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R)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包括采用DHS治疗的患者38例,FHR治疗的患者32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负重活动时间、住院时间、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R组在术后下床负重活动时间、住院时间、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优于DHS组(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具有术后下床时间早、术后并发症较少、功能恢复满意的作用,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治疗的临床相关问题.方法 将本院2007~2010年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3例随机分为两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患者24例为治疗组,动力髋螺钉治疗内固定治疗患者19例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下床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术后4~7 d可以下床,手术时间(60±8) min,住院时间(17±2) d,平均手术出血量428 ml,尿路感染2例,坠积性肺炎1例,精神障碍1例.住院时间、下床时间和并发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离床早、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可提早使老年患者术后恢复正常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头置换术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PFN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方便选取的2015年2月—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7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PF-NA,n=35)与对照组(股骨头置换术,n=35).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恢复优良率、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优良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77.1%,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长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4.
戴海  黄宗贵  徐应龙 《广西医学》2015,(2):247-248,251
目的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置换术组)42例,PFNA内固定治疗(PFNA组)44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以及并发症等,对比术后3、6、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与置换术组相比,PFN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P<0.05),但下床活动时间长(P<0.05)。术后6、12个月PFNA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置换术组(P<0.05)。两组术后均发生肺部感染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结论 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可以有效地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更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而PFNA有利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远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头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7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出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97.30%VS75.67%),(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头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显著,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低,以及术后能够快速恢复等多种优势,在临床上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南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DHS内固定治疗,治疗完成后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手术指标,以及术后1个月、6个月Harris评分。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的疗效及远期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行DHS内固定术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IFF患者69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年龄、骨折分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随访1、6个月的Harris评分。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高于DHS内固定组(P0.01),术后可负重时间短于DHS内固定组(P0.01)。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适用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并骨质疏松的患者,可使其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8.
史种 《河北医学》2012,18(1):111-112
目的:探讨分析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6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的比较中,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6-13个月,两者在功能评价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可明显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及卧床时间,可作为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选.  相似文献   

9.
吕应文  任周奎  于金华 《重庆医学》2011,40(10):973-974,977
目的对比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FHR)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收治7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9例,随机选择股骨头置换或DHS内固定,其中采用DHS治疗47例(DHS组),FHR治疗22例(FHR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访6~25个月,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HR组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与DHS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允许术后早期负重活动、并发症发生率低和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合理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重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骨水泥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手术,同时采用钢丝内固定重建股骨大、小粗隆及股骨距。统计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采用Harris评分方法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下床时间为术后(3.6±2.3)周。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90.9%。并发患肢深静脉栓塞1例;无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结论股骨粗隆重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庄义洲  黄旭生 《中外医疗》2012,31(18):55-55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1年9月收治的3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8例)采用人工股骨头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下床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均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人工股骨头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较早的恢复患者功能,减少并发症并且可以早期负重,避免再次手术,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值得进行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灿泽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4):525-526,529
目的:探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行股骨头置换术的4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入路,置入骨水泥型特制人工股骨头.术中、术后观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定术后随访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较顺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时长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2月方城县中医院58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依据术式不同分组,各29例。对照组接受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研究组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统计对比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生活质量、髋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长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生活质量、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长及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DHS内固定技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5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平均年龄70.1岁,多伴重度骨质疏松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0例,DHS内固定术26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Harris髋关节评分等各项指标的差异情况。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较DHS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工股骨置换术具有允许早下床、早负重、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且术后功能恢复满意,对于高龄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适合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长柄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回顾分析的方法,评价从2006年10月~2009年10月住院治疗并采用长柄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的54例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从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长柄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平均89分。结论对于年龄65岁以上,不稳定、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长柄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Intertan及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采集时间为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骨科就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40例,通过随机法分为20例研究组(Intertan内固定)与20例对照组(人工关节置换术),对比不同治疗方法的术后实际效果。结果经过对比后,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过程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手术时间更少,住院时间与下地时间更长(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1个月及2个月时Harris评分更高(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Harris评分差异小(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两种治疗方法均可达到预期效果,Intertan内固定的优势明显,但恢复时间更长,需根据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17.
李建军  余金胜  杜贵忠 《吉林医学》2014,(24):5347-5348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4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DHS内固定)和观察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功能恢复满意,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和研究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术治疗的38例患者视为对照组,将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38例患者视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的各项指标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较之对照组,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下地负重时间早,总有效率高,并发症少,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疗效较为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粉碎性股骨粗隆问骨折的疗效。方法78例股骨粗隆问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其中39例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设立为观察组,39例以动力髋螺钉(DHS)和PFNA内固定治疗,设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与DHS、PFNA治疗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患者下床活动早,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P〈0.05或P〈0.01)。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下床活动早、并发症少的优点;避免了二次内固定取出的手术痛苦,优于内固定,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分别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康复期并发症、动态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P<0.01;术后3mo以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 P=0.000.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