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定量研究哈尔滨市日均气温对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急性影响,为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4年哈尔滨市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资料及气象、大气污染物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研究哈尔滨市四季日均气温与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日死亡率的关系,同时控制时间趋势、星期几效应、大气污染物等混杂因素的影响。结果 2013—2014年哈尔滨市日均气温为4.77℃,日均心脑血管死亡人数为97例。31岁及以上的心血管疾病人群易受气温影响,女性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高于男性。全年平均气温滞后1、5 d时,气温升高1℃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分别上升0.14%和0.18%;春季平均气温滞后3~6 d时,每升高1℃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上升0.21%~0.26%;夏、秋季平均气温每升高1°C时,当日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上升1.22%和0.27%,上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哈尔滨市日均气温与心脑血管疾病日死亡数有关,且存在滞后效应。应建立适合该市的心脑血管疾病人群气象预警模型,提高高危人群在春夏季的疾病防控意识,降低由气温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泰安市大汶河流域居民2002-2004年心脑血管疾病死因状况,为深入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基线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现况调查方法,对该区域共200余万居民2002-01/2004-12全部死亡病例进行登记、填卡和死因推断;死亡者全部进行ICD-10编码。采用SPSS13.0和Excel2003软件对全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地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337.53/10万,居死亡原因之首。心脑血管疾病列死因顺位前3位的是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脑病和肺原性心脏病及肺循环疾病,这3种病占心脑血管疾病总死亡的93.02%。结论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和肺原性心脏病及肺循环疾病是泰安市大汶河流域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121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与时间关系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死亡率亦居各种疾病之首。本文统计分析了我院急症门诊1994~1996年间,有详细记载的121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与时间的关系。1临床资料121例患者,其中54例因冠心病死亡;45例因脑出血死亡;22例...  相似文献   

4.
《现代养生》2012,(6X):52-53
<正>据统计,全球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约800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38.8%。也就是说,每死亡3个人,就有1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达260万人,平均每天死于心脑血管疾病7123人,每12秒就有1人因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每22秒就有1人因心脑血管疾病瘫痪。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心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南京市高温热浪对当地居民每日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方法根据南京地区2004—2010年的居民每日死亡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的Poisson分布,分析了高温热浪与每日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关系。结果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RR主要受到当天、死亡前2 d的日最高温度的影响,其值分别为1.204(95%CI:1.110~1.306)、1.124(95%CI:1.013~1.247);心脑血管疾病的日死亡人数与高温热浪期间的日最高温度正相关。结论高温热浪对居民心脑血管死亡有影响,心脑血管疾病日死亡人数随着最高温度的升高及日平均地面气压的降低增加,且最高温度存在滞后效应。广义相加模型预测的心脑血管死亡人数与实际死亡人数较相近,上升与下降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温对武汉市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3年武汉市死亡资料及气象资料描述武汉市2003年夏季日最高气温与心脑血管疾病日死亡数的时间序列,对高温期和非高温期的心脑血管疾病平均日死亡数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夏季日最高气温与心脑血管疾病逐日死亡率的关系.结果 在2003年夏季高温期有明显的死亡高峰,高温期的心脑血管疾病平均日死亡数、男性和女性平均日死亡数分别是非高温期的1.92、1.56和2.34倍,高温期的死亡总数占该年夏季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总数的31.8%.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增加的日最高气温临界值是36℃,单位温度死亡危险度为2.8/100万.结论 武汉市高温天气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19年云浮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特征,为云浮市慢性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云浮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资料,分析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期望寿命、潜在减寿年数(PYLL)等指标。结果 2019年云浮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为253.14/10万(标化死亡率为190.42/10万),占全死因的46.42%。男性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顺位前3位依次为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其他心脏病。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去心脑血管疾病后期望寿命为96.36岁,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而损失的期望寿命为14.43岁。心脑血管疾病中,男性的PYLL、潜在减寿率、平均减寿年数均高于女性。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云浮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男性、高龄女性和45岁以上人群是云浮市慢性病防治的重点,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社区2011年1-10月所有发病、死亡、发病死亡的276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分布情况和危险因素分析,以期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10月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监测到户籍在浦江的总计277例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死亡、发病死亡的患者,包括监测时间内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住院部登记的患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生命统计主要死因为监测病种的户籍患者及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其他一、二、三级医院登记的户籍为该社区的患者.监测的疾病包括脑梗塞175例、脑出血2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卒中未分型25例、急性心肌梗死16例、冠心病死亡32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人血液透析与成年人血液透析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从而达到治疗个体化,为改善不同年龄组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提供帮助。方法将我科5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死亡病例资料分为老年组及成年组,并对各组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成年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提高,成为主要死亡原因;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疾病与其他慢性疾病都是主要死亡原因。结论针对老年患者及成年患者不同的死亡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代谢综合征与心脑血管疾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每年全球有73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约占全球每年疾病死亡人数的1/3。我国近10年来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增加了1倍,现在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社区居民的第1位死因(占总死亡构成比45%左右)。不良的生活方式已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在逐渐成为我国居民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1.
徐州市1995~1999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 ,恶性肿瘤已成为居民继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的主要死因。为了解居民恶性肿瘤的死亡状况 ,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对徐州市 1995~ 1999年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人口资料 根据徐州市公安局提供的 1995~1999年年报统计数。1 2 年龄构成资料 根据中国 1990年第 4次人口普查构成比计算。1 3 死因资料 由医院和居 (村 )委会上报死亡医学报告单 ,并与各派出所死亡登记核对。2 结果2 1 总死亡及性别死亡状况  1995~ 1999年徐州市居民因恶性肿瘤死亡 4 86 6例 ,年均死亡率为 99 6 1/10万 ,仅次于心脑血管…  相似文献   

12.
综合信息     
《社区医学杂志》2012,(9):16-16
<正>1.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超过2.3亿,每年死亡人数近300万。这是卫生部医政司综合处负责人4月11日在北京透露的。她说":由于疾病谱的改变以及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仍然是危害公民主要的疾病负担。"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过去1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上海市卢湾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变化及趋势,为进一步制定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2001-2010年卢湾区户籍人口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及人口监测资料.2001年的死因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9,2002-2010年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标准进行分类.用2000年全国人口构成进行标化率计算,进一步计算心脑血管疾病潜在减寿年数.结果 2001-2010年,上海市卢湾区户籍人口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总体呈波动性下降趋势,其中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但随年龄增长呈几何级数增高.10年间,心脑血管疾病一直占据全人群死因顺位的第1位,死因减寿顺位的第2、3位.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上海市卢湾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全社会必须重视这类慢性病的预防.同时,应重点加强对60岁以上这部分年龄组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控制和预防.  相似文献   

14.
方法

收集上海市闵行区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心脑血管事件(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及同期环境、气象等监测资料,采用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泊松回归模型,分析UFPs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病及疾病死亡的关系。以UFPs日均浓度每升高一个四分位数间距(interquartile range,IQR),心脑血管事件发病及疾病死亡人数增加的百分比及其95%CI估计UFPs的效应。

结果

单污染模型显示,UFPs水平每升高2 022 个/cm3(lag0)和1 795.6 个/cm3(lag02),心脑血管事件发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分别增加5.01%(95%CI:1.22%~8.94%)、6.05%(95%CI:1.53%~10.80% );在双污染物模型中,UFPs浓度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关联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空气UFPs暴露对人群心脑血管事件发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存在急性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寿光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死亡原因,为制订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寿光市居民201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原因进行调查。[结果]2010年调查全市居民1 036 087人,死亡3 023例,死亡率为291.77/10万。居民死亡率(/10万),男性为278.62,女性为305.17(P<0.05);30岁以下年龄组为3.22,30岁以后为454.24(P<0.01);死亡率30岁以上年龄组男性均高于女性。全部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前3位死亡原因是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结论]心脑血管疾病中,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是寿光市居民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 了解上海市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居民从事的职业、文化程度、年龄及疾病共存情况。  [方法 ] 将2 0 0 0年人口普查资料和 2 0 0 3年死亡个案记录用DIS居民死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  [结果 ] 心脑血管疾病在业人员中粗死亡率排列最高为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 ,最低为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学历越高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越低。男性各年龄组死亡率都高于女性。高血压、糖尿病、终末期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共存情况较为普遍。  [结论 ]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上海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 ,全社会必须重视这类慢性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郑州市日均气温对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2013-2019年郑州市主城区全人群死亡个案资料,结合同期气象及空气质量资料,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拟合逐日平均气温与逐日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数的关系,分析高温和低温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累积滞后效应。结果 郑州市日均温度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群对冷热效应的最适合温度为27℃。冷效应具有滞后性,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效应在滞后4 d开始出现,持续9 d,对应的最大RR值为1.047(95%CI:1.023~1.071);热效应表现为急性,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效应在当天最大,RR值为1.046(95%CI:1.009~1.085),持续6 d。累积冷效应随滞后时间增加而增加,在滞后9 d达到最大值,持续至滞后15 d。结论 高温和低温均能增加郑州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且冷效应存在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导致都兰县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都兰县2005年报告的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导致我县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意外伤害、恶性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汉族高于少数民族,男性高于女性,60岁以上年龄组高于小年龄组,各职业间死亡率无差异。[结论]导致都兰县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脑血管疾病、意外伤害、恶性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今后应加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分析昆明市居民主要慢性病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死亡率差别分解法,分析2006-2013年昆明市居民死因监测资料中主要慢性病数据,计算人群死亡率变化多少是由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又有多少是危险因素的作用。结果 2006-2013年居民主要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肺部疾病(COPD)、糖尿病和消化系统疾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人口老龄化和危险因素共同影响死亡率的变化,其中危险因素影响占60%。城市除COPD死亡率下降外,其他呈上升趋势,而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是危险因素起主导作用,其他疾病则是由人口老龄化的作用;农村主要慢性病死亡是由人口老龄化和危险因素的促进作用呈上升趋势,其危险因素影响较大,但消化系统疾病则是由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结论 人口老龄化和危险因素对不同慢性病死亡率上升的贡献各有不同,危险因素是影响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死亡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06年西平县居民主要死因,为制定疾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系统收集2006年西平县人群健康监测点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全死因分析。结果2006年西平县居民死亡率前5位的死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占全死因构成的81.91%;引起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为损伤与中毒、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结论西平县监测点人群的死亡以慢性疾病和损伤与中毒为主,加强慢性病防制,减少死亡和伤残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