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Gly71Arg突变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4月深圳市第五人民医院出生的新生儿,分为高胆红素血症组(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法检测UGT1A1基因Gly71Arg突变。结果观察组168例,对照组157例,UGT1A1基因Gly71Arg突变中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7和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8,P<0.05)。与携带G/G基因型新生儿相比,Gly71Arg突变(A/A+G/A)可增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风险(OR=2.71,95%CI1.68~4.38)。结论 UGT1A1基因Gly71Arg突变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2.
高胆红素血症是一种新生儿普遍存在的疾病,也是新生儿生后第1周住院的主要原因,该病主要由胆红素产生与消除的不平衡所致。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有机阴离子转运载体2、血红素氧合酶1及胆绿素还原酶A在胆红素代谢过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些酶的编码基因突变与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越来越多地被认识。该文就常见胆红素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与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
4.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脏器损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母乳喂养、ABO或Rh血型不合性溶血病、早产、感染、头颅血肿、窒息、红细胞葡萄糖石.磷酸脱氢酶缺陷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1A1基因变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G71R突变与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病例组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收治的不明原因严重高胆红素血症(血清总胆红素水平≥342μmol·L-1)新生儿,采用PCR对外周血UGT1A1基因进行检测。对照组为我院新生儿出生缺陷生物样本数据库中血清总胆红素水平221μmol·L-1病例。病例组及对照组新生儿均要求胎龄≥35周,出生体重≥2 500 g。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各65例。UGT1A1 G71R是病例组中最常见的突变类型(73.8%,48/65)。对照组UGT1A1 G71R突变位点与既往Meta分析中提取的中国健康新生儿对比,在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UGT1A1基因G71R突变中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和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把握度为0.993。与携带G/G基因型新生儿相比,UGT1A1 G71R突变(A/A+G/A基因)可增加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风险(OR=7.373,95%CI:3.395~16.008),把握度为1.0。结论 UGT1A1基因G71R突变与新生儿不明原因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国北方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形成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和有机阴离子转运载体2(OATP2)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红素血症及非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UGT1A1基因211位点(Gly71Arg)突变及OATP2基因388位点(Asn130Asp)突变,并检验各组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两种基因突变对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结果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组68例,高胆红素血症组95例,对照组63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组和高胆红素血症组UGT1A1基因211位点突变率和OATP2基因388位点突变率均高于对照组(36.8%、26.8%比14.3%,25.7%、25.8%比9.5%,P均<0.05);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组和高胆红素血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GT1A1基因211位点突变和OATP2基因388位点突变是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5.052(2.383~10.713)和2.692(1.236~5.862)(P=0.001和0.013)。结论携带UGT1A1基因211位点突变及OATP2基因388位点突变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形成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广西黑衣壮族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UGT1A1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广西黑衣壮族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的突变分布特点及其与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方法 提取黑衣壮族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病例组)及对照组新生儿血液基因组DNA各100例,对UGT1A1 启动子TATA盒及所有外显子进行PCR扩增及直接测序。结果 检测到UGT1A1 启动子TATA盒(TA)7插入突变、第1外显子G71R错义突变及第5外显子中4个SNP位点(rs199539868、rs114982090、rs1042640、rs8330)。病例组的G71R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GT1A1 TATA盒、G71R、rs1042640及rs8330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OR值(95%CI)分别为0.846(0.440,1629)、3.932(1.745,8.858)、0.899(0.364,2.222)。结论 UGT1A1基因(TA)7插入突变与G71R错义突变是广西黑衣壮族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常见突变类型,4个SNP 位点(rs199539868、rs114982090、rs1042640、rs8330)为国内首次报道。UGT1A1 G71R错义突变是广西黑衣壮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钟丹妮  刘悠南  刘义  林伟雄 《中华儿科杂志》2002,40(10):579-581,I001
目的 探讨广西新生儿迁延性黄疸与胆红素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UGT1A1,B UGT)基因Gly71Arg突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提取广西 2 5例病因不明的迁延性黄疸新生儿及 6 0例正常健康儿DNA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扩增UGT1A1第 1外显子 ,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产物 ,用等位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法 (ASO)检测基因Gly71Arg突变。选部分经ASO检测正常和突变的PCR产物进行DNA测序。结果  2 5例迁延性黄疸新生儿中 15例UGT1A1基因存在Gly71Arg错义突变 ,即第 2 11位核苷酸有G→A点突变 (G2 11A) ,使第 71位密码子GGA变成AGA ,相应编码的甘氨酸变成精氨酸。 13例为杂合子 ,2例为纯合子 ,等位基因频率 0 34。 6 0例正常健康儿Gly71Arg等位基因频率 0 0 8。迁延性黄疸新生儿等位基因频率较正常健康儿显著增高 (P <0 0 0 0 1)。送检样品测序结果与ASO结果一致。结论 广西存在UGT1A1基因Gly71Arg突变。广西迁延性黄疸患儿与UGT1A1基因Gly71Arg突变密切相关 ,提示这可能是广西新生儿迁延性黄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Gly71Arg、TATA盒基因突变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突变与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方法:UGT1A1 TATA盒、外显子1、外显子5和G6PD基因外显子12经PCR扩增和测序,构建突变样本的克隆,对其进行验证。分析病例组及对照组UGT1A1 Gly71Arg和TATA盒基因多态性频率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突变对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发生的影响。结果:病例组UGT1A1 Gly71Arg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GT1A1 Gly71Arg、TATA盒基因和G6PD基因突变对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发生的OR值(95%CI)分别为5.468(2.274,12.818)、0.688(0.266,1.778)和5.081(1.070,24.133)。结论:UGT1A1 Gly71Arg和G6PD基因突变可能是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GT)是一大类能催化葡萄糖醛酸与亲核底物结合的酶家族,主要存在于肝脏,与微粒体膜相结合,催化肝脏生物转化作用第二相反应中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UGT家族包括30多个成员,按其序列的相似性,可将UGT分为两大亚家族,即U  相似文献   

11.
UGT1A1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黄疸遗传关联性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不同人群UGT1A1基因GLY71ARG多态性、TATA重复多态性与新生儿黄疸的遗传关联性。方法 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s、Cochranc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0年2月。获得UGT1A1基因GLY71ARG多态性、TATA重复多态性与新生儿黄疸遗传关联性的相关文献。以新生儿黄疸为病例组。依据NHI-NHGRI研究工作组2007年制定的遗传关联性研究报告规范为基础,并依据相关文献选取其中的14条标准用于文献质量评价。以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为指标,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的OR值及其95%CI。 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84篇,22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英文文献18篇,中文文献4篇);病例组1 444例,对照组1 835例。按人群构成分为4个亚组:中国,日本,马来西亚和泰国及高加索人群(印度、土耳其和美国)。①GLY71ARG基因型A/A+G/A频率:中国(OR=2.84,95%CI:2.14~3.76),日本(OR=3.22,95%CI:2.03~5.11),马来西亚和泰国人群(OR=2.41,95%CI:1.56~3.72)病例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加索人群(OR=1.98,95%CI:0.49~8.03)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型A/A频率:中国(OR=6.47,95%CI:3.24~12.94),马来西亚和泰国人群(OR=21.01,95%CI:5.21~84.79)病例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日本(OR=3.08,95%CI:1.00~9.49)和高加索人群(OR=5.89,95%CI:0.24~145.49)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等位基因频率:中国(OR=2.82,95%CI:2.22~3.58),日本(OR=2.50,95%CI:1.72~3.62),马来西亚和泰国人群(OR=3.01,95%CI:2.07~4.37)病例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加索人群(OR=2.47,95%CI:0.66~9.25)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TATA基因型7/7+6/7频率:中国(OR=0.59,95%CI:0.36~0.96)和日本人群(OR=0.15,95%CI:0.04~0.51)对照组均显著高于病例组;马来西亚(OR=1.31,95%CI:0.59~2.92)和高加索人群(OR=1.18,95%CI:0.68~2.02)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型7/7频率:中国(OR=1.78,95%CI:0.11~28.69),日本(OR=0.38,95%CI:0.04~3.56),马来西亚(OR=2.46,95%CI:0.46~13.06)和高加索人群(OR=1.45,95%CI:0.91~2.33)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等位基因7频率:中国(OR=0.65,95%CI:0.35~1.21),马来西亚(OR=1.40,95%CI:0.59~3.29)和高加索人群(OR=1.17,95%CI:0.80~1.69)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日本人群(OR=0.15,95%CI:0.04~0.50)对照组显著高于病例组。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UGT1A1基因GLY71ARG多态性与中国、日本、马来西亚及泰国人群新生儿黄疸有关联性;启动子TATA重复多态性与新生儿黄疸无关联性。  相似文献   

12.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基因与新生儿黄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n G  Du LZ 《中华儿科杂志》2006,44(1):71-73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是胆红素结合的关键酶,此酶的缺陷使胆红素不能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使非结合胆红素在体内堆积,导致Crigler—Najjiar综合征(包括Ⅰ型、Ⅱ型)和Gilbert综合征。CN—Ⅰ型患儿由于高度缺乏UGT,生后1~2d即出现严重黄疸,血清间接胆红素可达256.5~595.0μnaol/L,苯巴比妥治疗无效,需换血与光疗结合,常见短期内出现胆红素脑病,多在新生儿期和婴儿期死亡,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N—Ⅱ型为UGT活性缺陷,但并非完全缺乏,可表现为新生儿期较轻的黄疸,但也可发生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和核黄疸。血清间接胆红素浓度一般在85—340μmol/L,苯巴比妥治疗有效,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Gilbert综合征为一种轻度的慢性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系由肝脏摄取胆红素缺陷和UGT活性降低所致,通常于青春期才症状明显,给苯巴比妥能降低总胆红素值,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肠道菌群特点及与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lucuronidase,β-GD)活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入院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50例为高胆红素血症组,选取非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30例为对照组。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两组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差异。通过酚酞-葡萄糖醛酸底物法测定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治疗前后肠道内的β-GD活性。结果 对治疗前高胆红素血症组和对照组肠道菌群分布属水平进行比较,发现两组间有52种细菌的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治疗后第3天高胆红素血症组和对照组入组3 d后肠道菌群分布属水平进行比较,发现两组间有42种细菌的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高胆红素血症组新生儿治疗后,埃希氏菌属和葡萄球菌属在肠道内的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P < 0.05),粪便中β-GD活性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 0.05)。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治疗前后粪便β-GD活性与葡萄球菌属和埃希氏菌属丰度均呈正相关(rs=0.5948~0.7245,均P < 0.01)。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和非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肠道菌群存在差异。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粪便中β-GD活性与差异菌葡萄球菌属和埃希氏菌属丰度呈正相关。肠道菌群可能通过调节β-GD活性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通过对新生儿肠道菌群和β-GD活性进行测定和分析,可能对早期评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引起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2007年8月至2008年4月期间于本院新生儿内科病房住院的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研究组入选标准:出生14d之内,血清胆红素峰值达342 μmol/L以上,以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非结合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80%以上的患儿.设立对照组,入选标准:足月和早产儿生后14 d之内血清胆红素峰值分别>220.6 μmol/L和256.5 μmol/,L,<342 μmol/L.排除标准:患儿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或其他由于肝性疾病引起的黄疸.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临床常见的病因如感染、窒息、头颅血肿、早产、ABO或Rh溶血,遗传代谢病及病因不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研究组有79例,对照组有96例.感染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最常见原因,其次是原因不明,早产,溶血,窒息,头颅血肿,遗传代谢病.应用IJ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比,只有早产及原因不明两组因素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发生了明显的变迁,临床原因不明的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高股红素血症与肺炎的关系临床上少见报道,本文分析56例新生儿总胆红素>300Iμmol/L者其与肺炎的关系: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男38、女18、男女比为2.1:1,足月儿39、早产儿17,孕龄最小为33周,体重最低为Z000克。围产期情况:剖腹产8例,胎膜早破10例,最长1例早破膜20天,羊水已发臭。脐绕须5例,l例脐扭转10圈。入院日龄:<7天与>7天入院各为49与7例,入院最早为生后3O分钟,最晚1例为ZI天。治疗结果:治愈53例,好转2例,自动出院1例。2.肺部检查:肺部有中小湿呷音老5例,呼吸音降低2例,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简称双相…  相似文献   

16.
我院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5 0例进行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F VEP)检测 ,有较显著意义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临床资料 观察组为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住院的足月适龄儿。 5 0例中男 2 8例 ,女 2 2例。平均胎龄 3 8.5 0±1.5 5周 ,体重 3 45 0± 5 5 0 g。血清胆红素浓度 3 85 .7±95 .5 μmol/L,检测日龄为生后 3~ 10d。 5 0例中单独检测BAEP 2 5例 ,同时检测BAEP、F VEP 2 5例。对照组为同期因轻度呼吸道和肠道疾病就诊、无黄疸表现的住院足月新生儿 48例。对照组只检测B…  相似文献   

17.
Zhang HX  Zhao X  Yang Z  Peng CY  Long R  Li GN  Li J  He ZK 《中华儿科杂志》2010,48(9):650-655
目的 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B1(OATP 1B1)跨膜转运体内非结合胆红素(UCB),其基因变异能显著影响体内胆红素水平.此课题即为研究OATP 1B1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22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及200名对照者OATP 1B1 T521/A388G基因型,观察基因突变频率及基因型分布、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相关性及对患儿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水平的影响.结果 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中,OATP 1B1 T521C等位基因突变频率显著下降,仅为8.2%.野生型的患者比例要显著高于对照组中野生型个体比例,达到84.1%.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患病风险下降(OR=0.530,95%CI=0.328~0.857).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水平在OATP 1B1A388G野生型患者中最高,杂合子次之,突变纯合子最低.结论 OATP 1B1 T521C多态性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存在明显差异,OATP 1B1 A388G多态性显著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OATP 1B1 T521C/A388G是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的重要基因多态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分娩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6年1-12月的活产婴儿进行了相关分析。通过监测血清胆红素,比较剖宫产与非剖宫产娩出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情况。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剖宫产儿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是37.54%,非剖宫产儿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是20.3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剖宫产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Gao ZY  Zhong DN  Liu Y  Liu YN  Wei LM 《中华儿科杂志》2010,48(9):646-649
目的 探讨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1A1(UGT 1A1)基因突变对广西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 收集73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及31例健康新生儿外周血,应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法及直接测序法对所有新生儿行UGT1A1基因G71R突变检测,分析胆红素脑病发生率,胆红素峰值及总胆红素(total serum bilirubin,TSB)>20 mg/dl的机会比.结果 (1)本研究人群G71R等位基因频率为0.1915,病例组为0.2329,健康对照组为0.097,病例组的G71R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2)G71R纯合子的胆红素脑病发病率及72 h的TSB浓度(28.57%,23.12±4.58 mg/dl)均高于野生型组(0%,17.68±2.69 m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G71R纯合子组中5例的TSB>20 mg/dl,G71R纯合子TSB>20 mg/dl的机会比(odds ratio,OR)为7.955,总体机会比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1.349,46.899).结论 G71R突变与本地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存在相关性.G71R纯合子的胆红素脑病发病率及生后72 h的TSB较对照组及野生型增高.G71R纯合子发生TSB>20 mg/dl的危险性是野生型的7.955倍.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方法对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