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临床用药川贝母、浙贝母在某些药店和医院没有将此两种药分别调剂,多为混用。川贝母、浙贝母两种药物不宜混用,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许妍妍  程丽丽  李遇伯  王晖  陈宁  张艳军 《中草药》2013,44(17):2372-2379
目的 分析制川乌与瓜蒌配伍前后化学成分变化规律,为阐释制川乌与瓜萎配伍禁忌提供物质基础.方法 利用RRLC-QTOF/MS分析制川乌与瓜萎配伍提取液,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柱(100 mm×2.1 mm,1.8 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0.1%甲酸乙腈溶液,梯度洗脱;采用Mass Hunter Workstation软件和偏最小二乘判别法进行化合物鉴别和差异分析;以化合物与内标峰面积之比来表示化学标志物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 采用此方法共检测到制川乌-瓜蒌合煎液中65种化学成分,进一步鉴别了其中57种成分,15种成分在配伍前后有差异,其溶出受制川乌与瓜萎配伍比例的变化影响.结论 RRLC-QTOF/MS方法灵敏、准确,能够较全面反映制川乌与瓜萎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从体外化学物质基础角度分析,中药“十八反”之乌头与瓜蒌是否相反尚无定论,还需结合体内实验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皖贝母与浙贝母,川贝母有效成分生物碱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吴宗好  李清华 《中草药》1993,24(7):351-353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川乌在加热前后生物碱变化。方法:采用LC-MS测定方法,Agilent Zorbax Extend-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柱温为30℃;流动相为醋酸铵(氨水调pH 8)-乙腈(20 mmol·L-1);流速为1.0 mL·min-1;质谱采用正离子检测模式。结果:分析鉴定了川乌中13个生物碱类成分,其中9个生物碱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较明显。结论:本方法简便,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可用于生物碱变化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制川乌的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材料与方法 体重1.6~2.2kg的健康大耳白兔由本院实验动物合作中心提供。16只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从石家庄市乐仁堂采购制川乌400g,分成4份各100g,分别采取水煎、蜜煎、生姜煎(配伍生姜50g)、甘草煎(配伍甘草50g)等4种不同煎剂。皆将药先浸泡1h后再煎,水开后以文火煮1h,4种煎剂均取药液100ml,每ml含制川乌1g。其中蜜煎剂参考《金匮要略》大乌头前之煎法。4组白兔插胃管后用注射器分别灌服4种不同煎剂、不同剂量的制川乌5g,5mg、10g,10ml、15g,15ml、20g,20ml等,其中前3者均以温开水稀释成20ml。严密观察其中毒表现,并作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6.
制川乌草乌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草乌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gqi Reichb.的干燥块根。川乌、草乌药性热,味辛、苦,有大毒。具有温经止痛、祛风除湿的功效。多用于风寒湿痹、肢体疼痛、麻木拘挛、心腹冷痛等的治疗。其成分主要是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如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等,此类生物碱毒性很大,以乌头碱含量计,口服0.2mg就会令人中毒,3~5mg就会致死。而此类生物碱的另一特性是性质不稳定,遇水、加热容易水解成毒性较小的单酯型生物碱,进一步水解则生成毒性更小或无毒的醇胺类生物碱。所以生川乌、生草乌仅可外用,不宜内服。经长时间的浸泡和煮制等特殊炮制工芦制成的制川乌、制草乌才可用于内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考察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生附子、黑顺片分别与浙贝母、川贝母配伍前后双酯型生物碱的量,分析共煎液中乌头类生物碱之间的转化。方法采用HPLC及电喷雾质谱技术,对川乌、草乌、生附子及其炮制品与浙贝母、川贝母配伍前后双酯型生物碱进行定量测定。结果乌头属中药及其炮制品在与浙贝母配伍时能够抑制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转化,而与川贝母配伍对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转化则起到促进作用。结论从化学成分量的变化方面分析,中药"十八反"之"乌头反贝母"并不是绝对的,乌头属中药及其炮制品与浙贝母配伍"相反",与川贝母配伍"不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目前药材市场制川乌、制草乌掺伪现象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显微鉴别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1批样品进行检验.结果 薄层鉴别中未检出生物碱斑点的制川乌、制草乌饮片均存在不同程度充伪或掺伪现象,显微鉴别中发现有草酸钙簇晶的饮片采用薄层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均检出芍药苷的斑点.结论 目前药材市场的制川乌、制草乌存在用芍药类药材充伪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制川乌-白芍配伍后对白芍中芍药苷经皮吸收的影响,从经皮转运角度探讨该药对协同增效的配伍机制。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离体小鼠皮为透皮屏障,通过HPLC测定接受液中芍药苷的含量,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14∶86),检测波长230 nm,计算白芍、制川乌-白芍、白芍-氮酮、白芍-油酸、白芍-丙二醇5组接受液中芍药苷的透皮速率、渗透系数及时滞。结果:5组接受液中芍药苷的透皮速率分别为0.818,2.532,3.974,0.621,0.430μg·cm-2·h-1;表观渗透系数分别为2.538×10-8,7.856×10-8,12.328×10-8,1.928×10-8,1.335×10-8cm·s-1;时滞分别为6.168,0.071,10.462,1.487,11.827 h。结论:制川乌-白芍配伍可促进白芍中有效成分芍药苷的经皮吸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制川乌与生半夏不同配比和剂量变化对小鼠镇痛、抗炎、祛痰、镇咳作用的影响。 方法: 采用均匀设计法,按2因素7水平以小鼠醋酸致扭体次数、二甲苯致耳肿胀度、气管酚红分泌量、氨水引咳次数为指标,观察合煎液口服给药后对小鼠镇痛、抗炎、祛痰、镇咳作用的影响,并选取有显著意义的配比和剂量进行验证。 结果: 对扭体次数和耳肿胀度的影响:合煎液能有效降低小鼠扭体次数和耳肿胀度;经回归分析可知,生半夏与制川乌存在拮抗作用,二者比例为10:1时,拮抗作用接近最大;二者比例小于等于1:1时,小鼠扭体次数和耳肿胀度随总剂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且制川乌比例越高,下降或升高速率越快。对气管酚红分泌量和咳嗽次数的影响:合煎液能有效增加小鼠气管酚红分泌量和减少咳嗽次数;经回归分析可知,对于小鼠气管酚红分泌量,生半夏与制川乌存在协同作用,总剂量大于5 g·kg-1且二者比例为1:1时,合煎液对气管酚红分泌量的增加作用最明显。 结论: 制川乌与生半夏配伍能降低制川乌的镇痛和抗炎作用并增强生半夏的祛痰作用,其作用强度随配比和剂量的不同而改变。本研究为十八反中制川乌与生半夏反药组合作用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川贝母Fritillariae Cirrhosae Bulbus快速辨识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80个川贝母待测样品(含炉贝、松贝、青贝及川贝母伪品等),为获取上述样品的真伪和规格信息,首先进行传统人工鉴别(M1法)与《中国药典》法鉴别(M2法),并以M1法和M2法相结合的辨识结果作为标杆信息(Y);近红外光谱仪采集待测样品粉末的光谱信息(X),结合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discriminant analysis,PCA-D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s,LS-SVM)3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并优化真伪及商品规格辨识模型[Y=M(X)](M3法)。结果 80个样品均参与真伪辨识,经留一法交互验证,结果发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空间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常规药理实验探究川贝母Fritillariae Cirrhosae Bulbus抗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川贝母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除空白组外,均采用气管注射博莱霉素建立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川贝母高、中、低剂量组连续28 d ig 0.36、0.18、0.09 g/kg川贝母粉的水溶液,空白组和模型组ig等体积蒸馏水。末次给药后对大鼠肺组织样本进行苏木素-伊红和Masson染色病理分析,并采用空气动力辅助解吸电喷雾离子化质谱成像技术对空白组和川贝母中剂量组大鼠肺组织纤维化区域进行空间代谢组学分析,基于代谢组学分析结果结合生物信息学筛选出相关性强的信号通路,并通过检测常规药理指标对川贝母在上皮-间质转化方面的作用机制进行验证。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含量,采用羟脯氨酸测定试剂盒测定肺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肺组织中Smad 2/3、p-Smad 2/3、E-钙黏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p-Akt表达。结果 空间代谢组学分析出71个差异代谢物及其空间信息,并富集出精氨酸脯氨酸、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等8条代谢途径。与模型组相比,给药川贝母后,大鼠肺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现象减少,胶原蛋白纤维下降;血清中TGF-β1和肺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降低(P<0.05),肺组织中Smad 2/3磷酸化水平和α-SM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 川贝母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博来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上皮-间质转化、抑制细胞外基质沉积等相关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对川贝母及伪品鉴别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常见贝母属植物的ITS、psb Atrn H、rbc L和matK基因序列种间变异、遗传距离及系统发育关系分析,选择进化速率快、种间变异大、种内变异小的基因作为靶基因,设计川贝母及伪品贝母的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一种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通过特异性、灵敏度及混合样本检测与测序方法比较进行方法评估。结果贝母属ITS和psb A-trn H变异位点高于rbc L和mat K,通过遗传距离分析rbc L和mat K基因显著低于ITS和psb A-trn H基因,以ITS作为靶基因,建立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达0.01ng,对18份样本抽查检出4份伪品贝母,检测结果与构建的NJ树聚类分析结果完全一致。结论基于ITS区域序列为靶基因建立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能够成功鉴定川贝母及其混伪品,为川贝母真伪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杨仕军  祖承哲  赵欣  黄林芳  蔡大勇  陈士林 《中草药》2013,44(15):2124-2129
目的 比较5个基源6个品种川贝母防治小鼠复发性哮喘的疗效.方法 81只雌性昆明小鼠按体质量均衡随机分为9组:模型组、对照组、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6个品种川贝母醇提物给药组.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小鼠于第1、7、14天sc卵白蛋白佐剂致敏,第22~28天以卵白蛋白生理盐水溶液雾化发敏.在造模同时,地塞米松组每天给药1次,每次0.6 mg/kg;川贝母醇提物每天给药1次,每次生药830 mg/kg均连续给药28 d,对照组给药同量0.1%羧甲基纤维素.检测肺泡灌洗液表面张力;HE染色法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形态计量细支气管狭窄和肺泡体积差.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气管狭窄,肺泡体积差与肺洗液表面张力增加(P<0.01);细支气管管壁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腺体增生,黏液分泌亢进.川贝母各组小鼠病变减轻(P<0.01);在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维持肺表面张力与肺泡体积差异上,暗紫贝母(松贝)和梭砂贝母作用突出;在减轻细支气管狭窄上,暗紫贝母(松贝)和太白贝母作用突出;减少炎性细胞浸润上,暗紫贝母(松贝)和甘肃贝母作用突出;在减轻腺体增生、内膜增厚上,暗紫贝母(松贝)和太白贝母作用突出.总体效果以暗紫贝母(松贝)最好.结论 6种川贝母在防治小鼠复发哮喘总体效果和作用环节上各有特色,应保护药用川贝母的品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测定和比较川贝母与其他贝母类药材在总生物碱和总皂苷的含量上的区别 ,探讨建立合理的川贝母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标准的途径。方法 :用两相滴定法测定各种贝母的总生物碱含量 ;用重量法测定各种贝母的总皂苷含量。结果 :测定了 4种川贝母 (200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品种)各3个样品和浙贝母、伊贝母和平贝母各 2个样品中总生物碱含量和总皂苷含量。结论 :川贝母的总生物碱含量在 0.05 %~0.1% ,总皂苷含量在2.0%~4.0% ;浙贝母、伊贝母和平贝母的总生物碱含量在0.1%~0.2% ,总皂苷含量在 1.0%~2.0%。这种主要成分含量的差异为解释川贝母的独特药理活性和制定合理的质量标准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制川乌白芍合煎微波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选微波法提取制川乌配伍白芍中有效成分乌头总生物碱和芍药苷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设计法,优选出65%乙醇为提取溶媒,进一步考察了微波功率、微波辐射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及料液比4个因素,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乌头总生物碱,采用HPLC法测定芍药苷,并以其量及浸膏得率作为评价指标。结果以65%乙醇为提取溶媒,在微波功率800 W,微波辐射时间为0.5 h,固液比为1∶10时乌头总生物碱和芍药苷的提取量最高且浸膏得率最低。结论微波提取时间短,有效成分提取率高,此方法是一种有发展潜力的工艺。  相似文献   

17.
HPLC-ELSD测定浙贝母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艳  李萍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6):1257-1259
 目的建立HPLC-ELSD测定浙贝母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含量的方法,并对市售17批样品进行考察,制定含量限度。方法色谱柱:Agilent Hypersil BDS-C18(4.0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二乙胺(70:30:0.03),流速:0.8 mL·min-1; 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为85℃,载气流速为2.2 L·min-1。结果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线性范围分别为47.02~1 003.46.92~1 001 mg·L-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7%,98.7%,RSD分别为2.1%,2.5%(n=6)。通过市售17批样品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含量的测定,制定了不同规格浙贝母的含量限度。结论此法简便,快捷,结果可靠,可用于浙贝母的质量评价,为2005年版药典中浙贝母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川贝母为我国传统名贵药材,药用历史悠久。川贝母中含有包括生物碱、有机酸及其酯、核苷、甾醇及其苷、多糖、挥发油等多类化学成分,具有镇咳、祛痰、平喘、镇静镇痛、抗炎抗菌、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对川贝母化学成分已有研究报道的主要类型和主要药效成分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系统综述。同时,基于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概念,从药用植物亲缘学及化学成分相似性和特有性、传统功效、传统药性、现代药效研究、化学成分可测性、不同配伍及不同加工方法等方面对川贝母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建议对川贝母的贝母素甲、贝母素乙、贝母辛、西贝素及总皂苷等成分进行系统深入地分析,为川贝母质量标准的制定及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近红外光谱(NIR)法对制川乌提取、浓缩液中的单酯型生物碱类成分(MAs)进行快速定量分析.方法 应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法搜集103个制川乌样品的NIR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法建立NIR信息与MAs之间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 制川乌提取、浓缩液中MAs的近红外透射光谱模型建模的光谱范围为9 264.35~7 274.11 cm-1,校正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均方根(RMSECV)为1.171,相关系数(r)为0.999 4;经外部验证,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1.321,r为0.992 1;经相关性统计学分析,MAs的预测值与HPLC参考值的r为0.999 0,P<0.001,说明NIR法与HPLC法测定MAs相关性较好,可以较准确预测其覆盖范围的MAs的量.结论 本法具有方便、快速、准确、环保等特点,可用于制川乌提取、浓缩过程中MAs量的在线监测,进而较准确地判定提取、浓缩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