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纤维乳管镜在乳头溢液中诊断乳腺导管隆起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应用BladeFVY-780型纤维乳管镜,配备FVS检查系统对115例乳头溢液病人进行检查诊断,手术病例与术后病理诊断作比较。结果:115例乳头溢液病人发现乳管内隆起性病变5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24例,乳腺癌1例。术后病理证实导管内乳头状瘤2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21例,乳腺导管内癌1例。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为导管扩张。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诊为单发乳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1例。结论:乳管镜能明确乳头溢液病因,确定病变部位,在诊断乳腺导管隆起性病变中准确率高,是诊断以乳头溢液为症状的乳腺导管隆起性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曾健  张浩  陈玲  胡翠娥 《中国肿瘤临床》2005,32(23):1342-1344
目的:评价乳管镜下乳腺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对乳头溢液的诊断价值.方法:2003年7月至2004年10月对76例乳头溢液患者行脱落细胞学检查,同时在乳管镜下对溢液乳管异常部位搔刮,盐水冲洗,收集导管中洗液行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乳管镜诊断导管扩张或炎症30例,未行手术;乳管隆起性病变46例,行手术活检;病理诊断早期乳腺癌10例,管内乳头状瘤32例,乳腺腺病4例.76例中,导管冲洗液涂片的有效细胞团较乳头溢液明显增加(P<0.01).10例早期乳腺癌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的准确性明显高于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P<0.05).结论:乳管镜下乳腺导管冲洗液涂片能获得更多的有效细胞团,使导管冲洗液细胞学检查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准确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纤维乳管内视镜在354例乳头溢液中的应用经验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利用乳管内视镜对乳腺导管腔进行检查,直接观察乳腺导管内的病变,确定引起乳头溢液的乳腺疾病的性质,提供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的方法.方法:利用纤维乳管镜FVS-3000M系统对354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检查,观察溢液导管及其分支的管腔和管壁结构,发现并确定病灶位置,记录病变导管的形态特征,必要时用活检针取组织送病检,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性液和浆液血性液中乳头状瘤和乳头状瘤病占72.3%,乳腺导管癌占5.2%,22.5%为导管炎、导管扩张等;水样液中乳头状瘤和乳头状瘤病占56.0%,乳腺癌占8.0%;5例未发现异常的病例视为正常.结论:乳管内视镜可以明确引起乳头溢液疾病的病因、确定病变部位,从而提高早期乳腺癌的发现率.  相似文献   

4.
使用纤维乳管镜对136例乳头溢液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评价纤维乳管镜检查对乳头溢液的诊断、治疗价值。方法对136例乳头溢液病人进行乳管镜检查,将溢液性质、检查所见、冲洗疗效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36例病人中发现6例乳腺癌,并行手术根治;130例为乳管内良性病变,经手术病理证实80例,其中49例为乳管内乳头状瘤或乳管内乳头状瘤病,11例为乳管扩张症,12例为囊性增生,8例为乳腺腺病。非手术治疗50例为单纯乳管扩张及乳管炎,检查术中即予冲洗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纤维乳管镜应用于乳头溢液的检查和治疗,疗效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管内窥镜(FDS)在病理性乳头溢液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2年7月至2014年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医院行乳管镜检查的106例病理性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乳管内窥镜下所见和术后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6例均检查成功,乳管镜诊断乳腺导管扩张症42例(39.6%),导管内乳头状瘤58例(54.7%),导管内癌6例(5.7%)。共有68例乳头溢液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导管内乳头状瘤84.5%(49/58),导管内癌83.3%(5/6),总符合率为84.4%。结论乳管镜是病理性乳头溢液最有效的检查方法,乳管镜能直接观察到乳管内病变,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管内视镜诊断治疗乳头溢液疾病的价值。方法:对2006年5月~2007年2月在我院门诊行纤维乳管镜诊治的33例乳头溢液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内镜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并进行随访,对诊断情况和治疗效果进行初步评价。结果:33例乳头溢液患者,纤维乳管镜检查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16例,乳腺癌3例,乳管炎5例,乳管扩张7例,2例未见异常。诊断符合率乳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分别为62.5%和66.7%,乳管炎和乳管扩张均为100%,总体符合率为71.4%。同样病例超声、钼靶检查阳性发现率较低。结论:纤维乳管镜为乳头溢液患者特异性较高的检查,病理符合率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纤维乳管镜与乳腺超声在伴有乳头溢液的乳管内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33例乳头溢液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纤维乳管镜与乳腺超声检查在乳头溢液患者乳管内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情况。采用配对χ2检验比较2种检查间乳管内占位性病变检出率的差异,以及纤维乳管镜与乳腺超声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敏感度的差异,并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亚组间乳管内占位性病变为恶性肿瘤的概率。 结果133例患者中,有63例患者行溢液乳管腺段切除术,4例行乳腺结节微创旋切术,穿刺或包块切除术明确为恶性肿瘤后行根治术各1例,53例患者未行手术,11例患者失访。65例常规手术患者(非微创旋切术)术后病理结果:乳腺恶性肿瘤4例,乳管内乳头状瘤57例,乳腺增生4例。纤维乳管镜检查对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为57.1% (76/133),高于乳腺超声检查的24.8% (33/133)(χ2=31.339,P<0.001),且纤维乳管镜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的敏感度优于乳腺超声检查[93.0%(53/57)比42.1%(24/57),χ2=33.652,P<0.001)。纤维乳管镜提示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患者中,乳管内占位性病变出血或合并乳房包块者与未出血且无乳房包块者相比,发生恶性肿瘤的概率更高[3/13比2.3%(1/44),P=0.034]。 结论纤维乳管镜对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具有优势,可以作为乳头溢液患者的常规检查。对于乳管内占位性病变合并乳房包块或者瘤体出血的患者,应行手术切除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285例乳头溢液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分析乳头溢液的临床意义和病因诊断方法,为临床更合理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1990年1月~2002年8月我科手术治疗的285例乳头溢液病例。结果 285例患者中,乳腺癌55例(19.3%),导管内乳头状瘤130例(45.6%),导管内乳头状瘤病20例(7.0%),导管扩张症36例(12.6%),乳腺增生病33例(11.6%),乳腺导管炎11例(3.9%)。其中乳腺癌、导管内乳头状瘤及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共205例,占71.9%。结论 乳管内视镜是乳头溢液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对乳头溢液特别是血性溢液应及时做出病因诊断,以便采取合理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乳腺导管镜在乳腺囊性增生症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乳腺导管镜对无乳头溢液的乳腺囊性增生症者的检查和药物介入冲洗治疗,探索无乳头溢液病人导管镜的成功插入技术,观察乳腺囊性增生症冲洗后的镜下表现。为早期发现乳管内占位性病变尤其是早期乳腺癌提供可能。方法首先应用乳管扩张剂对无乳头溢液的乳腺囊性增生者进行乳管扩张,然后行乳管镜检查。结果102例无乳头溢液的乳腺囊性增生症者,成功进镜78例(76.5%)。78例中,有4例是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导管癌,均经镜下诊断后手术治疗并病理证实。其余72例均行导管内冲洗,冲洗后管腔黏膜改变不明显的7例,手术活检5例为不典型增生,2例为细胞增生活跃。余65例均经多次冲洗后管腔黏膜光滑,色泽红润,恢复正常,其中94%的病例均能经3次冲洗后疗效满意,6%(4/65)的病例需增加冲洗次数。在治疗初期有1例并发局部感染,经青霉素等抗炎治疗后痊愈,无穿孔.乳头凹陷等其它并发症。结论无乳头溢液的乳腺囊性增生症者,在乳管扩张剂扩张后大多数能无阻力进镜,乳管扩张剂Ⅰ、Ⅱ号扩张效果无统计学差异;经过导管内的药物介入治疗,观察镜下的改变,能早期发现乳腺癌及不典型增生的乳腺病病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和避免了乳腺癌及导管内疾病的误诊和漏诊。为临床早期诊断乳腺癌提供一个新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郗俊生  沈玉琨 《中国癌症杂志》2006,16(12):1016-1018
背景与目的:乳头溢液是乳腺科门诊常见的症状,而临床上大约有1%的乳腺癌是乳头溢液为首发症状,大量临床摸不到的肿块的乳头溢液患者进行筛检可以早起发现乳腺癌,1997年国内发展新科技一乳腺纤维导管内视镜,用一根外径0.7mm光导镜,自乳头溢液管151插入,用过内视镜成像技术观察并记录乳腺导管内正常及异常病变情况,优势在于不仅诊断敏感性较高(〉90%),而且还行准确定位,用于早期诊断乳腺导管内疾病及早期乳腺癌。本研究评估纤维导管内窥镜在无肿块的乳头溢液诊断及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用纤维导管内窥镜对1000例乳腺溢液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结果:本研究对1000例无肿块乳头溢液患者检查发现早期乳腺癌33例(3.3%),乳头状瘤392例(39.2%),乳头状瘤病20例(2%),导管扩张伴慢性炎症480例(48%),正常导管75例(7.5%),活检吸取肿块8例,3例报告导管内癌,导管慢性炎药物冲洗220例(22%),手术患者453例。经病理证实与导管镜检查符合率90.7%。结论:乳管内窥镜可插入到5级乳腺导管,能早期发现乳腺癌,对部分导管慢性炎症可用药物冲洗治疗,乳管内窥镜定位、定性准确,乳管内窥镜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深远价值。  相似文献   

11.
乳管内视镜在伴乳头溢液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乳腺疾病乳管内视镜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FVS-3000M型纤维乳管镜系统对乳头溢液患者进行检查,对可疑病例用活检针取组织活检或定位切除送病检确诊,对本组354例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占位性病变245例,渗出性病变97例,另有9例正常及3例失败。手术186例,经病理证实诊断准确率为96.2%。结论:乳管内视镜可以明确引起乳头溢液疾病的病因、确定病变部位,引导活检或定位切除,提高早期乳腺癌的发现率。  相似文献   

12.
乳管内视镜检查1 337例乳头溢液患者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回顾分析1998年10月~2005年8月1337例乳管内视镜检查(fiberoptic ductoscopy,FDS)临床病理资料,其中478例经手术得到病理结果。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导管内病变在乳管镜下各有特征,但图象特征有重叠区域,易导致误诊;乳管内视镜对导管内乳头状瘤、乳头状瘤病和乳腺癌的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5%、88%和93·6%。回顾性研究结果提示,乳管内视镜对乳头溢液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但还须结合其他方法进一步提高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管镜直视下乳腺导管内活检联合乳头灌洗液CA153检测对早期乳管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行乳管镜检查的乳头溢液患者123例,对发现乳管内新生物的患者行导管内活检,并与导管切除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同时收集行乳管镜活检患者的乳头灌洗液进行CA153检测,并与30例乳管扩张症患者的乳头灌洗液标本进行对照。结果 123例患者中共56例发现乳管内新生物,并行64次乳管镜下乳腺导管内活检及病变导管切除术。乳腺导管内活检显示,56例患者中导管内乳头状瘤28例、多发导管内乳头状瘤7例、导管上皮增生6例、导管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2例和乳腺癌7例。另有6例活检失败,活检成功率为89.3%。病变导管切除术后病理诊断:单发导管内乳头状瘤29例、多发导管内乳头状瘤11例、导管上皮增生8例、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1例、导管内癌4例、浸润性导管癌2例和导管内乳头状癌1例。30例乳管扩张症患者乳头灌洗液的CA153水平为(26.90±2.76)U/ml,低于乳头溢液导管镜检G3级的(31.91±22.95)U/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G4级的(52.67±33.63)U/ml和G5级的(85.68±21.13)U/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管镜直视下乳腺导管内活检是微创、安全、方便可行、成功率高的诊断方法,联合乳头灌洗液进行CA153检测对于诊断早期乳管内恶性病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溢血乳管注水行高频超声检查诊断乳头血性溢液的价值。方法2001年10月至2003年10月对24例乳头血性溢液病人给溢血乳管注人生理盐水进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乳管有无扩张及乳管内病变,并为手术标记病变乳管在体表的方位。结果溢血乳管注水B超检查有导管扩张23例,其中乳管内乳头状瘤14例,乳腺恶性肿瘤2例。非手术治疗6例,手术治疗18例。乳管注水B超与手术病理对比诊断导管扩张、乳管内乳头状瘤、乳腺恶性肿瘤的准确率分别为100%、78.6%、66.6%。结论溢血乳管注水B超检查为诊断乳管及乳管内病变提供一种新的安全、方便、无创方法。并能为手术治疗准确标记病变导管在体表的方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头溢液的诊断方法以及导管造影在乳头溢液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43例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理情况,分析溢液涂片、B型超声检查及全数字化乳腺导管造影摄片与导管镜对导管内病变的检出情况。结果 143例患者中,双侧溢液20例,共计163侧。病理检查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69侧,导管内乳头状瘤病27侧,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伴不典型增生21侧,乳腺癌23侧(双侧1例),乳腺病23侧。导管造影导管内病变检出率83.1 %,导管镜检查导管内病变检出率93.5 %。结论 临床体检应重视乳头溢液检查,淡黄色溢液或血性溢液应特别重视,纤维导管镜直视诊断准确率高,但乳腺导管造影简便、可靠,可作为主要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乳管镜下乳管内病变的诊断及定位技术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评价乳管内窥镜和乳腺定位针对乳管内病变的诊断和定位价值。方法:用奥林巴斯硬性乳管内窥镜系统及计算机帮助设备,对22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检查,采集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30例患者在乳管镜引导下经溢液孔穿刺定位。结果:220例患者中发现早期乳腺癌11例(5%),重度不典型增生6例(2.7%),乳管内乳头状瘤93例(42.3%),乳头状瘤病15例(6.8%),导管扩张症或伴有炎症95例(43.2%)。结论:乳管内窥镜能直接观察乳头溢液患者乳管内病变情况,提高乳头溢液患者病因诊断的准确性,而在其协助下经溢液乳孔放置乳腺定位针,能够避免手术盲目性,为病灶的检出提供可靠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纤维乳管内窥镜(简称“纤维乳管镜”)对乳腺导管内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66例单侧单孔血性乳头溢液的患者入院行手术治疗,术前均同时行纤维乳管镜检查及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其术前检查诊断与病理符合情况。结果:66例血性乳头溢液患者,病理证实乳腺导管内肿瘤59例(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47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伴上皮非典型增生4例,导管内癌8例),导管内肿瘤发生率89.39%(59/66),导管内肿瘤伴非典型增生(癌前病变)及导管内癌发生率18.18%(12/66);单纯导管扩张症7例,发生率10.61%(7/66)。59例病理所示导管内肿瘤的患者乳管镜检查阳性57例(包括导管内乳头状瘤伴上皮非典型增生4例,导管内癌8例),阴性2例,导管内肿瘤诊断率96.61%(57/59)。超声检查阳性30例(包括导管内乳头状瘤伴上皮非典型增生1例,导管内癌3例),阴性29例,导管内肿瘤诊断率50.85%(30/59),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性乳头溢液患者乳腺导管内肿瘤发生率较高,纤维乳管镜检查显著提高乳腺导管内肿瘤(包括导管内癌)的诊断率,对乳腺导管内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乳管内视镜直视下金属线定位用于引导乳头溢液患者导管解剖手术的价值.方法 174例经乳管内视镜确诊为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乳头溢液患者接受了乳导管解剖术,其中68例术前在乳管内视镜直视下,将带倒勾的金属丝送至病灶处固定,并标记体表投影,以定位金属丝为引导实施乳导管解剖术,术中冰冻病理取材循定位导丝寻找病灶;另外106例采用传统的术中置平头针法或经溢液乳孔注射美兰法,作为对照.结果 乳管内视镜定位组68例患者中,导管内乳头状瘤64例,导管原位癌4例,恶性率为5.9%,一次性病灶切除率、病理诊断与乳管内视镜诊断符合率均为100.0%,术后无一例发生局部变形.对照组106例患者中,导管内乳头状瘤96例,导管原位癌6例,恶性率为5.7%,乳腺腺病4例,一次性病灶切除率为77.4%,病理诊断与乳管内视镜诊断符合率为96.2%,术后26例发生局部变形.结论 乳管内视镜直视下金属线定位引导乳导管解剖术具有定位精确、创伤小、冰冻病理取材准确、无局部乳腺组织变形等优点,既能提高乳腺导管疾病的诊断率,又能减少乳腺组织损伤,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乳管镜定位下乳腺导管内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乳管内窥镜(FDS)定位下对乳腺导管内新生物切除的可行性并总结经验。方法:分析我院2004年9月~2006年11月间FDS检查的548例乳头溢液病例资料,并选择乳管镜发现导管内新生物手术的病例.对镜下乳管内新生物的图象特征,诊断、手术方式和术后病理进行分析。结果:548例乳头溢液病例中,FDS下诊断乳管内新生物187倒(34.1%),其中乳管内乳头状痛159倒(29.0%),乳管内乳头状瘤病12例(2.2%),乳腺癌16例(2.9%)、135例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91例在FDS定位下再行肿瘤切除或区段切除手术,44例按常规经溢液乳管内注射染料关蓝,再行选择性区段切除,FDS定位下手术组FDS诊断符合率97.8%(89/91)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86.4%(38/44)(χ^2=6.96,P=0.008)。结论:FDS不仅是诊断乳腺导管内新生物的可靠方法,而且可以帮助手术中定位切除乳腺导管内新生物。FDS定位下手术能够避免手术盲目性,为病灶的切除提供可靠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纤维乳管镜对乳管内乳头状瘤类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我科2009年8月-2011年8月经乳管镜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144例,其中血性溢液78例,褐色溢液51例,深黄色溢液15例。回顾性分析其术前诊断及治疗过程。结果:所有病例在乳管镜下可见导管内肿物,并经镜下定位行病变腺叶切除,术后病理132例诊断为乳管内乳头状瘤,7例诊断为原位癌,3例为早期浸润性癌。结论:纤维光导乳管镜可准确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并进行定位切除。对此类疾病的诊治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