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脑干白质纤维束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使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方法对脑干白质束进行研究。方法:3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MR检查,检查包括常规T1WI,T2WI以及扩散张量序列。结果:在脑干不同解剖水平,锥体束、锥体交叉、内、外侧丘系在各向异性(FA)图像上均显示为高信号,在彩色张量图像上分别显示为红色(横向走行)、蓝色(上下走行)和绿色(前后走行)的纤维束,而这些结构在常规T1WI、T2WI上均不能得到显示。结论:扩散张量成像可以无创性检查脑干白质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及磁共振波谱(MRS)、扩散张量成像(DTI)相关参数的变化,探讨血清MBP联合MRS、DTI预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01—2019-02期间收治的119例ACMP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发生迟发性脑病分为DEACMP组和痊愈组。另选择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MBP水平;并进行MRS和DTI检查,计算并记录N-乙酰天冬氨酸/(肌酸/磷酸肌酸)(NAA/Cr)、胆碱化合物/(肌酸/磷酸肌酸)(Cho/Cr)、表观弥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等参数。绘制ROC曲线评价不同指标对ACMP患者发生迟发性脑病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清MBP、NAA/Cr、Cho/Cr和FA单独预测DEACMP时,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629(0.580,0.822)、0.632(0.576,0.803)、0.601(0.554,0.766)、0.627(0.581,0.794),各自cut-off值对应的敏感度分别为44.8%、51.3%、42.9%和48.7%,特异度分别为85.6%、90.7%、88.4%和84.2%。血清MBP加NAA/Cr加Cho/Cr加FA联合预测因子AUC为0.718(0.636,0.883),对应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5%和91.2%。结论:血清MBP、NAA/Cr、Cho/Cr和FA对于ACMP患者发生DEACMP均有预测价值,但联合预测因子的预测价值要优于任意单一指标。  相似文献   

3.
本组对22例颅内肿瘤行白质纤维束成像,初步探讨MR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在颅内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根据彩色编码图对脑肿瘤引起的白质纤维柬改变进行分类,显示颅内肿瘤与周围白质的关系,帮助制定术前计划.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收集云南省肿瘤医院2006年10月至2009年3月颅内肿瘤患者22例,其中胶质瘤12例,脑膜瘤10例(WHO1~2级),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弥散峰度成像(DKI)预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迟发性脑病(DE)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ACOP患者,于其中毒后7天内行DKI扫描,获得平均峰度(MK)、轴向峰度(AK)及径向峰度(RK)图;手动于6个部位放置9个ROI,包括半卵圆中心(前部及后部)、胼胝体(膝、干及压部)、额叶、顶叶、颞叶及枕叶。随访3个月,分为DE组和非DE组进行观察。结果 与非DE组相比,DE组各ROI的MK、AK及RK值呈升高趋势;DE组半卵圆中心前部MK值和半卵圆中心前部及后部、胼胝体膝、额叶及顶叶AK值均明显高于非DE组(P均<0.05);半卵圆中心前部AK值预测DE的AUC最大(0.78,P<0.01),95% CI为0.68~0.89.以AK值1.05为临界值,诊断敏感度81.82%(18/22),特异度60.38%(32/53),阳性预测值46.15%(18/39),阴性预测值88.89%(32/36),准确率66.67%(50/75)。结论 ACOP患者脑白质DKI参数值升高与DE关系密切,半卵圆中心前部AK值>1.05预示DE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用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脑梗死不同时期的扩散张量的变化规律,并试图通过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探讨皮质脊髓束(CST)损伤与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26例脑梗死患者行常规MRI及DTI检查,测量各期病灶及对侧相应正常区域脑组织的平均扩散系数(DCavg)、部分各向异性系数(FA)、容积比(1-VR)及相对各向异性系数(RA)值,同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行白质纤维束三维重建。结果各期病灶与对侧各参数值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期病灶各参数值间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DTT可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的破坏、推移或扭曲等征象,CST的损伤情况与运动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相关。结论梗死灶DTI各参数值的变化具有规律性,DTT对观察CST的损害程度、预测恢复程度、指导临床康复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扩散张量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创性显示和分析白质束的新技术,在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对颅内肿瘤的研究,它可以观察白质束受肿瘤破坏的异常表现,预测肿瘤的恶性程度, 指导手术计划的制定.本文就扩散张量成像的基本原理、图像显示技术及其在颅内肿瘤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成像(DWI)对一氧化碳(CO)中毒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CO中毒患者59例,其中迟发脑病15例,均进行DWI检查。结果:59例患者病变区域脑白质平均ADC值为(0.51±0.09)×10-3mm2/s,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白质ADC值为(0.91±0.07)×10-3mm2/s,前者低于后者(P<0.05)。结论:CO中毒脑病的病变区域脑白质水分子扩散水平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病人的院前急救意义。方法:对比同期收治的院前急救急性CO中毒病人和未经院前急救的急性CO中毒病人,对比两组病人的好转率、住院率及死亡率。结果:院前急救组病人的好转率明显高于非院前急救组,而住院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非院前急救组。结论:急性CO中毒病人行院前急救能明显减少死亡率并提高好转率。  相似文献   

10.
利用DTI对胶质瘤周围白质形态与参数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珊  吕科  李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11):1642-1646
目的 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探讨正常人与胶质瘤患者脑白质纤维在形态和参数的区别,为临床诊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GE 3.0 T MR成像系统采集图像,利用自主开发的DTI图像处理平台分析9例脑部DTI图像,并用跟踪软件追踪白质纤维走行.结果通过图像处理所得的三维纤维跟踪图像再现了胶质瘤与周围脑白质的位置关系;病灶区及周围组织的 FA, RA, MD 值发生改变.结论 DTI技术有助于脑部胶质瘤的鉴别和诊断,能够协助术前手术计划的制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技术对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中毒急性期脑组织损伤后微观结构变化的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6例CO中毒急性期患者及18名健康志愿者行磁共振常规轴位T1WI、T2WI、T2WI-tirm、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DKI序列扫描。分析DWI结果相关的临床影响因素,并将病例组依据DWI扫描图像中有无病灶检出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比较两病例组与对照组各部位参数值的组间差异,同时将均存在差异部位的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on coefficient,MD)值、平均峰度(mean kurtosis,MK)值与DWI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1)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较长、早期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得分减低是DWI扫描结果出现阳性的影响因素;(2)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MD值减低区位于双侧苍白球、半卵圆中心及侧脑室旁白质、胼胝体膝部;MK值升高区位于双侧苍白球、丘脑、半卵圆中心及侧脑室旁白质;其中阴、阳性两组患者苍白球同时存在MD值减低、MK值升高,丘脑同时存在MK值升高;此外,阳性组苍白球区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减低;(3)病例组MD值减低、MK值升高分别与DWI的ADC值减低相关性良好。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KI技术可以反映CO中毒急性期患者脑组织损伤后的微结构改变,有利于从微观水平更好地理解CO中毒急性期患者脑损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额叶及胼胝体压部脑白质损伤情况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2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脑部DTI扫描后,测量双侧额叶和胼胝体压部的各向异性分数值(FA),应用成组t检验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健康对照组的相应区域进行比较,并用部分相关性检验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中各部位相应FA值与PANSS量表评分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纤维束成像技术(DTT)重建胼胝体和扣带束。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双侧额叶和胼胝体压部的FA值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额叶FA值与PANSS量表评分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703,P<0.05),纤维束成像技术不能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差别。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健康对照组存在脑白质细微结构的差异,DTI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受损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显示正常人脑白质纤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应用DTI技术显示正常人脑白质纤维,探讨其与解剖学描述的一致性。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行颅脑MRI与颅脑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扩散张量成像扫描(b值=0,500s/mm2),在SiemensLeonardo工作站应用纤维束跟踪软件(SiemensStandar12dirs)进行后处理重建出白质纤维束。结果对主要白质纤维如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胼胝体、扣带、上纵束、下纵束、上枕额束、下枕额束、钩束进行模拟显示,不同纤维需要选择适合的感兴趣区、各向异性阈值、角度阈值、步长和体素内采样数目等参数,显示结果与解剖学描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利用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可模拟显示正常人脑白质纤维,与解剖学描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是在活体中研究人脑白质纤维的一种较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探讨接受系统性化疗的患者,常规MRI表现正常的脑白质是否存在纤维束扩散情况的改变。方法头颅MRI检查未见异常的恶性肿瘤患者36例,根据最后一次化疗距MR检查的时间间隔分为两组:病例A组(26例),时间间隔小于1年;病例B组(10例),时间间隔大于1年。对照组35例为常规头颅MRI检查正常的健康志愿者或首诊未行治疗的患者。所有病例经1.5T磁共振DTI检查(15个扩散方向),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双侧ADC值和FA值测量和计算,取特定部位6个:额叶、颞叶、枕叶、半卵圆中心、内囊前肢和后肢。各组间进行参数统计学分析。结果除颞叶和内囊前肢,其余4个部位的ADC值病例A组均低于B组,有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FA值在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系统性化疗能够导致脑白质的扩散情况改变,DTI可以用于发现此种变化,且ADC值的改变比FA更为敏感,此改变可以随化疗停止时间的延长而变化。其变化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Intracranial abnormalities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in acute carbon monoxide (CO) poisoning have been described in two cases. Edematous bilateral lesions have been demonstrated in the globus pallidus. Findings correspond with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described in literature. In our experience MIR is a more sensitive examination compared to serial computed tomography (CT) in acute CO poisoning.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健康老年人(ON)和早期阿尔茨海默(AD)病人脑白质改变的情况。方法对20例中青年健康志愿者(YN组),18例ON,14例AD进行DTI扫描,在9个感兴趣区(ROI)测量并比较五个DTI参数: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系数(〈D〉)和扩散张量本征值(λ1、λ2、λ3)。结果与YN组相比,ON组的〈D〉、λ1、λ2和λ3在所有ROI均有提高,FA仅在胼胝体膝部和体部(CCM)降低(P%0.05)。与ON组相比,AD病人显示在胼胝体压部(CCP)的〈D)提高、在CCP和后顶一颞叶皮层下白质FA显著降低、在CCM的λ1提高、在CCP的b提高(P<0.05)。结论DTI显示有较强的由年龄引起的脑白质变化,早期AD病人存在额外的脑白质结构异常。DTI的不同测量参数在检测脑白质变化中具有不同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及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资料。结果首发症状智能下降(MMSE评分〈20分)14例(100%),尿失禁11例(78%);有6例患者HCT升高较明显,均值0.503±0.027;磁共振改变分白质弥漫性病变、皮质改变和神经核团改变3类,多合并存在;14例予改善循环治疗,9例予激素等治疗,好转率85%,未使用激素的5例皆好转。结论HCT升高可能是引起脑微循环障碍导致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原因之一,治疗上应严密监测患者该值的变化,监测和治疗的时间应不少于3-6个月;除常规高压氧治疗外,还应实施改善脑循环和抗血小板聚集的治疗;DTI显示的FA值普遍减低,说明脑内长束纤维有脱髓鞘改变,激素的使用可能有一定作用,但治疗前最好进行DTI扫描,以便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8.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运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探讨ADC值、FA值与脑膜瘤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27例术前行MR平扫、弥散张量成像及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患者.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瘤周白质区和健侧对应部位的ADC值和FA值,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瘤周水肿区、肿瘤实质区、瘤周白质区三者之间ADC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瘤周水肿区为最高.瘤周白质FA值高于肿瘤实质区和瘤周水肿区,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但后两者之间FA值无显著性差异.良、恶性脑膜瘤肿瘤实质区ADC值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良、恶性脑膜瘤瘤周白质之间FA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结合常规MR图像、ADC值、FA值有助于术前对脑膜瘤良、恶性进行鉴别.ADC值有助于区别脑膜瘤实质、瘤周水肿及瘤周白质区.  相似文献   

19.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造成的后果及预后也不同,急性脊髓损伤病情发展迅速且较为严重。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上的信号变化对于临床评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通过测量水分子的扩散运动,从微观上反映脊髓的损伤情况,不仅能早期及时地判断出急性脊髓损伤,而且能定量分析白质纤维束损伤的严重程度,为临床对这类患者的干预提供一定的价值信息。本文简要介绍了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急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情况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