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明英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0,13(Z1):40-41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组严重的综合征,由于广泛性血管内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沉积,弥散性微血栓形成,导致多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消耗,以继发纤维蛋白溶解亢进,从而产生凝血障碍.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粘膜及脏器广泛性出血、坏死.重者可因颅内出血而致死.如抢救不及时,死亡率很高.我院收治1例恶性水肿型皮肤炭疽并发DIC患者,为此,特制定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3.
4.
<正> 女患,18岁,工人。患者于1981年6月中旬发现左上臂及下腹部皮下肿块并逐渐增大,如枣和鸡蛋大,无痛痒。伴有左颌下淋巴结肿大及不规则发热。7月初在某医院住院行下腹部皮下肿块穿刺:可见较多恶性组织细胞。左颌下淋巴结穿刺:组织细胞增生活跃,以单核样型及淋巴样型为主,可见吞噬型组织细胞,异型组织细胞偶见。分别在左、右髂前上棘骨穿:组织细胞各占3.5%和6%,未见恶性组织细胞。诊断皮肤型恶性组织细胞。用强的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11.
炭疽在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是值得重视的传染病,人们由于接触炭疽病畜、死畜或处理其产品而感染炭疽。1978年我们对喀什市东郊6个公社的炭疽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确诊为皮肤炭疽的404例报告如下,供临床工作参考。流行病学资料404例均分布于炭疽老疫区。男179例,女225例,均在同一流行年度里的4~10月份发病,以6~9月最多,最小年龄2个月,最大年龄80岁,10岁以下最多,有241例,占59.6%;404例中有皮毛工人2人,其余为农民或农家子弟。 相似文献
12.
13.
病例1:患者,女,31岁,藏族,牧民。住院号:99021。以左侧额部皮肤出现一斑疹,继之溃破呈溃疡5日,颜面浮肿2日之主诉入院。患者自述于入院5天前无何明显诱因左额部皮肤出现一斑疹,第2日呈疱疹,因发痒用手抓破,流出淡黄色液体,量不多,局部疼痛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16.
17.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9,(62)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所致,人类可以通过接触受感染的动物产品或吸入受感染动物产品携带的炭疽孢子而被感染。炭疽感染通常有三种形式:皮肤感染、胃肠感染和肺吸入。大多数炭疽感染发生在皮肤伤口或擦伤。在皮肤炭疽中,红色斑疹出现在皮肤暴露区域,并形成无痛小疱,其特征是中心呈紫色或黑色坏死区域,它通常是致命的。本患儿在接触死羊后出现的皮疹与皮肤炭疽相似,入院后出现腹痛、呕吐,最后诊断为过敏性紫癜。因此,病程中留意不典型病例,动态观察病情,及时采取措施,以解除病痛。 相似文献
18.
<正> 张××,女,2月,陕西省礼泉县。患儿初生后即见鼻准部色泽较正常皮色为深,下腹部偏右侧可见一针尾大小之红色小疙瘩,半月后皮疹呈进行性增大,约为黄豆大,色呈淡红,境界为清,表面平滑,质地坚硬,指压时无不适反应,于25天时皮损呈杏核大,此时亦在左肩部、左腋部、背部同时出现类似皮损五处,均如针尖至绿豆大,且不断增大;于45天时,下腹部皮损已达核桃大小,背部皮疹增至鸽卵大小,平时按压时患儿无哭闹及躁动。曾赴西安某医院皮肤科就诊,取活检报告为“神经纤维瘤”。该婴诞生至今无罹其它任何疾患。精神、食欲及二便俱正常,追询亦无出血症象及高热、便血、消瘦史,其父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达五年之久,对症诊处,现呈静止期;其母有“药疹”史,现愈。其祖父母、外祖父母俱健在。其母为一胎一产,足月顺产。查体:体温36.7℃,脉搏128次/分,呼吸32次/分。一般情况可,发育营养中等,无进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2例皮肤型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2例病初均仅有发烧、皮肤结节及溃疡,无其他症状和体征。2例均在发病后6个月内死亡。作者在复习文献后提出了本病早期诊断应注意的一些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