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难治性ITP的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小剂量脾区放疗,总剂量1200~1600cGY。结果 12例患者接受2个疗程的放疗,显效5例,良效4例,进步2例,总有效率91.7%。结论 脾区放疗可作为一种对顽固性ITP的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脾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行脾切除术治疗的ITP患者,统计分析患者的疗效,包括显效、良效、进步、无效,并对性别、年龄、脾脏大小、对激素治疗的反应、术前病程时长、术前血小板计数、手术方式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中,25例采用腹腔镜术式,6例采用开腹手术;中位随访时间29个月,显效21例(67.7%),良效5例(16.1%),进步3例(9.7%),无效2例(6.5%),无一例死亡。年龄≤30岁的患者显效率明显高于年龄30岁的患者(P=0.046),术前血小板计数≥20×10~9/L的患者显效率明显高于术前血小板计数20×10~9/L的患者(P=0.018)。结论:脾切除术是一种治疗ITP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年龄小于30岁和术前血小板计数高于20×10~9/L是对ITP脾切除术疗效有利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脾栓塞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脾栓塞术治疗13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中9例于一次或二次脾栓塞后7~22天血小板升至106×10~9/L~295×10~9/L(平均207×10~9/L)。1例伊文斯综合征患者溶血得到改善。本组病例近期有效率69.2%,与手术切脾疗效相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1概况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即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抗血小板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过多而引起血小板减少。脾脏是ITP患者血小板破坏的主要场所,也可能是血小板抗体产生的主要器官。被抗体结合的血小板,通过脾脏时在脾窦滞留,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清除是ITP患者血小板破坏的主要机制。因此脾切除术很早就应用于ITP的治疗。ITP的一线治疗目前已经取得共识,主要是皮质激素和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VIg)。皮质激素应用于ITP的 相似文献
6.
7.
脾栓塞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1例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2例EVANS综合征患者接受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结果:显效14例,占60.9%,良效5例,占21.7%,总有效率86.6%。术后观察1年以上者8例,5例仍为显效,3例(37.5%)复发,2例经强的松等治疗再获良效,1例无效。对照组:25例ITP患者作切脾治疗。显效17例(68.0%),良效5例(20.0%),无效3例(12.0%)总有效率88.0%。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8.
曹淑燕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0,(8)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通常惯用类同醇、脾切除、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等。假如这些治疗失败,就成为棘手的临床问题。其出血危害生命,作者尝试应用α2b 干扰素治疗。α2b 干扰素可改变 B 细胞的活力,而 B 细胞则和自身抗体的形成有关。本文使用重组α2b 干扰素治疗13例严重的对类固醇无效的 ITP 患者。 相似文献
9.
《临床血液学杂志》2016,(2)
目的:探讨以霉酚酸酯(MMF)为主的方案治疗激素无效的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服用MMF(1.0~2.0g/d)治疗的激素无效成人ITP患者,观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MMF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73.9%(17/23),其中6例(35.3%)完全缓解,11例(64.7%)部分缓解。MMF治疗中位起效时间为27(20~35)d,血小板计数升至峰值的中位时间为69(49~95)d。MMF治疗后,14例(82.4%)患者持续有效,随访时间为15.0(8.5~30.5)个月。MMF治疗有效患者的ITP病程明显短于MMF治疗无效患者的病程(P0.05);MMF联合激素、环孢素或达那唑治疗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MMF单药治疗的起效时间(P0.05)。23例患者服用MMF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MMF对于激素无效的成人ITP有较好的疗效,且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0.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复杂的多种机制共同参与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虽然原发性ITP是一种良性疾病,但目前尚无法根治,也不能改变其自然病程,其死亡率与正常人群无明显差异,患者多死于感染而非出血.因此,ITP的治疗目的是使患者血小板计数(PLT)提高到安全水... 相似文献
11.
<正>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既往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是一种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和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为特征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ITP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月经过多,甚至内脏或颅内出血,可危及生命。近年来,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评估在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等新药背景下脾切除术的疗效、安全性以及确定脾切除术后疗效的预测因素。方法:分析2014年1月—2021年12月进行脾切除术的61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患者。结果:脾切除术后的PLT峰值中位数为393×109/L,达到PLT峰值的中位时间为5 d。54例(88.5%)患者达到了初始有效,7例(11.5%)患者疗效评定为无效。在进行随访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3个月),27例持续有效,24例出现ITP的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2个月。脾切除术前最低PLT为脾切除术后疗效的重要预测因子(P=0.037)。未出现围手术期死亡患者,19例(31.1%)患者出现感染,2例(3.3%)患者出现血栓。结论: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的治疗ITP的方式,能达到较高的持续有效率,切脾前最低的PLT显示出对切脾后疗效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目前仍是内科治疗的一个难题,为此我们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部分脾栓塞或脾切除治疗方案,对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明权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1,(8)
1968~1977年治疗43例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男16,女27例,年龄15~56岁。诊断ITP 前排除了各种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所有患者经诊断后即给予皮质类固醇治疗。剂量相当于强的松1~2mg/kg/日维持1周。以后每周减量1次,每次 相似文献
16.
洪文德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4,(6)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具有血小板破坏加速与血小板表面结合免疫球蛋白增加,已见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淋巴瘤。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与癌肿伴发尚属罕见。作者报告3例癌并发血小板减少,定量测定血小板相关IgG(PAIgG)和血小板相关IgM(PAIgM)均增加。例1:40岁,女性。病理活检证实为肺分化不良腺癌。血小板48,000/mm~3,每个血小板的PAIgG增高达10.8、PAIgM达100fg。癌胚抗原阴性,抗核抗体1:40阳性。骨髓穿刺及活检显示巨核细胞增多。服强的松80mg/d,第10天血小板升至89,000/mm~3。脾切除后,服强的松5mg/d,血小板数超过150,000/mm~3。联合化疗两周后PAIgG正常,PAIgM仍高达14.3fg。 相似文献
17.
张惠宜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77,(Z2)
本文报告5例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用肝素间歇静脉注射后8~13天发生严重血小板减少。当停用肝素后5天内其血小板数均恢复正常水平。为此,作者对这5例病人作了6周的观察,并检测血小板凝集性及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试验,以测定药物有关的抗血小板抗体。当肝素(0.5单位/毫升)加入病人的枸橼酸富血小板血浆中或加入含病人血清的正常 相似文献
18.
脾照射治疗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评价脾照射治疗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与细胞生物学机制。方法对21例激素耐药性重症ITP老年病人进行总剂量15Gy-20Gy脾照射治疗,并用流式细胞术和脾病理切片方法研究脾照射对BALB/C鼠脾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6/21例缓解,6/21显效,4/21例有效,5/21例无效。15Gy和20G对BALB/C鼠脾照射后,脾CD8辐射损伤率分别是47.6%,和53.2% 相似文献
19.
为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及推广疾病诊治新理论、新疗法、新技术,进一步增强杂志和广大读者的紧密联系,从本期开始,本刊将不断强化专家笔谈这一栏目。本栏目将在每一期设立1~2个重点,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特别是工作在临床一线的中青年学者,就相关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争议问题及困难问题进行讲述、介绍和争鸣,以期引起更多的关注和讨论。本期我们特邀侯明、杨仁池、张广森、郭涛4位中青年专家,就出血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治疗中的一些问题,作了精辟的介绍。编者读后,深感获益匪浅。我们深信,这一栏目将会受到全国临床血液病工作者的欢迎,将有更多同道参与进来。 相似文献
20.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亦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thrombocytopenicpurpura,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30%,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欧美国家年发病率为5/105~10/105,儿童及成人各半,男女各半,仅在育龄期女性略多于男性。我国尚无ITP发病的流行病学资料。近年,ITP的免疫发病机制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欧美相继发表了ITP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本文主要讨论成人ITP的诊断与治疗策略。1发病机制50%~60%的ITP患者血小板表面包被有IgG型自身抗体,可识别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