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5):116-119
目的分析脑瘫患儿应用肌内效贴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瘫患儿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参考组,每组31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运动疗法,研究组患儿在接受常规运动疗法基础上联合应用肌内效贴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MFM、MAS及PROM、PRS评分及肌张力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GMFM评分、MAS评分、P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GMFM评分高于参考组,MAS评分低于参考组,PROM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步态、足翻转、踝关节屈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步态、足翻转、踝关节屈曲度评分均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股角、足背屈角、腘角及跟耳试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股角、腘角及跟耳试验结果均高于参考组,足背屈角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患儿应用肌内效贴治疗有助于使其肌群痉挛等不良反应获得改善,可显著提高其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3.
张璇 《广州医药》2020,51(3):47-49
目的初步探究针刺数量对小儿脑瘫肌张力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1月接收的脑瘫患儿78例,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常规针刺组39例,采用一般治疗加常规针刺穴位;增穴针刺组39例,在常规针刺组治疗基础上增加13个穴位治疗。对比2组患儿三个疗程后的肌张力及粗大运动功能。结果治疗三个疗程后,常规针刺组肌张力评分稍低于增穴针刺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评分稍低于增穴针刺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针刺疗法可以有效辅助脑瘫患儿治疗,但是增多穴位不一定能明显改善患儿肌张力和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判断脑瘫患儿智力改善对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4 ~6 岁轻度智力落后、GMFCS II级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50例,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5). 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方法进行康复治疗,治疗组加脑功能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评定中国比内智力量表、粗大运动功能,观测2组患儿智力水平、粗大运动功能量表( GMFM-88)之 D 区 、E 区分值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定分值改善程度以比较观察疗效. 结果: 治疗组智力水平较治疗前有改善( P<0 .05 ). 治疗后2组GMFM-88之D区和E区评分较治疗前有改善( P<0 .05 ) ,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 治疗组粗大运动功能评定分值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脑瘫患儿智力改善会促进粗大运动功能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综合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近期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18年5月-2020年6月收治脑瘫患儿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运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近期粗大运动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肌筋膜牵伸放松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速度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2月—2021年8月哈尔滨市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符合脑瘫(痉挛型)临床诊断标准及分型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干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干预治疗的基础上附加肌筋膜牵伸放松的治疗手法。分别于治疗前后通过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88项(GMFM-88)里的D区与E区、10 m最大步行速度(10 mMWS)、改良Ashworth量表法(MAS)评估两组患儿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GMFM-88的D区评分(31.77±3.05)分、E区评分(36.63±9.53)分、10 mWTS值(16.70±1.47)cm/s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4、2.405、6.909,P<0.05)。治疗后,研究组肌张力改善总有效率(80.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5)。结论 肌筋膜牵伸放松疗法能够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缓解痉挛,改善粗大运动功...  相似文献   

7.
朱艳芳 《甘肃医药》2020,(5):408-410
目的:评估悬吊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探索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的有效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进行康复训练的10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悬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动平板训练改善学龄期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速度的效果。方法将荥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学龄期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康复训练,研究组在传统康复训练的同时进行运动平板训练,比较两组患儿训练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88(GMFM-88)及步行速度。结果训练后,两组患儿的步行速度和GMFM-88评分均有所改善,研究组训练后的步行速度和GMFM-88站立项及走跑跳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学龄期脑瘫患儿进行运动平板训练,有助于增强其粗大运动功能,提高步行速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脑性瘫痪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肌内效贴联合躯干核心肌群训练对其干预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5月至2021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脑性瘫痪患儿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41例。对照组躯干核心肌群训练,观察组在躯干核心肌群训练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统计两组GMFM评分、1分钟内坐位到站立转移次数、步行10m时间、总满意度。结果 治疗前,两组GMFM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GMFM评分均上升,组间比较,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GMFM评分明显上升,P<0.05。治疗前,两组1min内坐位到站立转移次数、步行10m时间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1min内坐位到站立转移次数均上升,步行10m时间均下降,组间比较,观察组1min内坐位到站立转移次数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步行10m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7.56%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脑性瘫痪患儿,在躯干核心肌群训练干预的基础上再增加肌内效贴,可促进患儿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覃章平   《中国医学工程》2009,(4):271-273
目的探讨肌力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10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以神经发育技术为基础的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力训练。治疗后2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评分的五区水平相当,治疗后2个月,所有患儿五区的评分较治疗前增高(P〈0.05),而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A区、B区评分水平基本相当(P〉0.05),C区(P〈0.05)、D区(P〈0.01)和E区(P〈0.01)试验组均要高于对照组。至治疗6个月时,康复水平进一步提高。组间比较仍以C区、D区和E区试验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肌力训练能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尤其对患儿的爬、跪、站、走、跑和跳能力改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徐艳  吴锋锋  何凤翔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10):1737-1741
目的 探讨肌内效贴扎对小儿脑瘫核心肌群的影响及异常步态的预防作用,为临床预防小儿脑瘫步态异常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5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小儿脑瘫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扎,2组均干预2个月.采用平衡训练检测仪评估2组...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评价引导式教育对我国脑瘫(CP)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搜索CNKI、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截至2022年4月27日有关引导式教育对CP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疗效研究的资料,检索词为“脑瘫”“引导式教育”“康复”。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采用亚组和meta回归分析探寻研究的异质性来源。采用敏感性分析(逐一剔除法)探索结果的稳健性。结果:纳入的39个随机对照研究共包含3 651例CP患儿,干预时间1个月至1 a。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康复护理相比,在此基础上引入引导式教育能够有效提高CP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SMD为1.46,95%CI为1.14~1.77)。结论:对CP患儿实施引导式教育结合传统康复治疗手段,有助于提高其粗大运动功能,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4.
辛志雄  刘振寰  谭晓如 《黑龙江医学》2019,43(11):1368-1369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应用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和针刺结合治疗对其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瘫患儿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成两组,将行单纯针刺治疗3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结合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3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和粗大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0.00%,比对照组高,且谷氨酸、γ-氨基丁酸水平均比对照组优(P<0.05);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为(11.85±2.34)%,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脑瘫患儿应用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和针刺结合治疗能够使其粗大运动功能改善,具较高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在脑卒中患者上肢水肿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新疆某三甲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合并上肢肿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肌内效贴组各30例。常规组30例患者采用运动疗法进行治疗;肌内效贴组30例患者在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 d、7 d上肢肿胀消退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而14 d及21 d后,肌内效贴组患者的上肢肿胀程度较常规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肌内效贴在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肿胀的治疗中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应用核心稳定性训练后,粗大运动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91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分组,对照组45例应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比两组患儿训练后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训练后10m步行时间及步数均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训练后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TST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有效促进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恢复,显著提升患儿的步长、步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康复过程中加入中轴骨稳定性训练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9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例。对照组行传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传统康复训练过程中加入中轴骨稳定性训练。训练前后对两组患儿运动功能均采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和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第二版)进行评估。结果:两种量表评估结果显示,经过三个月训练干预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4、2.323,P<0.05),且训练后观察组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商(Gross motor development quotient,GMQ)和精细运动发育商(Fine motor development quotient,FMQ)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64、4.636,P<0.05)。结论:脑瘫患儿康复过程中加入中轴骨稳定性训练有助于提高其运动功能,有利于上下肢的活动,从而增强其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能力,促进其运动功...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究肌内效贴结合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肌内效贴结合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对照组只进行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治疗。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运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级(JOA)积分量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肌骨超声(MSUS)评定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4周后,JOA积分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治疗组增加更明显(P<0.05);VAS评分均有所降低,治疗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肌骨超声探查局部肌肉厚度均有所增加,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结合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