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苯乙酸钠对脑胶质瘤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用苯乙酸钠(NaPA)在体外处理P-168人胶质瘤细胞,观察其诱导分化治疗效果。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对不同浓度NaPA处理后的P-168细胞进行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分析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并观察肿瘤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NaPA能明显抑制人胶质瘤细胞生长。呈现时间,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经流式细胞仪测定发现,NaPA处理的细胞S期为11.99%或13.17%,而未经处理的细胞S期为20.17%。电镜下显示NaPA处理后的胶质瘤细胞中线粒体,内质网,弹力丝丰富,而未经NaPA处理过的肿瘤细胞中有大量游离核糖体。结论 NaPA在体外不仅能够抑制人胶质瘤细胞的生长。而且对肿瘤细胞有明显的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神经胶质瘤诱导分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胶质瘤的治疗至今尚无明显进展 ,肿瘤生物治疗的一个新策略———诱导分化疗法为这一难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新途径。目前应用于胶质瘤的分化诱导剂主要有极性化合物、维A类化合物、芳香脂肪酸、环腺苷酸衍生物和细胞因子等。作为一种改进和补充胶质瘤常规治疗的新方案 ,诱导分化疗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该领域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近20年来,胶质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无明显改善。即使手术后再辅以常规放疗、化疗,多形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也不足1年。近年来,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恶性肿瘤在发生学上是细胞分化紊乱的结果,而引起细胞分化阻滞的特异性基因改变在一定条件下是可逆的。因此寻找有效、低毒的诱导分化剂逆转肿瘤细胞恶性表型成为治疗肿瘤的一种新策略,国内外学者已开始探索该疗法在恶性脑胶质瘤治疗中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4.
脑胶质瘤诱导分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其中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3,2(4):241-243
诱导分化治疗(differentiation therapy)是肿瘤化学治疗的一个新领域。近年来,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恶性肿瘤(包括脑胶质瘤)在发生学上是细胞分化紊乱的结果,其引起细胞分化阻滞的特异性基因改变在一定条件下是可逆的。作为肿瘤治疗的一个新策略,诱导分化疗法打破了以往长期认为的“一旦 相似文献
5.
RA/IFN-γ协同诱导C6胶质瘤细胞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诱导分化新策略对脑胶质瘤的潜在治疗作用。方法 观察协同诱导分化处理前后C6胶质瘤细胞形态改变并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变化。结果 维甲酸(RA)及干扰素-γ(IFN-γ)诱导分化可使C6细胞出现的一步向星形细胞分化的特异性形态学改变;空白对照组细胞大多数呈GFAP弱阳性反应;而RA组与RA/IFN-γ组细胞的GFAP表达量显增加(P1,P2<0.01),RA/IFN-γ组相比增加更显(P<0.01)。结论 协同诱导分化疗法能促使胶质细胞进一步成熟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苦参碱应用前后C6脑胶质瘤大鼠模型中Fas因子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脑立体定向技术,将体外培养的C6胶质瘤细胞注入大鼠尾状核区制备胶质瘤大鼠模型,并根据是否用药及用药量的多少分为空白对照组、冰片组、苦参碱低剂量组、苦参碱高剂量组、苦参碱低剂量+冰片组、苦参碱高剂量+冰片组.通过大鼠生存状态、标本的大体所见、MRI、HE染色观察苦参碱对胶质瘤大鼠模型生存质量及胶质瘤体积的影响,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苦参碱对胶质瘤大鼠模型肿瘤细胞中Fas表达的影响.结果 大鼠生存状态、标本的大体所见、MRI及HE染色显示苦参碱可显著提高胶质瘤大鼠模型的生存质量,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苦参碱低剂量+冰片组(98.16±11.82)、苦参碱高剂量+冰片组(1 12.80±12.12)Fas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39.09±7.79)、冰片组(46.87±7.43)、苦参碱低剂量组(42.41±7.83)、苦参碱高剂量组(44.20±7.47),苦参碱高剂量+冰片组Fas表达高于苦参碱低剂量+冰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苦参碱能增加胶质瘤细胞中Fas的表达,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
苯丁酸钠诱导分化治疗可移植性人脑胶质瘤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诱导分化剂苯丁酸钠与化疗药顺铂联合治疗可移植性人脑胶质瘤的剂量及疗效。方法 将低分化人脑胶质瘤体外细胞系SHG-44-9移植于裸小鼠,制作可移植性实体瘤模型后,用不同剂量的苯丁酸钠单独或与顺铂联合治疗,观察实体瘤的体积、组织细胞形态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当苯丁酸钠增加至300mg·kg-1,每天2次腹腔注射时,肿瘤生长明显受抑(P<0.001),组织细胞形态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显示其分化程度增高,但与顺铂联用未显示出疗效的增加。结论 苯丁酸钠具有明显的促进人脑胶质瘤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蒿甲醚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C6胶质瘤细胞经培养后,按是否加入蒿甲醚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流式细胞技术(FCM)及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MTT法检测显示:24、48、72h3个时间组蒿甲醚对C6胶质瘤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95.08±3.27) μmol/L、(119.64±4.06) μmol/L、(87.84±0.93) μmol/L.FCM法检测显示:24、48、72 h3个时间组C6胶质瘤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95%、22.01%、31.22%;且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降低.荧光染色显示:实验组细胞内出现凋亡小体;而对照组细胞呈弥散均匀荧光.结论 蒿甲醚能抑制C6胶质瘤细胞生长,且其抑制作用呈现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蒿甲醚能干扰C6胶质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可将其阻滞在G0-G1期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9.
立体定向法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用不同接种体积立体定向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比较其生长特性。方法 配制浓度为1.0×10^6个/10μL C6单细胞悬液,分别取5、10、20、40、80、160μL立体定向接种于大鼠右侧大脑尾状核区,在四个水平对各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大鼠成瘤率分别为60%(5μ/L)、93%(10μL)、100%(20μL)、93%(40μL)、87%(80μL)、33%(160μL),瘤细胞病理性核分裂像多见,C-erbB1和S-100B等神经胶质瘤常见蛋白强阳性表达。结论 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接种体积在10-80μL时,成瘤率高,颅内肿瘤生长稳定,肿瘤组织形态学及病理学特性与人脑胶质瘤相似,而且实验周期短、可靠性高,是临床胶质瘤基础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冷冻治疗对大鼠C6脑胶质瘤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60只载瘤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实施冷冻治疗后免疫组化检测P27Kipl蛋白的表达,磁共振检测肿瘤体积变化,并观察动物生存期。对照组未实施冷冻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冷冻治疗可上调P27Kip1蛋白的表达,对照组为(4.81±0.72)%,治疗组为(28.84±3.56)%,P〈0.05;缩小肿瘤体积,对照组为(292.97±19.13)mm^3,治疗组为(76.37±10.22)mm^3,P〈0.05;延长动物生存期,对照组为(37.00±1.55)d。治疗组为(57.00±3.16)d,P〈0.05。P27Kip1蛋白阳性表达率和荷瘤鼠生存期呈正相关(r=0.836,P〈0.05);同体积呈负相关(r=-0.696,P〈0.05)。结论冷冻治疗可抑制大鼠C6脑胶质瘤的增殖,延长动物生存期,其机制同上调P27Kip1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X-刀治疗大鼠C6脑胶质瘤诱发的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X-刀治疗胶质瘤的作用,并探讨诱发细胞凋亡效应。方法:采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超微结构观察及新兴的DNA片段末端标记方法对各组C6大鼠脑胶质瘤发生的细胞凋亡进行研究。结果:15、20及30Gy各组在治疗后24h内均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DNA末端标记法检测的结果不但与前述方法结果相符,还显示出其准确性高等特性。研究中还发现各治疗组均有坏死同时出现。结论:X-刀治疗后诱发细胞凋亡的同时还致细胞坏死,这种效应随剂量增加渐趋明显,构成SRS治疗胶质瘤发挥作用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Celecoxib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elecoxib(塞来昔布)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应用吖啶橙、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方法。结果通过吖啶橙及电镜检查发现Celecoxib 50μmol/L组细胞凋亡明显多于12.5μmol/L组,FCM检测Celecoxib 50μmol/L组细胞凋亡为15.32%,12.5μmol/L组凋亡为5.83%,不同浓度的Celecoxib对C6胶质瘤细胞有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凋亡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升高。结论Celecoxib对C6胶质瘤细胞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对胶质瘤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诱导分化剂苯乙酸(PA)对胶质瘤C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胶质瘤C6细胞,用0、2.5、5.0和7.5mmol/L不同浓度的PA,分别在PA诱导24、48、72、96h后。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进一步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变化,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PA显著抑制c6细胞增殖,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抑制率增加。PA作用后GFAP表达增强。随PA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细胞凋亡率增加。结论PA对胶质瘤C6细胞有显著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白藜芦醇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与诱导细胞凋亡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脑胶质瘤细胞(C6细胞株)和正常成纤维细胞(3T3细胞株)体外增殖的影响,进而观察Res诱导C6和3T3细胞系的凋亡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Res处理C6和3T3细胞,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Res对C6和3T3细胞的增殖作用,通过HE染色、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流式细胞仪Annexin Ⅴ荧光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学结构改变,并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Res抑制了C6细胞的生长与增殖( P < 0.01 ),呈浓度依赖性反应;Res能明显诱导C6细胞凋亡,经210 μmol/L、120 μmol/L Res处理24 h后及对照组的C6细胞,其凋亡率分别为29.7%、14.6%及2.1%;相应的3T3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3%、3.5%、2.6%. 结论 Res能通过诱导C6细胞凋亡而抑制其生长与增殖,但对3T3细胞无此作用.本研究为临床应用Res治疗脑胶质细胞瘤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C6细胞热休克蛋白抗原肽复合物的提纯及抑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提纯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热休克蛋白抗原肽复合物(HAC),免疫SD大鼠,观察HAC的抑瘤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亲和层析方法提纯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HAC,免疫20只大鼠为实验组,以另2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于免疫后1周,采用立体定向脑内接种方法,以C6细胞攻击两组大鼠,于肿瘤细胞攻击后第二周,取两组动物外周静脉血,测定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计数,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外周血中CD3+CD4+和CD3+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观察饲养过程中实验动物出现的症状、体征和第四周实验动物存活率。于第四周处死存活动物,取脑组织进行HE染色病理组织学检查,并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脑胶质瘤浸润区T淋巴细胞分布情况。结果 实验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3+CD4+和CD3+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动物症状出现时间显著晚于对照组动物(P<0.01),实验组动物第四周末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胶质瘤局部浸润的CD3+和CD4+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胶质瘤局部浸润的CD8+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胶质瘤局部浸润T淋巴细胞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C6细胞中HAC可以诱导大鼠产生对C6细胞的细胞免疫,提高大鼠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槲皮素及顺铂对大鼠脑胶质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颅内接种C6胶质瘤细胞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顺铂、槲皮素及对照治疗7 d,观察各组肿瘤生长情况,于接种后17 d处死各组大鼠,收集肿瘤标本进行肿瘤大小、HE染色及电镜观察,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结果顺铂组[(66.2±5.9)mm3]、槲皮素组[(59.6±5.4)mm3]肿瘤体积低于对照组[(101.1±9.6)mm3]槲皮素组优于顺铂组(t=10.61,P<0.01),槲皮素组、顺铂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41.3%、34.8%。光镜观察槲皮素组、顺铂组肿瘤细胞密度降低,电镜显示有细胞凋亡。PCNA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槲皮素组(42.2%±5.1%)、顺铂组(50.0%±6.7%)肿瘤PCNA表达减少,与对照组(79.6%±8.6%)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F=416.12,P<0.01),两两比较,槲皮素组治疗效果优于顺铂组(q=55.25,P<0.01)。结论槲皮素和顺铂均可显著抑制大鼠颅内C6胶质瘤细胞生长,其机制可能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7.
抑胶素对C6脑胶质瘤细胞缝隙连接蛋白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抑胶素对C6脑胶质瘤细胞缝隙连接蛋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C6脑胶质瘤细胞,通过GFAP鉴定,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应用抑胶素前后C6脑胶质瘤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变化,并与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顺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抑胶素能够增加体外培养的C6脑胶质瘤细胞Cx43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抑胶素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影响肿瘤细胞间的缝隙连接蛋白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在高场强动物MRI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建立Wistar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2周后行高场强MRI及功能成像序列扫描,同时获取脑胶质瘤标本做病理学检查.结果 成功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病理学类似人脑胶质瘤.常规序列成像呈长T1,长T2信号,强化明显;MRI弥散成像呈稍高信号,肿瘤区域表观弥散信号较止常组织偏高;氢质子波谱成像上胶质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相比N-乙酰天门冬氨酸峰值明显减低,胆碱峰值升高,肌酸峰值轻度降低;灌注图像脑肿瘤实质区域趋于低灌注,肿瘤周边区域见异常稍高灌注区.结论 成功获得大鼠C6脑胶质瘤在高场强动物MRI的影像形态学及功能成像信息,为动物胶质瘤实验研究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纯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热休克蛋白抗原肽复合物(HAC),免疫SD大鼠,观察HAC的抑瘤作用。方法采用免疫亲和层析方法提纯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HAC,免疫20只大鼠为实验组,以另2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于免疫后1 w,采用立体定向脑内接种方法,以C6细胞攻击两组大鼠,于肿瘤细胞攻击后第二周,取两组动物外周静脉血,测定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计数,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外周血中CD3 /CD4 和CD3 /CD8 T淋巴细胞的比例。观察饲养过程中实验动物出现的症状、体征和第四周实验动物存活率。于第四周处死存活动物,取脑组织进行HE染色病理组织学检查,并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脑胶质瘤浸润区T淋巴细胞分布情况。结果实验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3 /CD4 和CD3 /CD8 T淋巴细胞的比例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动物症状出现时间显著晚于对照组动物(P<0.01),实验组动物四周末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胶质瘤局部浸润的CD3 和CD4 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胶质瘤局部浸润的CD8 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胶质瘤局部浸润T淋巴细胞CD4 /CD8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6细胞中HAC可以诱导大鼠产生对C6细胞的细胞免疫,提高大鼠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体内外原代培养的人脑胶质瘤干细胞(GSCs)与胶质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关系.方法 新鲜高级别(WHOⅢ级、Ⅳ级)的人脑胶质瘤标本经原代培养获取GSCs,免疫组化法检测其肿瘤干细胞及干细胞标记物Nestin的表达;鉴定后的GSCs经低氧诱导,免疫荧光法检测其诱导分化后内皮细胞标记物CD31、CD144和胶质瘤细胞标记物GFAP的表达,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其CD31的表达;建立胶质瘤干细胞皮下荷瘤裸鼠模型,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模型中人来源的CD31的表达.结果 (1)悬浮生长的胶质瘤干细胞球样细胞经免疫组化鉴定Nestin表达阳性;(2)低氧诱导后的GSCs能够表达CD31、CD144,有些细胞能够同时表达CD144和GFAP;(3)RT-PCR检测发现GSCs在诱导前后都有CD31 mRNA的表达,而Western-blot检测到只有诱导后的GSCs有CD31蛋白的表达;(4)胶质瘤干细胞荷瘤裸鼠模型的肿瘤组织中部分微血管抗人CD31抗体染色阳性.结论 胶质瘤干细胞不仅在体外低氧条件下可分化为内皮细胞,在体内微环境条件下同样可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并参与胶质瘤新生组织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