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栓塞对老年脑动脉瘤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焦作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的41例老年脑动脉瘤患者研究资料,将其纳入对照组,收集同期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41例老年脑动脉瘤患者研究资料,将其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改良Rankin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脑动脉瘤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在脑动脉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5例脑动脉瘤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组,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研究组以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以开颅夹闭术治疗。比较术后1个月两组HuntHess分级、GOS预后评价、围术期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2.03±0.41)h、住院时间(9.45±1.26)d、住院费用(2.67±0.63)万元和MMP-2(19.85±2.07)μg/L,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6±0.72)h、(16.82±2.13)d、(5.94±0.88)万元、(34.27±3.41)μg/L(P<0.05);术后,Hunt-Hess分级研究组Ⅰ级20.45%、Ⅱ级27.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76%、12.20%(P<0.05);GOS预后评分研究组预后良好的病例占56.82%,显著多于对照组的39.02%(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占27.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02%(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优于开颅夹闭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开颅夹闭手术与血管栓塞介入术治疗脑动脉瘤破裂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脑动脉瘤破裂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开颅夹闭手术治疗,观察组予血管栓塞介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红细胞计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术后MMP-2水平及红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动脉瘤破裂的治疗中,开颅夹闭手术与血管栓塞介入术的临床疗效相近,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但血管栓塞介入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开颅夹闭手术与血管栓塞介入术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雷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1—6月收治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开颅手术组与介入栓塞组,各45例。开颅手术组采用开颅夹闭手术进行治疗,介入栓塞组采用血管栓塞介入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前后MMP-2水平、手术效果优良率及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结果介入栓塞组患者手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后MMP-2水平均明显优于开颅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效果优良率、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夹闭手术与血管栓塞介入术在治疗脑动脉瘤破裂中的临床效果相当,但血管栓塞介入术具有微创性,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更好降低MMP-2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栓塞与开颅手术夹闭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8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急诊手术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32例(血管介入组)、接受开颅手术夹闭治疗46例(开颅手术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围术期血清脑损伤指标[S100B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术后并发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差异。结果血管介入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颅手术组患者,住院费用高于开颅手术组患者(t/P=8. 320/0. 000、10. 711/0. 000、12. 851/0. 000)。血管介入组术后6 h、24 h血清S100B、NSE的含量低于开颅手术组(6h:t/P=6.492/0.000、8.769/0.000;24 h:t/P=10.832/0.000、11.178/0.000)。2组患者脑血管痉挛、脑梗死、慢性脑积水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GOS评分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用于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治疗,在减小手术创伤、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等方面具有优势,2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似。  相似文献   

6.
陈明波 《中外医疗》2021,40(2):86-88
目的 探讨对老年脑动脉瘤患者分别采用开颅夹闭术以及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8月—2019年4月收治的84例老年脑动脉瘤患者,按数字奇偶法分组;治疗组(42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展开脑动脉瘤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开颅夹闭术展开脑动脉瘤治疗;就组间围手术期系列指标、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7.
陈东  蔡坤皓  郭伟  戴黎萌 《广东医学》2004,25(2):170-171
目的 对椎动脉血管内闭塞治疗后循环不可夹闭动脉瘤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用血管内球囊或弹簧圈闭塞椎动脉治疗 9例颅内后循环不可夹闭动脉瘤。结果 血管内闭塞近端椎动脉可使动脉瘤完全闭塞 ,神经受压和占位症状逐步改善、消失。 3例经MRI追踪检查的病例显示动脉瘤明显缩小或完全消失。结论 血管内椎动脉闭塞治疗后循环不可夹闭动脉瘤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分别实施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抽签法将9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采用开颅夹闭术完成治疗)和观察组46例(采用血管内栓塞术完成治疗)。比较两组医疗费用、住院时间、VAS(视觉模拟评分)、格拉斯昏迷评分、脑积水发生率、动脉瘤破裂发生率、感染发生率以及血管痉挛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医疗费用比较,观察组明显增加(P <0. 05)。与对照组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减少(P <0. 05)。与对照组VAS评分及格拉斯昏迷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下降(P <0. 05)。两组脑积水发生率、动脉瘤破裂发生率以及血管痉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下降(P <0. 05)。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在研究治疗方案期间,血管内栓塞术的应用,在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VAS评分以及格拉斯昏迷评分、降低感染发生率方面可以获得显著效果;开颅夹闭术的应用,在减少患者医疗费用方面获得显著优势,两种手术方法各自存在优缺点,但是综合比较,血管内栓塞术应用价值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目的 对颅内动脉瘤患者使用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的疗效进行分析,明确其复发率及安全性。方法 将诸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1月~2022年1月接受介入和开颅手术治疗的3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开颅夹闭组与血管内栓塞组。开颅夹闭组采用全麻下开颅夹闭手术方式治疗,血管内栓塞组行局麻或全麻下经皮肤穿刺血管内送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夹闭组与血管内栓塞组比较,手术操作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住院日更长(P<0.05);开颅夹闭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血管内栓塞组(P<0.05);开颅夹闭组患者手术后3个月复发率低于血管内栓塞组(P<0.05)。结论 两种术式治疗效果均良好,开颅夹闭术复发率低,住院日长,而血管内栓塞术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动脉瘤复发率高。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需依据患者实际病情、预后及身体健康状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比较开颅夹闭与血管栓塞治疗脑动脉瘤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脑动脉瘤患者88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夹闭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血管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为(8.65±1.0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2.30±1.5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栓塞治疗脑动脉瘤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优于开颅夹闭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开颅夹闭术与血管栓塞介入术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1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60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取血管栓塞介入术治疗的患者纳为观察组(32例),将采取开颅夹闭手术治疗的患者纳为对照组(28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与术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分析19例后循环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结果,探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法和安全性。方法 19例患者中15例表现为蛛网膜下隙出血,均为急性期;2例表现为搏动性头痛经CTA检查发现,2例表现为共济障碍,后组颅神经症状。其中10例采用GDC栓塞治疗,7例采用Neuform支架结合GDC治疗,2例椎动脉小宽颈动脉瘤采用单纯Neuform支架瘤颈成形术。结果本组无并发症及死亡患者。100%栓塞12例9,0%栓塞5例2,例椎动脉小宽颈动脉瘤单纯行支架成形术,7例复查脑血管造影,显示载瘤动脉通畅,动脉瘤无复发,2例单纯支架成形患者两个月后复查动脉瘤消失。结论血管内治疗是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措施,对于宽颈动脉瘤应采用球囊辅助或支架成形栓塞以提高栓塞率。  相似文献   

17.
肖平雄 《吉林医学》2015,(7):1335-1336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情况。方法:分析收治的45例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临床分组,显微手术夹闭组18例和血管栓塞术组27例。结果:显微手术夹闭组脑动脉瘤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血管栓塞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手术夹闭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明显,预后水平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开颅夹闭与介入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 ONP)的恢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48例后交通动脉瘤同时伴有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其中13例患者选择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夹闭组),35例患者选择动脉瘤栓塞术(栓塞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是否伴有 SAH、动脉瘤大小、术前ONP程度及发病至治疗时间等可能影响动眼神经麻痹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48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中,最终ONP完全恢复41例(85.4%),部分恢复7例(14.6%)。其中,栓塞组的35例患者中,31例完全恢复,4例部分恢复;夹闭组的13例患者中,10例完全恢复,3例部分恢复。术前伴有SAH、部分动眼神经麻痹及发病至治疗时间≤14 d的患者比未破动脉瘤、完全动眼神经麻痹及发病至治疗时间>14 d的患者动眼神经麻痹症状改善明显(P<0.05)。结论在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时,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术在动眼神经麻痹恢复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开颅夹闭治疗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疗效. 方法 整群选取2012年7月—2015年2月在医院收治的72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开颅夹闭组36例和介入组36例, 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GOS)预后的评分以及术后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复发率方面,开颅组为2.78%,介入组为19.44%,经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开颅夹闭术和介入术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但开颅手术的复发率比较低.  相似文献   

20.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与手术夹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与手术夹闭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血管内治疗组30例和手术夹闭治疗组30例。结果:血管内治疗组ADL、NIHSS、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手术夹闭组,同时血管完全闭塞率、预后良好率也优于手术夹闭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效果明显,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