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脱钙骨基质和骨形成蛋白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于脱钙骨基质,以骨形成蛋白进行成骨化诱导。日本大耳白兔45只,随机分为3组,A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脱钙骨基质+骨形成蛋白;B组:脱钙骨基质+骨形成蛋白;C组:空白组。行兔15 mm桡骨缺损修复。术后12周取桡骨标本,大体观察并手法评估3组桡骨缺损修复情况,组织学及生物力学测定植入材料融合情况。结果:术后12周,大体可见A组基本骨性愈合,融合组织质地硬,形态不规整;B组见少量骨痂形成,尚有部分缺损未愈合。C组骨缺损处见肉芽组织充填,未见骨痂形成。组织学观察Masson染色示A组大量软骨形成,靠近连接处可见新生骨小梁形成且处于成骨活跃期,软骨与骨组织之间过渡自然。B组可见部分新生骨小梁形成,材料骨小梁变细较少,断裂明显。C组未见新生骨小梁形成。生物力学测定A组的最大载荷、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87.8±9.8)N、(8.4±0.9)MPa及(187.5±8.2)GPa,均低于健侧组([112.3±11.2)N、(9.5±0.2)MPa及(210.5±15.9)GPa],且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脱钙骨基质和骨形成蛋白修复兔桡骨缺损,优于应用脱钙骨基质和骨形成蛋白,早期生物力学强度低于正常骨组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生长因子(VEGF)在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中的表达,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HIF-1α、VEGF与斑块内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36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B组(假手术组: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组)、C组(空白对照组)。A组造膜成功后耳缘静脉注射同种异体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C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在基线水平、移植前、后测血脂、炎症指标、易损斑块内新生血管参数。结果移植后A组血清TC、TG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RAAPIs、I/M明显高于B组(P<0.05),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高于B组和C组,HIF-1α、VEGF、MVD均高于B组(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可增加VEGF的表达,VEGF可协同HIF-1α促进As斑块内血管生成,从而增加斑块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敲减miR-145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修复大鼠盆底功能障碍(PFD)的影响.方法 分离大鼠BMSC,并鉴定;将miR-NC或miR-145-shRNA慢病毒载体转入BMSC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将32只大鼠按照随机对照表法分为对照组(Con)、PFD组、miR-NC治疗组(miR-NC)...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经鹿茸多肽诱导的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原膜支架(MCMG)复合物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抽取兔骨髓液经体外分离、培养获得兔MSCs.选用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27只,随机分成A、B、C 3组.A组以未经诱导的自体MSCs-MCMG复合物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B组以经TGF-β1诱导后的自体MSCs-MCMG复合物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C组以经鹿茸多肽诱导后的自体MSCs-MCMG复合物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分别于术后2、4、8周取材,行HE、甲苯胺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兔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显示术后8周,C组修复软骨缺损的效果无论从大体标本观察或是组织学检查都与B组的修复效果相当,而且C组与B组修复效果明显优于A组.说明经鹿茸多肽诱导的兔自体MSCs-MCMG复合物移植可提高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14(BMP-14)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联合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软骨分化的协同作用.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与贴壁分离法相结合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L-DMEM培养至第3代作为种子细胞,对照组A组不加生长因子,实验组B、C、D组分别加入100 ng/ml BMP-14、10 ng/mlbFGF和100ng/ml BMP-14+10 ng/ml bFGF,培养24 h后各组间行细胞增殖比较,14 d后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改变,各组间行Ⅱ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阿尔辛蓝染色.结果 培养14 d后,A、B、C、D 4组的Ⅱ型胶原细胞染色阳性率分别为(7.5210±3.7243)%、(40.8271±1.2787)%、(17.2818±1.4242)%、(60.5114±1.7634)%;阿尔辛蓝染结果 为:A组阴性,B、C组呈淡染,D组呈蓝色.结论 BMP-14和bFGF的联合应用较单个细胞因子可以明显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表型分化及促进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神经再生室中的作用 ,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 2 4只 ,随机分成 3组 ,每组 8只 ,硅胶导管桥接右侧 13mm的坐骨神经缺损 ,A组在神经再生室内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ECM (extracellularmatrix ,ECM )凝胶 ;B组植入ECM凝胶 ;C组注入生理盐水。术后 12周 ,进行大体观察及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测定、电生理检测、神经组织学等观察。结果 A、B两组均有再生神经生成 ,但A组各项检测指标均优于B组 (P <0 0 5或 0 0 1)。结论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可以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外周神经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异种胰岛细胞移植的免疫耐受作用。方法4周龄SD大鼠作为供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间充质干细胞,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胰岛细胞,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模型BALB/C小鼠25只。将成模小鼠分为:A组(胰岛细胞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10只,B组(单纯胰岛细胞移植组)10只,均经门静脉注射途径注入肝脏,C组(对照组)5只,仅经门静脉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比较各组血糖改善情况。结果两实验组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其中胰岛细胞联合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效果优于单纯胰岛细胞移植组。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诱导小鼠对大鼠胰岛细胞的免疫耐受,延长胰岛细胞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8.
同期输注供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肝移植大鼠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清军  高毅  潘明新  姚坤厚  汪艳 《广东医学》2007,28(9):1401-1403
目的 探讨肝移植同时输注供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受体肝移植免疫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移植组(B组)和输注供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C组).A组SD大鼠5只,只行剖腹探查,B,C组Wistar和SD大鼠各10只.行Wistar-SD大鼠肝移植同时,C组提取供体骨髓间质干细胞同期输注给受者,B组给予输注生理盐水.观察术后第7天肝功能的变化、病理改变和受体生存期.结果 肝移植同时输注供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LT,AST,TBIL,ALB较B组显著降低,生存期明显延长,病理改变仅呈急性轻度排斥反应,而单纯移植组呈急性重度排斥反应.结论 肝移植同时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受体对移植肝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激光血管重建术(TMR)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下肢后血管密度变化以及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方法:健康新西兰兔12只,随机分为TMR组、TMR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间充质干细胞组,缺血组为对照组。结扎并切除股动脉及其属只,缺血30分钟后行激光打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入孔隙内或直接注射到肌肉内。结果:TMR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4周,缺血区血管密度显著高于TMR组。结论:TMR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下肢后的血管密度和侧支循环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肾癌细胞系A498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人成纤维细胞分别与肾癌A498细胞共培养,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人成纤维细胞对A498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分析肾癌A498细胞体外侵袭能力;qRT-PCR检测共培养后肾癌A498细胞Snail和E-cadherin基因的表达.结果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明显抑制A498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P<0.05);qRT-PCR结果表明,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后,A498细胞中Snail基因表达下调(P<0.05),而E-cadherin基因表达上调(P<0.05).成纤维细胞对A498细胞所起的作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反.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可抑制A498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相似文献   

11.
研究Bcl-2 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结合髓芯减压法对兔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使用共计40只家兔复制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其中成功的模型家兔共28 只。随机分为4 组:空白对照组6 只,不作任何处理;髓芯减压组6 只,单纯减压;BMSCs 治疗组8 只,在减压同时植入BMSCs;Bcl-2 治疗组8 只,在减压同时植入Bcl-2 基因转染的BMSCs。植入后分别在第8、12 周各取股骨头标本行病理学检查及骨细胞凋亡检测,观察骨细胞生长及凋亡情况。结果成功复制兔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培养出BMSCs后进行传代;Bcl -2 基因转染成功;治疗12 周后,Bcl-2 治疗组动物的一般情况改善,组织切片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Bcl-2 治疗组的空骨陷窝和骨细胞凋亡数量与其他3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髓芯减压将Bcl-2 基因修饰的BMSCs 移植到兔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体内,具有较好的成骨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MSCs联合rhBMP-2/rhVEGF对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建立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A组:模型对照组;B组:单纯减压;C组:减压后植入BMSCs;D组:减压后植入BMSCs联合rhBMP-2;E组:减压后植入BMSCs联合rhBMP-2/rhVEGF。治疗后4、8周时各组取3只兔采用X线观察股骨头结构变化,病理组织学。结果 E组股骨头结构清晰,骨小梁结构完整,骨质破坏明显修复,空骨陷窝减少,大量新生的血管,其骨陷窝阳性数及与血管数目与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s联合rhBMP-2/rhVEGF治疗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促进作用血管形成,显著改善坏死股骨头的血运,促进骨修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联合同种骨软骨支架治疗早期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探索早期股骨头坏死治疗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含有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从实验兔的耳中央动脉采取动脉血5 mL,再通过离心方法获取PRP,用16号骨髓穿刺针从实验兔自体股骨髓腔抽取骨髓5 mL,把抽取的骨髓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获取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并进行细胞原代培养和成骨诱导.对已获取PRP和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实验兔进行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造模,取同种股骨髁部骨软骨制作软骨支架,最后以制备的软骨支架为载体,将经过成骨诱导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到软骨支架上,形成细胞-支架复合物,用16号骨髓穿刺针对坏死的股骨头进行髓芯减压术,术中将细胞-支架复合物植入坏死的股骨头下.实验动物共分为4组,每组20只,A组为空白对照;B组仅进行髓芯减压;C组髓芯减压后植入经过成骨诱导培养的细胞;D组髓芯减压后植入细胞-支架复合物.实验后在第2、4、8周各组分别处死6、6、8只,每只实验兔的股骨头行大体标本及组织学检查.结果 D组治疗效果最显著,通过空骨陷窝计数发现D组与其他各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髓基质干细胞通过PRP的诱导向成骨细胞分化;软骨支架材料为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提供良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其向成骨细胞分化;PRP和软骨支架材料联合应用可促进早期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3种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离方法的效率。方法:以12只3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每只骨髓血平分3份,以全血细胞培养法、不连续Percoll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和Ficoll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分离,对克隆形成率、首次传代时间、16 d培养细胞数量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不连续Percoll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在各项指标中均优于Ficoll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及全血细胞培养法,且成功率最高。结论:不连续Percoll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是成年兔穿刺获取BMSCs最合适的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并探讨其体外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观察细胞的大体形态和超微结构;通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四甲基谷氮唑盐(MTT)实验来研究细胞的增殖能力和代谢活性。结果: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呈梭形,胞浆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和代谢活性。结论:本实验方法取材方便,能较容易地获得大量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与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到股骨头缺血坏死部位促进坏死区局部成骨和成血管能力.方法 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兔BMSCs、EPCs并鉴定.共培养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以确定EPCs与BMSCs最佳比例.培养的细胞分成3组植入兔股骨头坏死模型:A组(单独移植BMSCs)、B组(单独移植EPCs)、C组(最佳比例联合移植BMSCs与EPCs),于术后4周对兔股骨头坏死模型进行成骨及成血管指标检测.结果 EPCs与BMSCs的最佳共培养比例为1∶1.与A组及B组相比,C组有着更高的BMP-2蛋白表达和更多的新生血管形成(P<0.05).组织学检测显示:A组可见类骨质结构;B组可见血管结构,但类骨质生成较少;C组可见类骨质结构,并且可见密集的血管结构.结论 以1∶1比例联合移植EPCs和BMSCs到股骨头坏死部位具有很强的成骨以及成血管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兔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bone marrow,BMSCs)在带有万古霉素藻酸盐微球的纤维蛋白凝胶(vancomycin alginate beads embedded in fibrin gel,Vanco-AB-FG)中增殖和成骨分化情况.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H2O2作用于大鼠胰岛瘤细胞INS-1细胞构建凋亡模型,通过Transwell装置实现INS-1细胞与BMSCs共培养。实验分为4组:单独INS-1细胞培养组(A组);INS-1+H2O2处理组(B组);BMSC+INS-1Transwell共培养组(C组);BMSC+INS-1+H2O2Transwell共培养组(D组)。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nnexin-V/PI染色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H2O2显著降低INS-1细胞存活率,引起INS-1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通过Tran-swell与BMSCs共培养后,由H2O2诱导的INS-1凋亡细胞比例下降,与单独H2O2刺激组相比,细胞凋亡率下降了约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s通过Transwell共培养显著抑制H2O2诱导的INS-1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BMSCs旁分泌作用有关,为进一步利用BMSCs防治糖尿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原代培养符合实验要求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为进一步骨组织工程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全骨髓冲洗手段,结合密度梯度离心与贴壁培养方式体外分离兔BMSCs,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绘制细胞生长曲线,ALP染色试剂盒检测细胞成骨性能。结果原代培养12d后可获得纯化的兔BMSCs,经成骨条件培养液诱导培养后,形态相对稳定,具有成骨性能。结论采用骨髓冲洗结合密度梯度离心与贴壁培养方式能够成功分离培养大量较纯化的兔BMSCs,第1~3代细胞体外培养生长状态好,形态稳定且贴壁率较高,可以作为后续骨组织工程实验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