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平素血压正常,在诊所中测得血压增高的白大衣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压监测并进行分析。方法:应用动态血压仪进行24小时血压监测。结果:200例白大衣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病46例,占23%。结论:白大衣高血压是一种警觉反应,应给予适当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张欣 《当代医学》2008,(10):33-35
目的 对白大衣高血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白细胞素-2受体(sL-2R)与白细胞介素-6(L-6)水平的水平进行观察,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标法(EL ISA)测定原发性高血压组(EH组,36例)、白大衣高血压组(38例)及正常血压组(38例)血清TNF-α(ng/L)、sL-2R(kIU/L)、L-6(ng/L)水平,并测量诊室血压及24h动态血压(ABPM)值.结果 (1)诊血压参数:EH组及白大衣高血压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P<0.01).ABPM参数,EH组平均日间、平均夜间、平均24h DBP及平均24h DBP均明显高于白大高于白大衣高血压组及正常血压组(P<0.01),EH组平均日间、平均夜间DBP高于白大衣高血压组及正常血压组(P<0.05).(2)EH组血清TNF-α,sL-2R,L-6水平均高于白大衣高血压组(P<0.05)和正常血压组P<0.05),白大衣高血压组sL-2R,TNF-α吨及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P<0.01).结论 白大衣高血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介于EH者与正常血压者之间,反映白大衣高血压时机体己产生免疫调节与自身保护,提示白大衣高血压是介于高血EH者与正常血压之间,反映白大衣高血压时机体已产生免疫调节与自身保护,提示白大衣高血压是介于高血压与正常血压之间的临床状态,应视为EH早期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3.
通过诊室血压测量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将患者分为白大衣高血压组和持续性高血压组,分别观察白大衣高血压在初诊高血压人群中的发生率,在各年龄组中的发生率,收缩期高血压、舒张期高血压和双期高血压中白大衣高血压的发生率。结果:白大衣高血压的发生率为28%,女性高于男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中,白大衣高血压发生率较高。提示:白大衣高血压的发生率较高;对于初诊的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女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者,应注意鉴别发生白大衣高血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诊断中的五项注意发现血压升高时并不能直接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的诊断应注意5种情况:(1)假性血压升高:①测量不当导致的血压升高;②白大衣高血压。(2)隐匿性高血压:患者诊室血垤正常,但是诊室外血压,如家庭自测血压或24h动态血压,高于正常血压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所谓“白大衣高血压”是指人们在医院面对穿着白大衣的医生时,难免有些情绪波动,此时测得的血压较在家中明显升高。可以超过正常血压范围,达140/90毫米汞柱或以上,而当回到家中再次自测时,血压却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 评价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高血压病的诊断价值及其意义。②方法 对56例诊所诊断的初发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以及62例诊所诊断正常血压偏高的老年人进行动态血压监测。③结果 诊所诊断为高血压病患者中有13例(23.2%)为白大衣高血压;诊所诊断为正常血压偏高者中有11例(17.7%)为夜间高血压病患者。④结果 在诊所诊断为高血压病老年患者中有较高的白大衣高血压发生率,而在诊所诊断为血压正常的老年人中亦有部分患者为夜问高血压,说明对老年人定期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是非常必要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1.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仍以偶测血压,作为诊断及治疗的指标,所测血压的值除与个体、自身的血压水平有关外,还受到环境与心理因素的影响.我们在临床上发现,不少患者在诊室内穿着白大衣的医生、护士测血压时,血压值升高,而离开医院、诊所,回到家再测血压时.血压值正常,这种短暂的升压,被称作白大衣效应或白大衣现象.由此引起的高血压称之为白大衣高血压.这也常误导了该病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患者白大衣效应和白大衣高血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 2 4h动态血压监测研究白大衣高血压 (WCH)和白大衣效应 (WCE)在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中的差异 ,并观察不同高血压诊断标准对WCH检出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组诊所血压值中均包含了WCE值 ,其中高血压组大于正常对照组 ;偏低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更容易造成过度诊断高血压。  相似文献   

9.
“白大衣高血压”(WCH)指有些人去医院就诊时,在医生诊室测量血压时血压升高.但回到自己家中自己测血压或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时血压正常。这是病人见到穿白大衣医生后精神紧张,血液中就会出现使心跳加快的儿茶酚胺,同时也使某些血管收缩,增加外周阻力,从而导致血压上升。  相似文献   

10.
对25例正常血压者及35例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观察发现,血压波动有昼夜变化规律,受日常活动。睡眠的影响,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比正常血压者大,收缩压波动比舒张压大,动态血压能发现诊室难以发现的高血压患者,消除“白大衣高血压”现象。提示连续血压监测对高血压的诊治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白大衣高血压(white coathyper tension,WCH)指患者仅在诊室内测得血压升高而诊室外血压正常的现象[1],又称诊所高血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白大衣高血压(white coat hypertension,WCH)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90例,分为白大衣高血压组(A组,n=30),非白大衣高血压组(B组,n=30)及健康对照组(C组,n=30);以多普勒超声测定IMT值,检测、比较各组间TNF-α、IL-6、MDA、SOD、IMT水平。结果三组患者TNF-α、IL-6、MDA、IMT水平B组高于A组(P〈0.05或P〈0.01),A组高于C组(P〈0.01);而SOD水平C组高于A组(P〈0.01),A组高于B组(P〈0.01)。结论白大衣高血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MDA、SOD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介于EH者与正常血压者之间,反映白大衣高血压时机体已产生免疫调节与自身保护,并且引起靶器官的损害,提示白大衣高血压是介于高血压与正常血压之间的临床状态,应视为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早期的表现之一,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3.
白大衣高血压的发生率及其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确诊高血压患者中白大衣高血压 (WCH)的发生率及白大衣效应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入选诊室舒张压水平在 95~ 114mmHg( 1mmHg =0 133kPa)的高血压患者 2 2 4例 ,监测其 2 4h动态血压 ,并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清脂质和血糖等检查。结果  2 2 4例中WCH的发生率为 10 3%。 1级高血压患者中WCH发生率最高 ( 19 4 % ) ,2级次之 ( 10 1% ) ,3级最低( 1 6 % ) ,趋势P <0 0 1。WCH患者左室质量明显低于持续性高血压患者 (P <0 0 5 )。在收缩压 (或舒张压 )水平已经确定的情况下 ,均未发现收缩期 (或舒张期 )白大衣效应与左室肥厚相关。结论在确诊高血压患者中 ,WCH的发生多见于年轻女性、轻型高血压患者。WCH患者发生左室肥厚的危险性低于持续性高血压患者 ,白大衣效应与左室肥厚无明显相关 ,提示白大衣高血压可能是一种良性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白大衣高血压(white coat hypertension,WCH)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90例,分为白大衣高血压组(A组,n=30),非白大衣高血压组(B组,n=30)及健康对照组(C组,n=30);以多普勒超声测定IMT值,检测、比较各组问TNF-α、IL-6、MDA、SOD、IMT水平.结果 三组患者TNF-α、IL-6、MDA、IMT水平B组高于A组(P<0.05或P<0.01),A组高于C组(P<0.01);而SoD水平C组高于A组(P<0.01),A组高于B组(P<0.01).结论 白大衣高血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MDA、SOD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介于EH者与正常血压者之间,反映白大衣高血压时机体已产生免疫调节与自身保护,并且引起靶器官的损害,提示白大衣高血压是介于高血压与正常血压之间的临床状态,应视为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早期的表现之一,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与血压正常的个体相比,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曲线较陡,而血压波动率增加与中等程度的颈动脉肥厚相关。本研究评估了由动态血压监测(ABPM)数据分析得出的血压变化率与左心室质量(LVM)的相关性。方法:对365例血压正常个体、185例白大衣高血压(WCH)个体和448例无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行ABPM和超声心动图LVM测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接受与未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在多次血压测量时白大衣效应(WCE)和白大衣高血压(WCH)的发生率与持续性。设计:在1年时间内,8次就诊(每次就诊共读数3次)均接受诊室血压测量(OBPM)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每次就诊前自测血压(SBPM)1周(每周42次读数)。所有测量均使用相同的自动血压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血压仪在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对偶测高血压患者90例行动态血压仪检测记录24小时日间和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24小时日间夜间血压负荷值。结果:白大衣高血压和临界高血压5例。夜间血压下降52例,24小时平均血压均偏高9例,夜间血压升高16例。结论:临床对偶测高血压者,确诊白大衣高血压及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有价值,并且有助于评测对靶器官的损害和降压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传统标准定义下的轻度高血压病人,约20%只有在诊所或医生办公室血压才升高,此症被称为白大衣高血压。其定义为:临床血压持续升高,但白天的非卧床血压正常。当然,所谓“升高”或“正常”的标准有任意性。这种类型的高血压可发生在男女的任何年龄,但60岁以后较常见。这种对医生在场的过度加压反应,并不意味对其他类型应激的普遍化高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白大衣高血压(WCH)血浆肾素活性和醛固酮水平对白大衣高血压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高血压科门诊或住院的白大衣高血压(WCH)患者15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HT)患者161例,正常血压对照组(NTG)167例,每组均监测动态血压,并进行血浆肾素活性(PRA)、醛固酮(ALDO)测定。 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WCH组全天收缩压标准差(ADSSD,r=0.644),全天舒张压标准差(ADDSD,r=0.707)与PRA呈正相关(均P<0.001)。ADDSD (r=0.861)与ALDO呈正相关(P<0.001)。ADSSD (r=0.308)与ALDO的相关没有统计学意义(P=0.072);EHT组和NTG组ADSSD (r=0.125、-0.167),ADDSD (r=0.036、-0.265)与PRA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560、0.338、0.794、0.124)。EHT组和NTG组ADSSD (r=-0.027、-0.024),ADDSD (r=0.009、0.012)与ALDO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860、0.890、0.956、0.920)。 结论 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PRA相关。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亿,其中80%分布在基层[城镇社区和(或)乡村],基层是高血压防治的主战场,基层医生是高血压防治的主力军.现在基层医院均采用诊室血压作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其实诊室血压诊断的准确性受影响、对高血压治疗疗效了解不全面、不能连续了解高血压患者血压动态变化及与各种因素的关系,存在着严重的"白大衣效应";采用动态血压可以避免"白大衣效应"、发现"隐匿性高血压"、"单纯夜间高血压"、"晨起高血压"及高血压患者控制效率,更全面的评估患者心血管风险,指导合理降压治疗.动态血压监测是诊断高血压和高血压是否得到有效控制的可靠标准.目前高血压患者对动态血压的知晓率、基层医生知识和技能的欠缺,基层医疗机构对动态监护仪器的缺乏导致高血压诊断及控制率仍低.因此,基层推广使用动态血压监测对高血压的防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