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比较7种复方红藤汤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及其抑菌活性,确定进一步开发研究的目标化合物.方法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抑菌圈大小,利用分光光度法对次生代谢产物含量进行测定,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确定目标化合物.结果7种复方红藤汤间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与抑菌活性均有显著性差异.6种次生代谢产物总量以术芍红藤汤最高,柴胡红藤汤次之,薏苡红藤汤最低;抑菌活性以术芍红藤汤最高,苍柏红藤汤最低.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与抑菌活性之间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显示,影响复方红藤汤抑菌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是总鞣质和总绿原酸.结论7种复方红藤汤中6种次生代谢产物总量及抑菌活性均以术芍红藤汤最高,其抑菌活性与总鞣质和总绿原酸的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利用发根农杆菌转化药用植物产生毛状根,并建立毛状根培养体系,已成为生产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一种新的途径。由于毛状根生长迅速,遗传稳定性强,次生代谢产物含量高,为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主要概述了发根农杆菌的转化机制、毛状根的培养、影响因素及其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以期为药用植物毛状根培养体系的建立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提供参考。参考文献37篇。  相似文献   

3.
[目的]绵毛鹿茸草的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与抑菌活性分析。[方法]对绵毛鹿茸草不同提取液的总黄酮、总绿原酸、总生物碱、总皂甙、游离蒽醌等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和抑菌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70%乙醇提取液、60%丙酮提取液对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有中等抑制作用,水提取液有弱抑制作用;70%乙醇提取液是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良好抑制剂.60%丙酮提取液是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良好抑制剂。[结论]绵毛鹿茸草提取掖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与绿原酸的含量具有显著的正性关,对枯草芽抱杆菌的抑菌活性与蒽醌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骆驼蓬不同药用部位中生物碱含量的月积累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新疆产骆驼蓬不同部位生物碱的月积累动态,确定骆驼蓬的最佳药用部位和采收时期。方法:用RP-HPLC法测定不同月份的骆驼蓬不同药用部位中骆驼蓬碱和去氢骆驼蓬碱的含量。结果:新疆骆驼蓬不同药用部位生物碱月积累动态基本一致,总生物碱的月积累量以7月份最高。不同部位的生物碱含量高低顺序为种子〉根〉种壳〉茎(P〈0.01)。种子中总生物碱含量分别是根、种壳和茎中生物碱含量的3.7、32.8和73.2倍。结论:骆驼蓬的最佳药用部位为种子,最佳采收期为7月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白芷根和茎中分泌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分布状况,旨在为探讨白芷体内次生代谢产物的发生及积累提供一定的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石蜡切片辅以徒手切片的方法做根和茎的横切片、纵切片,并进行显微观察及显微测量.结果:白芷根、茎分泌组织在横切面均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腔,周围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无鞘细胞保卫;白芷根中分泌组织主要集中在韧皮部;茎的分泌组织主要集中在维管束附近.结论:该实验结果为白芷分泌结构与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相关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用植物细胞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单位产量,作者对黄连细胞采用二步法悬浮培养生产黄连生物碱进行了探索。结果显示:黄连细胞采用一步法悬浮培养6周,细胞干、鲜重产率分别为20.96g/L和174.92g/L,增重约700%;细胞中总生物碱含量为14.79mg/g.celdw,培养基中生物碱量为12.96mg/L,每升培养液共可收获生物碱323mg。采用先在生长培养基中培养3周,然后在合成培养基中培养3周的二步法培养,6周后收获细胞干、鲜重分别为16.72g/L和127.44g/L,其生物量低于一步法,但总碱含量达31.76mg/g.celdw,培养基中生物碱量为25.31mg/L,每升培养液共可获生物碱556mg。二步法培养生物碱产率为一步法培养的1.72倍。以上结果表明:二步培养法能够较好地解决黄连培养物生物量增长与次生代谢产物积累之间的矛盾,大大提高目的产物的产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药半枝莲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70%乙醇提取中药半枝莲叶片及茎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与聚酰胺薄层层析分析。结果表明,半枝莲叶中黄酮化合物的含量为3.54%,而茎中黄酮化合物的含量为1.89%,经聚酰胺薄层层析分析可知其化合物并非是芦丁。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不同生长期和不同器官苦豆子总生物碱的含量,以确定苦豆子的适宜药用部位及合理的采收期。方法采用醇溶法提取苦豆子总生物碱,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不同器官总生物碱含量变化较大,籽中最高,根中最低;不同生长期根、叶、花、籽中总生物碱含量变化不显著,茎中呈现随月份的增长,含量递减的趋势(5月份最高);结论建议苦豆子采收期为果实成熟期,以地上部分入药。  相似文献   

9.
野罂粟植株中总生物碱和野罂粟碱的分布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野罂粟药材的根、茎、叶、花、壳、种子等部位中总生物碱和野罂粟碱的分布及含量测定情况,为合理开发这一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总生物碱含量测定采用非水滴定法;野罂粟碱的测定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Discovery C18(250×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二乙胺(550:450:0.45),检测波长为261nm.结果:野罂粟植株中总生物碱和野罂粟碱的含量高低分布顺序均为:壳>种子>花>叶>茎>根.结论:总生物碱的含量与野罂粟碱的含量具有同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三桠苦茎、叶成分的差异。方法从定性和定量2个方面对三桠苦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定性方面,比较了三桠苦茎、叶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了总成分预试;定量方面则比较了山柰酚-3-O-芸香糖苷以及总黄酮的质量分数。结果三桠苦茎、叶所含成分类别无明显差异,主要含黄酮、生物碱、苷类等成分。三桠苦叶主要含黄酮,茎中黄酮种类较少。叶中山柰酚-3-O-芸香糖苷以及总黄酮的质量分数均远高于茎中的相应值,分别为其6倍和4倍。结论三桠苦茎、叶成分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不同采收期山楂叶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并比较不同采收期山楂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并确定山楂叶的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提取溶剂及溶剂量,提取时间。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山楂叶中总黄酮含量。结果:不同采收期山楂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在8月份最高。结论:以提取黄酮类化合物为目的的山楂叶的最佳采收期为8月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短葶飞蓬总黄酮含量与生长发育和月份变化的关系,环境与遗传因素对总黄酮含量的决定作用。方法 测定同一月份不同生长发育期、同一生长发育期不同月份短葶飞蓬的总黄酮含量的器官分布,阳生和阴生生境下短葶飞蓬的总黄酮含量,不同花色短葶飞蓬的总黄酮含量。结果 短葶飞蓬的总黄酮主要分布于地上部分,而地上部分的总黄酮含量以盛花期员高,谢花期最低。4~6月盛花期短葶飞蓬各器官的总黄酮含量月份变化不显著。光照强度对短葶飞蓬总黄酮含量影响不大。短葶飞蓬的花色不能作为总黄酮含量的选择标记,遗传因素对个体间总黄酮含量差异起重要作用。结论 通过遗传育种提高短葶飞蓬总黄酮含量的前景是广阔的。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prepare various crude extracts using different polarities of solvent and to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their total phenol, flavonoids contents and phytochemical screening of Thymus vulgaris collected from Al Jabal Al Akhdar, Nizwa, Sultanate of Oman.

Methods

The leave sample was extracted with methanol and evaporated. Then it was defatted with water and extracted with different polarities organic solvents with increasing polarities. The prepare hexane, chloroform, ethyl acetate, butanol and methanol crude extracts were used for their evaluation of total phenol, flavonoids contents and phytochemical screening study. The established conventional methods were used for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total phenol, flavonoids contents and phytochemical screening.

Results

Phytochemical screening for various crude extracts were tested and shown positive result for flavonoids, saponins and steroids compounds. The result for total phenol content was the highest in butanol and the lowest in methanol crude extract whereas the total flavonoids contents was the highest in methanol and the lowest hexane crude extract.

Conclusions

The crude extracts from locally grown Thymus vulgaris showed high concentration of flavonoids and it could be used as antibiotics for different curable and uncurable diseases.  相似文献   

14.
不同采收期山楂叶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并比较不同采收期山楂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并确定山楂叶的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提取溶剂及溶剂量,提取时间。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山楂叶中总黄酮含量。结果:不同采收期山楂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在8月份最高。结论:以提取黄酮类化合物为目的的山楂叶的最佳采收期为8月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比较不同气候区银杏叶中黄酮和萜内酯的含量 ,并进一步探讨影响二者含量的环境因素。方法 :采用 RP- HPL C法对样品中黄酮和萜内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不同气候区之间银杏叶中两类成分的含量存在很大差异 ,贵州高原区银杏叶中总黄酮和总内酯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地区。结论 :通过系统比较全国不同银杏分布区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为提高银杏叶质量 ,优化银杏叶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黄芩植株不同器官(根、茎、叶、花)及黄芩药材(子芩、枯芩、绿芩)和黄芩愈伤组织中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和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SYMMETRY C18(4.6?mm×250?mm,5?μm)柱,以乙腈(A)-0.22%乙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柱温35?℃,波长335?nm,检测3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硝酸铝显色后于504?nm处测定其总黄酮含量。结果?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在质量浓度为6.0~192.0、30.0~960.0、12.0~384.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8?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103.1%,RSD≤4.0%。总黄酮在质量浓度为40.00~240.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RSD为1.0%。结论?黄芩地上部分(花、茎、叶)的野黄芩苷含量高于地下部分(根),以花中的含量为最高,达到0.53%;地下部分的黄芩苷、汉黄芩苷含量高于地上部分,愈伤组织中黄芩苷达到0.60%。总黄酮含量以愈伤组织中含量最高,达到30.42%。为利用黄芩废弃部位花提取野黄芩苷和利用愈伤组织生产黄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桑叶固体发酵前后70%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应用“药用真菌固体发酵工程”的原理和方法,以桑叶为药性基质,冠突散囊菌为发酵菌种,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固体发酵,对发酵物用70%乙醇进行提取.并以维生素C(Vc)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为阳性对照,以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OH自由基、铁还原能力及与Fe2+螯合能力5个指标对发酵前后桑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同时对发酵前后总黄酮、总酚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未发酵桑叶70%乙醇提取物清除自由基能力及铁还原能力优于固体发酵7d后桑叶的70%乙醇提取物,但对于Fe2+螯合能力而言,发酵后的桑叶70%乙醇提取物较未发酵前有所升高.其中未发酵桑叶70%乙醇提取物DPPH、ABTS、Fe2+螯合能力的IC50值分别为:4.69、2.03、20.89 mg/mL,而固体发酵7d后的桑叶70%乙醇提取物三者的IC50值分别为:17.63、1.87、9.20 mg/mL;同时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发酵后桑叶中总多酚含量较发酵前明显下降,而发酵后桑叶中总黄酮含量却高于发酵前总黄酮含量.其中发酵前桑叶中总黄酮、总酚酸含量分别为4.39、3.95 mg/mL,而发酵后桑叶中总黄酮含量上升至5.37 mg/g,总酚酸下降为1.55 mg/g.结论 固体发酵7d,能够降低桑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及铁还原能力,但却能升高其螯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杨莉  王国栋  韩梅 《医学教育探索》2013,44(9):1186-1189
目的 研究蒺藜总皂苷、总黄酮类物质的动态积累情况及其在根、茎、叶、果等部位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成熟期内3种不同生长环境下蒺藜全草和各部位中总皂苷、总黄酮的量。结果 蒺藜总皂苷与总黄酮的高峰期出现时间、积累曲线等并不一致;其中,总皂苷主要集中分布在叶片中,总黄酮主要在叶片和果实中积累。结论 以蒺藜总皂苷量确定蒺藜的最佳采收期并不适用于总黄酮类物质的积累,应根据目标成分的变化掌握蒺藜的适宜采收期;其次,应重视蒺藜叶片的采集和利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药用植物金不换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以体积分数为50%甲醇提取金不换不同部位的总黄酮,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结果芦丁含量在0.031 35~0.073 15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100.5%,RSD为2.28%。结论金不换的根、茎、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均有不同,其中根的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叶和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