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鞍旁是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好发部位,术前如不能明确诊断,手术时极易导致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作者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鞍旁海绵状血管瘤9例,对其MR平扫及增强图像进行分析总结,并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鞍旁是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好发部位,术前如不能明确诊断,手术时极易导致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作者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鞍旁海绵状血管瘤9 例,对其MR平扫及增强图像进行分析总结,并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鞍旁是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好发部位 ,以往认为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 ,故临床误诊率高 ,据报道达 90 4 8% [1] 。如术前诊断错误 ,因经验不足术中造成损伤 ,极易导致大出血 ,危及生命 ,故术前明确诊断十分重要。本文就近年我们两所医院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鞍旁海绵状血管瘤做一回顾性分析 ,旨在总结经验 ,进一步提高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85年 1月 2 0 0 0年 8月 ,我们两院共收治鞍旁海绵状血管瘤 2 2例 ,其中男 9例 ,女 13例 ;年龄 2 0 6 5岁 ,平均 4 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 2个月 8年 ,平均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鞍旁脑膜瘤的MR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0例经临床、影像及手术病理证实的鞍旁脑膜瘤病例的MR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资料,分析鞍旁脑膜瘤病灶部位、形态及信号特征。结果MR平扫、增强发现30例鞍旁脑膜瘤,发生部位单发于一侧鞍旁海绵窦26例(累及同侧眼眶4例,累及翼腭窝3例),发生于双侧鞍旁海绵窦1例,颅内多发脑膜瘤合并一侧海绵窦脑膜瘤3例。结论应用合适的扫描技术,尤其是增强冠状位MR能很好的显示鞍旁脑膜瘤的发生部位、病灶大小、范围、信号特征,对周围邻近结构的累及状况,为临床手术和放疗定位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颅中窝海绵状血管瘤与脑膜瘤MR影像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颅中窝海绵状血管瘤的MR影工与脑膜瘤进行了对比分析。方法 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中窝海绵状血管瘤33例以及颅中窝脑膜瘤96例。使用Windows8.0版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对两组肿瘤的MR及临床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统计学方法包括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结果 χ^2检验显示患者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形态、肿瘤实质的均匀程度、T1WI信号强度,T2QWI信号强度、肿瘤增强  相似文献   

6.
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的误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颅中窝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的误诊原因,提高诊断水平。方法:1985-01-2000-08收治颅只窝鞍旁海绵状血管瘤2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结果:22例中术前首要诊断考虑膜膜瘤8例,神经纤维瘤3例,垂体瘤3例,脊索瘤2例,胆脂瘤1例,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误诊率为77.27%(17/22),结论: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综合分析患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特别是MRI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本病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鞍旁脑膜瘤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62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鞍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42例全切(Simpon Ⅰ,Ⅱ),16例次全切(Simpon Ⅲ),4例大部分切除,术中去骨瓣减压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早期出现同侧动眼神经瘫12例,滑车和外展神经功能障碍8例,对侧肢体轻瘫4例.肿瘤未全切的20例患者中有11例术后行放射治疗.随访3~38个月,动眼神经瘫恢复5例,滑车和外展神经功能恢复3例.肢体活动障碍恢复2例,4例术中去骨瓣减压的患者有2例已行颅骨缺损修补.全切病例中,10例患者有肿瘤复发,4例行二次手术,6例行放射治疗,失访4例.结论 鞍旁脑膜瘤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良好,但鞍旁脑膜瘤与颅底血管神经关系密切,所以手术操作要精细.  相似文献   

8.
张敬泉  李劲松  陈坚 《新医学》2011,42(5):298-301
目的:探讨鞍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技巧及手术疗效。方法:采用翼点和扩大翼点入路行显微手术治疗29例鞍旁脑膜瘤患者。结果:2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肿瘤全切21例、次全切5例、部分切除3例,平均手术时间4.5h。术后发生动眼神经麻痹5例,1例仍有癫痫发作,对症处理及抗癫痫治疗后好转。该组无手术死亡。5例次全切者术后行放射治疗,随访2年未见肿瘤复发。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35个月),5例患者的视力明显好转,3例患者癫痫发作消失,2例肢体活动改善,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采用翼点和扩大翼点入路,利用显微技术可以明显提高肿瘤全切率。对于无法全切的肿瘤,可考虑姑息手术后行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癫痫中心就诊的37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继发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磁共振常规T1WI、T2WI和SWI序列对所有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均进行颅脑扫描,分析T1WI、T2WI和SWI序列对海绵状血管瘤病灶显示能力和影像特征。结果:单发性海绵状血管瘤26例中,T1WI序列发现病灶10个,T2WI序列发现病灶21个,SWI显示病灶26个,病灶位于枕叶9例、额叶7例、颞叶5例、顶叶4例及小脑半球1例。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11例中,T1WI序列发现病灶11个,T2WI序列发现病灶22个,SWI显示病灶72个,血管瘤最大主病灶位于颞叶6例、额叶2例、枕、顶叶及小脑半球各1例。SWI扫描显示的最大病灶直径为24.80mm。T1和T2显示典型病灶呈桑葚样混杂信号,SWI为铁环样信号。SWI序列检出率与常规T1WI、T2WI序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发性海绵状血管瘤内急性或亚急性出血2例,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伴有毛细血管扩张症或发育性静脉畸形3例。结论:SWI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10.
对原发性肝癌(PHC)24例,继发性肝癌(SHC)12例及海绵状肝血管瘤(HCH)15例的磁共振成像(MRI)结果表明MRI能清晰显示肿瘤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瘤内间隔、癌栓和肝硬化程度。本组发现病灶220只,最小直径为0.5cm,<5cm者189只,占86%。T_1能检出病灶,T_2则有助于病灶性质的鉴别。HCH的T_2时间常>80ms,而PHC<80ms者居多,本组分别为83.3%和71.4%。在T_2加权图像上,随回波时间的延  相似文献   

11.
恶性脑膜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脑膜瘤的MRI表现及鉴别特征。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恶性脑膜瘤的MR图像进行分析。结果肿瘤T1加权像以等、低混杂信号多见,T2加权像呈均匀或混杂高信号;可见囊变及出血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强化不均匀;肿瘤侵犯半球呈磨伞征;边缘不规则或呈锯齿状,硬膜尾征呈粗短不规则形;部分病例向颅内外浸润。结论恶性脑膜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提高识别恶性脑膜瘤的MR表现,有利于临床术前诊断及综合治疗,但须与良性脑膜瘤、胶质母细胞瘤及转移瘤鉴别。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D2-40和CD31蛋白在海绵状血管瘤和海绵状淋巴管瘤中的表达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14例海绵状血管瘤和海绵状淋巴管瘤中D2-40和CD31蛋白的表达。结果 D2-40在海绵状淋巴管瘤中的阳性淋巴管密度(LVD)为10.78±3.76,而在海绵状血管瘤中呈(-),两者之间差异显著。CD31在海绵状淋巴管中呈(-),而在海绵状血管瘤中的阳性微血管密度(MVD)为12.34±3.86;两者同样差异显著。结论 D2-40和CD31蛋白在海绵状血管瘤和海绵状淋巴管瘤中的表达差异显著,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的超声特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研究.结果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具有明显的二维超声特点,表现为形态多样的窦状扩张管样结构.彩色多普勒检查示丰富的红蓝相间血流信号,呈缓慢持续样.变换体位或挤压周围软组织后血流信号明显增加,并随周围软组织压力的改变色彩也相应发生改变(P<0.01).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室内脑膜瘤MRI特征及病理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脑室内脑膜瘤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18例中,16例位于侧脑室,2例位于三脑室。脑室内脑膜瘤多表现为圆形、类圆形(11例)或分叶状(7例)肿块。T1WI上呈稍低信号(14例)或低信号(4例);T2WI呈稍高信号(12例)或低信号(6例),9例见不同程度的瘤周水肿。增强扫描多明显均匀强化,5例可见少许斑片状低信号。14例见肿瘤与邻近脉络丛关系密切。结论脑室内的脑膜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脑膜瘤的动态磁敏感对比MR灌注成像(DSC-PWI)表现,评价DSC-PWI在脑膜瘤分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9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不同级别脑膜瘤患者在3.0 T MR扫描仪上术前进行常规MRI检查及DSC-PWI检查.分析其MRI灌注伪彩图像和灌注曲线,分别在肿瘤实质和瘤周水肿部分进行感兴趣区(R...  相似文献   

17.
Cystic cavernous hemangioma of the live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 report an unusual case of multilocular cystic cavernous hemangioma of the liver. The patient was a 61-year-old woman without liver disfunction but who had multicystic mass lesions in the liver. Although cavernous hemangiomas are usually accurately diagnosed by the various imaging modalities, our case showed atypical featur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15例的MRI表现。结果病灶均位于中颅窝和鞍旁,MRI呈圆形或类似哑铃形肿块,较均匀的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一般见明显均匀强化。结论颅内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较有特异性,结合临床资料和影像学征象的综合分析可以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MRI表现及梯度回波(GRE)T2*序列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MRI资料,分析海绵状血管在以上各序列上的信号特点,重点分析GRET2*序列信号特点及对病灶显示能力。结果 15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MRI共提示出18例病灶,其中12例病灶在T2WI、T1WI均呈网状、高低混杂信号;4例病灶在T2WI、T1WI均呈高信号;2例病灶T1WI、T2WI均呈等信号,16个病灶T2WI灶周具有"铁环"征,2例病例在GRET2*下发现合并其它隐匿性血管畸形。GRET2*显示的病灶范围包括瘤体及灶周含铁血黄素区域,敏感性高。结论 MRI是诊断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方法,常规序列与GRET2*序列相结合,能准确全面提供诊断信息,且GRET2*序列提高了隐匿性血管畸形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