒和Fas抗原表达。结果31例患者中,25例肝组织中检出末端标记阳性细胞,散布于肝小叶和肝窦内,部分炎症坏死灶中和胆管上皮细胞也可检出阳性细胞;组织炎症活动度较大者和病毒抗原阳性者凋亡指数较高;凋亡细胞可为病毒抗原阳性和阴性;Fas抗原阳性与阴性组间凋亡程度无显著差异。提示病毒性肝炎患者感染和未感染病毒的肝细胞均可发生凋亡,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HGV/GBV-C与HCV混合感染者肝组织HGV/GBV-C相关抗原的分布状况,探讨HGV/GBV-C对肝脏的损害机制。方法 以抗HGV/GBV-C NS5单克隆抗体或抗HCV NS3单克隆抗体为试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炎病人肝组织中HGV/GBV-C、HCV相关抗原表达。结果 56例肝炎病肝组织中HGV/GBV-C相关抗原表达阳性率为26.79%(15/56);HCV NS3抗原表达阳性率为39.29%(22/56)。HGV/GBV-C NS5抗原表达阳性信号主要位于肝细胞胞浆中,染色阳性细胞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肝细胞中存在HGV/GBV-C相关抗原表达,其编码产物可能作为一种靶抗原,诱发免疫病理反应,免疫损伤可能是其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铜相关蛋白和组织铁在丙型、丁型、庚型肝炎肝组织中的定位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铜相关蛋白(C-AP)和组织铁(IT)在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庚型肝炎中的变化特点。方法应用改良的Shikata和Berlin blue方法,检测三种肝炎患者肝穿活检组织中的C-AP和IT的定位及分级程度。结果 C-AP和IT的阳性率和分级程度随着肝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而递增。在三种肝炎肝组织中,C-AP和IT的阳性率及分级程度有明显差异。结论 C-AP和IT可以反映出三种病毒性肝炎肝组织损伤的差异,庚型肝炎肝组织损伤比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肝组织损伤轻。 相似文献
17.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不同组织学类型病毒性肝炎组织中肝细胞的增殖状况,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53例乙型肝炎,包括急性重型(ASH)39例、亚急性重型(SSH)21例、慢性重型(CSH)11例、活动性肝硬化(AC)22例、急性轻型(AMH)、慢性迁延性(CPH)和慢性活动性(CAH)各20例肝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了检测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CNA标记指数(LI)在CAH、AMH和SSH较高,在AC和CSH最低(P<0.01),稀疏的PCNA阳性细胞散布于假小叶周边近纤维间隔处,表明其肝细胞的再生能力十分低下。在部分坏死型ASH,残存的肝细胞仍显示出一定的增殖功能,如这些患者未迅速死亡,有可能会随着肝细胞的再生修复而存活。ASH和SSH存活与死亡者相比,其肝组织中的PCNA标记指数有极显著差别(P<0.01)。检测肝组织中PCNA可判断重型肝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探讨HLA-ABC.HIA-DR.ICAM-1在乙型肝炎肝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利用标记链菌素亲生物蛋白(LSAB)法对98例乙型肝炎肝穿组织进行HLA-ABC,HLA-DR,ICAM-1检测。结果显示HLA-ABC,ICAM-1在乙型肝炎肝细胞存在广泛表达,且与肝脏病变程度有关,HLA-DR也有一定程度表达,其阳性率分别为85.7%,83.7%,26.5%。阳性表达多位于肝细胞炎性病变或坏死区,常伴有不同程度炎性细胞浸润。提示HLA-ABC,ICAM-1的在肝细胞广泛表达在乙型肝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HLA-DR异常表达也一定程度参与了乙肝发病。这些免疫有关分子为T淋巴细胞识别杀伤HBV感染肝细胞提供了必要的分子基础,不仅与乙型肝炎肝细胞损伤有关,而且对肝内病毒的清除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HCV感染的慢性肝病患者肝组织HCV RNA和HCV C33c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丙型肝炎病毒在肝组织分布和致病机理,用地高辛标记的 HCV5'-NC区cDNA探针和抗HCV C33c单克隆抗体对24例HCV感染的慢性肝病患者肝组织进行了原位核酸杂交和免疫组化研究,发现HCV RNA和C33 c阳性信号主要定位于肝细胞浆,HCV感染的阳性肝细胞呈散在、局灶和弥漫三种形式分布,与丙氨酸转氨酶水平、肝组织学类型没有明显联系:HCV感染的细胞周围有较多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