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制备适合新骨长入的孔隙率、孔隙尺寸和结构的多孔磷酸钙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方法通过湿法共沉淀法合成羟基磷灰石(HA)/磷酸三钙(TCP)双相粉末,采用有机泡沫浸浆法和适当的致孔剂,分别制备多孔磷酸钙陶瓷和多孔磷酸钙骨水泥。采用扫描电镜观测试样的孔隙结构,测量其孔隙率,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其相成分。结果多孔磷酸钙陶瓷和磷酸钙骨水泥的孔隙率分别为72%和67%;孔隙尺寸分布在200um和280um左右;孔壁上分别存在大量孔径为数微米至数十微米的微孔;X射线衍射结果证明多孔磷酸钙陶瓷的组成包括HA和/3TCP,骨水泥的成分为HA,α—TCP and β-TCP。结论试验制备的多孔磷酸钙生物材料具有适合新骨长入的孔隙直径、孔隙率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聚乳酸聚羟基乙酸/磷酸钙骨水泥(PLGA/CPC)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为预防剩余牙槽嵴萎缩和促进骨再生提供科学理论指导。方法:采用溶剂浇铸-粒子沥滤技术结合相分离法制备PLGA/CPC支架材料;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大鼠BMSCs;第3代BMSCs经Dil染色后接种于复合支架材料。实验分为实验组(PLGA/CPC +BMSCs)和对照组(单纯BMSCs)。扫描电镜和激光共聚焦观察支架材料的孔隙率及BMSCs在支架上的黏附情况;CCK-8和碱性磷酸酶(AKP)法检测2组细胞增殖和分化。结果:支架材料孔隙率达90%以上,孔径平均为200~300 μm,支架材料与细胞黏附性较好;原代BMSCs前3 d增殖较慢,3~6 d增殖较快,6 d后增殖较慢;BMSCs表面抗原CD44和CD105均呈阳性表达;茜素红和Ⅰ型胶原染色,BMSCs有良好的成骨活性;Dil染色,细胞标记率达90%以上,标记物对细胞形态无明显影响。CCK-8和AKP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BMSCs增殖率和AKP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GA/CPC是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壳聚糖(Chitosan,CS)-磷酸钙(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材料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在兔腰椎椎间融合的作用。方法制备壳聚糖-磷酸钙(CS—CPC)支架,再将CS—CPC支架放入rhBMP-2溶液中浸泡,真空抽吸后,冷冻干燥。测量改良后CS—CPC支架的孔隙率及抗压强度,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将CS—CPC/rhBMP-2复合材料植入兔肌袋模型中,用组织学方法检测其体内异位成骨能力及生物相容性。行兔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anteriorlumbarintervertebralfusion,ALIF),A组植入自体松质骨,B组植入不舍rhBMP一2的材料,c组植入复合有rhBMP一2的材料,D组不植入任何材料。通过x线、CT、组织学及生物力学等手段检测其成骨效果。结果制备的复合rhBMP一2后的CS—CPC支架的空隙率为87%,压缩弹性模量为20MPa。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支架材料内部为多孔结构,孔径超过100斗m。CS—CPC/rhBMP一2复合材料在兔体内可异位成骨。兔腰椎椎间融合后3个月,A,C组显示有椎体融合。两组间融合节段的生物力学强度大致相同。B,D组无融合迹象。结论CS—CPC/rhBMP一2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孔隙率、抗压强度及超微三维结构。在兔腰椎椎间融合中表现出良好的融合效果。有望成为脊柱融合术骨融合材料的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依据仿生原理研究制备纳米相复合人工骨框架材料,探讨粘连剂聚乳酸以及不同胶原含量对材料的影响。方法控制有机无机比以及反应条件,将生物矿化原理以及分子问的自主装机制引入人工骨框架材料的合成,以有机物的组装体为模板去控制无机物的形成,得到纳米相胶原基/钙盐人工骨复合物。为了进一步改善其机械性能,将性质稳定均一、降解行为可控的高分子材料左旋聚乳酸作为成型组分,制备出纳米相复合人工骨框架材料。材料制备完毕后,通过液体置换、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力学性能系统,对材料的结构、成分、性能进行检测评价。结果制备得到的纳米相复合框架材料,主要是胶原、碳酸化的钙的磷酸盐,其晶粒度较低,晶体极为细小,达到纳米量级,与天然骨类似;用复合左旋聚乳酸进行机械性能改进的材料为多孔状,孔隙率较高,机械性能可达到非承重骨的力学标准。通过对比得知,材料中胶原与无机钙盐的比例以及粘连剂的加入都会影响材料的微观结构,且聚乳酸的分子量对材料的力学性能也有影响。结论仿生制备的纳米相复合人工骨框架材料,无论从结构还是性能上评价,都是有广阔临床应用前景的骨组织工程优选材料之一。本文所讨论的影响复合框架性能的各种因素,可以在今后的应用中作为材料改进或改善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磷酸钙骨水泥(CPC)与氯化锂复合磷酸钙骨水泥(Li/CPC)对SD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取20只6月龄雌 性SD大鼠,设立Li/CPC实验组(n=10)及CPC对照组(n=10),分别行双侧胫骨骨缺损填充术,术后1、2月每组分别处死5只大 鼠,取胫骨标本行显微CT(Micro-CT)检测及组织学切片HE染色,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icro-CT扫描显示,Li/CPC组骨缺损 修复效果比CPC组好,Li/CPC组材料周围新骨体积分数(BV/TV)较CPC组高,骨小梁分离度(Tb.Sp)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组织学HE染色显示,Li/CPC组纤维骨痂及骨样骨痂出现较早,且数量较多,骨愈合质量明显高于CPC组。结论Li/ CPC具有较好的骨传导性能,能明显促进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多孔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聚乳酸乙醇酸(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复合支架并研究其相关性能。方法溶液浇铸/粒子沥滤法制备多孔BC-PLGA-HA复合支架,扫描电镜观测所得支架表面形貌并测定其抗张强度和孔隙率;体外接种成骨样细胞MG-63培养,以细胞培养板作对照组,通过扫描电镜(SEM)、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以及碱性磷酸酶(ALP)检测来初步评价支架对MG-63细胞黏附、增殖活性以及ALP活性的影响。结果多孔BC-PLGA-HA支架抗拉强度为(8.923 1±0.901 2)N/mm2,孔隙率为(64.73±5.65)%;扫描电镜、MTT及ALP检测结果显示支架对成骨样细胞MG-63具有较高的增殖活性及ALP活性。结论多孔BC-PLGA-HA复合支架具良好的力学性能、孔隙率和生物相容性,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磷酸钙骨水泥和顺铂为材料制制成的复合体进行理化性能研究,探讨其治疗肿瘤性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按照质量比为0%,0.05%,0.1%,0.2%,0.4%的比例将磷酸钙骨水泥和顺铂进行复合制备成五种复合体,对其进行固化时间、力学强度、孔径、孔隙率进行测定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复合顺铂含量为0%,0.05%,0.1%,0.2%,0.4%的磷酸钙骨水泥的固化时间分别为(均数±标准差)8.83±0.14、8.83±0.14、9.33±0.47、9.5±0.13、9.5±0.13min,压缩强度分别为12.04±0.85、11.66±0.26、11.32±6.28、12.94±1.81、10.67±0.44MPa,孔径约在2~20μm之间,孔隙率分别为41.7%±0.5%、42.8%±0.76%、43.8%±0.76%、45.8%±0.76%、44.5%±1.3%。结论:磷酸钙骨水泥中载入含量低于0.4%的顺铂不影响磷酸钙骨水泥的固化时间、强度、孔径、孔隙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壳聚糖(Chitosan,CS)-磷酸钙(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材料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在兔腰椎椎间融合的作用.方法 制备壳聚糖-磷酸钙(CS-CPC)支架,再将CS-CPC支架放入rhBMP-2溶液中浸泡,真空抽吸后,冷冻干燥.测量改良后CS-CPC支架的孔隙率及抗压强度,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将CS-CPC/rhBMP-2复合材料植入兔肌袋模型中,用组织学方法检测其体内异位成骨能力及生物相容性.行兔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vertebral fusion,ALIF),A组植入自体松质骨,B组植入不含rhBMP-2的材料,C组植入复合有rhBMP-2的材料,D组不植入任何材料.通过X线、CT、组织学及生物力学等手段检测其成骨效果.结果 制备的复合rhBMP-2后的CS-CPC支架的空隙率为87%,压缩弹性模量为20 MPa.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支架材料内部为多孔结构,孔径超过100 μm.CS-CPC/rhBMP-2复合材料在兔体内可异位成骨.兔腰椎椎间融合后3个月,A,C组显示有椎体融合.两组间融合节段的生物力学强度大致相同.B,D组无融合迹象.结论 CS-CPC/rhBMP-2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孔隙率、抗压强度及超微三维结构.在兔腰椎椎间融合中表现出良好的融合效果.有望成为脊柱融合术骨融合材料的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9.
骨缺损修复支架材料一直是生物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β-磷酸钙作为骨修复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其缺乏生物活性离子、机械性能不理想,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而硅酸钙含有生物活性离子——硅离子,它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作用,因此将硅灰石加入β-磷酸钙制备成复合支架材料近来成为热点。该文将从基本构成组分、相对配比问题及潜在成骨机制等方面对这一热点生物支架材料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蚕丝表面进行磷酸钙涂层,从而增加其成骨效果。方法:将脱胶后的蚕丝放入磷酸钙溶液中,用水热法对蚕丝表面进行矿化,运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X线衍射仪、傅立叶红外对表面改良的蚕丝进行理化性能检测。结果:磷酸钙表面改良处理后磷酸钙均匀涂布于蚕丝表面,矿化蚕丝初始形态并未发生明显改变,表面存在磷酸灰石成分。结论:蚕丝作为一种天然生物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经磷酸钙涂层的蚕丝,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活性钙在大鼠体内吸收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活性钙以度常用钙的朴钙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选用3周断乳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碳酸钙、醋酸钙、活性钙、磷酸氢钙、乳酸钙和基础6组,分别进行28d喂养及3d代谢实验。结果 活性钙组的增加体重大于磷酸氢钙、醋酸钙和基础组(P<0.05);活性钙的骨钙含量高于磷酸氢钙和基础组(P<0.05);活性钙组钙吸收率为71.7%;净利用丰为71.2%,结论 活性钙是一种良好的钙源,可以广泛用于食品添加剂和补钙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和继发性高血压(SH)细胞膜对Ca^2+调节的特点及钙拮抗剂对其影响。方法:38例高血压病人分为EH组(20例)和SH组(18例),SH组又为肾血管性(RH,5例)、肾实质性(PH,7例)和内分泌性(EHT,6例)高血压3个亚组。分别设对照组。用液态闪烁计数法测定红细胞^45Ca^2+摄入;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EH组和SH组  相似文献   

13.
硝苯啶及其与异搏定联合降压疗效及细胞离子钙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了24例原发性高血压单服硝苯啶二周及合并服用硝苯啶和异搏定二周后的降压效果及细胞内外钙离子浓度的变化。发现硝苯啶与异搏定合用的降压效果优于单用硝苯啶。细胞外全血离子钙及细胞内血小板离子钙亦比单用硝苯啶时下降更明显,提示细胞内、外离子钙的改变在钙拮抗剂降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钙吸收利用与钙摄入量间的关系。方法 :给初断乳Wistar大鼠喂饲 3周缺钙饲料后 ,按体重随机分为缺钙组、钙适宜组和高钙组 ,进行 12周喂养 ,并于实验第 5周进行 3天代谢试验。结果 :适宜补钙可明显增加骨钙、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和股骨的重量 (P <0 .0 5 ) ,加大补钙剂量 ,补钙效果未见增加。相关分析发现 ,摄入钙与骨钙、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呈正相关 ,而与吸收率、存留率呈负相关。量效研究发现 ,大鼠钙摄入量 (X)与吸收率 (Y)间的关系呈双曲线函数形式 ,所得回归方程为 :^Y =e6 .80 6 8×X- 0 .882 1 +2 0 ,(F =4 7.315 4 ,P <0 .0 0 0 1)。提示骨钙与骨矿物质含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 :钙吸收率与钙摄入量呈双曲函数关系 ,骨矿物质含量是评价大鼠钙补充效果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15.
钙离子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信使参与了各种细胞的病理生理过程。钙信号与心肌细胞的收缩性和兴奋性相关,心房肌细胞钙稳态异常是心房颤动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肌浆网钙通道2型雷尼丁受体(ryanodine receptor2,RyR2)稳定性下降导致的钙泄漏是钙稳态异常的重要原因。钙泄漏包括钙火花、钙波,可引发异常除极活动甚至动作电位,在心房病理改变基质的基础上诱发心房颤动。本文主要总结了钙泄漏的表现形式、影响因素及其在心房颤动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纳米碳酸钙的补钙效果。方法:选用3周龄离乳的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基础组(低钙组)、碳酸钙组、螯合钙组、纳米碳酸钙组,进行28d饲养实验。结果:补钙组的股骨长、股骨重、血钙均高于基础组。螯合钙组、纳米碳酸钙组的股骨长、股骨重与基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钙含量,补钙组与基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纳米碳酸钙是一种良好的钙源,可用于食品添加剂和补钙药物。  相似文献   

17.
母乳钙测定与防治母婴缺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向观察、定期测定母乳钙 ,对检出低乳钙的乳母分组观察投药和未投药的效果 ,统计婴儿佝偻病患病率。结果显示 :乳母 42天低乳钙率为 3 0 .66% ,投药组乳母治疗后乳钙含量提高 ,婴儿佝偻病患病率降低 ,与未投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认为部分乳母乳汁钙含量偏低 ,经治疗可回升 ,母乳钙测定能及时发现和有效防治母婴缺钙 ,是提高母乳喂养质量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游离钙([Ca^2+]i)在血钙中的构成与新生儿重度窒息预后的关系。方法 73例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后于生后2 h内、24~48 h、7 d各进行一次血浆[Ca^2+]i与血钙的检测,将生后2 h内血浆[Ca^2+]i在血钙中的构成比〉0.48的30例作为A组,将该构成比≤0.48的43例作为B组。观察患儿生后24~48 h、7 d的血浆游离钙和血钙的变化和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生后2 h内所有病例血浆[Ca^2+]i与血钙的测定值都在正常范围,血浆[Ca^2+]i在血钙中的构成比A组〉0.48,B组≤0.48。24~48 h血浆[Ca^2+]i与血钙的测定值两组都较生后2 h内有明显的下降(P〈0.01),且B组较A组下降幅度大(B组与A组相应值比较,P〈0.01)。B组[Ca^2+]i的下降更为明显(B组[Ca^2+]i在血钙中的构成比下降了1.6%,而A组仅下降了0.2%),其中血浆[Ca^2+]i〈0.9 mmol/L的A组8例,占26.7%,B组35例,占81.4%,B组与A组低钙血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7,P〈0.001)。经过系统治疗,A组16例HIE(轻度14例,中度2例),占53.3%,B组33例HIE(轻度21例,中度11例,重度1例),占76.7%,两组HIE发生率比较,B组高于A组(χ^=24.39,P〈0.05)。两组中重度HIE的发生率比较,B组亦高于A组(连续性校正后χ^23=.86,P〈0.05)。结论生后2 h内血浆[Ca^2+]i在血钙中的构成比以0.48为界可以作为早期评估新生儿重度窒息预后的依据之一,该比值等于或低于0.48提示发生HIE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大鼠造型缺钙模型 ,经给予补钙食品后 ,检测骨钙、骨皮质指数等指标的改变 ,且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发现骨钙和骨皮质指数与钙的摄入水平及吸收利用有着密切关系 ,证明二者呈高度正相关 (γ=0 .876~ 0 .92 8之间 ,P<0 .0 1)。为钙对骨骼生长、发育及骨折愈合的影响 ,评价吸收利用效果 ,指导补钙治疗 ,提供较为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葡萄糖酸钙和乳酸钙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钙和乳酸钙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和利用。方法:断乳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分别用碳酸钙、奶粉钙、葡萄糖酸钙和乳酸钙配制的饲料及基础低钙饲料喂养动物28 d,并分别在第20天和第25天进行3 d食物效价实验及4 d钙代谢实验。 结果:葡萄糖酸钙组大鼠体重增长率为92.1%,钙吸收率及储留率分别为68.2%和85.1%,股骨指数为4.96, 股骨钙存留率为4.6%,各项指标均低于奶粉钙组,高于碳酸钙组(P<0.05或P<0.01)。乳酸钙组大鼠体重增长率为75.1%,钙吸收率及储留率分别为65.5 %和82.0%,股骨指数为4.88,股骨钙储留率为4.1%,优于碳酸钙组(P<0.05或P<0.01),乳酸钙组除体重增长率低于葡萄糖酸钙组外,其他指标与葡萄糖酸钙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葡萄糖酸钙和乳酸钙均可以作为机体的良好钙源,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