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APOBEC3酶家族及其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APOBEC3酶家族是新近发现的一类具有抗逆转录病毒的蛋白,其主要的抗病毒机制是能够从病毒单链DNA的腺嘌呤或胞嘧啶上脱氨基使之分别变为黄嘌呤或尿嘧啶,从而产生对病毒致死的G→A高突变现象;乙型肝炎病毒(HBV)虽然为DNA病毒,但是其具有逆转录病毒共有的逆转录过程,因此APOBEC3抗HBV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APOBEC蛋白酶家族及其抗HBV感染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2.
天然免疫分子APOBEC3G蛋白酶是一种胞苷脱氨酶,是机体固有免疫反应的新成员,参与宿主抵抗病毒入侵的天然免疫防御机制,具有较强的广谱抗逆转录病毒能力。APOBEC3G抗逆转录病毒的作用机制研究已成为机体固有免疫研究新靶点,为机体固有免疫机制的研究开拓了新的方向。由于APOBEC3G可能在基因超突变、病毒脱衣壳、HBV RNA的逆转录、HBV DNA复制、HBV DNA核壳化等多方面影响HBV复制,所以研究APOBEC3G的抗病毒作用是治疗HBV感染的研究重点,也有可能对其他病毒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线索并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APOBEC3是近年发现的具有抗病毒活性的一个蛋白家族,被认为是固有免疫系统(inhate immune system)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APOBEC3家族蛋白抗HBV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当前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之一,对慢性乙型肝炎至今仍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和彻底的解决方案,HBV与肝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相对滞后是严重影响新型治疗方法和药物研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病毒与细胞受体的结合是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第一步,它决定病毒能否成功感染细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病毒表面具有“细胞识别蛋白”,在宿主细胞表面则有相应的靶细胞受体。病毒侵入特定细胞的首要步骤是病毒颗粒与其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相互作用。已有的研究表明,HBV具有严格的宿主易感性和嗜肝细胞性,感染早期存在于HBV外膜的抗原特定肽段与肝细胞上特异受体识别并结合,介导病毒进入细胞,启动HBV的复制周期。因此病毒的受体是HBV进入肝细胞的门户,阻断HBV与其受体的结合是治疗乙型肝炎的重要途径之一。迄今为止,多数病毒与其细胞受体的关系得到了鉴定,对HBV虽然报道了很多可能起作用的受体,但至今仍无法确定到底是什么受体起关键作用。本文就HBV的受体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携带乙型肝炎病毒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索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表达HBV载体的可能性及复制缺损性HBV能否被正确包装。方法 在逆转录病毒载体中插入表达显性阴性突变体的HBV基因复制单元,制备重组逆转录病毒后分别用以感染Hep G2和2.2.15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HBV核心抗原的表达,PCR检测上清液中重组HBV颗粒。结果 在包装细胞系PA317中能形成较高滴度的重组逆转录病毒,用以感染Hep G2细胞后,可检出核心抗原的表达。感染2.2.15细胞后,在培养上清液中能检测出突变型HBV颗粒。结论 重组逆转录病毒能携带HBV载体在细胞内表达,并在有野生型HBV提供结构蛋白的前提下,发挥HBV载体的功能,可望用于抗HBV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是当前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之一,对慢性乙型肝炎至今仍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和彻底的解决方案,HBV与肝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相对滞后是严重影响新型治疗方法和药物研发的重要原因之一。病毒与细胞受体的结合是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第一步,它决定病毒能否成功感染细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病毒表面具有“细胞识别蛋白”,在宿主细胞表面则有相应的靶细胞受体。病毒侵入特定细胞的首要步骤是病毒颗粒与其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相互作用。已有的研究表明,HBV具有严格的宿主易感性和嗜肝细胞性,感染早期存在于HBV外膜的抗原特定肽段与肝细胞上特异受体识别并结合,介导病毒进入细胞,启动HBV的复制周期。因此病毒的受体是HBV进入肝细胞的门户,阻断HBV与其受体的结合是治疗乙型肝炎的重要途径之一。迄今为止,多数病毒与其细胞受体的关系得到了鉴定,对HBV虽然报道了很多可能起作用的受体,但至今仍无法确定到底是什么受体起关键作用。本文就HBV的受体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嗜肝病毒复制的两个关键部分--病毒超螺旋DNA复制中间体和病毒多聚酶(POL),讨论近年来抗病毒治疗,包括干扰素治疗疗效不佳的原因,并探索新的抗病毒药物方向。  相似文献   

9.
最近,对Vif的研究揭示了固有免疫的新成员——APOBEC3G,它是胞苷脱氨酶,致死性突变反转录病毒和反转录元件。APOBEC3G属于APOBEC家族,以DNA编辑的方式抑制反转录病毒复制,如HIV-1。APOBEC3G是广谱的抗病毒蛋白,对HBV也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但是作用机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学者应用数学模型研究抗病毒药物作用下乙型肝炎病毒在人体内感染、复制、释放、清除的动力学过程,了解病毒的致病机理,指导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本文就乙型肝炎病毒动力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是威胁全世界3.5亿人健康的严重问题。尽管HBV的复制仅造成宿主细胞的轻微病变,但HBV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引起的肝脏损害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发生的主要原因。最近,有学者应用数学模型的方法,对抗病毒药物干预下的病毒动力学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理解病毒的致病机制,还可帮助临床制定更为有效的治疗计划。本文就HBV动力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前C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病毒前C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北京医科大学微生物学系钱锋,卓宁综述朱万孚,庄辉审校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传播非常广泛,近年来人们从分子水平对其研究发展很快,尤以对前C基因的突变研究最多,本文从前C基因的突变形式,突变所引起的疾病以及对突变株的治...  相似文献   

12.
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蛋白3(APOBEC3)是APOBEC蛋白家族成员,是新发现的固有免疫抗病毒因子,具有脱氨酶活性,可使负链胞嘧啶脱氨变为尿嘧啶(C→U),新合成的正链DNA降解或产生致死性G→A突变,从而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APOBEC3在抗HIV的研究较多,对HBV的抗病毒作用也得到了证实.因...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作为HB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鉴定传染源,确定传播关系及发病机制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一种有力工具,日益受到广泛重视。随着HBV基因分型方法的日趋完善及新基因型的发现,人们对HBV基因型有了进一步认识。本文就HBV基因型的分型和地理分布,HBV基因型与血清亚型的关系,HBV基因型和变异的关系及与临床治疗和转归的关系等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或肝癌等严重后果,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减缓疾病进展。乙肝病毒生物标志物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全程动态化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而经典乙肝病毒标志物(如乙肝两对半、HBV DNA)尚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本文综述了HBsAg定量、抗-HBc定量、HBV RNA和HBV核心相关抗原等HBV标志物的最新研究,总结了这些标志物在CHB患者抗病毒治疗中的使用、疗效预测和停药后复发风险预测,以及疾病进展风险评估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胞嘧啶脱氨酶APOBEC3G(A3G)对HBV复制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脂质体介导A3G和HBV的真核表达质粒瞬时共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以空载体pcDNA3.1与HBV真核表达质粒共转染为对照,同时转染含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质粒载体以判定转染效率。共转染两天后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细胞内核壳体(core)相关HBV DNA水平,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A3G和HBcAg的表达,并对细胞内core相关HBV DNA X基因进行PCR扩增、T-A克隆和测序,分析X基因中的碱基突变。结果经EGFP判定的转染效率平均为29%。共转染0.5μgA3G和0.5μgHBV的HepG2细胞内core相关HBV DNA量平均下降为对照的8.9%,共转染2μgA3G和0.5μgHBV的平均下降为对照的0.6%。共转染A3G和HBV表达质粒后,HepG2细胞内HBV的X基因中发生G→A突变的数目明显增多,33个克隆中有9个克隆检测到了16~37个G→A突变,突变总数达254个,而对照的33个克隆中仅有2个克隆各检测到2个G→A突变。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共转染A3G后发生的G→A突变大多集中于几个热点区域,突变靶点常在GG二核苷酸中的第一个G上。结论胞嘧啶脱氨酶APOBEC3G可能通过诱导。HBV DNA的X基因发生G→A超突变,抑制HBV在人肝癌细胞HepG2中的复制。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是世界上危害极大的传染性疾病,有关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研究近年来得到充足的发展,其对乙型肝炎的转归、对药物治疗的敏感性、预后等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危害严重的传染病。HBV基因型与其危害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目前有多种HBV基因型分型方法,包括核酸测序、聚合酶联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单克隆抗体ELISA法、型特异性引物-PCR法、PCR做板核酸杂交-ELISA法、线性探针分析(Line probe assay,LiPA)基因分型法、实时定量PCR解链曲线分析(Real- time PCR and mehing curve analysis)等。这些基因分型方法在HBV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应用中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引起的危害严重的传染病,HBV基因型与其危害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目前有多种HBV基因型分型方法,包括核酸测序、聚合酶联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单克隆抗体ELISA法、型特异性引物PCR法、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法、线性探针分析(Lineprobeassay,LiPA)基因分型法、实时定量PCR解链曲线分析(RealtimePCRandmeltingcurveanalysis)等。这些基因分型方法在HBV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应用中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19.
HBcrAg包括HBcAg、HBeAg、p22cr蛋白,在HBV感染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旨在对近年来HBcrAg的概念、检测方法及其在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检测意义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制人源化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IgG全抗体。方法 采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从乙肝疫苗免疫后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抗体基因建立抗体库,用纯化的HBsAg筛选Fab抗体;再将获得的抗体轻、重链构建到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Ac-κ-Fc中,转染SF9细胞表达IgG全抗体并进行纯化。免疫荧光检测抗体的表达,竞争抑制ELISA检测其与抗原的结合活性及特异性。结果 获得了一株抗乙肝表面抗原的Fab抗体;在转染后的SF9培养上清中收获到了IgG抗体,竞争ELISA证实该抗体针对HBV表面抗原的特异性抗体。结论 本实验得到了一株人源抗HBsAg的IgG抗体,并进行了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