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宇丽 《大家健康》2016,(4):194-195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行盆底康复训练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在我院收治的盆底功能性障碍疾病患者中选取60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在盆底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盆底肌力及治疗前后尿失禁评分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张力恢复情况及尿失禁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行盆底康复训练治疗中予以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的盆底肌力和尿失禁情况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温针灸联合Kegel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 将66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予以Kegel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予以温针灸联合Kegel盆底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漏尿量、尿失禁程度评分、盆底肌力、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漏尿量、尿失禁程度评分、盆底肌力、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漏尿量、尿失禁程度评分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增加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针灸联合Kegel盆底康复训练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比单一Kegel盆底康复训练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盆底康复训练在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6例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Kegel组34例及康复训练组32例。对照组给予提肛法训练,康复训练组给予电刺激+生物反馈+阴道哑铃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尿失禁发生情况及性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尿失禁情况、性生活质量均较训练前有明显改善,且康复训练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训练在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提肛法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63-69
目的分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采用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7年1月期间接诊的92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将其按不同治疗方案分组,即治疗组(盆底肌肉训练+盆底重建术)、对照组(盆底肌肉训练+腹腔镜下高位骶韧带悬吊术),每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PDF-Q分度、PFDI-20评分、盆底肌力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PDF-Q分度情况改善更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FDI-20评分和盆低肌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FDI-20评分和盆低肌力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采用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可促进患者恢复盆底肌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康复治疗前后的产后妇女控尿能力、盆底肌肉收缩力强度的变化,探讨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00例产妇,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50例,A组为剖宫产联合为期3个月的盆底康复训练治疗;B组为剖宫产联合产后常规性护理;C组经阴道分娩联合为期3个月的盆底康复训练治疗;D组为经阴道分娩联合产后常规性护理,观察各组经过康复训练治疗后的产妇尿失禁(SUI)及盆腔脏器脱垂(POP)发生率、盆底肌力强度的变化情况。结果选择性剖宫产组(A组+B组)和经阴道顺产组(C组+D组)治疗前相比,SUI、SUI合并POP(S+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选择性剖宫产A组与B组相比,SUI、SUI合并POP(S+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阴道顺产C组与D组相比,SUI、SUI合并POP(S+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选择性剖宫产A组与经阴道顺产C组相比,SUI、SUI合并POP(S+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选择性剖宫产A组的手测盆底肌力评分高于B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低于B组,肌纤维肌电压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经阴道顺产C组的手测盆底肌力评分高于D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低于D组,肌纤维肌电压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康复治疗,选择性剖宫产A组与经阴道顺产C组相比较,手测盆底肌力评分,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以及肌纤维肌电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顺产确实会增加各种PFD症状的发生率,但经过盆底康复训练后,各种PFD症状改善明显,盆底康复训练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具有防治作用,经过康复治疗后,经阴道顺产PFD的发生率与选择性剖宫产PFD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盆底康复训练应用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盆底康复训练干预)以及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各43例,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盆底Ⅰ类肌肌力(3.64±0.95),盆底Ⅱ类肌肌力(3.74±0.91),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值(9.17±1.46),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值(9.56±1.85);对照组治疗后盆底I类肌肌力(2.11±0.24),盆底Ⅱ类肌肌力(2.32±0.26),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值(5.43±0.51),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值(5.82±0.79),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评分(0.71±0.23)分,尿失禁问卷简表评分(3.54±0.26)分;对照组治疗后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评分(2.14±1.03)分,尿失禁问卷简表评分(6.71±0.63)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康复训练应用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可以改善盆底肌力,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产后42 d 的盆底功能障碍妇女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根据医务人员指导在家做盆底肌锻炼操锻炼,观察组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治疗,均治疗5周,3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盆底肌力静息压、盆底收缩压均较治疗前升高(均 P <0.01),治疗后观察组肌力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明显( P <0.01);治疗后会阴体长度均较治疗前延长(均 P <0.01),治疗后阴道口宽度较治疗前缩短(均 P <0.01),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更为明显( P <0.01)。结论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给予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盆底肌力,促使会阴体延长及阴道口变窄,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盆底肌锻炼操锻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路径护理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对盆底康复产妇盆底肌力恢复及盆底功能锻炼健康知识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盆底康复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给予盆底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护理,观察组在盆底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路径护理,2组均干预14 d。比较2组产妇盆底肌力状况及盆底功能锻炼健康知识水平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盆底肌力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盆底功能康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症状自我评估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升高更明显,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护理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可恢复产妇盆底肌力,有效提高盆底康复健康认知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在孕产期全程Kegel运动配合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对防治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妇产科门诊通过产前检查的孕妇4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20例和对照组220例,观察组采用对孕产期全程盆底肌肉锻炼(Kegel运动)配合法国PHENIX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盆底肌肉训练,对照组单纯采用盆底肌肉锻炼治疗.两组产后6个月的产妇由同一医师根据PHENIX使用手册及《中国妇女盆底功能障碍诊治中心标准(试行)》,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6个月测定ICI-Q-SF评分、盆底肌电位值、盆底肌力测定及尿失禁发生、性生活质量调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LT、SFL均低于治疗前,而ICI-Q-SF、FV及PVLP、PMUC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T、SFL显著低于对照组,而ICI-Q-SF、FV及PVLP、PMUC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是孕产期全程Kegel运动配合法国PHENIX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对防治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疗效满意,较单纯盆底肌肉锻炼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早期盆底康复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近期疗效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对全部患者均采取盆底肌康复仪进行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比分析尿失禁和盆底脱垂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情况。结果:单纯尿失禁组患者治疗后的Ⅴ级肌力患者所占比例(59.09%)明显高于治疗前患者(9.10%),轻度盆腔脱垂组患者治疗后Ⅴ级肌力患者所占比例(49.99%)明显高于治疗前患者(9.10%),统计学均有意义(P<0.05)。结论:早期盆底康复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近期治疗效果显著,明显改善了患者盆底肌力,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于华丽 《当代医学》2016,(30):79-80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锻炼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方法收集PFD妇女170例,分为产后锻炼组(50例)、产后对照组(50例)、尿失禁组(40例)和子宫脱垂组(30例)。产后对照组仅接受健康教育和常规的产后操锻炼。其余3组均用PHENIX盆底肌肉康复治疗仪进行盆底肌肉锻炼。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肌力变化及肌电活动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产后对照组盆底肌力主要分布于Ⅱ级、Ⅲ级,肌力异常率为40.0%;产后训练组盆底肌力主要分布在IV级、V级,肌力异常率为0.0%;尿失禁组主要分布在Ⅱ级、Ⅲ级,而有5.0%妇女肌力达V级,肌力异常率为10.0%;子宫脱垂组主要分布在Ⅲ级、IV级,但仍有16.7%肌力为0级,肌力异常率为26.7%。4组治疗后肌力分布及肌力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肌电图值由大变小依次为产后训练组(31.4±5.3)>尿失禁组(26.8±5.0)>子宫脱垂组(24.2±4.7)>产后对照组(22.0±4.5)(P<0.05)。结论盆底肌肉锻炼能有效提高PFD患者的盆底肌群的肌力,提高其肌电活动,其中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效果较佳;对轻、中度SUI的治疗效果也较好。但对重度SUI或盆底器官脱垂患者且年龄较大者效果较差,宜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9例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和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治疗,每周2次,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刺双侧足三里穴,每次治疗间隔1~2 d,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盆底肌肌力的恢复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尿失禁的疗效、阴道前壁脱出及子宫脱垂的疗效。【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Ⅰ类肌纤维肌力恢复正常者占88.89%(48/54),对照组为65.45%(36/5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Ⅱ类肌纤维肌力恢复正常者占90.74%(49/54),对照组为69.09%(38/5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观察组治疗尿失禁有效率为96.97%(32/33),对照组为80.00%(24/3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观察组治疗阴道前壁脱出及子宫脱垂总有效率为98.15%(53/54),对照组为81.82%(45/5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PISQ-12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PISQ-12量表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联合盆底康复治疗盆底功能障碍,可明显提高患者盆底肌力,改善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等盆底异常症状,提高患者性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盆底肌锻炼治疗,观察组接受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漏尿量、盆底肌力及生命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漏尿量少于对照组,盆底肌力优于对照组,健康调查简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锻炼用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效果优于单用盆底肌锻炼,可促进患者盆底肌力恢复,改善漏尿情况,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与针灸治疗相结合对产后有压力性尿失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产后42天并患有尿失禁症状的女性100例,年龄20岁 到45岁之间,不伴有泌尿系统障碍的其他疾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进行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共治疗8周,采用盆底肌 力综合测试以及总漏尿次数(LT)测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在综合肌力测试和总漏尿次数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发现两组患者 在盆底综合肌力测试和总漏尿次数方面都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的上述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对产后有尿失禁障碍的患者 进行康复训练与针灸治疗可显著改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症状,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3月‐2018年5月在该院经阴道分娩的252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6例,对照组在出院前经指导在家自行盆底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盆底功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定期来院行盆底低频电刺激康复治疗。借助多普勒超声仪和盆底康复治疗系统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垂直间距(BSD)、膀胱颈下降值(BND)、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距离(UVJ-M)、膀胱尿道后角(PUVA)、盆底肌纤维平均肌电压及阴道动态压力,组间对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SD、BND、UVJ-M、PUVA均明显较对照组小(P?0.05),两组I类II类盆底肌纤维平均肌电压和阴道动态压力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为9.52%,明显低于对照的23.0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开展产后盆底康复治疗能改善盆底肌力和电生理特征,从而有效预防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提升产妇产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89-91+95
目的 分析产妇产后尿失禁及盆底肌是否会受到盆底康复时间选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产妇,经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产妇在产后48 h进行产后盆底康复训练,产后42 d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对照组产妇在产后42 d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尿失禁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轻度、中度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最大值与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2.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妇产后越早进行盆底康复训练,越有利于修复盆底肌,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缓解盆底功能受损情况,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加快疾病恢复,有临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在产后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60例产后PO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盆底肌力(盆底肌力牛津分级系统)、POP严重程度(POP-Q分期)、性生活质量[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FSFI)评分]。结果: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盆底肌力分级和POP-Q分期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FSFI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应用于产后POP患者,可改善患者盆底肌力和POP-Q分期,提高性生活质量,效果优于单用盆底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盆底肌力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缩肛运动及基本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可以有效促进产妇盆底肌力的恢复,改善产妇的生命和生活质量,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有效措施,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影响。方法选择登封市妇幼保健院产科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0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盆底筛查,观察组患者接受盆底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盆底肌力及盆腔器官脱垂程度优于对照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盆底肌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相似文献   

20.
电刺激+生物反馈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电刺激+生物反馈预防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 将200例单胎初产妇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00例由专人于产后42 d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锻炼盆底肌,对照组100例进行一般的产后健康教育,于产后6个月随访,通过问卷调查、尿垫试验和盆底肌收缩力测定,评价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后6个月性生活满意度评分较高,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盆底肌收缩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产后电刺激 +生物反馈盆底功能训练可以有效预防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但应强调个体化的治疗原则及患者主动参与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