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腹水浓缩再注入法肝硬化腹水病人,试用了将抽取的腹水用无菌操作再注入静脉内的方法。单纯再注入时效果不好。加用利尿剂后可得到利尿药及水利尿的作用。此法由于腹水中蛋白浓度低,有大量水分进入血管是最大的缺点。Parbhoo 等用人工肾的滤过装置,将腹水浓缩五倍后再注入静脉内,收到了使难治性腹水患者的尿量、血清蛋白量、循环血量等增加的效果。以后制作了专用装置。此种装置的滤过器是用高分子电解质膜制造的。可将分子量45,000以上的物质浓缩。从腹腔到静脉连接成该装置器的无菌封闭  相似文献   

2.
日本札幌医大第四内科的漆崎教授和高俊裕讲师利用癌患者本身的淋巴细胞与T 细胞增殖因子IL—2,在特殊的试管装置内,成功地培养出一种对癌细胞有抑制和吞噬功能的抗癌细胞LAK。漆崎指出,原来把IL—2因子单独注入癌患者体内,但由于IL—2因子在体内滞留时间很短,影响疗效。而用患者本身的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抗癌细胞(LAK)再注入癌患者体内,使癌治疗又取得重大突破,临床试用结果表明,患者每周注入1~2次,3~  相似文献   

3.
实质性卵巢肿瘤约79.5%出现腹水,其中恶性者则高达86.5%。对于卵巢癌晚期癌性腹水的治疗,虽有利尿剂、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或腹腔内注入抗癌药等方法,但往往效果不甚满意。而对于严重腹水所致的压迫感和呼吸困难等症伏,仍以穿刺排液的方法最佳。但由于快速大量的排液,有使腹压急剧下降引起休克的危险,而且还使大量的蛋白丧失。所以作者等  相似文献   

4.
高知医大的第二外科和放射线部联合发明了食道癌的新放疗方法。把过去一直是经口插入的放射线照射管改成从腹部插入体内,直接照射患部。这种新疗法在世界上尚无先例。通过手术疗法将食道切除,把胃和喉相接,形成代用食道之后,从腹部把通过高线量腔内放射线的直径8mm的硅管插入体内,对食道周围的转移部位实行直接放疗。从1990年1月起作者对45~79岁的男女共计15名患者施行了这种新疗法。全  相似文献   

5.
发热性细胞因子的作用机制已知能引起发热的物质有许多种,但与发热最相关的是生物源的.当把革兰氏阴性菌的内毒素仅1μg/kg以下注入静脉时,仅3~4小时即可引起升高2℃以上的发热.这种发热系由于内毒素在宿主体内产生激活作用所致.邱认为是借助于做为内源性致...  相似文献   

6.
爱知县,公立陶生病院在肺栓塞的治疗中使用特殊插管吸出栓子的方法获得了成功。患者是一被诊为重症肺栓塞的78岁女性,经溶栓治疗未能奏效而试用了吸引手术的方法。这种吸引手术疗法使用了直径是3mm的吸引插管,将吸引管从股静脉插入,并使其尖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恶性黑色素瘤的疗效,在使用血管加压素Ⅱ升压同时注入抗癌剂,可增加抗癌剂选择性地到达肿瘤组织的作用。一例男,40岁,恶性黑色素瘤皮肤、肺、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内服BCG同时用上法,结果全部转移灶消失。可证明这种方法的疗效。以后的五名患者用同样方法,未发现由于升压出现副作用。给药方法1.血管加压素Ⅱ0.1mg加20ml生理盐水溶解,配成4μg/ml的溶液。2.把血管加压素Ⅱ溶液装入50ml注射器中,安放在自动输入器上,把5%葡萄糖250ml和T形翼状针连接在三通活栓上,将装入注射器中的血管加压素Ⅱ和抗癌剂同时持续地注入。另一侧肢体安置自动血压表,记录血压变化。静脉注入固定后测血压,舒张压+脉压差×1/3作为化疗前平均压(BPO)。BPO的1.5倍作为升压  相似文献   

8.
自家腹水再静注的方法,一般是为了减轻循环系统的负荷,除去细胞成份,将滤过浓缩后的腹水再静注的方法。自家腹水滤过浓缩再静注法(腹水再静注法)是以药物抵抗性的肝硬化症,包括癌性腹水的难治性腹水为对象。现就腹水再静注法的实施方法、方法分类、实用性、存在的问题加以概述。1.实施方法腹水穿刺是使用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导管装置,将其留置在腹腔内,再把它接到采腹水的囊上,排液时间约30~90分左右。测定采取腹水的蛋白浓度,再静注时按7~8g/dl滤过浓缩。浓缩的腹水,若长时间放置时,就会析出纤维蛋白,所以应在滤过浓缩后,立即再静注。滤过浓缩的腹水,经2~4小时点滴  相似文献   

9.
最近,日本东京芝浦电气公司,首次研制成功了一种对患者没有任何负担,只进行简便操作就可以得到鲜明的血管造影图象的新医用X射线透视诊断装置一数字放射线照象术。这种新的装置,在注入造影剂之前和注入造影剂之后这两种情况下,来进行X射线摄影,将这些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之后,就可以得到只有血管的鲜明图象。由于电子计算机能够灵活地控制、比较图象的浓淡程度,用静脉注射的方法注入造影剂之后,造影剂在体内均匀地分布,就可以得到鲜明的图象。  相似文献   

10.
克隆病的新营养疗法的研究是以日本国立医院医疗中心消化器科梅田典嗣、松枝启为主的研究组进行的。新的营养疗法由初期疗法和维持疗法两个阶段组成。初期疗法将经鼻腔插入的营养管送入小肠,通过营养管将混合着糖、氨基酸、电解质、维生素等成分的营养物质用注入泵以1小时60~100ml的低速度持续注入24小时。由于这个方法具有使肠管保持安静的优点,所以没有腹泻或腹痛等副作用,而且可以投予1  相似文献   

11.
器质性阳萎的病因之一是血管系统的障碍,以往一直是对动脉性病变进行检查、治疗。最近研究得知,静脉系统异常也可引起勃起障碍。即动脉系统并无异常,尽管能供给丰富的血液,可是由于静脉系统回流迅速而产生勃起不全的。阴茎的静脉系统是血管构成复杂的静脉回流,除由深层背静脉流到Santorini 静脉丛外,也由表层背静脉、深部阴茎静脉流于大隐静脉。静脉性勃起不全系由于这些静脉系统的异常扩张和发生侧枝循环而引起,对这些异常可采用阴茎海绵体造影法,以进行诊断,从阴茎背部向两侧海绵体刺入注射针头,缓慢地注入造影剂,注入后定时照影,以观察其回流状态。  相似文献   

12.
肝胆核医学     
应用放射性同位素(RI)或RI 标记化合物作为示踪剂,进行肝胆道功能检查始于1955年,由Taplin 氏首先在临床上试用。方法是将~(131)碘—玫瑰红(~(131)I—Rosebengal RB)静脉注入体内后,从体外用闪烁计数器测定肝摄取或排出之放射性强度,即“肝放射图”。有的用测定血中~(131)I—RB 残存率来评价肝脏功能;此后,曾应用~(131)碘—磺溴酞钠(~(131)I—BSP),以闪烁扫描或闪烁照相动态地进行腹部照相,即“肝胆显像”。近年来,随着核仪器的发展,临床上广泛研制出适用于快速显像的短半衰期99~m 锝(99~mTc)—标记化合物。1.原理及方法  相似文献   

13.
静脉高营养疗法于60年代开始在临床试用,到了70年代其进展声速,确认其安全性并被广泛应用。进入80年代,静脉高营养疗法更与经肠营养疗法一起,作为临床营养学的一环,呈现新的进展。由于引进这种新的营养补给方法,机体在患病时代谢变化的多样性就暴露出来,而且在疾病的形成上,营养因素作用的重要性也逐渐明确。一、静脉高营养疗法的概念和标准实施法静脉高营养疗法,是由于应用远较以往专供补液用的水电解质输液剂含热量高的制剂而得名,意即“仅以静脉投给营养的手段,即有可能维持营养”。目前最普遍应用的静脉高营养疗法,是将葡萄糖、氨基酸剂为主要成分的高张营养液,通过上腔静脉留置导管持续滴入的方法。此外,另一种方法是从四肢静脉输入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一种新型皮肤缺损修复方法—软组织扩张修复法引起人们重视。本法是用软组织扩张器使缺损部周边正常皮肤扩张后,用其多余部分修补缺损。早在1957年就有类似报告,但并未引起人们重视。近年,由于Radowan的努力而使本方法得到普遍应用。软组织扩张器是由一个贮水囊和一个注入生理盐水后可自行闭合的圆盖及将两者连接起来的管道组成。将其埋于体内后,每隔数日向圆盖内注入生理盐水使其扩张,一般需要1~2个月。此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利用与缺损部邻接的正常皮肤重建皮肤。因此,在色泽、毛发等特性上与缺损部位相一致,优于皮肤移植法,尤其是头皮缺损时尤为适用。现今一般只限于扩张皮肤,将来也许可以用来扩张肌肉等其他组织以达到修补缺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日本广岛大学核医学和生物学的专家们在揭示癌症产生机制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他们从大鼠体内分离出一种基因成分,认为这种成分对引发癌症起重要作用。日本专家在研究癌症起因的初始阶段确定,受试大鼠体内良性肿瘤细胞核糖核酸分子在某些化学制剂作用下产生变性。后来他们把用这种方法形成的取名为“U—2”的核糖核酸分子的一部分注入豚鼠白细胞  相似文献   

16.
日本医学专家最近发明了一种利用超声波治疗癌症的新技术。方法是先将一种化学物质注入患者体内,然后用超声波来激活这种物质,以此来破坏癌细胞。使用的化学物质是血卟啉、它能被癌细胞高度吸收。当足够能量的超声波发射到肿瘤部位时,聚集在肿瘤上的血卟啉就成为一种催化剂,使氧转变成单线态氧,这种单线态氧破坏癌细胞,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7.
腹水常见于肝硬化和癌性腹膜炎等,大量腹水可以引起呼吸循环系统的损害,因此腹水的治疗历来都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腹腔穿刺排除腹水,操作简单,是临床上很早就已实行的方法,但缺点是效果短暂,腹水很快又会产生,需要反复穿刺;又由于腹水中含有的大最蛋白质的丢失,会使低蛋白血症进一步加重。因此,人们提出了靠患者自身能力来吸收排除腹  相似文献   

18.
脑血管功能障碍中有70%导致脑梗塞。本病虽然有很多疗法,但对其疗效评价不一。在日本广泛使用尿激酶(UK)溶液少量静脉点滴法。对于冠状动脉闭塞病的急性PTCR(经皮冠状动脉再通术)的有效性已被承认,但对血流改善不明显的病例,可行PTCA(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作者对脑动脉闭塞症急性期试用UK动脉注入法进行了研究。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症14例,颈内动脉闭塞症11例,共计25例。年龄54~85岁,男性12例,女性13例。做脑血管造影,找出闭塞的血管后,从注入造影剂的导管中,注入20ml溶有24万UK的生理盐水,10秒后再次血管造影,如此反复几次,UK的注入总量  相似文献   

19.
东大的一个研究小组,最近研制了一种能简便地发现癌症的新装置,用于诊断肝癌、胰癌等癌肿。新装置是采用回旋加速器制造出能释放正电子的放射性同位素一碳11、氟18等,以此合成葡萄糖和蛋氨酸等糖类和氨基酸并注入体内。经放射性同位素处理的这种葡萄糖和氨基酸在体内放射出微量的γ射线。用正  相似文献   

20.
对占脑血管损伤70%的脑梗塞,曾试用了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但其疗效未能获得一致的评价。应用尿激酶(UK)溶栓疗法也不例外,尽管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作了禁用的结论,但在日本仍然广泛地采用小量静滴疗法。而且,目前,冠状动脉阻塞的急性期经皮冠脉内溶栓治疗(PTCA)的效果已被公认,开始对血流改善不佳的病例施行紧急PTCA疗法。基于这些情况,作者对脑动脉闭塞症的急性期试行了UK动脉内注入疗法。迄今为止,发病后24小时内施行本治疗的病例为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症14例,颈内动脉闭塞症11例,共25例(年龄54~85岁,男性12例,女性13例。) 通过脑血管造影确定血管闭塞后,通过导管注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