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饮片标准汤剂是标化中药不同用药形式的参照物,为解决中药配方颗粒等不同中药现代剂型存在的质量不均一、质量标准不明确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该文将建立大黄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方法,为临床汤剂和配方颗粒等常用剂型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收集有代表性的10批合格的大黄药材,建立大黄汤剂指纹图谱,采用UPLC-Q-TOF-MS对主要色谱峰进行结构确认,明确汤剂中主要成分为蒽醌类;标准汤剂出膏率为(28.1±3.8)%、转移率为(19.9±6.3)%。该文建立了大黄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方法,为所有源于大黄汤剂的终端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建立麻黄标准汤剂质量控制方法,为所有中药饮片标准汤剂质量评价方法的制定提供参考。制备麻黄标准汤剂,建立UPLC-UV指纹图谱并测定其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总含量;采用UPLC-QTOF/MS对主要色谱峰进行结构确认,明确汤剂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计算出膏率、指标成分转移率、pH,评价工艺的稳定性。结果麻黄汤剂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平均总浓度为(2.11±0.70)g·L~(-1);所有麻黄水煎液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85;麻黄标准汤剂对照指纹图谱主要共有峰有10个,包括生物碱、有机酸类和黄酮;麻黄标准汤剂出膏率为(17±3.2)%、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整体转移率为(32.4±8.1)%。该文建立了系统评价麻黄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方法,为所有源于麻黄水煎液的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方法是中药配方颗粒和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汤剂)质量评价的基础。该研究建立荷叶的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建立荷叶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方法,为荷叶及其汤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收集有代表性的荷叶15批制备标准汤剂,计算出膏率、指标成分转移率和溶液pH等参数,采用HPLC建立荷叶及标准汤剂中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的含量测定方法。荷叶标准汤剂中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的质量浓度为1.09~3.06 g·L-1,而荷叶碱的质量浓度为0.01~0.17 g·L-1。荷叶标准汤剂平均出膏率为(14.4±2.6)%,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的平均转移率为(70.7±18.6)%,荷叶碱的平均转移率为(9.6±5.4)%。与荷叶碱相比,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在荷叶标准汤剂中含量高、转移率稳定,建议作为荷叶标准汤剂的质量控制标志物。该文建立了荷叶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方法,为所有源于荷叶水煎液的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的目的是建立连翘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方法。收集有代表性的连翘12批制备标准汤剂,计算出膏率、指标成分转移率和溶液pH等参数,评价工艺的稳定性;建立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方法,采用UPLC-Q-TOF-MS对主要色谱峰进行结构确认,明确连翘标准汤剂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连翘标准汤剂中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连翘标准汤剂平均出膏率(15.53±6.27)%,连翘酯苷A的平均转移率为(38.0±10.2)%。建立了系统评价连翘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方法,为所有源于连翘水煎液的制剂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所得连翘标准汤剂相似度高、质量均一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中药饮片标准汤剂是衡量中药不同用药形式与临床汤剂是否基本一致的标准参照物,为有效解决中药配方颗粒等现代中药剂型中存在的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该研究从"标准汤剂"的角度,制备玄参饮片标准汤剂,并建立评价其质量的系统方法,为玄参配方颗粒等剂型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试验收集不同产地的15批玄参饮片,以水为溶剂,按照标准化工艺制备15批原料的标准汤剂,采用哈巴苷和哈巴俄苷作为定量检测指标,测定其含量,计算转移率,测定出膏率,并使用HPLC建立标准汤剂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结果表明15批玄参饮片标准汤剂中哈巴苷和哈巴俄苷转移率分别为(70. 84±13. 39)%,(48. 56±6. 40)%;出膏率为(57. 47±5. 89)%;指纹图谱共有峰9个,且15批玄参饮片标准汤剂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均高于0. 97。该研究所采用的玄参饮片标准汤剂制备工艺符合传统汤剂制法,15批玄参饮片样品具有一定代表性,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稳定可行,可为玄参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制定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煎药机煎法对中药复方汤剂总浸出物及有效成分的影响,为科学评价煎药机煎药和中药饮片“后下”提供依据.方法:以经典方“六味地黄汤”为代表方,以汤剂浸出物和汤剂中丹皮酚的含量为指标,评价汤剂质量.结果:丹皮酚在煎药机煎液中的含量为0.0187 g·L-1,显著高于传统煎液,而总浸出物则相反.结论:传统煎法与煎药机煎法煎煮的六味地黄汤剂在质量上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市售的丹参配方颗粒质量差异大,主要原因是丹参原料饮片质量的不均一性、缺乏统一规范的生产工艺和系统的质量评价方法。配方颗粒和"标准汤剂"具有质量一致性。该文将从"标准汤剂"角度,建立评价丹参水煎液质量的系统评价方法,探索影响丹参配方颗粒质量均一性差的主要因素。制备丹参标准汤剂,建立指纹图谱并测定丹酚酸B含量,采用UPLCQTOF-MS对主要色谱峰进行结构确认;计算出膏率、指标成分转移率和p H等参数,评价工艺的稳定性。结果显示丹参标准煎液的主要成分为酚酸类成分,丹参煎液的出膏率、丹酚酸B的转移率和p H变化不大,且所得标准汤剂的指纹图谱相似度高,表明制备工艺的稳定性良好;标准煎液中丹酚酸B含量范围波动大,主要源于丹参药材中丹酚酸B含量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当归标准汤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为其他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代表性当归饮片,制备当归标准汤剂;测定阿魏酸含量,建立指纹图谱并采用UPLC-Q-TOF/MS对主要色谱峰进行结构确认,明确汤剂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计算出膏率、指标成分转移率,评价工艺的稳定性。结果:当归标准汤剂中阿魏酸平均质量分数0.077%;与对照指纹图谱相比,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当归标准汤剂对照指纹图谱主要共有峰有11个,包括有机酸类、挥发油类、核苷类等;当归标准汤剂平均出膏率51%,阿魏酸平均转移率78.5%。结论:建立的质量评价方法可用于系统评价当归标准汤剂,为当归水煎剂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国内很久之前就出现了"标准汤剂"这个词[1],然而标准汤剂的定义、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却一直没有清晰的界定。没有明确的定义,就无法建立适宜的标准汤剂制备方法,质量标准也就无从谈起。2016年4月本课题组发表了题为"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研究策略"的文章[2]。该文提出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的明确概念。笔者认为中药饮片标准汤剂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临床应用为基础的单味饮片水煎剂,用于标化不同的临床用药形式是否与传统汤剂一致。2016年8月国家药典委员会在"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3]中,也提出了标准汤剂的概念,这也是当前标准汤剂概念引起很大关注的原因之一。国家药典委员会把标准汤剂作为衡量中药配方颗粒是否与临床汤剂基本一致的标准参照物[3]。从配方颗粒的角度,笔  相似文献   

10.
中药汤剂(也称煎剂)是中医师最常用的中药复方剂型,也是中药历史上应用最久和最广的制剂。药材是饮片的原料,饮片是制备提取物、构成中医处方和中药制剂的原料,更体现了传承发展中药的重要性。基于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科学认识汤剂质量,提高药典饮片和中成药质量评价研究理论和方法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策略。开展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临床应用为基础的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研究,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理论和研究方法探讨饮片和煎煮工艺的影响,形成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体系,既有利于确保中医处方用药的安全和疗效,也有利于认识标准汤剂在"药材-饮片-中成药"的质量及其标准的差异和价值,提升国家对中药饮片监管水平,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和有效;还有利于认识标准汤剂在中药饮片生产、中药配方颗粒及经典名方的传承研发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干姜饮片标准汤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对不同产地药材进行DNA条形码基原鉴定;根据中药饮片标准汤剂制备原则,将鉴定为干姜的饮片制备成标准汤剂并进行分析,同时对提取方法、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计算出膏率和6-姜辣素的转移率等参数。建立干姜饮片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采用UPLC-Q-TOF-MS对主要色谱峰进行结构确认,明确干姜标准汤剂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所有药材经鉴定均为干姜(Zingiber offcinale),在该文所建立的制备条件下,6-姜辣素的标准曲线为Y=661. 56X+2. 493 3(r=0. 999 3),精密度试验测得RSD为0. 5%,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重复性试验测得RSD为0. 3%,结果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稳定性试验测得RSD为0. 4%,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性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7. 2%,RSD为0. 6%,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转移率范围为31. 8%~57. 4%,出膏率范围为9. 6%~23. 1%,12批干姜饮片标准汤剂指纹图谱相似度 90. 0%。结论:建立的系统评价干姜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方法稳定可行,同时建立了规范的干姜标准汤剂制备方法及其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研究策略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该文通过探讨国内外饮片标准汤剂相关研究状况,结合实验数据,提出中药饮片标准汤剂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临床应用为基础,参考现代提取方法,经标准化工艺制备而成的单味中药饮片水煎剂,并规范了工艺参数和质量标准建立原则,建立标准汤剂的药效物质基准与生物学基准,提出了中药饮片标准汤剂制备及质量标准流程。中药饮片标准汤剂作为一种标准物质和标准体系,能够用于标化临床用药,规范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包括配方颗粒在内的新型饮片形式,保障用药的准确性和剂量的一致性,解决目前饮片形式多样性带来的监管困境。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的研究将为配方颗粒、经典复方标准汤剂和中药药对标准汤剂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粉葛标准汤剂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根据中药饮片标准汤剂制备原则,在该研究建立的色谱条件下,分析了收集的13批不同产地的粉葛饮片,并进行方法学验证。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以葛根素作为定量指标,并计算转移率。该研究还对主要色谱峰进行结构确认,明确了粉葛标准汤剂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13批药材经鉴定均为粉葛(Pueraria thomsonii),加样回收率为98.0%,RSD为1.1%,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转移率的范围为41.4%~60.0%,出膏率范围为15.7%~34.3%,对13批粉葛饮片标准汤剂制作出了相应的指纹图谱,其相似度均90.0%。通过使用质谱分析共鉴定出了粉葛中的柠檬酸,葛根素-4’-O-葡萄糖苷,大豆黄素-4’,7-双葡萄糖苷,染料木素苷,葛根素,葛根素芹菜糖苷,大豆苷,葛苷A,大豆素等多种化学成分。结论:13批不同产地的粉葛标准汤剂与粉葛饮片的基本属性一致,建立的质量评价方法可以用于系统评价粉葛标准汤剂,为粉葛水煎液相关制剂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红花标准汤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收集有代表性的14批红花,制备红花标准汤剂,计算出膏率、指标成分转移率和溶液pH等参数,评价工艺的稳定性;建立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方法,采用UPLC-Q-TOF/MS对主要色谱峰进行结构确认,明确红花标准汤剂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标准汤剂出膏率32.6%,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转移率61.2%,pH 4.1;标准汤剂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平均质量浓度3.6 g·L~(-1),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标准汤剂的主要成分为黄酮类。结论:建立了系统评价红花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方法,为所有源于红花水煎液的制剂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所得红花标准汤剂的指标成分转移率高、质量均一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中药主要药效成分煎出量为指标,考察了不同粒度和制备方法对金银花、知母、猪苓、栀子中主成分的煎(浸)出量的影响。结果说明:直火煎制和暖瓶浸泡比较,金银花、栀子的主成分煎(浸)出量相近;知母粗末浸泡与直火煎无差异;猪苓细粉浸泡提高0.38倍。知母粗末和猪苓细粉煎制汤剂比饮片汤剂分别提高0.26和0.81倍。  相似文献   

16.
建立同时适用于桑白皮、炒桑白皮及其标准汤剂的含量测定方法和指纹图谱评价方法,结合转移率、出膏率及指纹图谱相似度等指标,揭示三者之间的质量传递规律。收集有代表性的15批桑白皮饮片,制备炒桑白皮及其标准汤剂;采用UPLC-PDA建立三者的含量测定方法及指纹图谱方法。结果建立的UPLC含量测定方法和指纹图谱方法良好,能同时适用于桑白皮、炒桑白皮及其标准汤剂的检测。15批桑白皮、炒桑白皮的U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良好(>0.9),且二者具有相同的共有峰;而炒桑白皮标准汤剂指纹图谱仅检测到一个特征峰(桑皮苷A),表明桑白皮饮片指纹图谱中其余共有峰对应成分在水提液中含量低。桑白皮、炒桑白皮及其标准汤剂中桑皮苷A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49%~2.00%、1.62%~2.27%、0.75%~1.29%;桑皮苷A的转移率从桑白皮到炒桑白皮为103.7%~116.3%、从炒桑白皮到其标准汤剂为45.7%~56.9%。15批炒桑白皮标准汤剂的出膏率14.7%~19.5%。上述所有指标均位于均值的±30%。该文建立了适用于桑白皮、炒桑白皮及其标准汤剂的桑皮苷A含量测定方法和指纹图谱方法,明确了三者之间的质量传递规律,为桑白皮、炒桑白皮的质量评价建立了方法,为含桑白皮制剂的全程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山萸肉饮片标准汤剂并进行质量研究,为相关研究与药物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中药饮片标准汤剂制备原则,制备15批不同产地的山萸肉饮片标准汤剂,以莫诺苷、马钱苷和山茱萸新苷作为定量检测指标,计算转移率与出膏率,并建立超高液相色谱(UPLC)特征图谱分析方法。结果 15批山萸肉饮片标准汤剂的出膏率为43.9%~48.2%,莫诺苷转移率为55.8%~90.8%,马钱苷转移率为52.8%~68.3%,山茱萸新苷转移率为47.2%~61.6%。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软件进行特征图谱分析,标定了13个共有峰,对15批山萸肉饮片及标准汤剂进行相似度评价,其相似度均大于0.9。结论本研究山萸肉饮片标准汤剂制备规范,测定方法准确可靠,能够反映山萸肉水煎制剂的内在质量,可为山萸肉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中药质量控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国内外学者陆续提出了一系列的研究策略和方法,随着指纹图谱或特征图谱、一标多测以及多组分薄层色谱鉴别在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的广泛应用,"中药整体质量控制"框架越来越清晰。同时,有学者提出了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的概念,初步对标准汤剂的内涵及外延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作了归纳。本文明确了标准汤剂的概念、属性及制备方法,并通过案例说明标准汤剂对单方制剂与经典名方等产品研发、质量控制及上市后再评价的意义和作用。讨论了基于标准汤剂的中药整体质量控制模式及案例分析,为中药整体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该文在梳理中药配方颗粒发展历程与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中药标准煎液的概念,将其作为中药配方颗粒的模式标准,标化配方颗粒的生产过程及质量标准。按照"药材标准化、工艺规范化、生产智能化、质量标准化、包装规格化、仓储信息化"的原则统一标准;通过标准煎液和传统汤剂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疗效的研究进行一致性评价,阐释科学问题,旨在保证中药配方颗粒质量稳定、均一,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制备桂枝饮片标准汤剂并建立质量标准,为配方颗粒等临床非传统用药形式提供质量参照,同时也为含挥发油的饮片标准汤剂研究提供参考。从市场上收集14批不同质量的桂枝饮片,在中药饮片标准汤剂制备原则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提取工艺,制备桂枝饮片标准汤剂,计算出膏率、桂皮醛的转移率、pH等参数,评价工艺稳定性;建立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和特征图谱。结果表明桂枝饮片标准汤剂的出膏率为6.06%~8.95%,平均出膏率为7.18%;桂皮醛转移率为29.6%~54.3%,平均转移率为43.2%;pH 4.33~4.82。14批桂枝饮片标准汤剂特征图谱与对照特征图谱相似度均0.9。该研究建立的制备方法稳定、质量标准完善,适用于桂枝饮片标准汤剂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