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盐城市盐都区白纹伊蚊的分布规律,为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每年6—10月,分别采用双层叠帐法和布雷图指数监测白纹伊蚊。结果 2016—2021年盐都区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平均帐诱指数为1.33~2.27只/(帐·h),峰值出现在7月。农村平房区密度最高,为2.00~2.80只/(帐·h),集镇居民区密度最低,为0.40~1.60只/(帐·h)。2016—2021年白纹伊蚊总体BI值为3.52。6—10月BI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46,P=0.038),6月BI值最高,呈逐月下降趋势。2016—2021年BI为2.67~4.22,最高的是2016年(4.22),最低的是2021年(2.67),不同年份BI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18,P=0.847)。集镇住宅楼区(平均BI为2.44)低于农村平房区(平均BI为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盐都区属于登革热传播低风险地区,需要以农村地区为重点,清除蚊虫孳生环境,控制白纹伊蚊密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白纹伊蚊密度,探讨布雷图指数在济南地区登革热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不同区域,调查伊蚊孳生情况,计算布雷图指数。结果在济南市所调查地区布雷图指数为20.3,伊蚊孳生以闲置容器积水为主。结论济南地区存在登革热传播风险,而单一的布雷图指数作为登革热风险评估指标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区)个国家级登革热监测点的监测结果,为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监测点的登革热疫情和媒介伊蚊等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08年广西区共发生2例登革热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3个国家级登革热监测点无病例报告,优势蚊种为白纹伊蚊,未发现埃及伊蚊;各监测点大部分监测月份布雷图指数(BI)均超过5的安全水平,其中钦州市、防城港市大部分监测时段BI均在20以上,伊蚊幼虫孳生密度高峰在6-8月,阳性容器以暂时性容器为主,1208只白纹伊蚊中未检测到登革热病毒核酸或分离到病毒。结论广西区在虫媒方面已经具备传播登革热病毒的条件,存在登革热流行的潜在危险,应加强监测和卫生宣教,将BI控制在20以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分布及季节变化,为登革热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对大连市监测点开展白纹伊蚊监测,采用SPSS 18.0软件对白纹伊蚊不同生境的密度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9年平均布雷图指数为0.8,BI最高值在8月(1.66)。闲置容器和贮水容器是最主要孳生地,分别占全部孳生地的74.29%和22.86%。结论 2019年大连市白纹伊蚊密度处于较低水平,建议加强综合治理,防止蚊虫孳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四川省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的分布情况,为登革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全省选择10个监测点,采用定时、定点、定人调查法,对白纹伊蚊孳生环境中的幼虫指数和成蚊密度进行监测。结果10个监测点幼虫的容器指数为27.50%,成蚊总密度为8.08只/人工小时。以废旧轮胎容器指数最高,为60.28%;特殊场所和养殖耕种区密度较高,分别为18.17和10.08只/人工小时;夏季密度也较高,峰值达到9.79只/人工小时;白纹伊蚊的密度有地区差异,但无地理位置差异;各个监测点幼虫与成蚊密度高低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白纹伊蚊在四川省分布广泛,一旦有登革热病例输入,就可能造成疫情扩散。因此,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6.
深圳盐田口岸伊蚊幼虫密度指数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防止登革热通过口岸传入我国。[方法]于2001~2003年(4~6月)对盐田口岸伊蚊幼虫密度指数进行监测。[结果]2001~2003年伊蚊幼虫平均容器指数为8%~14%,平均房屋指数为6%~13%;平均布雷图指数为8~14。[结论]盐田口岸伊蚊幼虫的布雷图指数虽逐年呈下降趋势,但年平均容器指数仍然偏高,如果有感染登革病毒的媒介,这种密度指数足以引起登革热爆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04年福州市登革热疫情监测结果,为控制登革热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各监测点正常人群血清、发热病人血清及疫点的密切接触者血清检测登革热抗体,调查媒介白纹伊蚊布雷图指数。结果正常人群血清登革热IgG抗体阴性;发热病人IgG、IgM阳性94例;密切接触者血清IgG抗体阳性率为5.99%,其中台江为7.R7%,连江为10.7l%,闽侯为2.460%。各监测点年平均布雷图指数除马尾外均超过5,且疫点连江、闽侯9、10两月最高,大大超过了20。结论2004年出现登革热疫情,仅部分人群有免疫力,布雷图指数又较高,必须做好监测和防制工作,严防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在福州市的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掌握广安市白纹伊蚊幼虫密度、季节消长变化规律和在不同生境类型中的分布,结合广安市登革热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评估登革热传播风险,为预防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2021年,每年5—10月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对居民户中积水容器进行调查,记录其中阳性容器的数量及类型,采用布雷图指数(BI)表示白纹伊蚊幼虫密度,结合2017—2021年登革热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按照《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指南》(2014版)定性评估登革热传播风险。运用SPSS 17.0软件,采用多样本秩和检验、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7—2021年广安市监测期内白纹伊蚊幼虫BI均值为43.41,BI峰值主要出现在6—8月,5年间白纹伊蚊幼虫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557,P=0.014),不同月份间白纹伊蚊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919,P=0.036);积水容器幼虫阳性率为11.63%,以废旧轮胎阳性率最高,为68.55%,不同类型的积水容器之间孳生白纹伊蚊幼虫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479,P<0.001);2...  相似文献   

9.
沈培林  廖俊蕾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2):1532-1535
目的 分析2017—2019年深圳市龙岗区白纹伊蚊密度季节消长和幼虫孳生特点,为制定当地登革热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2019年,在深圳市龙岗区11个街道设立监测点,采用布雷图指数(BI)评价伊蚊幼虫密度,诱蚊诱卵指数(MOI)评价伊蚊成虫密度;对不同月份、不同环境蚊媒密度(BI、MOI)及其BI和MO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19年平均BI为3.52,3年间BI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年份BI和不同月份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7、2018年BI高峰为9月份(分别为6.09、5.81),2019年为5月(BI为6.11);不同环境的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居民区BI最高,为5.00。平均MOI为5.04,3年间呈波动趋势,不同年份MO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月份MO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7年8月、2018年9月、2019年6月MOI最高,分别为9.90、8.82、9.83;不同环境的MO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公园MOI最高(5.49)。同期之间BI与MOI呈正相关(P<0.01)。结论 深圳市龙岗区白纹伊蚊密度较高,有明显季节性,加强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和风险评估,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蚊虫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武义县2015—2017年登革热媒介监测结果,掌握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分布及季节变化,为登革热风险评估、预测预警、控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2017年对武义县监测点开展登革热媒介监测,分析白纹伊蚊幼虫密度。结果 2015—2017年平均布雷图指数(BI)依次为20.80、16.27、23.81,其中2017年最高;BI平均值最高值在6月(28.10),容器指数(CI)平均值高峰出现在6月(20.89%),房屋指数(HI)平均值最高值在9月(18.98%),4—11月BI平均值均在5以上;各种容器类型中,CI最高的为竹头、树洞、石穴和废旧轮胎,CI分别为35.85%和27.11%,闲置容器是最主要滋生地,占全部滋生地的53.52%。结论武义县白纹伊蚊幼虫密度较高,一旦有登革热病例输入,存在发生暴发和流行的可能,应加强监测和健康宣教,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登革热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1.
武夷山登革热媒介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开展登革热媒介监测,预防和控制登革热暴发性流行。方法:调查武夷山机场及其毗邻居民村、度假区等环境媒介种类与滋生习性,以布雷图指数计算幼虫种群密度。结果:本调查仅查获白纹伊蚊,未发现埃及伊蚊。机场、居民村、度假区白纹伊蚊的布雷图指数分别为15.91、8.90和53.26,其中毗邻机场的旧居民点赤石村布雷图指数高达109.26,是新居民点双利村的5倍。发现白纹伊蚊阳性积水容器13种,机场生活区的阳性积水容器主要为快餐盒和电器包装盒;居民村主要为旧缸罐等容器型积水;度假区主要为旧轮胎和假山积水。结论:武夷山旧居民村白纹伊蚊种群密度明显较新村、机场和度假区为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掌握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密度、分布及季节变化,为登革热风险评估、预测预警、控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18年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对大连市监测点开展白纹伊蚊监测,采用Excel 2017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8.0软件对白纹伊蚊不同生境的密度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18年平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泰安市登革热媒介伊蚊种类构成、密度、季节变化,为登革热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布雷图指数(BI)、容器指数(CI)和房屋指数(HI)等指标评价伊蚊幼虫密度, 2016 - 2018年6 - 9月每月各监测1次,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6 - 2018年平均BI为27.64,CI为16.88%,HI为20.28%。2016 - 2018年3年间白纹伊蚊布雷图指数(BI)呈逐年下降趋势,容器指数(CI)、房屋指数(HI)在3年间呈波动趋势,2018年CI明显高于2016年和2017年,而HI也有上升趋势。2016年BI、CI在8月份最高(BI = 62.79,CI = 32.73%),HI在7月份最高(33.00%)。2017年BI、CI、HI密度高峰均集中在9月份(分别为48.00、24.24%和29.00%)。2018年BI、HI密度高峰在6月份(41.00和34.00%),CI在9月份最高(48.89%)。2016 - 2018年间容器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9.693,P = 0.000)。不同容器种类的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9.366,P = 0.000),其中,废旧轮胎的CI最高(23.81%),其次是闲置容器(20.72%)。闲置容器(碗、瓶、缸、罐)的孳生地构成比最高为66.67%。结论 泰安市白纹伊蚊幼虫密度较高,有明显季节性。做好媒介生物防治知识宣传,加强密度监测,在活动高峰期持续清除孳生地和杀灭成蚊,可有效降低蚊虫密度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掌握宁波市白纹伊蚊种群密度指数变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登革热媒介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宁波市不同生境的白纹伊蚊幼虫密度进行监测,对幼虫密度变动规律及其与气候、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宁波市白纹伊蚊容器指数、房屋指数和布雷图指数分别为9.26%、8.88%和10.57,于8月达到密度高峰;永久性容器密度明显高于暂时性容器,且以水池、水缸最高;居民区密度明显高于公园、建筑工地、废品收购站,学校、医院等特殊单位最低.结论 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种群密度与季节消长规律由多方面影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了解铜陵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幼蚊及成蚊的密度及季节变化规律,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5—2021年5—10月在铜陵市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对登革热媒介伊蚊幼虫进行监测,采用诱蚊灯法监测成蚊密度。结果 平均布雷图指数(BI)为8.67~20.83,BI峰值分布在6—8月,5—10月月平均布雷图指数均高于阈值5。孳生地中废旧轮胎阳性率最高为14.61%,其次闲置容器为13.88%。白纹伊蚊成蚊密度为0.026~0.282只/h,成蚊密度峰值为6—8月,居民区白纹伊蚊密度最高。白纹伊蚊幼蚊布雷图指数和成蚊密度具有相关性(P=0.03),相关系数为0.89。结论 应加强伊蚊密度控制措施,防止登革热输入疫情发生本地传播。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登革热监测与媒介调查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开展疫情监测和媒介调查,防止登革热暴发流行。方法:采集可疑病人双份血清、不明原因发热病人和健康人静脉血,以血凝抑制和免疫荧光法检测IgM和IgG;以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和布雷图指数确定媒介种群密度。结果:1999年原流行区发现可疑病人3例,IgG阳性1例,患者系境外感染;福州、漳州不明原因发热73例,IgM和IgG抗体为阴性;以免疫荧光法检测1999年流行区健康人群血清100份,IgG阳性率为17.0%,其它地区250份均为阴性。11个县(市、区)38个媒介调查点仅捕获白纹伊蚊,其幼虫密度平均房屋指数37.3%,容器指数45.0%,布雷图指数78.9;沿海地区白纹伊蚊密度远较山区县为高。白纹伊蚊各类孳生环境多达27种。结论:登革热在福建沿海地区存在流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密度监测,掌握白纹伊蚊种群密度分布、季节消长变化规律,为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布雷图指数法(BI)、双层叠帐法对白纹伊蚊密度进行监测。结果 2015—2017年,内江市布雷图指数(BI)为9.17~59.17,平均数为31.44,容器指数(CI)为3.96~25.48,平均数为10.98,房屋指数(HI)指数为8.33~35.33,平均数为20.28,叮咬指数为3.00~16.50,平均数为7.31。废旧轮胎阳性率最高,达65.22%,其次为树洞和竹头37.50%,再次为闲置容器(碗、瓶、缸、罐)等。结论内江地区白纹伊蚊整体密度较高,因此一旦输入性病例处置不当将存在较大的传播扩散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掌握伊蚊的生境分布特征、密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合肥市登革热防控及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2019年在合肥的不同生境及场所,采用布雷图指数法监测伊蚊幼虫密度,采用叮咬指数法监测成蚊密度,采用RT-PCR法监测带毒率。结果 合肥地区分布的伊蚊主要为白纹伊蚊,叮咬指数为1.04只/(人·h),布雷图指数为7.55,容器指数为9.15%,房屋指数为7.36%。平均气温与叮咬指数成显著负相关关系(R=-0.950,P<0.05),布雷图指数与最低气温、平均气温、雾天数和平均湿度均呈正相关关系(R雾天数=0.915,R最低气温=0.898,R平均湿度=0.913,R平均气温=0.853,P<0.05)。在各类孳生容器中,废旧轮胎、明渠水池、树洞石穴和闲置容器等伊蚊阳性率较高,依次为16.04%、13.11%、12.50%、11.31%。结论 合肥市的不同生境、孳生地类型和月份伊蚊密度存在差异。每年5—9月伊蚊密度较高,具有登革热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评价广州市近年来登革热媒介的监测情况。方法采用布雷图指数、标准间指数、诱蚊诱卵器指数等方法监测和调查白纹伊蚊密度,同时对监测和调查所采集的白纹伊蚊样本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并对阳性结果反应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结果白纹伊蚊幼虫密度呈下降趋势。布雷图指数从2002年的11.99降到2008年的4.59,标准间指数从2003年的4.45降到2008年的0.73。但在登革热高发季节,白纹伊蚊幼虫的密度指数仍处于危险的阈值范围;流行年份白纹伊蚊密度高于非流行年份,且密度高峰提前。从采自多个地点的白纹伊蚊体内检测出登革病毒核酸,经分型鉴定为登革病毒1型。结论采用多种方法和密度指标,有利于客观地评估白纹伊蚊的密度及其防治效果,而白纹伊蚊携带登革病毒的监测则有助于对登革热流行趋势的评估和防控策略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