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检测PLAC1/CP1(cancer-placenta 1)基因在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LAC1/CP1基因在125例结直肠癌配对癌组织、癌旁组织芯片中的蛋白表达.统计学采用χ2检验.结果 PLAC1/CP1蛋白在125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7.6%(72/125).在原发腺癌中的表达率为56.7%(55/97),在低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和高分化腺癌的表达分别为78.9%(15/19)、55.7%(34/61)、35.3%(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6,P=0.03);在TNMⅢ+Ⅳ期中的表达率为71.2%(37/52),明显高于Ⅰ+Ⅱ期的表达(40%,18/45)(χ2=9.537,P=0.002);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中的表达率为69.6%(32/46)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45.1%(23/51)(χ2=5.897,P=0.015);随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多,PLAC1/CP1在原发灶的表达显著增高(χ2=13.353,P=0.001).结论 PLAC1/CP1基因的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TSPAN-1和CORTACTIN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测TSPAN-1和CORTACTIN基因蛋白在80例结直肠癌组织,13例结肠腺瘤组织及27例癌旁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TSPAN-1蛋白在正常黏膜、结肠腺瘤、结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23.0%、9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ORTACTIN蛋白在正常黏膜、结肠腺瘤、结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0%、77.0%、97.5%,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SPAN-1和CORTACTIN的表达与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5年生存率、组织学分级及浸润深度有关(P0.01);TSPAN-1和CORTACTIN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397,P=0.0013),二者表达的一致率高达77.8%(62/80)。结论 TSPAN-1和CORTACTIN基因的高表达与结肠癌的侵袭和发展有关,二者在结肠癌的细胞增殖、浸润和转移中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二者的表达对于进一步理解结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分化抑制因子2(Id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以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PV6000二步法检测359例结直肠癌及3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Id2、EGFR及Her-2的表达.结果 (1)结直肠癌组织中Id2的阳性率为68.0%,EGFR的阳性率为64.9%,二者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P值均<0.05).Her-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7%,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1).(2)Id2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TNM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组织的肠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腹腔和远处转移情况等相关(P值均<0.05).(3)Id2阳性表达组的无瘤生存时间较阴性表达组短(P=0.002),阳性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低于阴性组(P=0.001).结论 Id2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作为评价结直肠肿瘤生物学行为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胎盘特异性基因PLAC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及肝转移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析PLAC1在62例结直肠癌、13例肝转移癌、28例癌旁10cm正常组织标本的表达情况。结果 PLAC1表达在癌旁10cm正常黏膜、结直肠癌组织、肝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0(0/28)、56.5%(35/62)和61.5%(8/13),结直肠癌和肝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10cm正常黏膜,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直肠癌组织和肝转移组织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LAC1在女性表达高于男性;PLAC1表达增高与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因素相关。结论 PLAC1异常表达可能在结直肠癌及其肝转移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MT1JP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和肥城矿业中心医院结直肠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临床标本,实时定量PCR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MT1JP表达量,分析MT1JP表达量与结直肠癌患者癌胚抗原(CEA)水平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收集结直肠癌及对应癌旁组织146例,MT1JP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MT1JP表达水平与患者CEA水平呈负相关(r=-0.45,P0.01),并且MT1JP低表达与肿瘤大小(P0.01)、浸润深度(P0.01)、淋巴结转移(P0.01)、远处转移(P=0.01)及TNM分期(P0.01)相关。结论:长链非编码RNA MT1JP在结直肠癌中是一种抑癌基因,可抑制结直肠癌的临床进展,并且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患者潜在的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中miR-142-3p、RAC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miR-142-3p及RAC1二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5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对应的正常黏膜组织中miR-142-3p和RAC1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RAC1蛋白的表达.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miR-142-3p的表达低于对应的癌旁组织[-(0.714±2.876)比-(2.116±3.179),Z=-2.882,P=0.004];RAC1 mRNA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8.973±1.940)比(10.093±2.069),Z=-4.204,P=0.000].miR-142-3p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均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有无远处转移等无关(均P >0.05);RAC1 mRNA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均P <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无关(均P>0.05);RAC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miR-142-3p的表达与RAC1 mRNA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而与RAC1蛋白的表达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RAC1mRNA及RAC1蛋白高表达和miR-142-3p的低表达可能与其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CXC趋化因子配体-5(CXCL5)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65例患者结直肠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免疫组化和q RT-PCR实验分别检测组织中CXCL5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根据免疫组化评分将患者分为CXCL5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3年总生存率和3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结果:结直肠癌组织CXCL5免疫组化评分为9.03±2.08,高于癌旁组织3.18±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24,P<0.001)。结直肠癌组织CXCL5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3.97±1.23,高于癌旁组织0.25±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61,P<0.001);CXCL5高表达组与CXCL5低表达组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L5高表达组3年总生存率为70.23%(92/131),低于CXCL5低表达组88.23%(3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4.135,P=0.038)。CXCL5高表达组3年疾病无进展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2例结直肠癌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中CTGF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TGF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3%(38/62)和19.4%(12/62),其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癌旁组织(P<0.05).CTG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即癌组织分化程度越低,CTGF表达阳性率越低(P=0.030),随癌组织浸润深度的加深而CTGF表达阳性率明显降低(P=0.032),有淋巴结转移者CTGF的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7),而与性别无关(P>0.05).结论 CTGF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AGE-A3、MAGE-A4、MAGE-A10基因在结直肠原发腺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化方法分析多种MAGE基因在97例结直肠原发腺癌配对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结果 MAGE-A3,MAGE-A4,MAGE-A10蛋白在97例结直肠原发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7%(56/97),63%(61/97),28%(27/97).MAGE-A3在低分化腺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中分化和高分化腺癌中的表达率(x2=9.133,P=0.010).MAGE-A10在低分化腺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中分化和高分化腺癌(x2=15.280,P=0.000);在TNMⅢ+Ⅳ期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x2=4.227,P=0.040);在有淋巴结转移原发灶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原发灶(x2 =5.557,P=0.018);且随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多在原发灶表达率显著增高(x2=7.296,P=0.026).结论 MAGE基因的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的病理组织学分化、TNM分期、癌淋巴结转移有关.MAGE-A3和MAGE-A10可能成为结直肠癌的预后标志物及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候选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JAG1蛋白表达水平对结直肠癌患者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3年12月接受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48例,另选择同期48例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检测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结直肠良性组织中JAG1 mRNA和蛋白,测定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血清JAG1水平、实验室检测指标及临床病理学参数,并比较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结直肠良性组织JAG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0.42%(5/48)、癌旁组织JAG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5.83%(22/48),显著低于结直肠癌组织的83.33%(40/48)(P0.05)。结直肠良性组织JAG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水平为(0.35±0.08)、(0.12±0.04),癌旁组织JAG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水平为(0.92±0.38)、(0.52±0.16),显著低于直肠癌组织的(1.98±0.43)(1.67±0.54)(P0.05)。结直肠癌患者血清JAG1水平为(198.14±35.67)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中的(94.37±25.43)pg/mL(P0.05)。JAG1与CA125、CEA、CRP呈正相关(P0.05),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血清JAG1高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RFS的危险性因素(P0.05);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血清JAG1高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OS的危险性因素(P0.05)。结论:JAG1蛋白可以作为诊断结直肠癌切除术后影响预后的特异性指标,也可成为结直肠癌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血清JAG1水平偏高不利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结肠直肠癌组织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taurine upregulated gene1,TUG1)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结肠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06例结肠直肠癌病人的癌组织与相应的癌旁组织(距癌组织边缘5 cm)TUG1表达。分析TUG1表达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以及TUG1表达与结肠直肠癌预后的相关性。术后随访3~60个月。结果:TUG1在结肠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3),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P0.001)、CEA水平(P=0.049)以及TNM分期(P=0.005)密切相关。TUG1高表达的结肠直肠癌病人,生存率低于低表达病人(P=0.002 5)。多因素分析表明,TUG1可作为结肠直肠癌病人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TUG1在结肠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反映结肠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CAT1)蛋白高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7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析比较20例癌旁正常结肠黏膜组织和7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BCAT1蛋白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BCAT1高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总体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BCAT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5.3%(47/72),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结肠组织(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76,P=0.005)。位于直肠、T分期、淋巴结转移、TNMⅢ+Ⅳ分期的组织中有较高的BCAT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χ~2=5.296、4.541、11.387、5.091,均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BCAT1阴性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总体预后明显优于BCAT1阳性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2.8%和15.1%(χ~2=9.242,P=0.002)。结论 BCAT1蛋白表达检测阳性提示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不佳,预示总体生存预后不良,是结直肠癌诊断和预后标记物方面的潜在生物学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驱动蛋白超家族中18A(KIF18A)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35例患者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距肿瘤边缘大于5 cm)中KIF18A mRNA的表达水平;回顾性分析前期接受手术治疗的9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随访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和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非癌旁组织)中KIF18A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病理特征患者的KIF18A的表达率,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35例结直肠癌组织中KIF18A mRNA表达量为4.056±0.4024,明显高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的1.253±0.1438 (P0.01)。KIF18A主要表达在细胞质,KIF18A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80%(74/92),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中高表达率15%(3/20,χ~2=32.741,P0.01)。KIF18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χ~2=15.031,P0.01)、淋巴结转移(χ~2=6.064,P0.05)及pTNM分期(χ~2=6.546, P0.05)有关。KIF18A高表达组3年生存率为54.1%,低表达组为100%(χ~2=15.326,P0.0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5)、分化程度(P0.01)、浸润深度(P0.01)、淋巴结转移情况(P0.01)、p TNM分期(P0.01)及KIF18A表达水平(P0.01)与预后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KIF18A表达水平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1.419, 95%CI:1.504~86.684, P0.05)。结论:KIF18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提示其可能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有可能作为结直肠癌诊治和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UNC-51样激酶1(ULK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德清县人民医院外科和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外科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20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ULK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ULK1蛋白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ULK1蛋白阳性率(65.50%)低于癌旁组织(37.50%)(P0.05)。ULK1蛋白与结直肠癌的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的脉管侵犯、浸润深度、直径无关(P0.05)。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54.32%,ULK1阴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67.53%,ULK1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位46.75%,ULK1阴性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高于ULK1阳性表达患者(P0.05)。结论 ULK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ULK1阳性表达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评价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5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GLUT-1和VEGF-A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GLUT-1和VEGF-A在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GLUT-1和VEGF-A的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不同TNM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GLUT-1、VEGF-A两者在结直肠癌组化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10,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GLUT-1和VEGF-A均为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预后明显差于其他患者(χ~2=6.79,P=0.009);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和GLUT-1、VEGF-A表达是否均为阳性是影响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GLUT-1和VEGF-A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两者共同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2型谷氨酰胺酶(GLS2)表达水平与患者病理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行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组织89例,癌旁组织67例(距肿瘤5 cm以上),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和GLS2的表达。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HIF-1α和GLS2表达水平及与结直肠癌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卡方检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COX回归模型,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HIF-1α的阳性率为64.0%(57例),GLS2的阳性率为67.4%(60例),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3.4%、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HIF-1α和GLS2的阳性率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肿瘤分期为Ⅲ/Ⅳ期、分化程度差和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HIF-1α和GLS2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肿瘤分期为Ⅰ/Ⅱ期、分化程度好和淋巴结未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P0.05);COX回归模型得出结直肠癌患者的HIF-1α、GLS2、肿瘤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HIF-1α和GLS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有望成为结直肠癌评估诊断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Tspan-1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测Tspan-1基因蛋白在80例结直肠癌组织,13例结肠腺瘤组织及27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本组80例结肠癌组织中Tspan-1阳性表达率为90%,13例结肠腺瘤组织中表达率为23%,27例正常结肠黏膜中表达率为7%,3组之间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span-1阳性表达在低中分化癌中均显著高于高分化癌(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TNM分期Ⅲ~Ⅳ期组中表达显著高于Ⅰ期组(P<0.01).Tspan-1与肿瘤浸润深度、5年生存率有显著相关性(P<0.01),与性别、年龄、部位、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等无关(P>0.05).结论 Tspan-1基因表达可以被用作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一个标志;Tspan-1蛋白的表达可能在大肠腺瘤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和驱动蛋白超家族23(KIF23)在结直肠癌的癌组织中表达,探讨PRMT5和KIF23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联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学确诊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标本9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当中组织的PRMT5和KIF23表达,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结直肠癌的癌组织中PRMT5表达率为72.04%(67/93),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PRMT5表达率17.20%(16/9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590,P<0.01);结直肠癌的癌组织中KIF23表达率63.44%(59/93),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KIF23表达率12.90%(12/9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21,P<0.01)。PRMT5表达水平和结直肠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明显相关(χ2=6.364、7.107、5.415,P<0.05),KIF23表达水平和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明显相关(χ2=5.911、4.543、7.560、4.1560,P<0.05)。结论PRMT5和KIF23在结直肠癌的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异黏蛋白(MTDH)和程序性死亡因子10(PDCD10)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55例结直肠癌和55例肠息肉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RT-PCR)检测MTDH和PDCD10。结果:经RT-PCR检测,结直肠癌组织MTDH、PDCD10mRNA高于癌旁组织、肠息肉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肠息肉组织MTDH、PDCD10mR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MTDH、PDCD10 mRNA的水平在不同年龄、性别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恶性程度的增加,MTDH、PDCD10mRNA水平不断升高,结直肠癌组织中MTDH、PDCD10表达与患者TNM分期、是否伴肝转移、出现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Ⅲ~Ⅳ期、伴肝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MTDH、PDCD10表达高于Ⅰ~Ⅱ期、无肝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MTDH的表达与PDCD10的表达呈正相关(r=0.409,P=0.012)。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MTDH、PDCD10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和肠息肉组织。结直肠癌组织中MTDH、PDCD10与TNM分期、分化程度、远处转移及伴肝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结肠癌Rho解离抑制因子2(RhoGDI2)基因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运用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5例结肠癌患者原发癌灶和癌旁正常结肠组织的RhoGDI2的表达及其与相应结肠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运用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18例配对结肠腺癌原发灶组织和癌旁5 cm正常结肠组织的RhoGDI2的表达.结果 RhoGDI2阳性率在结肠癌原发癌灶和癌旁正常组织分别为73.33%和33.33% (P<0.05);RhoGDI2阳性率与临床TNM分期相关(P<0.01),与原发灶T分期范围相关(P<0.05),与淋巴结N分期、远处转移M无明显相关(P>0.05).18例结肠癌RhoGDI2 Western blot灰度值高于正常组织的4.8倍(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癌灶组RhoGDI2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对照组(P <0.05);RhoGDI2表达阳性率与临床TNM分期明显相关(P<0.01),与原发灶T分期明显相关(P<0.05).结论 RhoGDI2在结肠癌中表达上调,与临床TNM分期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