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孙静  张龙生  汪歆宁  时磊  董宝杰 《陕西中医》2013,(11):1469-147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照组(32例)采用血塞通冻干粉针和低分子量肝素钙抗凝进行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68例)采用化痰通络方(法半夏、生白术、香附、天麻、丹参等)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相减,发现治疗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减,发现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俱佳,可息风化痰通络,有利于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益气活血汤配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锐  苏春芝  苑静波 《陕西中医》2007,28(9):1117-1119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法配合中药益气活血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采用Sedinger技术经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及栓塞剂,治疗组2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益气活血汤。结果:治疗组有效率(CR+PR)及卡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外周W BC及血清AFP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提示:中药益气活血汤配合介入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毒副反应,疗效优于单纯介入疗法。  相似文献   

3.
牵正散与补阳还五汤配合外敷药治疗周围性面瘫6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祛风类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采用补阳还五汤(僵蚕、全蝎、蜈蚣、防风、黄芪等)内服配合中药外敷(白附子、细辛等)治疗本病63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2%、83.33%.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活血,通络祛风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张磊  佟茜  李艳秀  薛汝萍  陈科 《陕西中医》2013,34(6):643-644
目的:评价益气温阳、活血通脉法组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收缩性心衰的疗效。方法: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加益气温阳、活血通脉中药(黄芪、人参、炮附子、川芎、丹参、桂枝、细辛等)治疗。结果:心功能疗效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57.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衰疗效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2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温阳、活血通脉法中药,是慢性收缩性心衰治疗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中医体针疗法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中医体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运动功能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VEGF和Ang-2水平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R水平低于对照组,DR、Vmin及Fug-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0%(39/43)明显高于对照组72.09%(31/43)(P<0.05)。观察组治疗后QLQ-C30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中医体针疗法可显著改善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脑血流动力、促进运动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6.
傅雅萍  季晓东 《新中医》2018,50(3):46-49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通络汤,2组患者均治疗8周。评估治疗效果,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痉挛指数(CSI)及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9.31%,观察组总有效率96.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8周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3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后,2组CSI、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BI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CSI及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BI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能有效改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气为主中药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中风后气虚疲劳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缺血性中风后气虚疲劳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中药治疗组给予益气为主中药汤剂加康复治疗,西药治疗组给予中药安慰剂加西药加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中药安慰剂加康复治疗,共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进行评估。结果 3组治疗后两个量表的积分均较治疗前增加,尤以中药治疗组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为主中药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改善缺血性中风后气虚疲劳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8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3例。治疗组口服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胞二磷胆碱治疗,疗程50天。以评分方法,观察病人治疗前后神志状态、语言表达能力、患侧上下肢活动功能、综合功能等。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治疗组改善尤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分析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治疗前CRP,IL-6以及TNF-α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CRP,IL-6以及TNF-α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CRP,IL-6以及TNF-α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能够有效地疏通经络、缓解患者的脑部缺氧,对患者由于中风而造成的行动不便以及神经损伤起到很好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健脾养心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将76例卒中后抑郁患者按入组顺序以1∶1比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疏肝解郁、健脾养心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西汀片,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14d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当略优,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减少,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较对照组增加,两者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疏肝解郁、健脾养心中药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抗抑郁疗效与氟西汀相当略优,且疏肝解郁、健脾养心中药能明显减轻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薛薇 《河南中医》2019,39(10):1563-1566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QOL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75.76%,治疗组有效率为90.91%,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炎性因子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陕西中医》2014,(7):835-836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小柴胡汤联合TACE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TACE治疗。TACE前及TACE后6周分别测定临床中医证候积分、瘤体大小、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及卡氏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74.4%,对照组为6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缓解率为79.5%,对照组为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ACE后血清AFP水平较TACE前均下降(P<0.05);治疗组TACE后第6周血清AF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ACE后卡氏评分较TACE前均提高(P<0.05),治疗组卡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柴胡汤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显著,能提高TACE的治疗效率,并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8例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种患者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84.09%、61.36%,观察组患者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对于患者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改善以及气虚血瘀证候改善方面也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气通络中药熏蒸对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保持相同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益气通络中药熏蒸疗法,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0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日常生活量表(ADL)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损程度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P<0.05。结论:益气通络中药熏蒸法对脑梗塞恢复期具有益气活血,行气通络的功效。  相似文献   

15.
益气活血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存存  赵明君  周端 《陕西中医》2011,32(5):557-558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中药汤剂。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心电图疗效、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H s-CRP)方面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治疗后,治疗组在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降低H s-CRP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心电图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确切,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化痰通络汤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124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2)和试验组(n=62)。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化痰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下肢肌力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制定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均低于对照组; 试验组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髋关节、膝关节伸展肌力及踝关节背曲肌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通络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陕西中医》2015,(7):818-819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使用益气活血通络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缺血性脑中风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3例,采用中药益气活血通络汤(生黄芪、地龙、丹参、山楂、川牛膝、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桂枝等)进行治疗,连续治疗15d;对照组73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连续治疗15d,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析。结果:治疗组在临床上的疗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血液流变指标治疗后的变化明显,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汤在治疗缺血性脑中风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疗效,有效的降低了致残率,有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使患者的预后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8.
《陕西中医》2015,(10):1383-1384
目的:观察扶正汤结合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及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科室住院的患者61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采用化疗,治疗组于化疗同时及化疗后均加服扶正汤,每次约150mL,每天2次。检测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中医证候评分;观察两组WBC、HB、ALB治疗前后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结果: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均减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便秘除外);中医证候评分改善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HB、ALB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进展生存期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扶正汤结合化疗能减轻放化疗的毒性,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存活率,延长其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中药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7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联合益气活血通络类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FMA评分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情况。结果:经统计和比较,在治疗之前,两组FMA评分经比较P0.05;经过不同的治疗之后,较之本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均出现显著上升的情况,(均P0.05);且不同的治疗之后,两组FMA评分经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不同的治疗之后对2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可得观察组在各项指标以及总得分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利用益气活血通络类中药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樊春燕 《陕西中医》2005,26(8):782-784
目的:观察护脑通络中药配合光量子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护脑通络汤(当归、黄芪、丹参、地龙、胆南星、天麻等)治疗脑梗塞9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28%;对照组总有效率62.50%。两组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益气活血,祛痰通络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