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莆田市登革热疫情现状及流行特征,为莆田152岸预防和控制登革热提供依据。方法对莆田市登革热疫情情况及病例个案和152岸媒介监测进行分析。结果该组病例共报告登革热113例,疫情涉及1区6个乡镇或街道;病例基本集中在8~10月份,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结论莆田市登革热疫情显季节性、地方性、人群对登革热普遍易感等特征。加强监测力度,做好环境整治和防蚊灭蚊工作,加强口岸查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是防治登革热的关键;加大对居民的的健康教育,让居民自觉投入到防控登革热的运动中,是控制登革热暴发流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莆田市涵江区2007年登革热暴发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登革热流行因素,探讨相应的防制策略和措施。[方法]对2007年莆田市涵江区登革热暴发疫情及疫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用ELISA荧光法检测特异性抗体,用RT—PCR法鉴定登革热病毒型别。[结果]103例病例集中在涵西办事处和商业城管委会,特异性IgM、IgG抗体均为阳性,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鉴定为Ⅱ型登革热病毒。[结论]涵江与东南亚等登革热流行地区人口流动频繁,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引起本土暴发流行的危险性极大。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2004年登革热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我省2004年登革热疫情,为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和分析2004年福建省登革热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2004年登革热输入性病例全年都有,本土病例集中在9月下旬和10月上旬,与当地的蚊媒消长情况相一致,登革热流行株为登革热病毒Ⅰ型。[结论]我省与东南亚地区和我国南方登革热常年流行的省市人口流动频繁,输入性病例引起本土暴发流行的危险性极大。  相似文献   

4.
20 0 2年 8~ 9月 ,广东省增城市石滩镇石头村郭屋社发生登革热疫情 ,并迅速向周边地区蔓延 ,导致 130多人发病 ,流行时间长达 71天。现将疫情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 :石滩镇石头村郭屋社全部村民 ,共 73户2 6 7人。采取逐家入户调查的方式 ,充分收集村民的发病资料 ,采集血液、粪便和外环境水体样品送实验室培养检验 (部分样品送广州市和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培养检验 )。肥达反应试验采用微量凝集试验法 ,登革病毒抗体IgG、IgM采用ELISA法检测 ,病毒分型采用PCR技术。2 .结果 :①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为畏寒、发热 (平均…  相似文献   

5.
回顾2014年广州地区登革热疫情暴发及处置情况,分析广州地区登革热流行特点及发展趋势,为有效应对未来疫情处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福建省永安市燕西街道某城中村2019年发生的一起登革热本地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分析其特征,并对防控措施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该起暴发疫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用新发病例数和蚊媒密度变化评价防控措施的效果.[结果]经采取人工灭蚊、清除蚊虫孳生地、病例搜索、隔离治疗、开展健康教育等措施,疫...  相似文献   

7.
针对广州地区暴发的登革热疫情对部队构成严重威胁的严峻形势,军区联勤部卫生部迅速行动,积极组织驻穗部队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严防疫情传入部队,确保官兵身心健康和部队安全稳定。一是组织召开驻穗部队防病工作联席会议,通报疫情动态,要求各级以爱卫会为依托,启动应急预案,成立防控工作指导小组,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加强协作,把防控任务作为当前维护部队安全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二是组织开展以消除蚊虫孳生地、防蚊灭蚊为重点的营区环境卫生专项整顿,特别是加强对施工工地、干休所和二次供水水塔等重点部位的清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13年禹州市登革热疫情发生情况及流行特征。方法查阅禹州市登革热暴发疫情处置资料及蚊媒监测资料对2013年禹州市登革热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年禹州市共报告登革热病例29例,发病率为2.55/10万,无死亡病例。地区分布于神镇苗家湾村;流行时间集中于9月份;男女性别发病数之比为1:1.27;年龄分布于40至69岁人群,占总病例数的55.17%;临床表现以轻型为主;实验室检测显示,流行株为登革病毒Ⅲ型。结论 2013年禹州市神镇苗家湾村登革热疫情为输入性病例引起本地感染的一起暴发疫情。依靠群众,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和快速杀灭成蚊和消除蚊媒孳生地是控制疫情的关键。另外,应开展持续的媒介监测,为今后防控登革热疫情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发病、处置过程,为制定疾病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全国登革热监测方案对病人血清进行抗体快速检测和PCR核酸检测。结果 3名患者在菲律宾旅游回国后,出现登革热症状,血样检测登革热病毒核酸阳性3人、IgM抗体阳性1人、IgG抗体均阴性。结论此起疫情为输入性登革热疫情。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加强外环境整治及蚊媒的监测,防止输入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一起学校登革热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广州市发生了登革热大流行,全市共报告登革热1 423例,发病率达20.14/10万.疫情涉及了除从化市外的12个区、县级市,共有102个街镇发生病例[1].在流行期间,首发的多个爆发点对全市总体疫情的播散起到了促进作用.现将广州市某中学的登革热疫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福州市2004年登革热疫情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登革热流行因素,探讨相应的防制策略和措施。[方法]对福州市2004年登革热病例个案及疫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月8日至10月22日合计发病94例,轻型76例,无死亡。病例集中在台江区的新港街道、瀛洲街道与闽侯县祥谦镇和连江县风城镇,为局部暴发;30~59岁57例,男性42例,女性52例;病人血清登革热IgG抗体均为阳性,从6份病人血清中分离出6株Ⅰ型登革热病毒。[结论]本次登革热疫情为输入性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福建省登革热流行的影响因素,为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不同地区35个村为调查点,对调查点的地理环境类型、人口密度、往返东南亚地区的流动人口、白纹伊蚊幼虫密度、防蚊设施使用率、输人性登革热病例6项社会和自然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白纹伊蚊幼虫密度和往返东南亚地区的流动人口3个变量被选人回归方程,其相对危险度分别约为9.8、7.3和5.6。[结论]在有往返东南亚地区流动人口,有登革热输人病例,且白纹伊蚊幼虫密度高的地区,发生登革热流行的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环境与社区登革热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海南岛1979~1991年曾遭受三次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侵袭。为控制其发生和流行,曾采取各类药物的、生物的方法杀灭埃及伊蚊成蚊和幼虫,但终未能长治久安。为此,特采取加强社区管理,普及健康教育,改变民众不良的卫生观念和行为等综合措施,控制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流行。从第一年度的结果来看,健康教育普及率,按村、户和学校统计均达100%;懂得预防登革热基本知识的村干部为100%,民众占61.09%,家庭主妇占53.10%;学生占80.46%。96.97%的家庭初步做到5天内刷洗水缸,暂时性容器减少85.46%,蚊幼虫暂时性容器指数下降82.89%;永久性容器蚊幼虫指数下降61.41%;从疑似病例及媒介标本中未分离出登革病毒。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1起登革热境外感染事件的调查与分析,评价广州市登革热监测系统的有效性及探讨应对该类事件的处理模式,为传染病的顶防与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对广州市2007年发生的1起登革热境外感染事件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被调查者的血清标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登革热抗体检测。[结果]某电力公司23名员工在柬埔寨工作期间,有11人感染登革病毒,罹患率47.8%(11/23),其中10人在柬埔寨期间发病,1人返回广州后2d发病。23人中有14人登革热抗体阳性。[结论]该起事件为1起登革热境外感染事件,广州市通过登革热监测信息系统及时发现了疫情,并进行了有效处理,防止了境外疫情在国内的进一步扩散和蔓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调查沙头角口岸伊蚊的种类、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了解登革热的流行趋势和危险性,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年5月—2009年4月,对沙头角口岸蚊类进行调查。采用人工小时法,用电动吸蚊器进行定点、定人、定时人工诱捕成蚊,并分类、计算其密度、构成比;用集卵器收集培养蚊幼虫并每月统计蚊幼虫的人工诱器指数。〔结果〕对捕获的蚊类进行鉴定,伊蚊种类仅有白纹伊蚊,未发现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年平均密度为3.56只/人工.h,最高密度是10、11月份,分别为8.88只/人工.h,8.75只/人工.h,最低密度是1月份,为0.25只/人工.h;白纹伊蚊全年都有活动、繁殖,没有越冬现象,密度高峰出现在7~11月份。〔结论〕沙头角口岸地区具备登革热流行的媒介条件,应特别警惕在东南亚等地流行的登革热通过出入境交通工具、人员传入我国,造成局部暴发性流行的可能。消灭登革热传播媒介,切断传播途经是防控登革热传入和发生流行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风险分析,评估登革热传入防城港口岸的风险,为实施检疫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防城港口岸的自然地理条件、周边疫情、交通运输状况、口岸蚊媒监测情况、口岸地区人群发病及输入性病例情况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防城港口岸地理条件适宜登革热病原及媒介的生存及繁衍传代;周边国家疫情严竣,给与之有着经常性贸易往来的防城港口岸构成严重威胁;存在通过交通工具携带而输入登革热病人、潜伏期带毒者或带毒蚊媒的可能;近3年来防城港口岸伊蚊的布雷图指数和密度较低,伊蚊的传播引起登革热流行风险较低;防城港口岸所在地区未发现登革热病例,也无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结论〕登革热传入防城港口岸的可能性及危险性不容忽视,应加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  相似文献   

17.
莆田市2012年9月发现首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对该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及采集急性期血清送实验室检测,检测结果登革热病毒抗体阳性,确定为在马来西亚感染的输入性登革热确诊病例.发现病例后,通过对病人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及防蚊灭蚊等综合防治措施,10天内未发生二代病例.作者认为:莆田市因登革热病例输入引起流行的可能性大,登革热应成为当地传染病的重点,检验检疫部门应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防止登革热疫情传入.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199年福州市爆发登革热的流行特征与媒介白纹伊蚊种群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应用快速免疫色谱测试卡检测病人血清中IgM与IgG。采集登革热患早期外周静脉血和捕捉伊蚊虫,接种C6/36细胞系作病毒分离及型别鉴定。建立疫情监测点和生态学观察点,全年观察幼虫的生态习性和季节消长规律,开展幼虫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布雷图指数测定。结果经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与病原学检测确认为Ⅱ型登革病毒所致,本次流行的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主要流行特征的总发病率为3.56%,以20—49岁年龄组为主,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职业分布以农民、商人为主,分别占45.84%和21.05%,呈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和季节性,病例集中在8至9月份。媒介伊蚊虫密度6月初至9月下旬分别出现主次高峰,与登革热流行季节相一致。结论本次登革热的主要流行特征与疫区白纹伊蚊孽生地广泛存在,密度高,人群普遍易感和气候等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瑞丽口岸出入境人员中登革热的流行情况。〔方法〕对出入境重点人群进行登革热监测。〔结果〕瑞丽口岸第1次检出登革热病人,检出的17例均为输入性病例。感染者以青壮年居多,职业分布以商人最多,发病地点以缅甸密支那最为集中〔。结论〕随着境外登革热疫情的日益严峻,应加强口岸登革热的预防控制工作。在做好出入境人员登革热监测及卫生检疫查验工作的同时,应注重出入境人员登革热预防控制知识的宣传教育,有效防止登革热流行和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