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和探讨MRI和CT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北京市仁和医院2016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40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动态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CT诊断,观察组采用MRI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并总结CT提示侵犯部分和MRI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 <0.05);CT检查时,不同病灶部位,侵犯的部位也不同,鼻腔发病,侵犯最多的是筛窦,上颌窦发病,侵犯最多的是筛窦,筛窦发病,侵犯最多的是上颌窦,窦发病,侵犯最多的是筛窦,额窦发病,侵犯最多的是颅内;MRI检查当中,T1WI呈稍低或低信号11例,呈等信号7例,呈稍高或高信号2例;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13例,呈等信号4例,呈低信号3例;增强扫描中,其中18例明显强化,2例强化不明显。结论:MRI和CT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显著,但是相比较而言,MRI的诊断准确率更高,适合在临床进行实施和开展。  相似文献   

2.
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切除术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切除术病例15例.其中,筛窦鳞状细胞癌3例、嗅神经母细胞瘤3例、恶性黑色素瘤3例、筛窦腺癌2例、腺样囊性癌4例.结果 根据内镜下所见及术后影像学检查证实14例肿瘤全部切除、1例大部切除.所有病例随访24~48个月(平均32个月),随访过程中1例死于肿瘤脑转移.4例局部复发,其余10例未发现复发.结论 对于局限于鼻腔、筛窦的恶性肿瘤,鼻内镜手术可以将其完整切除,术后应辅以放疗.  相似文献   

3.
鼻腔及副鼻窦恶性肿瘤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腔及副鼻窦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据统计鼻、副鼻窦癌约占耳鼻喉科恶性肿瘤的 2 0 %,其早期临床症状轻微 ,常以鼻息肉、鼻窦炎医治而延误诊断和治疗[1~ 2 ] 。常规平片、体层摄影及CT检查很有价值。现收集 2 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鼻腔和副鼻窦恶性肿瘤 ,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探讨和分析。1 材料与方法本组 2 1例 ,男 13例 ,女 8例 ,男女之比为 1 6 :1。年龄 2 2岁至 74岁 ,平均 5 8 3岁。病史 1个月至 2年 ,平均病程 4 5月。临床表现 :鼻塞 15例 ,颜面部肿胀或伴包块 15例 ,局部疼痛 16例 ,流涕 5例 ,鼻衄 9例 ,眼球突出 8例 ,患侧上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少见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2000年收治的30例鼻腔鼻窦少见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未分化癌,1例生存9个月,1例生存12个月;腺癌4例,2例生存15个月,1例生存18个月,1例生存37个月;肉瘤5例,3年以上生存率40%(2/5);7例恶性黑色素瘤,3年以上生存率57%(4/7);12例恶性淋巴瘤,5年生存率41.7%(5/12)。结论:鼻腔鼻窦少见恶性肿瘤误诊率高,治疗模式仍未确定,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62岁,主因"右侧鼻塞流脓涕1个月伴头昏、头痛10余天"入院.体检:右颌下及右侧胸锁乳突肌前分别可触及2. 0 cm×2.0 cm×1.5 cm、2.0 cm×1.5 cm×1.0 cm大小的结节.  相似文献   

6.
原中发 《临床医学》2013,33(2):96-97
目的探讨晚期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内镜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晚期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84例,随机分为内镜组和开放组各42例。内镜组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开放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治疗。结果内镜组患者术后的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明显优于开放组(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结论晚期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使用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将收治的晚期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125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试验组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在焦虑、抑郁程度、复发率等方面的差异性。与对照组对比,试验组术后SAS评分、SDS评分明显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复发率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鼻内镜治疗晚期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可保留鼻腔解剖结构、功能和外观,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同时复发率较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SNMs)是耳鼻咽喉科较少见的肿瘤性疾病,国内外统计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3.66%。SNMs原发于鼻腔者较少,其病理类型以癌为主,占80%以上,肉瘤约占10—20%。原发于鼻窦者以上颌窦最为常见,占60%-80%,筛窦10%~20%,额窦及蝶窦均〈5%。其病理类型包括鳞癌(SCC)、腺癌(AC)、腺样囊性癌(ACC)、嗅母细胞瘤(ONB)、恶性黑色素瘤(MM)、神经内分泌癌(NEC)、恶性淋巴瘤等。  相似文献   

9.
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细胞瘤(SNTHPC)是一种罕见的交界性肿瘤,部分具有侵袭倾向,需与梭形细胞增生为主的低度恶性肿瘤相鉴别,容易误诊.本科室近期收治 1 例巨大鼻腔鼻窦占位患者,初步病理诊断为血管外皮细胞瘤(HPC)样瘤,但窄带成像术(NBI)鼻镜检查结果与其特征不符,因而对肿瘤性质产生疑问,再次活检及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证实为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现将该病例诊疗经过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神经内分泌癌(SNEC)的常规CT、MRI表现及ADC值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5例SNEC的影像学资料,测量ADC值,并与鳞状细胞癌(25例)及腺样囊性癌(15例)的ADC值比较。结果 25例肿瘤中,直径>3.5 cm者19例(19/25,76.00%),呈不规则分叶状;直径<3.5 cm者6例(6/25,24.00%),呈椭圆形。病变累及全组副鼻窦及鼻腔6例,病变主体位于筛窦10例、蝶窦4例、上颌窦2例,局限于鼻腔3例。22例伴邻近组织广泛受累。20例接受CT检查示9例病灶密度均匀,11例呈不均匀密度软组织密度,其中5例可见斑点或线条样钙化影;16例可见骨质破坏。14例接受MRI示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等或稍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SNEC平均ADC值为(0.65±0.10)×10-3 mm2/s,明显低于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和腺样囊性癌。结论 SNEC的常规CT、MRI表现及ADC值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学证实的18例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15例病变中心位于蝶筛区,3例位于上颌窦。CT表现:病变形态均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密度与邻近肌肉相近,相对比较均匀,邻近骨质呈溶骨性骨质破坏;增强后病变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与脑实质比较,病变T1WI呈略低信号7例,呈等信号3例;T2WI呈略高信号8例,呈等信号2例。病变信号欠均匀,7例病变内部可见小条状或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4例可见短T1长T2信号影。增强扫描,病变均呈中度不均匀强化。15例病变广泛侵犯周围结构,MRI可清楚显示病变侵犯的范围,其中眼眶受累8例,颅内受累8例,海绵窦受累5例,翼腭窝受累6例,鼻咽部受累3例。结论横纹肌肉瘤典型的MRI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后中度强化。CT可以较好地显示骨质破坏,MRI能更清楚地显示病变的侵犯范围,两者结合可为该病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更全面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14岁,因"鼻面部变形,右眼突出3年余"入院.专科检查:右侧鼻腔充满淡红色、半透明、荔枝肉样新生物,鼻中隔受压明显向左偏曲,左侧鼻腔狭窄,鼻中隔与下鼻甲接触.CT检查:右侧鼻腔见巨大骨性肿块,其内低密度区,CT值约200 HU,内见分隔,病变境界清楚,呈膨胀性生长,累及右侧上颌窦、筛窦、额窦及鼻咽腔,邻近结构呈推压改变.CT诊断:右侧副鼻窦及鼻腔内占位,考虑良性病变--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或骨化性纤维瘤可能性大.手术所见:巨大瘤体表面为薄层骨壳,质地较脆,呈软骨样,骨壳内为暗红色实质性瘤体,血供丰富,肿瘤侵犯上颌窦、筛窦、额窦及蝶窦,后达后鼻孔,上达额窦.病理诊断:(鼻腔鼻窦)脑膜瘤(砂砾体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鼻及副鼻窦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s)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及副鼻窦pPNETs的影像学资料。4例同时接受CT、MR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仅接受CT平扫检查,1例仅接受MR增强检查。结果 CT平扫病灶为等肌肉密度的软组织肿块,MR SE T1WI为等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可见囊变或坏死(n=2)、出血(n=2),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广泛累及周围结构,周围骨质筛孔状破坏,轻度膨胀并可见残存骨壳。结论 鼻腔及副鼻窦pPNETs的密度、信号无明显特征性。病变所致的骨质改变可能对其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CT可较好地显示骨质破坏的情况,MRI可较好地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及侵犯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鼻窦手术中矫正鼻中隔轻度偏曲对术后鼻腔粘连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16例伴有鼻中隔轻度偏曲的内镜鼻窦手术病例资料。其中1组37例术中同时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2组79例未处理鼻中隔轻度偏曲。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组病例术后鼻腔粘连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鼻腔粘连的发生率分别为8.1%、27.8%和0、13.9%,比较1组与2组鼻腔粘连的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镜鼻窦手术中同时矫正鼻中隔轻度偏曲有利于减少术后鼻腔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RI对出血坏死性鼻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 观察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出血坏死性鼻息肉临床资料及MRI表现。结果 14例出血坏死性鼻息肉均源自单侧上颌窦,以上颌窦口为中心向上颌窦-中鼻道生长,MRI信号混杂,13例T2WI显示病变边缘见明显不规则低信号环;3例增强扫描表现为"菜花"状不均匀显著强化,T2WI低信号环无强化。所有病变均有不同程度的压迫性骨质吸收,上颌窦周围软组织未见受侵征象。结论 出血坏死性鼻息肉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作为该病首选检查方法,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56岁.因"右额颞部疼痛2个月,加重伴右眼胀痛视物模糊1个月"入院.查体:神智清楚,精神淡漠,查体合作.头颅五官无畸形,右侧瞳孔增大,直径约0.4 c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消失.  相似文献   

17.
鼻腔血管球瘤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巩丽  李艳红  张伟  赵建业  朱少君  李爱宁  苏勤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5):368-369,372,i0014
目的探讨鼻腔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在鼻腔的血管球瘤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光镜下病变主要由片状、巢状排列的小圆细胞组成,核分裂罕见,血管比较丰富,部分区域呈乳头状;免疫组化结果提示瘤细胞表达vimentin、少数细胞表达SM-A。结论原发于鼻腔的血管球瘤很少见,发生于指末段时容易诊断,而发生于鼻腔时易误诊为其他肿瘤,如类癌、血管外皮细胞瘤及垂体腺瘤等,诊断时应综合分析,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8.
鼻窦真菌球CT和MRI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鼻窦真菌球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学证实的68例鼻窦真菌球的影像学资料.结果发病部位:单个鼻窦发病60例(88.2 %),其中上颌窦最常见,占41例(60.3%),依次为蝶窦12例(17.6%),筛窦6例(8.8%),额窦1例(1.5%);CT表现:受累鼻窦腔内充以软组织影,其中64例(94.1%)中央见点状、不规则细条状或云絮状高密度影,融合成团块状,代表菌丝,窦壁骨质有不同程度增生肥厚,35例(76.1%)上颌窦内壁见骨质吸收破坏;MRI表现:病变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与脑实质比较,以下相同),T2WI均呈极低信号,增强后均未见强化;病变周围黏膜明显增厚,T1WI多呈等信号,T2WI均表现高信号,有明显强化.结论 CT是目前诊断鼻窦真菌球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MRI能够显示真菌球范围和帮助鉴别诊断,可作为一种补充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SYNOPSIS
Twenty four pediatric migraineurs were prospectively evaluated to determine if white matter hyperi ntensities were present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None had white matter findings or brain abnormalities. Five had mucoperiosteal thickening of the paranasal sinuses, which were unrelated to the patients' clinical course. MRI white matter findings are probably not a common occurrence in pediatric migraineurs. In addition, MRI sinus findings are not necessarily related to a child's headache complai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