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团体辅导对改善初中生的自我妨碍水平,引导学习结果合理归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学业成绩,促进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采用团体辅导的方法,对筛选出来的初中生12名进行干预,采用试验组、对照组前后测研究的试验设计,及自制团体反馈表的考察,验证团体辅导的效果。经过团体辅导后,试验组自我妨碍在前测和后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学业成败各因子上,除了成功外部不可控和成功内部不可控外,其他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学业成绩上前后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团体辅导干预前后比较发现在初中生自我妨碍、学业成败归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团体辅导干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雷燕 《校园心理》2015,(1):21-24
调查农村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现状,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整群抽取某高等职业院校2012级和2013级新入校的具有留守经历的学生1 090名,其中2012级483名,2013级607名,使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显示,有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恐怖、精神病性、偏执、其他及总均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留守经历大学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其他及总均分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强迫症状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躯体化和强迫症状因子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其他因子得分上均显著高于非贫困学生;不同学生类别在均分及各因子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留守经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影响,性别以及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高职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1-2010年间的51项高职生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高职生在SCL-90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和精神病性上的得分高于成人常模,在其余因子上的得分和成人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职生和大学生在SCL-90各因子上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职生SCL-90各因子得分的性别和城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普通人群差,和大学生没有差异,同时不存在高职生性别和城乡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开设朋辈心理咨询课程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为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形式。方法选取高职大学生66名,采取团体心理训练的形式,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前后测。结果SCL-90前后测强迫、抑郁、敌对、偏执因子均有差异;16PF人格测试中,持强性和敏感性、敢为性前后差异十分显著;紧张性、忧虑性后测分低于前测,前后有显著差异;稳定性后测分高于前测,有显著差异。结论在高职院校开设朋辈心理咨询课程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建立互助助人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依据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本研究设计贫困大学生心理扶助的集中大型封闭(CCL)团体咨询教育模块,并通过实施验证其教育作用的有效性。方法:在某高校开展CCL团体咨询,使用逆商量表、心理弹性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通过实验组(n=40)和控制组(n=40)前后测对比的方式验证其有效性。结果:(1)贫困大学生在3个量表上表现与全国常模差别不大,归因因子上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7.311,P0.001)。在干预后除了忍耐因子外,其他因子皆比全国常模有显著改善;(2)从干预前后测对比看,实验组除了控制因子、力量因子、乐观性因子没有显著改善,其余因子和总分均得到了显著改善;而控制组的前后测对比均没有显著改善。结论:本研究设计的CCL模块对于提高贫困大学生的逆商、心理弹性和自我效能感的大部分因子和总体上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调查评估违纪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违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客观依据。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江苏师范大学244名违纪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别对比不同性别、年级违纪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差异,并与国内常模作对照。结果显示:违纪大学生在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方面高于国内常模;除精神病性因子,男生总均分和其他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女生;违纪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均分和各因子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大一年级大于大二年级大于大三年级,且3个年级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违纪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大学生,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高度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研通过整群抽样,对西北民族大学2013级入学新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施测。5 977名被试参与了测评(3 807名少数民族,2 170名汉族),并对测量的数据进行χ2检验、t检验统计分析。χ2检验结果显示少数民族大学新生与汉族大学新生SCL-90各因子项与总分的阳性检出率,除焦虑因子以外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检验结果显示SCL-90各因子均分除了在抑郁、焦虑、恐怖3个因子项上存在差异以外,其余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该研究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现状,并由此探究了普遍化采用SCL-90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意义及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评估网络心理干预的效果,探讨网络心理教育的有效模式。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28名大学本科生进行调查,筛选出存在一定心理健康问题并自愿参加研究的学生40名作为试验组(40名),实施3个月的网络心理干预,随机招募对照组(40名)不进行网络心理干预。干预前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被试的人格测试(EPQ)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综合网络心理干预前后试验组在心理健康测试(SCL-90)各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合网络心理干预对于存在一定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朋辈辅导员心理培训方式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效果及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职大学生80名进行团体心理培训,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和自编的自我变化评估表进行前后测.结果 朋辈辅导员培训前后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因子盖异显著;躯体化、敌对因子差异极显著;内外向(E分)前后测差异极显著;神经质(N分)前后测差异显著;朋辈辅导员在自我认知、人际交往能力、情绪调控等方面都有所提高.结论 在高职院校开展朋辈辅导员心理培训有助于提高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方法:选择两所有代表性的学校初、高中学生8个班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针对男女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结果:干预前两组女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均偏高,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男生敌对、偏执、强迫因子分均偏高,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男女生各因子分均降低,除女生抑郁因子分偏高,男生敌对因子分偏高外(P<0.05),其余各项均无差异;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男女各因子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班杜拉的效能感理论为基础的小组干预对提高大学生生涯搜索效能感和生涯探索行为的效果;并比较不同干预方法的效果差异。方法将18名被试分为2个实验组和1个控制组,实验组进行5次小组干预,以生涯搜索自我效能量表(CSES)和生涯探索问卷(CEI)为前后测工具。结果实验组1和实验组2的后测分数均显著高于前测分数,而控制组前后测差异不显著。实验组2的后测分数均显著高于控制组,与实验组1差异不显著;而实验组1的后测分数除生涯探索问卷外,在效能感各维度均显著高于控制组。结论本研究的小组干预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生涯搜索效能感和生涯探索行为有效,增加对工作世界的实践探索使干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团体箱庭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的干预过程及效果。方法:采用干预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被试为19名低心理复原力大一学生,干预组9名,控制组10名;干预组被试进行8次团体活动,2-6次为团体箱庭活动;效果评估采用问卷、箱庭、文本三角评估,干预前后所有被试填写《自我复原力量表》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UPI)》,并做个体箱庭,每次团体箱庭活动后填写自编《团体箱庭自我反思问卷》。结果:1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干预组的《自我复原力量表》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UPI)》分数前后测变化显著,控制组不显著;2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箱庭的各个心理复原力评估指标及总分上,干预组和控制组前测不显著,后测干预组均显著高于控制组;3文本分析结果发现,团体箱庭能通过影响自尊、压力应对、社会支持和人际交往技能四个常见的心理复原力成分来提高低心理复原力大学生的心理复原力。结论:团体箱庭能有效干预低心理复原力大学生的心理复原力水平,进而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团体箱庭活动中加入心理复原力常见组成成分自我反思的设计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詹丽玉  练勤  王芳 《校园心理》2016,(6):384-386
研究某地农林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心理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地方农林院校837名少数民族大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结果显示,某地方农林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国内青年常模(P<0.05),在强迫症状因子上得分高于国内青年常模(P<0.05),在焦虑、恐怖性和精神病性因子上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性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P<0.05),两者在其他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SCL-90各因子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民族文科类学生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性因子上的得分高于理工类和艺术类的学生(P<0.05),三者在其他因子上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某地方农林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良好。在性别和专业背景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理工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文科类和艺术类的学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壮族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促进壮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1284名壮族大学生对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西壮族大学男生在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幻想、退避、合理化、自责等因子方面得分均高于壮族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28,7.269,13.267,13.549,9.687;P0.01);求助因子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3.212,P0.01)。壮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各因子得分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相比较均较低,并且存在统计学差异(t=-4.882,-10.128,-22.954,-20.054,-12.653,-18.383,-8.656,-22.729,-17.073;P0.01)。壮族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与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呈现负相关关系;心理健康除躯体化因子外,其他因子与应对方式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间均呈现正相关关系。自责因子进入了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等因子回归方程,分别解释变异的10.4%、18.9%、18.7%、8.5%、14.6%。结论:壮族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状况起到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在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上的作用以及对大学生人生意义感的影响因素。方法在成都大学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程的班级中,随机抽取566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中文人生意义问卷(C-MLQ)进行间隔16周的前后测评估,并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自编课程效果问卷调查。结果前后测数据对比显示课程前后学生在人生意义体验上存在显著差异(t=-5.635,P0.001);在人生意义追寻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755,P0.05)。在前测中专业满意度(F=10.667,P0.001)、家庭气氛(F=3.951,P0.01)、家庭教养方式(F=3.614,P0.01)显著影响人生意义体验。结论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对于大学生人生意义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体育成绩存在差异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体育成绩较差的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的方法和建议。方法通过对本学院不同专业的152名大学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检测出体育成绩有差异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不同。结果体育成绩较好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明显低于体育成绩较差的大学生。经2χ检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育成绩较好的大学生在SCL-90各因子检测中,各项因子的得分均明显低于体育成绩较差者。其中躯体化、强迫症、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症状,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体育成绩的优劣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相关,体育成绩较差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 尝试对较大团体采用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方法 选取云南师范大学大学生49名,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设计自然实验,在3个月内对学生进行5个阶段11次活动的团体辅导。使用SCL-90,SAD前后测进行量的分析,结合学生自评和表现进行质的分析。结果 被试在后测SCL-90各项因子得分低于前测,其中敌对因子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人际交往敏感、焦虑因子有显著差异;SAD后测得分低于前测,总分、社交苦恼分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社交回避分有显著差异。结论 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急于改变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大学生有较好的作用,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特别是在人际交往敏感、社交敏感与社交回避方面。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意象对话技术对收教人员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方法以漳州市收教所收教人员为被试,分实验组和对照组,运用意象对话技术对实验组进行分5次团体心理干预。结果实验组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等因子分明显下降,前后测结果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实验组前后测总分之间具有显著相关;实验组与控制组前测后测结果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z=-2.402,P<0.05)。结论意象对话技术对改善收教人员心理健康有着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探讨医学高职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医学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008级4个不同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①护理专业学生躯体化、抑郁、敌对、偏执、人际关系因子均低于国内青年常模,而强迫、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高于常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躯体化、抑郁、人际关系和敌对因子低于常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强迫、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均高于常模;药学专业学生恐怖因子高于常模。②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在医学高职各专业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医学高职不同专业学生在抑郁、焦虑、敌对和其他4个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学高职不同专业学生心理问题存在差异可能与学生心理成熟度、专业思想和就业率有关。应积极开展专业特色和优势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以提高医学高职各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暴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大学生心理暴力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78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对大学生心理暴力和心理健康各因子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①被试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其中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与全国常模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②大学生心理暴力总分及各因子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各因子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r=0.117~0.491,P〈0.01);③回归分析表明,心理暴力对心理健康各因子的回归效应均达到显著(β=0.166~0.485,P〈0.01),是预测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良好指标。结论大学生心理暴力与心理健康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