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承仕 《河南中医》1996,16(5):267-269
对伤寒厥阴病的实质,至今仍无明确一致的看法,或认为是寒极,或认为热极,更多的持寒热错杂、阴阳胜复的观点。本文以《伤寒论》厥阴条文为依据,分析厥阴病各种证侯表现,提出厥阴病为阳气内闭营血、邪热内积、营阴为邪热竭灼,造成热极竭阴、阴精竭绝的病理特点。其预后转归取决于内郁之邪热是否能够由内出外,枢转外达。  相似文献   

2.
刘承仕 《中医杂志》1997,38(5):265-267
《伤寒论》由于它成书于战乱年代,加之文字古奥,文简义繁,自西晋王叔和编次以来,几经显晦,虽经历代医家多次注释、发挥,至今尚有许多疑难问题争论不清,“厥阴病”就是其中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本人在学习和讲授《伤寒论》的过程中,深感“厥阴病”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现就厥阴病谈谈个人的认识,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厥阴病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伤寒论>>第326条作为厥阴病提纲,名不副实。厥阴病的实质是“热深”,其主证除热,厥,躁烦,吐哕利外,还应包括昏痉一证。厥阴病的治法,有泄热攻下,熄风开窍,回阳救逆等。文章还结合现代医学“血液集中化”等诸家理论,对热厥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一书内容宏丰,义理蕴深。本文拟就该书厥阴病篇中有关腹诊的内容作一初步探讨,以就正于同道。1 厥阴病的病机特点与腹诊内容《伤寒论·厥阴病篇》全篇56条,论及腹诊方面的内容达39条。如心中疼热、蛔厥腹痛、少腹满、腹濡、心下满而烦等等。厥阴病腹诊的论述贯穿了厥热胜复这一条主线,而手足逆冷不失为厥阴病的主要标志。厥阴病的病机与腹诊的内容具体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1.1 厥热胜复:论中326条(本文引用《伤寒论》条文编码,均依李培生主编《伤寒论讲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下同):“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六经病皆各有其提纲。提纲者,乃揭示本经病主证与病理实质的纲领性条文。如太阳病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明确指出太阳病的主证为脉浮、头项强痛、恶寒。析其病理,为风寒邪气犯表、卫阳被遏、经输不利,其病位在表。此已为古今医家所共识。它如少阳、阳明,太阳、少阴等病之提纲所示病理,亦少见有争议。然对厥阴病提纲病理实质之认识,至今未一。  相似文献   

6.
论《伤寒论》"厥阴"的两个不同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梅  周春祥 《河北中医》2006,28(2):152-154
厥阴病篇是<伤寒论>中争议最多的一篇,自陆渊雷[1]提出"伤寒厥阴竟是千古疑案",认为"是杂凑成篇",做了"少阴、太阴之外更无厥阴"的推论以来,不少医家赞同此说.近人更从版本学角度考据,提出厥阴病篇仅有4条,"厥利呕哕"应单独成篇,并日"对厥阴篇与厥利呕哕篇来说,合之则两伤,分开则两利"[2].  相似文献   

7.
徐兵 《光明中医》2013,28(1):189-190
厥阴病是六经辨证的最后阶段,正邪交争,进退,消长达到最后一决。《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因此厥有极的意思,病至厥阴,表明阴寒至极,物极则反。这包括两种可能,一则阴极阳衰而出现阴阳离绝的死证;一则阴极阳复,阴尽而阳生,表明一个轮回的结束,一个新的轮回的  相似文献   

8.
从《伤寒论》厥阴病角度论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及论治法则,为进一步探索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理论和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陈鑫  滕晶 《中医药学报》2012,40(3):188-188,F0003
系统总结分析了张仲景《伤寒论》中微脉的特征及主治病机,从而阐明了微脉作为一种独特的脉象,反映了各种不同的病理变化,对以后临床疾病的诊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肖相如 《河南中医》2011,31(4):316-316
厥阴是人体阴阳之气交替转换的阶段;厥阴病则是伤寒最后的厥证阶段.<伤寒论>第326条只是肝热脾寒的寒热错杂证,并不是厥阴最本质的定义,而337务论述了"厥"的临床表现和病机,揭示了厥阴病最本质的特征,可作为厥阴病的提纲.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厥阴是六经之末,病情发展到厥阴,即病变已到了后期阶段,病变后期寒热混杂,虚实互见,他经他脏病证亦屡出迭见,这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或规律。厥阴篇病情复杂,主要表现是寒热挟杂和厥热胜复,但厥阴篇所述病变证治,重点却是厥、利、呕、哕这四大类证。笔者就此四大类证作了一些探讨,认为四大类证多为他经他脏之病,非厥阴经本病,故称其为"类证"。但对类证证治则作了详尽分析,因为笔者认为这四大类证实际上多为杂病杂证,为临床之所常见,不可必认为是伤寒后期才出现,这是笔者在研读中所谓的阐微之见。  相似文献   

12.
关于《伤寒论》厥阴病的本质,古今贤者研究颇多,各书卓见,见仁见智,可谓众说纷纭,以致使厥阴病成为千古疑难。笔者研习《伤寒论》,颇有心得,今不揣浅陋,略陈述之。 一、从《伤寒论》六经之“阴阳”看厥阴病 仲景著《伤寒论》,用《索问·热论》之“六经”。所谓“六经”,即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和厥阴。仲景以此六经为纲,将外感热病复杂的发病过程分成六个不同发病阶段(以下简称六病阶段)又根据正邪斗争的具体情况,将六病阶段分属于表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厥阴病篇存在的疑问与争论较多,历代医家多有关注,希望能通过探究把握其实质。结合时振声教授和肖相如教授两代中医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探讨厥阴病厥证的本质显示,热厥与寒厥完全符合厥阴病,而且是代表了厥阴病最本质的东西。与现代医学休克状态进行比较,有助于明确其病理变化规律。厥证病机为厥阴病独有,反映了阴阳之气不相顺接。  相似文献   

14.
李凯  李秘 《河南中医》2020,40(2):163-166
根据六经是基于脏腑经络的理论,肝脏为厥阴的脏腑基础,厥阴病病机为:病至厥阴,体阴(肝血)亏损,引起用阳(肝阳)的不足,而用阳的亏虚,又引起体阴的病变。厥阴病阳虚的特点为:体阴不足,用阳不及致肝经虚寒,阳气不通。而厥阴阴虚主要涉及肝脏,临床表现为肝筋及经络失于濡养的肝系症状,使用乌梅、当归、白芍等入肝养血之品养肝柔肝,补养肝体。厥阴病体阴不足,用阳不及,阳气不能疏泄,故郁而化热,厥阴病之热的来源可总结为:体阴不足→用阳亏虚→阳气疏泄不及→郁而化热,热像并非厥阴病必见症状,如果无郁而化热之证,只需补肝体,助肝用。《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提纲证中所提到的脾胃症状病机为厥阴肝木之气不能疏泄,引起脾土运化不及,故出现不能运化津液的"消渴",不能运化水谷的"饥而不欲食",用黄芩、黄连清解肝经郁热,干姜、人参补中焦虚寒。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厥阴病厥热胜复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阴阳二气消长的质变量变的角度,阐述伤寒厥阴病的阴极阳生的病程阶段,厥热胜复的病变机制,温清并行的选药法度。  相似文献   

17.
灸法在《伤寒论》中出现10次,其中太阳病篇关于灸法的论述有4条,即118条、119条、120条、121条;少阴病篇3条,即292条、304条、325条;厥阴病篇3条,即343条、349条、361条。对于灸法的运用,《伤寒论》首先提出其禁用范围,如118条表热实证禁灸,119条虚热证禁灸,120条表证禁用灸法,体现了灸法的慎用或禁用原则。其次,对灸法治疗疾病作了较详的论述。其一,根据灸法具有温阳散寒、  相似文献   

18.
朱云  杨涛 《河南中医》2011,31(2):109-110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腹泻的临床症状与病理机制与《伤寒论》六经中厥阴病相似,病位亦为厥阴经经络循行所及之处,故用厥阴病辨证提纲和厥阴病治法方药对其进行辨证论治,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20.
厥阴病篇是《伤寒论》中争议最多的一篇,自陆渊雷提出“伤寒厥阴竟是千古疑案”,认为“是杂凑成篇”,作了“少阴、太阴之外更无厥阴”的推论以来,不少医家赞同此说。近人更从版本学角度考据,提出厥阴病篇仅有4条,“厥利呕哕”应单独成篇,并日“对厥阴篇与厥利呕哕篇来说,合之则两伤,分开则两利”。总之历经百年,学术界对《伤寒论》厥阴病篇内容更多仍持怀疑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