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2.
干预性早产7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干预性早产的病因、分娩方式、分娩时机及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4例干预性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早产发生率为6.33%,其中干预性早产占42.05%。重度子前期是干预性早产的首位因素。干预性早产组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自然早产组(P<0.01);干预性早产组早产儿窒息率明显低于自然早产组(P<0.01);干预性早产组产妇产后出血、围生儿死亡率明显低于自然早产组(P<0.05);孕周≥34周,体重≥2000 g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明显低于孕周<34周、体重<2000 g的早产儿(P<0.01)。结论:适时选择干预性早产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及提高围生儿存活率有益处。  相似文献   

3.
292例早产的临床因素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分析与人工早产和自然早产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1993年1月至1999年7月间分娩的早产292例,将早产分为自然早产(250例)和人工早产(42例),分别与同期分娩的足月对照组295例相比,进行早产的临床因素分析.结果孕期母亲未作产前检查、胎膜早破、多胎、产前出血、中重度妊高征、内科合并症、胎儿畸形等均与早产有关;人工早产者产前检查率最低,剖宫产率最高,并主要与产前出血、中重度妊高征、多胎有关;自然早产者产前检查率低于足月对照组,其主要与胎膜早破、不明原因早产有关.结论孕期多种因素与早产有关;且自然早产和人工早产具有不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临床对比分析。方法对76例早产患者基础资料收集整合并纳入研究对象,参照区组按照不同分娩方式划分本组患者为两组,即对A组患者38例、B组38例。前组患者为自然早产,后组患者为干预性早产,统计整合两组与分娩相关数据指标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高危早产高危因素与B组患者高危因素存在差异,P<0.05;A组患者除剖宫产率低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阴道产率高于B组患者,A组患者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患者,A组患者新生儿死亡率高于B组患者,P<0.05。结论早产患者在分娩方式的选择上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在对早产患者进行合适的干预性早产,以最优方式减低并发症几率,从而减低新生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医源性早产的发生率、发生因素以及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发生的医源性早产1823例。结果: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医源性早产发生率为6.84%,占早产总例数的50.30%。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产前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导致医源性早产的前3位因素,分别占医源性早产总数的26.77%、23.64%、19.53%。118例医源性早产由人为因素造成。剖宫产终止妊娠1598例(87.66%)。结论:医源性早产已逐步成为早产的主要原因,人为因素已成为医源性早产的一大原因,剖宫产是医源性早产终止妊娠主要方式,产科医师应严格选择医源性早产终止妊娠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巨大儿139例分娩方式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胎儿出生体重达 40 0 0 g称巨大儿 ,属高危妊娠 ,本文对在我院分娩的巨大儿 139例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 1995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间分娩总数为 476 5例 ,其中巨大儿 139例 ,占分娩总数的2 9% ,139例孕妇的年龄 ,最小 2 1岁 ,最大为 42岁 ,平均2 7岁。初产妇 72例占 5 1 8% ,经产妇 6 7例占 48 2 % ;新生儿出生体重 40 0 0 g者 5 0例 ,占 1 0 5 % ;体重在 410 0~45 0 0 g者 79例 ,占 1 6 6 % ;体重在 46 0 0~ 5 0 0 0 g者 8例 ,占0 17% ;体重在 5 30 0g者 1例 ,占 0 0 2 % ;体重在…  相似文献   

7.
800例剖宫产手术指征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合理地应用剖宫产术 ,提高产科质量 ,对我院80 0例采用剖宫产术结束分娩产妇的手术指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1998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在我院住院的分娩产妇共 3 0 74例 ,其中行剖宫产术 80 0例 ,剖宫产率为2 6.0 2 %。1.2 方法 设计调查表 ,查阅病历 ,由专人进行资料登记 ,剖宫产指征以第 1位指征进行分类。用FOXPRO建立数据库 ,应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 结 果2 .1 剖宫产的主要指征分析 见表 1。表 1 剖宫产的主要指征顺位指征n构成比 (% )1胎儿窘迫 1662 0 .752相…  相似文献   

8.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134例新生儿预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潜伏期长短、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对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 2月佛山市第一医院对 1 34例孕 2 8~ 36 6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单活胎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潜伏期≤2 4h及 >2 4h新生儿的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 潜伏期≤ 2 4h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明显高出潜伏期 >2 4h组(P <0 0 1 ) ,新生儿感染则潜伏期 >2 4h较潜伏期≤ 2 4h组高 (P <0 0 1 )。而剖宫产、阴道助产及阴道分娩出现新生儿并发症三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随破膜时间延长新生儿RDS发生减少 ,但新生儿感染机会增加。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结局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收集1993年1月至1995年12月间在我院分娩的早产病例231例,其中自然早产136例(58.87%),有指征早产95例(41.12%)。分析早产的原因,早产儿的窒息,围产儿发病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胎膜早破、原因不明、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居前四位。新生儿窒息率为25.51%,有指征早产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自然早产(P<0.01)。围产儿死亡率243.0‰,有指征早产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自然早产。孕周<32周,体重<1500g,围产儿死亡率大于500‰。  相似文献   

10.
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分娩。自发临产、足月前胎膜早破及不明原因发生的早产为自发性早产;因产科合并症、并发症等医学指征需立即终止妊娠而致的早产为医源性早产。在发展中国家,早产已成为新生儿发病及死亡的首要原因。对我院2008年5月至2009年6月住院分娩孕妇914例,其中早产孕妇7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预防自发性流产和早产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宫颈托可能是预防单胎或双胎妊娠因宫颈缩短而导致自发性流产和早产的一种潜在治疗方法。该方法是一种易接受,不良反应较小,成本较低,且易于放置及取出的治疗。目前对于宫颈托的疗效尚不明确,已有的研究结果相互矛盾。根据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放置宫颈托经验,重点随访孕妇主诉、阴道分泌物情况和宫颈情况,并同时评估放置宫颈托是否可以改善宫颈机能不全孕妇母儿结局。宫颈托在宫颈缩短或有自发性流产、早产史的单胎或双胎孕妇中的疗效及其是否可以联合其他方法治疗宫颈机能不全以达到最大效果,目前仍需要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12.
2000年至2009年我国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2000年至2009年10年间国内不同等级、不同地区医院剖宫产率及主要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情况. 方法 检索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关于2000年至2009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文献,用Cochran- Armitage法对剖宫产率进行趋势性检验分析.应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等级医院和不同地区医院间各年剖宫产率之间的差异. 结果 共纳入文献49篇.2000年至2009年间剖宫产率呈持续上升趋势(Z=-20.8267,P<0.01),2000年剖宫产率为32.1%(10 353/32 258),2009年最高,达52.5%(3674/6992).2000年至2008年间,一级甲等医院平均剖宫产率为45.7%(3754/8214),高于三级甲等医院的34.5%(25 015/72 507)和二级乙等医院的32.3%(28 140/87 1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3年至2008年间,除三级甲等医院的剖宫产率轻微下降外,其他级别医院的剖宫产率均呈上升趋势.2000年至2007年东北地区平均剖宫产率为58.6%(4982/8502),高于其他各地区,而华中和华南地区的平均剖宫产率分别为27.5%(12 264/44 595)和33.0%(23 239/70 421),低于其他各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会因素剖宫产的比例逐年上升,由2000年的11.3%(1170/10 353)上升到2008年的27.1%(2094/7726),自2004年以后始终保持在20.0%(5159/24 691)以上,并逐渐替代难产,成为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瘢痕子宫的比例由2000年的6.7%(694/10 353)上升到2009年的12.5%(459/3674),总体呈上升趋势. 结论 我国剖宫产率上升迅速,剖宫产指征发生较大变化,需要根据这些特点,开展针对性措施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13.
早产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围生儿死亡和发病的首要病因.因此早产的预测和早期诊断是当前产科研究热点之一.国内外产科和新生儿科研究者做了大量研究,从物理指标、实验室生化指标、免疫指标、使用宫缩抑制剂及保胎药物、抗生素的应用、促胎肺成熟等方面提出许多预防、治疗早产和降低围生儿死亡、发病的方法.从循证医学的角度介绍阴道超声测...  相似文献   

14.
宫颈托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早产治疗方法,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压紧宫颈管并改变其角度有关。宫颈托类型多样,近年临床上Arabin托较常用,其半球形设计与阴道穹窿结构相似,可尽量包绕宫颈至内口。宫颈托放置术前应根据孕妇的临床情况和宫颈形态选择合适的型号。目前诸多国内外研究显示宫颈托在早产高危人群如宫颈机能不全、双胎中的防治效果显著,可延长分娩孕周、降低早产的发生率,减少围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与阴道用孕激素及宫颈环扎术等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宫颈托的不良反应少,主要为阴道排液增多,此外其具有取放方便、无需麻醉,无侵入性且花费低等优点。目前由于缺乏大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其疗效。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自然临产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2016年4月在苏州母子医疗保健中心入院分娩且曾有1次剖宫产史的孕妇共230例。所有孕妇均为足月单胎,头位,自然临产,根据孕妇意愿分为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TOLAC)组(98例)和拒绝TOLAC组(132例),TOLAC组根据最终分娩方式分为TOLAC成功组(87例)和TOLAC失败组(11例)。对孕妇的产程管理根据现有规范进行。比较3组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前次剖宫产相关因素、母婴结局和社会经济效益。结果:TOLAC成功率为88.78%(87/98),11例因产时胎心异常或产程停滞中转剖宫产终止妊娠。3组体质量指数(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TOLAC失败组高于TOLAC成功组和拒绝TOLAC组(均P<0.05);其他人口学特征及前次剖宫产相关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OLAC组子宫破裂率与拒绝TOLA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4% vs. 1.52%, χ2=0.091,P=0.767)。3组产时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TOLAC成功组明显低于TOLAC失败组和拒绝TOLAC组(均P<0.05);3组输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OLAC成功组输血率明显低于TOLAC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OLAC失败组与拒绝TOLAC组在产时出血量和输血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434和0.092);3组间新生儿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3组均未发生子宫切除和母儿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前次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孕妇,只要进行充分评估,在合理的监管模式下,TOLAC是一种合理安全的分娩方式,尤其当这些孕妇临产后,阴道分娩可能是比急诊剖宫产更为安全可靠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6.
早产(preterm birth,PTB)是常见的产科并发症,对母胎危害极大。目前PTB分娩发动的机制尚不清楚。现有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PTB的发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炎症介质,一方面促进前列腺素合成释放,诱发宫缩;另一方面促进宫颈成熟,激活基质金属蛋白酶降解细胞外基质,降低胎膜韧度。以上综合作用最终引起子宫收缩、宫颈成熟、胎膜破裂,导致PTB。微生物感染和机体的氧化应激、自噬抑制等均可引起炎症反应。大气污染中细颗粒物(PM2.5)可能通过诱发宫内轻度炎症,造成PTB发生。PTB机制尚不明确,现从炎症介导PTB的相关分子、引起炎症的生物和非生物学途径等几个方面综述PTB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433例早产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目的 了解孕妇宫颈状况和早产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年433例早产病例。结果 早产发生率为5.2%,其中胎膜早破(PPROM),妊高征(PIH)导致的早产分别占41.6%和27.1%。硫酸镁与与沙丁胺醇(舒喘灵)联合用药治疗先兆早产,延长孕周的时间长于单独应用硫酸镁。PPROM超过;24h者68例,发生宫内感染21例,破膜24h以内112例,仅有1例宫内感染。宫颈细菌培养阳性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