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韦庆锋 《内科》2013,(6):636-637,644
对于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是主要的急救措施。如何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救治成功率,提高复苏成功者的生活质量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心肺复苏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其中亚低温治疗被认为是极其有效的脑复苏方法之一。亚低温治疗采用物理降温使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从而达到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理性刺激的反应减弱,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本文就近年来亚低温疗法在心肺复苏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肺脑复苏的监护措施。方法对8例脑复苏病人采取机械通气、心电监测,亚低温及高压氧治疗等脑复苏手段,营养支持等措施。结果心肺脑复苏成功4例,复苏成功率50%,植物状态2例,放弃治疗死亡2例。结论维持有效通气及稳定的循环,预防并发症,采取有效脑复苏措施,维持肾脏、胃肠、血液及新陈代谢功能,加强心电监测及临床观察是提高复苏成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心肺复苏应用临时心脏起搏治疗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心肺复苏(CPR)应用临时心脏起搏治疗对心肺复苏成功率及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肺复苏成功32例,失败4例,成功率为88.89%,P<0.01。结论 证明心肺复苏应用临时心脏起搏治疗可以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及减少心脏猝死的死亡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心肺脑复苏23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程序复苏时心脏骤停或伴呼吸停止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对14例单纯心脏骤停,按心脏按压,药物、电复苏技术进行心脏复苏;9例伴呼吸停止,按常规呼吸、心脏、药物、电技术程序进行复苏,所有病例均行脑复苏。结果:23例心肺复苏成功2l例(91.30%),心肺脑复苏成功16例(69.57%)。结论:根据是否呼吸停止决定复苏程序有望提高复苏成功率,早期进行脑复苏是心肺脑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随着心肺复苏术(CPR)的普及和提高,心跳呼吸骤停的复苏率明显提高,但仍有相当的存活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不能恢复正常生活,甚至意识不能恢复,最后死亡。所以心肺复苏后的脑复苏决定着患者是否生存及生存质量,是治疗的难点、热点,近年来复苏研究的目标则转向脑的研究。本文对脑复苏近年来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呼吸囊-面罩加压吸氧在早期心肺脑复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锦  黎琼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4):356-357
目的总结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的经验。方法对44例普通病房及ICU早期心肺脑复苏抢救的回顾性分析,普通病房采用鼻导管加普通面罩吸氧,与ICU应用呼吸囊-面罩加压吸氧复苏对比,余方法相同。结果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对照组86.4%,观察组59%。结论呼吸囊-面罩加压吸氧在早期心肺脑复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心肺复苏(CPR)是急救医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心肺复苏成功率较低。我院急救中心近5年来抢救心跳骤停病人128例,其中28例复苏成功,成功率15.6%,为了提高复苏成功率,现就影响复苏成功的因素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8.
心脏骤停临床各科都会遇到,复苏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开始实施心肺复苏术(CPR)的时间。发生于院外的心脏骤停因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施救,因而心肺复苏尤其是脑复苏成功率很低。我科近期抢救1例发生于院外的电击伤致心脏骤停患者,心跳呼吸骤停40余min心肺脑复苏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杨琳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4883-4885
目的 探讨影响急诊老年患者心肺复苏(CPR)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该院急诊科行心肺复苏的148例老年患者资料,按照心肺复苏成功与否,将其分为心肺复苏成功组与失败组,比较两组之间CPR开始时间、发病地点、病因、复苏药物、电击除颤、气管插管等相关因素的差别.结果 148例老年心肺复苏患者,23例复苏成功,125例失败,复苏成功率15.5%.两组之间CPR开始时间(从心搏骤停至CPR开始时间)、发病地点、肾上腺素用量、病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胺碘酮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老年患者CPR成功率较低,普及全社会急救意识、尽早识别心搏骤停、及早CPR、及早气管插管和及早电击复律等,是提高急诊老年患者CPR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肺复苏在院内猝死患者心脑复苏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治疗监护中发生猝死的患者450例,所有患者均行个性化心肺复苏,作为实验组观察,选取2010年以前行常规心肺复苏的4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即刻复苏成功率和存活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即刻复苏成功率为18.67%(84/450),存活率为8.89%(40/4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猝死患者心肺脑复苏抢救中应用个体化心肺复苏可有效地提高即刻复苏成功率和存活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1.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最紧急的危重症情况,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苏成功率低的特点。有关资料研究显示;院内复苏抢救的成功率仅有12%~40%,院外的复苏成功率更低,只有4%。因此,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显得非常必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3年1月-2006年4月成功复苏的13例各种原因所致呼吸心跳骤停病人,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心脑肺复苏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急救中心收治的248心跳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心肺复苏并观察复苏成功率,分析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结果:复苏成功20例,复苏成功率8.06%;心肺复苏成功组患者的年龄低于失败组,心肺复苏开始时间、电除颤开始时间短于对失败,目击者现场心肺复苏例数多于失败组,存在心肺合并症的例数少于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x2= 5.582~14.582, P<0.05);高龄、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和电除颤开始时间长、合并存在心肺疾病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危险因素(β=-1.852~-1.039, OR=0.115~0.242, 95%CI=0.052~0.329, WaldX2 =12.914~21.234, P<0.05); 目击者进行现场复苏是心肺复苏成功的保护因素(β=1.784, OR=3.596, 95%CI= 2.764~4.512, WaldX2 =9.385, P<0.05)。结论: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较低,年龄、治疗措施开始时间、合并症情况、现场复苏情况会影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心肺脑复苏研究进展安徽省立医院王爱玲,顾统元综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刘运德审校成都市心血病研究所心肺复苏始于1958年,本世纪60年代广泛用于临床。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和电除颤是其三大要素。80年代又把脑复苏推向复苏学前沿。其后钙离子桔抗剂治疗缺氧和心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科进行心肺复苏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成功24例,死亡48例,成功率为33.3%。其中救护车转运途中出现心搏骤停的19例患者中,成功2例,死亡17例,成功率为10.5%。性别和年龄与复苏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外伤组的复苏成功率比外伤组高(P0.05)。随着心搏骤停至急诊科开始复苏的时间延长,复苏成功率下降(P0.01)。抢救人员数≤4人组与≥6人组复苏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外伤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外伤患者。危重病人转运途中出现心搏骤停,复苏成功率低。早期复苏和足够的人员参与抢救可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任倩 《内科》2006,1(2)
心肺脑复苏(Cardiac-Pulmonary-CerebralResuscitationCPCR)是指心肺复苏(CardioPalmonaryResuscitation,CPR)的全过程。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复苏的成功并非指心搏和呼吸的恢复,而必须达到恢复智能和工作能力,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脑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护士在心肺复苏中既是医生的助手,又是现场协调组织者,更是发现病情变化、杜绝差错事故发生的“哨兵”。复苏中的每个环节、每项措施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不可弥补的损失护士在CPCR中配合默契操作,操作得心应手,可提高复苏抢救质量[1]。1护士的应急反应能力在瞬间决定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最危急的征象,心跳呼吸骤停后的心肺脑复苏是危重病医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心肺脑复苏(CPR)的成功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如原发病、开始复苏时间、各种复苏措施是否及时、正确等。本研究分析了晋城市人民医院2004年12月-2007年3月入住ICU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并经心肺脑复苏的18例病人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心肺复苏(CPR)成功后脑功能恢复是持续生命支持的核心,研究显示亚低温治疗可改善心肺复苏后患者的脑功能,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措施。本文就心脏骤停后脑损伤机制、亚低温治疗脑保护机制及治疗策略、常用降温技术、温控监测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冯贵宁  黄基强 《内科》2008,3(5):702-704
目的 分析影响心肺复苏(CPR)成败的相关因素,探讨提高CPR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76例实施CPR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6例患者CPR成功32例(成功率18.2%),CPR的成功与发生地点、复苏开始时间、早期电除颇和及时机械通气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及早CPR、及早电除颤、及早气管插管和及时合理复苏药物使用是CPR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诊老年人心肺复苏的特点及成功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急诊46例接受心肺复苏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心肺复苏成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我院急诊老年人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为39.1%(18/46).老年人常见的呼吸心跳骤停原因为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同时窒息也是老年人呼吸心脏骤停的重要原因.性别及各种病因对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影响不大;早期发现围心搏骤停前表现可以提高复苏的成功率;合并有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复苏成功率下降;患者的平均年龄、发病地点以及并发症对心肺复苏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老年人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与早期发现围心搏骤停前表现呈正相关,与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宋家祥 《内科》2013,(5):509-510
院前急救和急诊室经常抢救危重患者,尽管患者死亡原因各种各样,其中猝死病例不乏其数,心源性病变是仍猝死最常见原因之一。抢救成功最重要的是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高级复苏即循环复苏和脑复苏则是整个复苏过程的关键。本文就我院2006年8月至2012年12月对32例猝死患者的救治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