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疾病动态增强MRI半定量参数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病灶动态增强MRI半定量参数与病灶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44例乳腺病人经病理证实分为良恶性两组,经过MRI动态增强后计算时间-信号曲线半定量参数,并对所有病灶进行免疫组化CD34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进行评分,评价两者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24例,乳腺良性病灶20例,恶性组的早期强化率(Ee)、最大强化率(Emax)、最大强化速率(Vmax)、最大相对强化斜率(Eslop)及最大排泄率(Ewash)与微血管密度有明显正相关性(r=0.632,0.783,0.651,0.792,0.723,P<0.01),达峰时间(Tmax)与微血管密度呈明显的负相关(r=-0.785,P<0.01),而良性组中仅有早期强化率(Ee)、早期强化速率(Ve)、最大强化率(Emax)与微血管密度有明显正相关性(r=0.728,0.708,0.850,P<0.01)。结论MRT1动态增强是无创检测肿瘤微血管改变有效诊断方式,其强化参数与微血管密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基于快速T1WI,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获取感兴趣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再通过药代动力学模型分析,得到反映组织灌注及血管渗透性的定量参数,已应用于肿瘤诊断、疗效评价、预后评估。作者针对影响DCE-MRI结果的主要因素:扫描方案、动脉输入函数(arterial input functions,AIF)、运动位移、药代动力学模型,进行系统评价,通过提高DCE-MRI参数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乳腺癌良恶性病变使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诊断价值,以便为日后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12月贵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8例,根据病变类型分为良性组(23例)与恶性组(35例),就两组患者DCE-MRI特征、DWI进行分析。结果:乳腺良性病变边缘通常呈光滑状、形状规则、内部呈均匀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分型以Ⅰ型为主,早期增强率通常<60%,恶性病性则表现为边缘毛刺状、形状分叶,强化常呈不均匀强化、环状强化、内部暗分隔,TIC分型以Ⅲ型为主,早期增强率通常≥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良性组患者ADC值显著高于恶性组,Slope、SlopeR指标值均显著低于恶性组(P <0.01),而两组患者SImax、PH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CE-MRI+DWI检查的灵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乳腺癌MRI动态增强(DCE)与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像学特点及联合诊断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23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恶性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检查和治疗的252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良性组,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或病理穿刺活检确诊。统计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DCE-MRI、DWI的影像学特点,统计DCE-MRI、DWI单独及联合对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诊断结果  ,采用ROC曲线分析DCE-MRI、DWI单独及联合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组病灶形状为分叶状、不规则形(43.04%、45.65%),边缘毛刺(48.70%),内部不均匀强化、簇集状强化、分支强化(20.87%、38.70%、36.09%),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Ⅲ型(43.04%)患者占比高于良性组(33.33%、15.48%、12.70%、8.33%、14.29%、19.05%、3.57%,P < 0.05)。DCE-MRI、DWI单独及联合诊断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分别187例、215例、239例和166例、193例、218例,检出率分别为74.21%、85.32%、94.84%和72.17%、83.91%、94.78%,DWI单独及DCE-MRI、DWI联合诊断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检出率高于DCE-MRI单独诊断,DCE-MRI、DWI联合诊断高于DWI单独诊断(P < 0.05)。DWI单独及DCE-MRI、DWI联合诊断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的敏感度(83.91%、94.78%)、特异性(85.32%、94.84%)、曲线下面积(0.846、0.948)均高于DCE-MRI单独诊断(72.17%、74.21%、0.732),DCE-MRI、DWI联合诊断高于DWI单独诊断(P < 0.05)。结论  DCE-MRI、DW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特异的影像学特点,两者联合可有效提高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动态增强MRI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MRI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动态增强MRI,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计算不同时期强化率,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5例乳腺癌中,29例为浸润性导管癌,6例为黏液腺癌,4例乳头状癌,4例浸润性筛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联合DWI对致密型乳腺中的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乳腺X线摄影检查诊断为致密型乳腺,并同时行MRI检查且病灶最大直径≤2cm的患者72例,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致密型乳腺中、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72例致密型乳腺病变中的小乳腺癌29例,良性病变3例。MRI动态增强联合DWI对致密型乳腺中的小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96.55%,与乳腺X线摄影79.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结论 MRI动态增强联合DWI是诊断致密型乳腺中的小乳腺癌的有效方法,对致密型乳腺中的小乳腺癌的敏感性优于乳腺X线摄影。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MRI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手术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观察病变的形态和动态增强表现,绘制它们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及分析早期强化率和强化峰值指标.结果:34例患者,良性肿瘤15例,恶性肿瘤19例.良性肿瘤多边缘光整,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动态增强曲线中流入型10例,平台型4例,流出型1例.恶性肿瘤多边缘不光整或伴有毛刺,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动态增强曲线中流入型1例,平台型6例,流出型12例.动态增强曲线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4.7%(18/19)、66.7%(10/15)、82.4%(28/34).结论:动态增强扫描模式结合病灶形态学改变,有助于提高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乳腺动态增强MRI定量和半定量血流动力学参数鉴别诊断乳腺病变良恶性的效能。方法 采用杂合动态增强MR序列对59例患者共66个乳腺病变进行扫描,获得半定量参数和定量参数。半定量参数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初始增强曲线下面积(IAUGC)、最大增强斜率(MaxSlope)、对比增强比率(CER)及正向增强积分(PEI);定量参数为前向容积转移常数(Ktrans)、反向容积转移常数(Kep)和每单位体积组织的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Ve)。以非参数检验比较良恶性病变间各参数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 66个乳腺病变中,恶性31个(恶性组),良性35个(良性组),2组间Ktrans、Kep、TIC、IAUGC、MaxSlop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Ve、PEI、CE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Ktrans、Kep、TIC、IAUGC、MaxSlope的AUC均>0.7。半定量参数联合诊断乳腺病变良恶性的AUC较单个参数均有显著提高(P均<0.05);定量参数联合后的AUC较Ktrans无显著提高(P=0.134),较Kep和Ve有显著提高(P均<0.001)。半定量联合与定量参数联合诊断诊断乳腺病变良恶性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4)。结论 Ktrans、Kep、TIC、IAUGC及MaxSlope对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效能;多参数联合,乳腺动态增强MRI半定量和定量参数诊断效能相似。  相似文献   

9.
VIBRANT动态增强MRI及其减影对乳腺癌血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本强  段阳  陶黎 《磁共振成像》2011,2(2):129-134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 MR减影成像技术在评价乳腺癌血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7例乳腺癌病人分别进行乳腺 VIBRANT动态增强MR检查及后处理技术,评价胸廓内、外动脉、乳腺穿支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情况.对健侧乳腺、患侧乳腺两组血管显示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健侧乳腺、患侧乳腺两组的胸廓内、外动脉的I级分支和乳腺穿支动脉之间...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乳腺疾病诊断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尤其是乳腺功能成像在鉴别良恶性乳腺肿块中发挥重要价值.动态对比增强MRI可以提供乳腺肿瘤组织灌注等相关功能信息,提高了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扩散加权成像可以反映水分子的运动情况,研究表明扩散功能图如表观扩散系数、体素...  相似文献   

11.
12.
动态增强MRI在乳腺疾病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80例女性患者,包括乳腺恶性病变44例(浸润性导管癌22例,浸润性小叶癌12例,髓样癌6例,导管原位癌4例);良性病变36例(纤维腺瘤20例,炎性病变5例,小叶增生11例)。所有患者行快速自旋回波(FSE)横断位T1WI加频谱特异式脂肪抑制(SPIR)、常规横断位T2W加SPIR扫描技术,均行快速三维动态增强扫描。评价其病变的形态学特征、早期增强率及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结果病灶增强形态特征、早期增强率及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在良恶性乳腺病变中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χ2值分别为31、20.2、51.6,P<0.001)。病灶形态特征诊断的敏感性68.2%(30/44),特异性77.8%(28/36),准确性72.5%(58/80);早期增强率诊断的敏感性72.7%(32/44),特异性77.8%(28/36),准确性75%(60/80);信号强度-时间曲线诊断的敏感性86.4%(38/44),特异性88.9%(32/36),准确性87.5%(70/80);三者相结合的联合诊断标准的敏感性95.4%(42/44),特异性94.4%(34/36),准确性95%(76/80)。结论病灶增强形态特征、早期增强率及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有一定作用,三者结合对乳腺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MRI动态增强在肾癌诊断中的价值及其检查技术探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目的 探讨肾癌MRI动态增强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对肾癌的MRI检查技术作初步探讨。方法  5 1例肾实质内占位 ,包括肾细胞癌 3 8例 ,少或无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4例 ,复杂囊肿 8例 ,肾嗜酸性细胞瘤 1例 ,均经 1.5T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动态增强包括 4个回合的扫描 ,其中皮质期根据注射对比剂开始后的时间分别界定为皮质早期 ( 2 0~3 0s)和皮质晚期 ( 40~ 5 0s)。结果 肾癌以皮质早期相对强化百分比 (CNR) >1和≤ 1分为富血供肾癌和少血供肾癌两组 ,两者动态增强特征不同 ,MRI动态增强有助于正确分析肿瘤的强化特征 ,结合MRI平扫 ,对肾癌的检出和定性有较大价值 (敏感性为 97.4% ,准确性为 90 .2 % ) ,尤其皮质早期能较好反映大多数肾癌 ( 84.2 % )的异常血供特点。结论 高场强MRI动态增强扫描有利于肾癌的检出、定性。大多数肾癌增强皮质早期与实质期结合即能显示肿瘤的异常强化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量化分析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女性乳腺疾病患者62例,所有病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并选取10名健康女性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及正常志愿者均行MRI常规成像及DCE-MRI。观察分析病变在MRI动态增强后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测量并计算早期强化率(EER),最大线性斜率(Slope)及最大线性斜率比值(SlopeR)等动态增强定量参数。结果1.动态增强后,TIC类型中,Ⅰ型和Ⅳ型曲线多见于乳腺良性病变,Ⅲ型曲线多见于乳腺恶性病变,Ⅱ型曲线良恶性病变均可见。若以Ⅱ型和Ⅲ型曲线作为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标准,其准确性77.0%,敏感性90.9%,特异性71.2%。2.采用ROC曲线确定EER、Slope及 SlopeR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阈值。EER阈值为83.35%,其诊断准确性为77.0%,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71.2%;Slope阈值为1.39%/s,其诊断准确性为67.6%,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53.8%;SlopeR阈值为12.14,其诊断准确性为77.0%,敏感性为36.4%,特异性为94.2%。结论1.DCE-MRI后乳腺病变的TIC类型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2.DCE-MRI定量参数EER、Slope、SlopeR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Slope的敏感性最高,SlopeR的特异性最高,EER的敏感性较高,稍低于Slope。3.对DCE-MRI进行量化分析,可提高MRI对乳腺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动态增强(DCE)MRI的各项参数: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早期增强率(EER)、最大线性斜率(slope)、最大强化率(Slmax)、达峰时间(Tpeak)、MIP图血管计数(NTV)与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价值。方法对52例确定一周内手术治疗的乳腺疾病患者行术前DCE-MRI扫描,记录上述参数。对切除病变行常规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观察边缘MVD(mMVD)、中心MVD(cMVD)和VEGF的表达。将DCE-MRI各项参数与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乳腺病变的mMVD、VEGF表达与TIC类型、Tpeak、及NTV育相关性;其中TIC类型与mMVD关系最为密切,Tpeak与VEGF之间的关系最密切;cMVD与各参数间无明显线性关系。52例患者中乳腺癌22例,良性病变30例。恶性病变的TIC呈Ⅲ或Ⅱ型,EER、NTV和DMVD、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病变,而Tpeak及SImax显著低于良性病变(P〈0.005)。Slope在良、恶性病变中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乳腺DCE—MRI多项参数中,TIC类型、NTV、Tpeak与MVD和VEGF有相关性,反映了良、恶性病变的血管生长差异,具有很大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病灶及背景实质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价值。方法 收集41例接受乳腺DCE-MRI检查的患者(共45个病灶),其中良性病变21个(良性组),恶性病变24个(恶性组),测量病灶及背景实质的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浆分数(Vp),对2组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各参数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效能。结果 恶性组病灶Ktrans和Kep、背景实质Ktrans和Kep均高于良性组(P均<0.05)。2组病灶Vp和背景实质V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诊断乳腺恶性病变时,背景实质Ktrans的AUC较其他参数高,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50%、76.19%。所有参数联合的Logistic回归模型AUC值最高,为0.86(P<0.001)。结论 DCE-MRI相关参数中,背景实质Ktrans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较高。定量分析DCE-MRI数据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其背景实质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有望成为无创诊断乳腺病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1个周期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定量分析在预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LABC)化疗效果中的价值。方法:收集NAC的LABC患者28例,NAC前及化疗1个周期后均进行多期DCE-MRI扫描,采用38期,每期10 s。测量DCE-MRI的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_e)。患者根据治疗后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组织学显著反应组和组织学非显著反应组两组,利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的方法,比较NAC前和化疗1个周期后两组间DCE-MRI定量参数的差异。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NAC前及化疗1个周期后DCE-MRI定量参数预测NAC疗效的诊断效能。结果:28例患者中,9例(32.1%)为组织学显著反应,19例(67.9%)为组织学非显著反应。化疗前定量DCE-MRI的K~(trans)、K_(ep)、V_e值在两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NAC 1个周期后K~(trans)、K_(ep)值较化疗前明显减低,化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_e值化疗前后变化不显著(P0.05)。化疗1个周期后的K~(trans)值能够区分组织学显著反应组和组织学非显著反应组,ROC曲线分析显示K~(trans)值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49,阈值为0.202/min,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63.16%。而K_(ep)及V_e值的预测效能降低,AUC分别为0.667、0.632。结论:NAC前所有DCE-MRI的K~(trans)、K_(ep)、V_e值均不能够预测疗效;化疗1个周期后K~(trans)是预测组织学显著反应的最佳指标,K_(ep)、V_e值可作为辅助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沈君 《磁共振成像》2015,(8):561-565
基于快速T1加权成像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是一种无创地评价组织和病变微循环特性的一种功能性成像方法,可对组织的血流灌注及微血管渗透性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进行定性、半定量和定量分析。定量DCE-MRI因计算时纳入动脉输入函数及组织中对比剂浓度因素,较定性及半定量指标反映血流灌注及微血管渗透性更为准确,且可避免定性及半定量分析结果受扫描技术影响而出现的研究者间的差异,不仅有利于提高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还可有助于开展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获得关于疾病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循证医学数据。目前DCE-MRI尚存在扫描技术是否规范,数据分析是否运动矫正、是否根据感兴趣组织器官或疾病特点,恰当选用相应的血流动力学模型的问题。采用先进的定量DCE-MRI的专用分析软件能为数据分析提供规范化平台,进一步推动和拓展定量DCE-MRI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在乳腺癌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56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的诊断效果。结果 156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中,经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癌43例,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共检出乳腺癌41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检查的灵敏度为93.02%(40/43)、特异度为99.12%(112/113)、准确度为97.44%(152/156)、阳性预测值为97.56%(40/41)、阴性预测值为97.39%(112/115)。kappa检验显示: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检查结果与“金标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极好(kappa值=0.935,P=0.000);乳腺癌患者的形态不规则形、边缘毛刺、内部强化不均匀、环形强化占比与速率常数、容量转移常数高于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能够有效诊断出乳腺癌,且乳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术前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成像特征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152例,根据术后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67例)和未复发组(85例);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进行动态对比增强MRI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动态对比增强MRI成像特征和定量参数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复发组和未复发组临床分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肿瘤大小以及肿块形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34.04、17.96、6.41、34.37、17.06,P均<0.05)。复发组感兴趣区转运常数(Ktrans)和反流速率常数(Kep)高于未复发组(t分别=17.58、4.02,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3 cm、高Ktrans和高Kep是影响乳腺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分别=3.16、5.32、3.46,P均<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